-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其他 (市)
升息循環近尾聲,台股重燃多頭火種,在加權指數如火如荼攻「萬六」之際,逐洞賽競賽結果也出爐,由摩爾投顧分析師張貽程以四洞冠軍、累計績效35.56%脫穎而出,連兩循環穩居總冠軍寶座,而證券分析師卓楷偉則以四洞冠軍及累計績效29.18%取得優勝;另外,本周也將加入兩位新參賽者,為華冠投顧分析師劉彥良、證券分析師羅雅渝,新循環賽事正式鳴槍。 在循環期間,台股在金兔年「一躍而起」,加權指數開紅盤首日勁揚560.89點,形成巨大跳空缺口,惟隨後便受美國通膨降溫速度趨緩、美國聯準會(Fed)放鷹干擾,陷入長達六周的高檔震盪期。 不過,正當市場擔憂Fed態度「一路鷹到底」,半路卻殺出程咬金,歐美銀行業「地雷」連環爆,雖重擊金融股,惟以電子股為主的台股卻受惠,Fed如預期升息1碼,加上人工智慧(AI)題材熱炒,推動多頭信心回溫。 績效方面,上循環卓楷偉、張貽程、趙彭博三位均繳出雙位數累計報酬,在大盤橫盤整理時,透過布局中小型題材股覓得先機。其中,循環總冠軍張貽程、優勝卓楷偉同獲四洞冠軍,累計績效35.56%、29.18%;而趙彭博累計績效也高達56.32%,雖在激烈競爭中惜敗,表現仍可圈可點。 達人本周選股方面,劉彥良首周主要鎖定高殖利率、低本益比股,選入工業電腦廠安勤及磐儀、中小尺寸面板廠光聯、水資源概念股國統、網通廠宇智,投組內個股占比平均介於19~21%間;整體持股比重落在99.8%。 羅雅渝投組則以中小型題材股為主,看好AI、軍工、綠能及電動車等熱門族群,投組首重記憶體IC設計廠鈺創、占40.4%,再加入PA廠全訊、造船廠台船、光學鏡頭廠華晶科、PCB製造商定穎投控;整體持股比重96.7%。 衛冕者卓楷偉本周選股則以高、低價搭配,在資安議題討論度升高下,投組首重網安廠瑞祺電通,占比達48.8%,再加上射頻IC廠笙科、電源供應器廠亞元、被動元件廠千如、機殼廠晟銘電四檔低價股;整體持股比例99.9%。 至於上一循環總冠軍張貽程,首周賽事則鎖定股價近期轉強、產業成長性高之個股,續留上周表現優異的資通,再選入CDMO龍頭廠保瑞、無線通訊模組設計廠正基、LED大廠富采、電子紙龍頭廠元太;整體持股比例99.7%。
天氣轉暖飲料題材提前發燒,加上清明節連假長達五天,包括統一(1216)、愛之味(1217)、泰山(1218)、黑松(1234)、台鹽(1737)等食品飲料廠,甚或手搖飲供應商天仁(1233)、鮮活果汁-KY(1256)等市場矚目,尤其大陸解封,茶飲市場進入戰國時代,統一茶飲在疫情三年打通餐廳通路,目標更是翻倍增長。 統一集團去年在大陸飲品業務為人民幣164億元、超越新台幣800億元、年增11.3%,其中果汁更超越整體飲料表現,而茶飲目標是人民幣40億元,營收占比約四分之一。統一強調,對廣大的大陸14億人口市場,統一商品相對消費者都是新商品,尤其是疫後大陸消費者對於安全、美味、健康的優質食品及飲料有迫切需求,發展空間仍巨大。 法人指出,WBC世界棒球經典賽熱潮、連假等節慶節令商機,均有效帶動飲品等類種相當成長,統一企業2月營收年增逾19%,泰山2月營收年增亦逾12%,黑松成長更高達逾7成,天仁營收增逾16%。 黑松在新產品挹注下,去年營收增,每股純益2.21元,優於前一年1.98元;台鹽去年獲利亦創近年新高,獲利4.27億元、每股純益2.13元,估今年整體景氣帶動下有望續衝高。 主力供應大陸餐飲市場的鮮活果汁-KY,2月合併營收2.75億元、年成長58.01%,大陸餐飲市場歷經疫情衝擊,自去年底逐步放寬疫情管制,民生消費力逐漸復甦,鮮活果汁-KY將喜迎旺季來臨。
巨大集團執行長、身兼自行車永續聯盟(BAS)會長的劉湧昌日前赴總統府,當面向蔡英文總統提出將爭取自行車碳權,他轉述「蔡總統也認為可行!」劉湧昌建議政府成立「碳權銀行」,未來每個人都能擁有「碳權戶頭」,如同銀行戶頭一樣,將減碳變得有價值,例如將YouBike微笑單車騎乘里程數換算成碳權,提高自行車使用量,也可帶動車市,讓民眾更願意加入節能減碳行列。 劉湧昌說,台灣自行車產業為推動ESG(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巨大集團去年10月號召數十家自行車供應鏈成立「自行車永續聯盟」,攜手減碳、投入碳盤查、綠色製造,顯示中小型企業支持國家2050年淨零碳排政策,但拼圖卻少了一塊,那就是民間的參與。 劉湧昌舉例,現在許多碳權都是碎片化的,像YouBike一年約可減少1萬6,250噸的碳排放量,這些就應歸屬到個人的碳權戶頭上,類似個人護照的概念,未來企業可以購買這些碳權,這對於政府、企業、個人、環境都是創造多贏局面,台灣應該建立這樣的商業模式,讓別的國家作為學習對象。 劉湧昌說,未來可透過「碳權銀行」的買賣,讓消費者直接參與ESG。不過他說,歐盟1噸碳權可賣新台幣3,000元,台灣1噸碳費預估是300元,價格偏低,但他也預期,未來3~5年內碳權將會增值。 「老百姓在過慢生活的同時,還能賺錢,這其實是一門好生意」,劉湧昌說,去年全台YouBike騎乘約1億人次,如果將來騎YouBike里程數可換算成「碳權」,騎乘者不但不必付錢,還可賣碳權收錢,一定可提高YouBike使用率。 劉湧昌認為,全球自行車產業目前還沒有人這麼做過,這是新創舉,成立這樣的機構並不需要花費太多錢,「巨大其實也可以自己做」,但由政府成立「碳權銀行」,有了政府的背書,透過這樣的機制,更會增加YouBike與自行車的騎乘人數,甚至是從自行車產業跨到別的產業中,產業界都可以共同參與。 不過,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強調,騎自行車里程數做為碳權交易標的,除了必須獲得台灣主管機關的承認,也需要歐美國家認同這個創舉,巨大希望能在台灣建立商業模式。「巨大在全球自行車產業具有影響力,未來也將透過在聯合國發聲,吸引其他國家跟進」,爭取自行車碳權從台灣一路擴大到世界各國。
「2023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22日開展,帶動自行車三雄巨大、美利達、桂盟股價大漲,惟歐美市場中低階自行車的庫存依然居高不下,且去化遠較預期慢,去年均賺進逾一股本的自行車三雄坦言,2023年營運面臨重大挑戰,想年賺一個股本恐有難度。 「庫存比我們想像的還嚴重,原來以為一個旺季就能去化,現在看來至少要兩個旺季,第三季庫存才有可能降下來,今年營收不可能比去年、前年好。」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22日受訪時坦承,庫存去化速度遠比想像中要慢,預期要到9月後才有機會降下來。劉湧昌說,庫存主要是中低階產品,高檔運動車款如公路車、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仍然缺貨,預估2023年營運只會比2019年疫情前好一點。 巨大集團董事長杜綉珍則表示,自行車市場不可能永遠成長,「我不認為現在是衰退,應該說在休息,而休息是為了未來繼續往上走!」就像目前市場仍缺高階自行車與E-bike,顯示高價自行車仍有需求。 劉湧昌補充說,巨大集團去年大陸市場銷售金額成長到人民幣30億元,尤其高級自行車賣得特別好,今年大陸市場仍可望呈雙位數成長;另歐洲出現暖冬,3月市場就開始動起來,德國、法國市場還好,義大利、英國很快就會追上來,但其他國家恐衰退;美國市場中低階庫存仍高。 美利達行銷本部副總經理鄭文祥則表示,自去年第四季開始逐步去化庫存,今年開始計畫性讓生產遞延,「3月出貨量已經小於市場銷售量,黃金交叉已經出現」,預期到下半年將逐漸回到正常健康水準,2024年就能重返2019年疫情前的水準。 鄭文祥進一步表示,美利達今年大陸市場產銷量仍可望呈現雙位數成長,美利達在大陸市場全盛時期銷售量可達110萬台,2022年銷售57萬台、僅全盛時期的一半。隨著大陸疫後買氣回溫,並延續去年第四季的熱度,預期今年大陸市場產銷量可望續成長10-15%。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及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22日登場,兩展總計1,023家企業展出、使用3,850攤位。總統蔡英文於開幕式表示,去年自行車及零組件的產值超過2,000億元,比前年大幅成長23%,也是全球第二大;而儘管自行車去年遭遇庫存壓力,但電動輔助自行車相對穩定成長,台灣已成全球運動產業可靠的供應鏈夥伴,特別是中彰投地區上千家業者匯聚,形成獨一無二的產業生態系。 經濟部長王美花進一步指出,自行車產業向來以品質優良及完整供應鏈獲國際肯定,並在兩方面做得很好,一是美學及人體工學設計,二是永續與綠色發展;立院即將通過「特別條例」,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疫後升級轉型,未來將積極輔導產業推動智慧化、低碳化。 今年度國際自行車展為邊境解封後實體展覽首度迎接國際買主回歸,兩展合計已有超過90國、4,000名國際買主預先登錄觀展,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強調,預計兩展全檔商機是去年的數倍成長。 2023年TAIPEI CYCLE及TaiSPO兩展除受國內外指標大廠,包括美利達、巨大、桂盟、SRAM、SHIMANO、喬山、岱宇等持續支持,亦有眾多新血加入,其中TAIPEI CYCLE新進廠商占比達15%、TaiSPO則達25%,新進廠商亮點包括台灣最大橡膠輸送帶製造業者鑫永銓、電子大廠台達電子跨域投入電動自行車零件及電機系統發展。 此外,TaiSPO也引進健身證照諮詢顧問、健身房門禁及資訊系統管理等軟體服務;TAIPEI CYCLE今年亦有歐洲聯合館、日本館及義大利館等三大國家館、共31國業者參與展出。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1)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正新(2105)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中信金(2891) 元大金(2885) 光頡(3624) 大國鋼(8415) 富強鑫(6603) 彩晶(6116) 合庫金(5880) 華南金(2880) 彰銀(2801) 新光金(2888) 玉山金(2884) 三商壽(2867) 國票金(2889) 巨大(9921) 聯強(2347) 遠東新(1402) 長榮(2603) 陽明(2609) 萬海(2615) 華航(2610) 大成鋼(2027) 廣積(8050) 南亞科(2408) 國統(8936)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漢磊(3707) 浩鼎(4174)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台灣大(3045) 華星光(4979) 宜鼎(5289) 大聯大(3702) 藍天(2362) 橘子(6180) 中美晶(5483) 永豐餘(1907) 台半(5425) 雲品(2748)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台塑化(6505) 中鋼(2002) 亞泥(1102) 晟德(4123) 立端(6245) 總太(3056) 聯詠(3034) 廣達(2382) 東元(1504) 三陽工業(2206) 眾達-KY(4977) 晶華(2707) 聯發科(2454) 台塑(1301) 台化(1326) 聚陽(1477) 中纖(1718) 長榮航(2618) 台驊投控(2636) 東和鋼鐵(2006) 智原(3035) 瑞昱(2379) 新唐(4919) 世界(5347) 合勤控(3704) 譜瑞-KY(4966) 千附(8383) 全台(3038) 全新(2455) 強茂(2481) 順達(3211) 藥華藥(6446) 虹堡(5258) 5.轉買為賣的股票: 中華電(2412) 寶成(9904) 東捷(8064) 晶宏(3141) 漢翔(2634) 友達(2409) 新普(6121) 日月光投控(3711) 大江(8436) 晶心科(6533) 開發金(2883) 臺企銀(2834) 威盛(2388) 華夏(1305) 炎洲(4306) 中石化(1314) 官田鋼(2017) 元晶(6443) 原相(3227) 群聯(8299) 華邦電(2344) 鈺創(5351) 穩懋(3105) 華孚(6235) 環球晶(6488) 敦泰(3545) 同欣電(6271) 台燿(6274) 建榮(5340) 宣德(5457) 盛達(3027) 飛宏(2457) 東浦(3290) 晶采(8049) 立碁(8111) 廣明(6188) 朋程(8255) 昇銳(3128) 晶焱(6411) 太景*-KY(4157) 台康生技(6589) 磐儀(3594) 天鈺(4961) 光隆(8916) 愛普*(6531) 佶優(5452)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中信金(2891) 國泰金(2882) 玉山金(2884) 富邦金(2881) 元大金(2885) 新光金(2888) 電子股: 華邦電(2344) 彩晶(6116) 元晶(6443) 南亞科(2408) 威盛(2388) 友達(2409) 盛達(3027) 飛宏(2457) 傳產股: 陽明(2609) 華航(2610) 長榮(2603) 遠東新(1402) 萬海(2615) 東元(1504)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今(22)日登場,自行車雙雄多頭人氣旺盛,巨大(9921)漲幅超過4%、美利達(994)漲幅逼近5%,明係(6804)、桂盟(5306)紛紛揚升,成為盤面焦點之一。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的實體展吸引國內外850名業者參展,包含巨大(GIANT)、美利達(MERIDA)、桂盟(KMC)及速聯(SRAM)、SHIMANO等國際知名品牌大廠共襄盛舉,線上展也吸引206家國內外業者參與。外貿協會秘書長王熙蒙指出,2022年全年整車出口量雖因全球去庫存化的影響導致小幅衰退,但因單價提高,整車出口值達16.17億美元,年成長23%。 自行車市場近來受歐洲市場需求減緩,通膨又讓經濟不確定因素增溫,各界都在觀察自行車產業庫存及應收問題。目前節能減碳已成為趨勢,綠色交通工具也深獲消費者青睞,多數業者都對長期展望抱持樂觀態度。 2023年全球各國都開放國門,中階自行車終端需求下滑,不過,分析師認為,台廠自行車相關供應鏈仍有機會維持成長,原因包括高階一般自行車、電動自行車等高單價車種庫存仍未達過往正常水準,庫存回補動能將持續。另外電動自行車於歐洲、美國等地滲透還有潛在提升空間大,及中國大陸自行車市場持續復甦。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歐美銀行危機暫除,全球股市喘口息,台股集中、櫃買市場周三多頭開攻,量增價漲,在台積電等電子權值股領軍、金融股回神,加上6000元利多激勵百貨、觀光股,領軍下開高走強,推升大盤收在當日最高,收復月線15565.98點、重返15700點大關。周三終場,加權指數上漲247.01點或1.59%,報15760.46點,成交量增至2418.7億元;櫃檯指數上漲3.14點或1.51%,報211.33點,成交量增至823.16億元。 電子股漲勢最悍,半導體、電腦周邊、電子類股上漲2.55%、2.22%、1.96%最威,成交比重皆上揚。普發6000元現金受惠的觀光、百貨亦走揚超過1.5%以上,歐美危機暫時解除的台灣金融類指跌深反彈收漲1.46%,汽車、電機、油電燃氣等均漲1%以上;上市類股全數收紅,傳產僅玻陶、鋼鐵、造紙等漲幅較弱。 權值王台積電(2330)產能利用率逐步回穩,股價收在當日533元最高,收漲16元或3.09%,創下2月15日以來最高價。電子重量級權值股集體上攻,聯發科(2454)、日月光投控(3711)、聯電(2303)漲幅超過1%,鴻海(2317)則收持平。 高價股也是掌舵手之一,500元以上個股僅嘉澤(3533)、晶心科(6533)收黑,國巨(2327)持平收場,新科千金股緯穎(6669)、保瑞(6472)漲停,台股重現十千金,股王信驊(5274)大漲3.51%,登上2800元,股后大立光(3008)收漲0.88%至2300元,王后相差500元。高價股更以譜瑞-KY(4966)、創意(3443)、富邦媒(8454)、和泰車(2207)、環球晶(6488)、鈊象(3293)漲幅驚人。其中保瑞以595元創下掛牌來新高價,坐穩生技股王寶座。 盤面上多族群亮點,散熱族群受到營運長期推升、ChatGPT帶動的熱潮,尼得科超眾(6230)、力致(3483)、泰碩(3338)之3檔飆上漲停,並創下波段高點,奇鋐(3017)、雙鴻(3324)、建準(2421)、動力-KY(6591)、健策(3653)等股價紅通通。受惠RFID電子標籤快速發展,亦帶動欣技(6160)、精聯(3652)需求看旺,催動股價連兩日漲停。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登場,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漲幅超過半根漲停,明係(6804)、桂盟(5306)也紛紛揚升。特斯拉(Tesla)股價大漲,推升電動車相關族群想像空間,康普(4739)、美琪瑪(4721)等概念股同樣競速。 個股方面,旺矽(6223)力拚在產業逆風中營運續揚再創高,放量直攻漲停價143元,創2021年9月初以來逾1年半高價。首季營運可望淡季不淡的毅嘉(2402)股價再攻上漲停,鎖住在26.75元。材料-KY(4763)新產能3月報到營收添動能,股價一度逼近漲停。東哥遊艇(8478)去年獲利創高,日系外資重申買進評等,股價開高走高衝上漲停430元鎖死,漲停及市價買單超過3800張,再挑戰今年1月31日盤中430.5元的歷史天價。 歐美銀行危機發生,評估將讓美國聯準會重新思考利率決策,焦點轉向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利率決策,預計將在台灣時間周四凌晨公布會議結果,分析師認為,美聯準會升息即將進入尾聲,對股市衝擊大幅淡化,市場聚焦轉向基本面。而第一季進入尾聲,作帳行情啟動,加上關注年報亮點股,而電子等產業可望在第一季落底,第二季庫存去化完畢後助於營運回穩,下半年在傳統旺季下復甦力道可期,後市可期。 法人認為,升息帶來的資金效應,投資上宜從族群中找出基本面佳、成長性最高的個股,採中長線方式進行布局。操作上,看好綠能、儲能、電動車。而AI概念股當中,從資料中心、伺服器、晶片、印刷電路板(PCB)、散熱模組等。
【時報-台北電】證交所公告今日單一證券鉅額成交,股票名稱: 1.台塑(1301):每股成交價90.85元,成交量26萬9000股,成交金額2443萬8650元。 2.亞德客-KY(1590):每股成交價1136.25元,成交量4萬1000股,成交金額4658萬6250元。 3.亞德客-KY(1590):每股成交價1136.17元,成交量4萬股,成交金額4544萬6800元。 4.亞德客-KY(1590):每股成交價1132.5元,成交量6萬5000股,成交金額7361萬2500元。 5.正隆(1904):每股成交價28元,成交量134萬8552股,成交金額3775萬9456元。 6.聯電(2303):每股成交價53.35元,成交量28萬6000股,成交金額1525萬8100元。 7.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05.15元,成交量16萬7315股,成交金額1759萬3172元。 8.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05.08元,成交量15萬2685股,成交金額1604萬4140元。 9.鴻海(2317):每股成交價103.68元,成交量59萬股,成交金額6117萬1200元。 10.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33元,成交量51萬6000股,成交金額2億7502萬8000元。 11.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29.05元,成交量4萬股,成交金額2116萬2000元。 12.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16.24元,成交量21萬8000股,成交金額1億1254萬320元。 13.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16.19元,成交量25萬6000股,成交金額1億3214萬4640元。 14.微星(2377):每股成交價143.46元,成交量28萬9000股,成交金額4145萬9940元。 15.微星(2377):每股成交價143.33元,成交量29萬1000股,成交金額4170萬9030元。 16.聯發科(2454):每股成交價778.5元,成交量50萬股,成交金額3億8925萬元。 17.長榮(2603):每股成交價144.5元,成交量99萬2400股,成交金額1億4340萬1800元。 18.國泰金(2882):每股成交價41.29元,成交量49萬股,成交金額2023萬2100元。 19.矽力*-KY(6415):每股成交價508.5元,成交量16萬6000股,成交金額8441萬1000元。 20.矽創(8016):每股成交價240.75元,成交量7萬股,成交金額1685萬2500元。 21.富邦媒(8454):每股成交價877.5元,成交量3萬7000股,成交金額3246萬7500元。 22.億豐(8464):每股成交價322.7元,成交量22萬6010股,成交金額7293萬3427元。 23.億豐(8464):每股成交價322.68元,成交量23萬9990股,成交金額7743萬9973元。 24.巨大(9921):每股成交價178.96元,成交量24萬3500股,成交金額4357萬6760元。 25.巨大(9921):每股成交價178.95元,成交量14萬9500股,成交金額2675萬3025元。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今(22)日登場,巨大(9921)集團(Giant Group)攜手旗下四大產品品牌GIANT、Liv、Momentum,以及CADEX重磅登場。近期自行車產業面臨庫存去化問題,巨大執行長劉湧昌說,庫存去化時間比想像中還要慢,今年營運不可能會比過去兩年疫情期間好。 庫存何時才會降低?劉湧昌則說,預期最快9月以後庫存才會降下來,由於第4季將進入傳統的淡季,今年巨大恐將沒有旺季的業績表現可言,不過,高階車款、電動自行車庫存去化還是會較快,中國大陸市場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預估今年狀況還是會優於2019年疫情前表現。 劉湧昌指出,歐美市場的自行車庫存「消化速度比原預期來得慢」且「庫存比想像中檢得高」,預期今年營運將較為遜色。但在中國大陸市場持續維持高速成長,且平均單價優於台灣,看好今年在中國大陸可以維持雙位數成長。 巨大集團這次除了展出最專業多元的自行車、電動車產品外,更首度發表Dynamic Cycling Fit(DCF)動態人車設定系統,以科學化的方式量身訂做自行車設置,滿足全球消費者對自行車騎乘的所有追求。 展場中巨大也首度公開全球業界第一台擁有最完整碳足跡盤查之自行車款Stance 29 1,巨大集團確切盤查產品生命五大週期碳排放量,更首創製程碳排熱點分析,實際盤查供應廠商,並已通過查證標準。透過此完整產品碳足跡的產品為濫觴,希冀推動綠色生產,與產業共同打造低碳的自行車製造模式。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0)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正新(2105)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中信金(2891) 元大金(2885) 上海商銀(5876) 富強鑫(6603) 彩晶(6116) 合庫金(5880) 華南金(2880) 第一金(2892) 彰銀(2801) 新光金(2888) 永豐金(2890) 玉山金(2884) 三商壽(2867) 國票金(2889) 金寶(2312) 大同(2371) 巨大(9921) 聯強(2347) 遠東新(1402) 長榮(2603) 陽明(2609) 萬海(2615) 華航(2610) 廣積(8050) 南亞科(2408) 國統(8936) 富喬(1815) 信昌電(6173)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光頡(3624) 大國鋼(8415) 統一實(9907) 大成鋼(2027) 燁輝(2023)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承業醫(4164) 漢磊(3707) 中電(1611) 華新(1605) 台橡(2103) 映泰(2399) 浩鼎(4174) 健喬(4114)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台灣大(3045) 群創(3481) 華星光(4979) 宜鼎(5289) 王道銀行(2897) 所羅門(2359) 仁寶(2324) 大聯大(3702) 藍天(2362) 橘子(6180) 興農(1712) 華城(1519) 中美晶(5483) 永豐餘(1907) 昇達科(3491) 先進光(3362) 台半(5425) 振樺電(8114) 雲品(2748) 士紙(1903) 5.轉買為賣的股票: 台積電(2330) 鴻海(2317) 華碩(2357) 可成(2474) 南亞(1303) 宏碁(2353) 中鋼(2002) 晟德(4123) 立端(6245) 總太(3056) 聯亞(3081) 聯詠(3034) 兆豐金(2886) 遠東銀(2845) 康和證(6016) 微星(2377) 聯發科(2454) 台聚(1304) 長榮航(2618) 中菲行(5609) 台驊投控(2636) 勤美(1532) 智原(3035) 新唐(4919) 世界(5347) 榮剛(5009) 榮成(1909) 台汽電(8926) 中裕(4147) 譜瑞-KY(4966) 至上(8112) 千附(8383) 健鼎(3044) 僑威(3078) 廣運(6125) 元太(8069) 光寶科(2301) 全新(2455) 普安(2495) 優群(3217) 強茂(2481) 大學光(3218) 長科*(6548) 力積電(6770) 藥華藥(6446) 虹堡(5258) 寶一(8222) 宏大(8932) 南仁湖(5905)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國泰金(2882) 新光金(2888) 富邦金(2881) 中信金(2891) 第一金(2892) 玉山金(2884) 遠東銀(2845) 華南金(2880) 元大金(2885) 合庫金(5880) 電子股: 鴻海(2317) 群創(3481) 仁寶(2324) 新唐(4919) 傳產股: 華新(1605) 遠東新(1402) 長榮(2603) 陽明(2609) 中鴻(2014) 中鋼(2002)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17)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中信金(2891) 元大金(2885) 上海商銀(5876) 富強鑫(6603) 合庫金(5880) 開發金(2883) 華南金(2880) 第一金(2892) 新光金(2888) 永豐金(2890) 玉山金(2884) 三商壽(2867) 金寶(2312) 神達(3706) 大同(2371) 巨大(9921) 中鼎(9933) 聯強(2347) 遠東新(1402) 南紡(1440) 陽明(2609) 國際中橡(2104) 廣積(8050) 南亞科(2408) 國統(8936) 富喬(1815) 華通(2313) 振發(5426)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正新(2105) 彩晶(6116) 彰銀(2801) 臺企銀(2834) 台中銀(2812) 國票金(2889) 威盛(2388) 長榮(2603) 萬海(2615) 華航(2610) 伍豐(8076) 承啟(2425) 亞元(6109) 均豪(5443) 光洋科(1785) 信昌電(6173)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潤泰全(2915) 光頡(3624) 大國鋼(8415) 統一實(9907) 美利達(9914) 新纖(1409) 大成鋼(2027) 燁輝(2023) 原相(3227) 南帝(2108) 波若威(3163) 建碁(3046)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漢翔(2634) 台灣高鐵(2633) 承業醫(4164) 上曜(1316) 漢磊(3707) 建漢(3062) 毅嘉(2402) 凌陽(2401) 宏全(9939) 中電(1611) 華新(1605) 東陽(1319) 力麗(1444) 新興(2605) 裕民(2606) 建大(2106) 大亞(1609) 台玻(1802) 正隆(1904) 台橡(2103) 映泰(2399) 同欣電(6271) 浩鼎(4174) 金橋(6133) 高端疫苗(6547) 健喬(4114) 中再保(2851) 5.轉買為賣的股票: 中華電(2412) 台灣大(3045) 寶成(9904) 潤泰新(9945) 家登(3680) 友達(2409) 群創(3481) 宜特(3289) 華星光(4979) 宜鼎(5289) 王道銀行(2897) 所羅門(2359) 仁寶(2324) 英業達(2356) 中興電(1513) 橘子(6180) 台勝科(3532) 興農(1712) 慧洋-KY(2637) 中美晶(5483) 合晶(6182) 太極(4934) 群聯(8299) 華邦電(2344) 穩懋(3105) 環球晶(6488) 昇達科(3491) 飛宏(2457) 環科(2413) 先進光(3362) 千如(3236) 越峰(8121) 台半(5425) 磐儀(3594) 威健(3033)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中信金(2891) 新光金(2888) 臺企銀(2834) 玉山金(2884) 國泰金(2882) 富邦金(2881) 開發金(2883) 永豐金(2890) 第一金(2892) 電子股: 群創(3481) 友達(2409) 中美晶(5483) 仁寶(2324) 傳產股: 華新(1605) 寶成(9904) 遠東新(1402) 士紙(1903) 長榮(2603) 陽明(2609) 潤泰新(9945)
自行車三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5306)去年前三季都賺逾一個股本,都想力拚續創新高,不料第四季受庫存攀升、客戶砍單、匯兌損失、業外收益不如預期等因素打擊,單季獲利大幅縮水,導致三雄去年獲利均未能刷新2021年締造的歷史佳績。 巨大去年前三季EPS已達15.01元的歷年同期新高,法人原本預估全年上看18元續創新高,但因第四季受匯兌損失、人工成本攀升、提列備抵存貨跌價損失等不利因素干擾,單季EPS僅0.49元,年減8成並創歷史單季新低;總計去年EPS為15.51元,未能超越2021年15.81元歷史佳績。董事會決定每股配息7.8元。 巨大表示,目前自行車市場供需仍未正常化,中低階需求降溫,公司去年下半年啟動因應機制,但首季是傳統淡季,庫存流動仍慢,預期需較長時間去化庫存。巨大強調,由於庫存問題與經濟衰退隱憂,短期營收與獲利表現仍將受衝擊;但中長期來看,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是剛需,自行車運動仍深受民眾喜愛,持續支撐高階自行車需求,加上ESG趨勢,自行車產業仍具成長空間。 美利達去年前三季EPS為10.32元,第四季營收106.11億元,創下歷史單季新高,惟受業外收益不如預期影響,稅後純益3.04億、年減78.1%,單季EPS僅1.02元;美利達自結去年稅後純益33.89億元,年減27.11%,EPS為11.34元。美利達已連績3年每年賺進逾一個股本,但去年獲利並未刷新2021年15.55元歷史新高;美利達強調,本業出貨與產能仍持續成長,獲利不如預期主因業外收益大幅減少,預計30日董事會後公布股息配發案。 全球最大的自行車鏈條供應商桂盟,去年前三季EPS已達12.9元,但因第四季受整車廠調整訂單影響,單季營收年減逾3成,影響全年獲利表現,稅後純益19.22億元,年減約4%,每股淨利15.26元未能打破2021年創下的15.94元紀錄,但仍維持高水準。桂盟採每季配發股利,去年第四季每股配息2.25元,2022全年每股配息達9元。
美國矽谷銀行陣亡,波及第一共和等地區性銀行,連百年老店瑞士信貸也被送入加護病房,加上台灣不少大型金控配不出股息,全球金融圈爆發連鎖效應。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葉倫、鮑爾等2位Fed主席都因聽信諾貝爾獎學者克魯曼的看法,誤判通膨僅屬短期現象,是美國1年來暴力升息的元兇,美國政府「前面看錯、後面猛力加碼」,後座力現在開始顯現。 謝金河在臉書以「暴力升息週年祭」為題,發文指出去年3月16日美國Fed開始展開升息,第1次只升1碼,此時俄羅斯已經入侵烏克蘭了,美國2月的CPI已經到7.9%,但Fed仍然未採取行動,3月首次升息,CPI已經來到8.5%了。 再往前看,2021年5月起,美國的CPI已經連續5個月在5%以上,到了第4季,10~12月CPI數據依序是6.2%、6.8%、7%,通膨勢頭已成,但曾任Fed主席的現任財長葉倫、Fed現任主席鮑爾兩人,卻仍相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的說法:通膨只是短期現象。 謝金河坦言,這個誤判也影響到接下來Fed決策,這可能是暴力升息的主因,前面看錯,後面猛力加碼。 接下來是5月4日升2碼,然後是連續4次升3碼,12月2碼,元月再1碼,總共升息8次,共18碼,Fed區間利率也從0到0.25%,拉升到4.5到4.75%,接下來若只升1碼,利率將觸及5%。 從1980年以來,這個世界一直都在降息居多,從未有過如此猛烈升息,一開始股,債先下跌,美元大升,金融市場動盪。 現在升息滿1周年,金融機構開始拉警報,矽谷銀行先陣亡,可能波及眾多地區性銀行;歐洲嬴弱多病的瑞士信貸則是送入加護病房。 謝金河也指,台灣的壽險公司已經苦熬了1年,但這次有很多大型金控公司配不出股息,企業的去庫存壓力正要開始,像巨大去年第3季EPS5.12元,第4季剩0.5元。 市場需求十分薄弱,原物料價格也開始下跌,像俄烏戰爭尚未結束,但WTI已經從最高的133美元跌至65.71美元,油價也腰斬了,因為原物料上漲引發的通膨正在改善。 但他認為,疫情3年影響產業及就業,這個薪資帶動的通膨,恐得花一些時間,暴力升息的後座力,現在開始顯現。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16)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可成(2474)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中信金(2891) 元大金(2885) 上海商銀(5876) 晟德(4123) 富強鑫(6603) 合庫金(5880) 開發金(2883) 華南金(2880) 第一金(2892) 新光金(2888) 永豐金(2890) 兆豐金(2886) 玉山金(2884) 三商壽(2867) 金寶(2312) 神達(3706) 大同(2371) 旺宏(2337) 國光生(4142) 巨大(9921) 中鼎(9933) 聯強(2347) 台塑(1301) 遠東新(1402) 南紡(1440) 陽明(2609) 榮運(2607) 國際中橡(2104) 廣積(8050) 南亞科(2408) 群光(2385) 中裕(4147) 鈺齊-KY(9802) 擎亞(8096) 富喬(1815) 精星(8183) 華通(2313) 濱川(1569) 元太(8069) 台嘉碩(3221) 朋程(8255) 全科(3209) 振發(5426)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國統(8936)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正新(2105) 台積電(2330) 欣陸(3703) 彩晶(6116) 彰銀(2801) 臺企銀(2834) 群益證(6005) 台中銀(2812) 統一證(2855) 國票金(2889) 威盛(2388) 同致(3552) 中石化(1314) 長榮(2603) 萬海(2615) 華航(2610) 威剛(3260) 鈺創(5351) 伍豐(8076) 承啟(2425) 台郡(6269) 欣興(3037) 燿華(2367) 岳豐(6220) 亞元(6109) 均豪(5443) 松上(6156) 瑞儀(6176) 光洋科(1785) 信昌電(6173) 盛弘(8403) 富采(3714) 美琪瑪(4721) 新盛力(4931) 光隆(8916) 天宇(8171) 南仁湖(5905)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潤泰全(2915) 宏達電(2498) 建錩(5014) 達爾膚(6523) 光頡(3624) 大國鋼(8415) 精確(3162) 富驊(5465) 福邦證(6026) 康和證(6016) 統一實(9907) 美利達(9914) 龍巖(5530) 新纖(1409) 大成鋼(2027) 燁輝(2023) 聚亨(2022) 和大(1536) 台肥(1722) 冠德(2520) 原相(3227) 盛群(6202) GIS-KY(6456) 南帝(2108) 光環(3234) 霖宏(5464) 嘉聯益(6153) 中探針(6217) 中光電(5371) TPK-KY(3673) 中環(2323) 萬潤(6187) 鴻準(2354) 加百裕(3323) 系統電(5309) 湧德(3689) 波若威(3163) 建碁(3046) 5.轉買為賣的股票: 鴻海(2317) 中鋼(2002) 東捷(8064) 台泥(1101) 環泥(1104) 晶宏(3141) 由田(3455) 漢翔(2634) 台灣高鐵(2633) 上曜(1316) 中天(4128) 漢磊(3707) 振曜(6143) 毅嘉(2402) 凌陽(2401) 中華(2204) 華新(1605) 東陽(1319) 裕民(2606) 中菲行(5609) 彰源(2030) 大亞(1609) 茂迪(6244) 元晶(6443) 聯合再生(3576) 智原(3035) 榮剛(5009) 榮成(1909) 欣銓(3264) 啟碁(6285) 旭富(4119) 聯合(4129) 映泰(2399) 力旺(3529) 華盈(3520) 千附(8383) 健鼎(3044) 宣德(5457) 金橋(6133) 盛達(3027) 沛波(6248) 東浦(3290) 順德(2351) 廣運(6125) 憶聲(3024) 全台(3038) 久正(6167) 晶采(8049) 旺矽(6223) 國碩(2406) 立敦(6175) 普誠(6129) 寶齡富錦(1760) 台康生技(6589) 高端疫苗(6547) 安集(6477) 合一(4743) 麗清(3346) 樂事綠能(1529) 瑞基(4171) 健喬(4114) 胡連(6279) 智擎(4162) 醣聯(4168) 精剛(1584)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中信金(2891) 臺企銀(2834) 玉山金(2884) 新光金(2888) 國泰金(2882) 開發金(2883) 富邦金(2881) 元大金(2885) 電子股: 台積電(2330) 盛達(3027) 宏達電(2498) 華通(2313) 彩晶(6116) 元晶(6443) 傳產股: 長榮(2603) 陽明(2609) 大成鋼(2027) 華航(2610) 漢翔(2634) 長榮航(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