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其他 (市)
*除權息交易:好德、智擎、皇將、晶焱、瑞祺 電通 *法說會:亞泥、永豐餘、友通、新巨、玉山金 、系微、聯嘉、勤誠 *股東常會:中福 *減資後新股掛牌:燦坤、欣大健康 *增資股買賣:華新、健喬、邁達特、沛波、來 頡 *SPO申購抽籤:普鴻、中探針 *注意股票:智原、波若威、精材、鈺創、藥華 藥、M31等 *恢復原融資比率及融券保證金成數:全宇生技 -KY *降低融資比率1成及提高融券保證金1成:順天 、萬在、波若威 *暫停融券賣出(融券最後回補):地球、信邦 、巨大、精剛、碩禾、前鼎 *恢復融券賣出:彩富、晶焱、好德、智擎、皇 將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812)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鴻海(2317) 亞太電(3682) 友達(2409) 王道銀行(2897) 振曜(6143) 新光金(2888) 臺企銀(2834) 康和證(6016) 緯創(3231) 威盛(2388) 中華(2204) 中石化(1314) 台聚(1304) 遠東新(1402) 永光(1711) 穩懋(3105) 明泰(3380) 燿華(2367) 華通(2313) 萬泰科(6190) 建準(2421) 力致(3483) 希華(2484)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晟德(4123) 群創(3481) 誠美材(4960) 金居(8358) 鈊象(3293) 福邦證(6026) 彩晶(6116) 統一實(9907) 台塑(1301) 中纖(1718) 中工(2515) 中美晶(5483) 金像電(2368) 台燿(6274) 信音(6126) 中環(2323) 立敦(6175) 富旺(6219) 台康生技(6589) 驊訊(6237)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和碩(4938) 中華電(2412) 寶成(9904) 富強鑫(6603) 合庫金(5880) 中興電(1513) 力麗(1444) 景碩(3189) 聯合再生(3576) 濱川(1569) 信昌電(6173) 長興(1717)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台積電(2330) 上海商銀(5876) 中鋼(2002) 台泥(1101) 聯電(2303) 新普(6121) 日月光投控(3711) 世芯-KY(3661) 漢磊(3707) 華南金(2880) 彰銀(2801) 群益證(6005) 聯邦銀(2838) 宏遠證(6015) 國票金(2889) 英業達(2356) 神達(3706) 宏捷科(8086) 東元(1504) 矽格(6257) 旺宏(2337) 瑞軒(2489) 同致(3552) 巨大(9921) 龍巖(5530) 台化(1326) 台勝科(3532) 裕民(2606) 台驊投控(2636) 允強(2034) 國際中橡(2104) 頎邦(6147) 茂迪(6244) 偉詮電(2436) 群聯(8299) 世界(5347) 南亞科(2408) 南茂(8150) 華邦電(2344) 威剛(3260) 菱生(2369) 台玻(1802) 華紙(1905) 環球晶(6488) 松瑞藥(4167) 德宏(5475) 欣興(3037) 南電(8046) 達邁(3645) 廣運(6125) 台亞(2340) 廣宇(2328) 萬潤(6187) 奇鋐(3017) 倉和(6538) 富采(3714) 威健(3033) 撼訊(6150) 三晃(1721) 和成(1810) 5.轉賣為買的股票: 網家(8044) 中租-KY(5871) 宜特(3289) 華星光(4979) 正德(2641) 光頡(3624) 中美實(4702) 欣陸(3703) 創惟(6104) 建漢(3062) 新鉅科(3630) 凌陽(2401) 聯發科(2454) 南紡(1440) 長榮(2603) 陽明(2609) 慧洋-KY(2637) 中菲行(5609) 中鴻(2014) 建大(2106) 方土昶(6265) 大亞(1609) 國產(2504) 原相(3227) 類比科(3438) 鈺創(5351) 欣銓(3264) 精材(3374) 矽統(2363) 志超(8213) 譜瑞-KY(4966) 致伸(4915) 訊舟(3047) 擎亞(8096) 霖宏(5464) 泰詠(6266) 飛宏(2457) 英濟(3294) 達運(6120) 松上(6156) 久正(6167) 凌巨(8105) 旺矽(6223) 立碁(8111) 光洋科(1785) 佳邦(6284) 雙鴻(3324) 元山(6275) 台嘉碩(3221) 台半(5425) 普誠(6129) 聚和(6509) 美琪瑪(4721) 建舜電(3322) 新盛力(4931) 益得(6461) 6.買超前20名: 金融股: 華南金(2880) 合庫金(5880) 電子股: 聯電(2303) 訊舟(3047) 鴻海(2317) 燿華(2367) 欣興(3037) 華邦電(2344) 台積電(2330) 群創(3481) 友達(2409) 世界(5347) 華通(2313) 緯創(3231) 傳產股: 長榮(2603) 統一實(9907) 中興電(1513) 中鋼(2002) 遠東新(1402) 萬海(2615)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晶片和科學法案》,稱「該法案是一世代才有一次的投資美國的機會,將協助美國贏得21世紀的經濟競爭」。英特爾、美光等企業的CEO,美國主要半導體地區州長都出席了法案簽署儀式。芯謀研究首席分析師顧文軍15日在《環球時報》撰文分析,美國晶片法案不只為了「對抗中國」。 文章稱,該法案總額達2800億美元,當年馬歇爾計劃總額為131.5億美元,按購買力換算為今天的幣值也僅為1616億美元。美方雄心勃勃地推出該法案,其核心目的就是增強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具體來說,法案規定將成立四大基金分配527億美元,其中分撥給「美國晶片基金」500億美元,佔總金額近95%,可見晶片製造是美國佈局半導體的重點。由晶片製造牽動半導體產業鏈上的其它環節升級,其它環節的進步也會反哺晶片製造的發展。 文章稱,半導體激勵計劃是「美國晶片基金」未來五年支持的重點,關鍵是要發展先進製程,在這方面,法案不僅提供370億美元的補貼,還提供25%的投資稅收抵免。這既吸引了具有先進製造能力的全球晶片企業進入美國,把錢交給這些半導體成熟企業,也避免新實體去賺晶片的錢;此外法案還規定,將設立微電子科學研究中心。技術轉化成果是微電子科學研究中心的重要考核標準,成果將用於促進美國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因此美國半導體企業不僅將得到美國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還能得到技術上的大力支持。 文章稱,該法案最大的受惠對象是美國企業,比如英特爾等美國本土晶片製造巨頭。扶持龍頭企業更容易實現規模效應,加速美國實現「美國芯」的夢想。其次,美光等具有晶片製造能力的IDM公司是法案受益群體的第二梯隊。對美國政府來說,IDM在美國擴產可將更多產能鎖定在美國國內,而IDM企業也可以借助美國補貼擴大在全球半導體領域中的影響力。第三,與晶片製造相關的美國設備公司是受益群體的第三梯隊。這些公司是提升美國晶片製造能力的關鍵,同時還能對衝美國設備廠商對因美國制裁而損失中國市場的抱怨。最後,台積電、三星等國際晶片製造企業是法案受益群體的第四梯隊。美國支持這類企業在美國建廠的初衷是希望它們幫助美國建立完善的晶片製造生態,美國背後更大的野心是要扶持美國本土同類企業超越現在的龍頭。 文章稱,從時間點上看,之前因為「中國威脅論」、疫情衝擊、汽車缺晶片、供應鏈風險等因素,該法案在美國獲得較高支持。但隨著疫情緩解,供應鏈危機逐漸平息,晶片產業進入下行週期,甚至「中國晶片威脅論」隨著信息逐漸對稱也終將祛魅,此法案支持率開始降低。所以美國兩黨必須在「產業回歸正常」前盡快通過此法案。更關鍵的是,美國為了推動「晶片四方聯盟」組建,必須盡快推出此法案。換言之,該法案只是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組合拳中的重要一步,最終目的是要抑制、孤立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發展。 文章稱,儘管法案以「對抗中國」為幌子,但台積電、三星等企業才是美國晶片製造企業真正的對手,這些公司也心知肚明,因此它們即便到美國設廠,也不敢、不願把最先進的技術拿過去。再加上法案中有對中國排斥的條款,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三星、海力士和台積電等企業都在中國大陸有產線佈局,讓它們離開中國轉投美國損失巨大。以上因素導致西方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所以美國必須盡快推出此法案,用大禮包「利誘」聯盟內部的相關企業。 文章稱,該法案的推出毫無疑問將影響全球半導體產業。有美國這一法案在前,歐、日、韓等地區接下來將有可能效仿推出各自的半導體政策,更注重本國供應鏈的自主、安全與可控。另外,在美國一系列措施下,半導體傳統市場化競爭模式將發生改變。半導體產業將從全球化、合作化、分工化向多區域化、多生態化、競爭化發展,國際企業擴張及發展邏輯將更多考慮政治因素,其次才是市場、效率和成本。 文章稱,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一系列組合拳,對中國半導體產業而言是一個重大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建議: 一,重視扶持政策的持續性,堅定不移扶持半導體。當前半導體產業的區域性產業競爭已經開啓,產業的壯大非一日之功,運動式的扶持政策並非良策。中國必須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保持戰略定力,有久久為功的決心與恆心。 二,以重點企業為扶持核心,做大做強既有主體。「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行業競爭最終要靠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的競爭力。詳細分析每家龍頭企業的實際狀況,因企施策,定點支持。鼓勵既有主體做大做強,發揮金融工具和產業政策等多種機制,推動產業整合,強化龍頭企業競爭力,向產業上下游延伸,實現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協同前進。 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加強全球合作。在美國抽離國際企業的形勢下,中國更要繼續開放和全球合作,用好金融工具和產業政策,爭取國際企業來華發展。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只要中國堅定信念與信心,就一定能用決心、耐心與恆心,共鑄中國芯。
【時報-台北電】巨大(9921)擬限增發行普通股1700萬股,每股面額10元,業經111年5月26日金管證發字第1110342934號函申報生效在案。 巨大向主管機關申請延長募集期間三個月,業經111年8月12日金管證發字第1110352342號函准予備查在案,募集期限延長至111年11月26日。(編輯:李慧蘭)
一、工商企業 ◎志聯公司治理主管由邱明垣新任。 ◎漢翔副總經理由魏嘉佑新任。 ◎可寧衛公司治理主管由洪秉承新任。 ◎士電內部稽核主管莊文清卸任,由胡春光新任。 ◎京元電子資訊安全長由李坤光新任。 ◎光鼎會計主管、財務主管、發言人黃政文退休,由紀明義新任。 ◎開曼英利工業董事長林啟彬辭職,由林上煒新任。 ◎千興財務主管、會計主管邱麗雲辭職。 ◎豐興研發主管由楊銘鐔新任。 ◎巨大策略長由游文人新任。 ◎中鋼總經理由王錫欽新任,工程部門副總經理由陳瑞騰新任。 ◎中磊會計主管陳明佑卸任,由鄭吉利新任。 ◎州巧研發主管蕭明裕卸任,由李樹裔新任。 ◎劍麟台灣展家事業處協理李俊賢辭職,由黃逸揚新任。 ◎台塑科資訊安全長由蕭維中新任。 ◎傳奇資訊安全長由王俊龍新任。 ◎春源總經理蔡錫奇卸任,由洪士民新任。 ◎根基內部稽核主范姜伯真卸任,由呂哲鈐新任。 ◎冠德內部稽核主管侯榮俊卸任,由范姜伯真新任。 ◎建達公司治理主管由何秉海新任,內部稽核主管由羅邦彥新任。 ◎富宇副總經理由鍾博全新任。 ◎明係公司治理主管由吳佩純新任。 ◎鈺鎧公司治理主管由黃文結新任。 ◎晶宇執行長胡湘麒辭職。 ◎力肯財務主管、會計主管柯維祥退休,由吳曼群新任。 ◎邑昇公司治理主管由吳慧娟新任,財務主管及會計主管鄭紹烜卸任,由吳慧娟新任。 ◎安國發言人蔡玲君卸任,由陳德聖新任。 ◎宜鼎會計主管廖淑女卸任,由蕭文魁新任。 ◎松瑞藥內部稽核主管由許芳禎新任,副總經理由陳逸修新任。 ◎祥翊財務主管、會計主管鄭忠恕卸任,分別由黃景鴻及李玟潔新任。 ◎台灣虎航內部稽核主管鍾朝端退休,由宋仲奮新任。 ◎建祥國際發言人、財務主管、會計主管藍金財辭職,分別由陳銘銓及呂宜潔新任。 ◎璋釔總經理由雲宏裕新任。 ◎可成財會主管葉文中辭職,由陳景中新任。 ◎映智董事長黃文權卸任,由李青新任。 ◎網家總經理暨集團執行長由張瑜珊新任。 ◎華榮及第一銅董事長劉宗仁卸任,由王宏仁新任。 ◎亞洲教育總經理吳明錦卸任,由朱振鰲新任。 ◎彬台公司治理主管由郭盈君新任。 ◎樂士總經理楊邦寬辭職,由陳連聰新任。 ◎金山電研發主管松田清卸任,由許萬興新任。 ◎台通財務主管陸秀芳卸任,由鄭鈺穎新任。 ◎穩得內部稽核主管由林宜璟新任。 ◎系統電內部稽核主管由劉學儒新任。 ◎天力離岸總經理由吳坤達新任。 ◎鴻翊董事長林泉湧卸任,由張宏臺新任,副董事長由林泉湧新任。 ◎均豪公司治理主管由曾嘉茹新任。 ◎南紡公司治理主管彭源宏卸任,由林書慶新任,資訊安全長由李育奇新任。 ◎立敦公司治理主管由王國權新任,資訊安全主管由湯智銘新任。 ◎中華化公司治理主管由周志明新任,會計主管李盈瑩辭職,由周志明新任。 ◎梭特發言人由曾廣輝新任。 ◎芯鼎研發主管許英偉卸任,由劉育箕新任。 ◎基亞公司治理主管由陳鳳華新任。 ◎台灣大發言人俞若奚退休,由張家麒新任。 ◎樺漢發言人及財務主管及會計主管吳友梅卸任,分別由林沄閒及莊宗憲新任。 ◎台灣水泥總經理由張安平新任。 ◎神盾公司治理主管及財務長張家麒卸任,分別由黃斐敏及李宜平新任。 ◎宇峻資訊安全長由鍾志杰新任。 二、金融機構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總經理蔡永義退休。 ◎中央再保險總經理鄭靜芬解任,由鍾志宏新任。
美國新公布CPI數據滑落及美股續揚效應,上周台股高檔震盪趨堅,12日加權指數收高15,288.97點,上揚0.60%及周K線連六紅。本周續攻季線15,322點,聚焦上市櫃公司半年報及新一波法說會兩大因素,後者關注富邦金、玉山金、群創、元太等釋出最新營運展望。 12日法人買超96.59億元,外資買超73.04億元,投信連36買超、單日買超8.14億元,自營商也買超15.50億元。周法人合計買超60.82億元,其中投信買超67.96億元,自營商買超18.33億元,外資則調節賣超25.47億元。 上周指數高低檔震盪407點,低檔14,890點守住月線,周K線連六紅,8月累計上揚288.90點。櫃買12日收高186.55點,周漲幅2.29%,周K線也翻紅,季線186.68點近在咫尺,8月累計上漲1.62%。 繼上周10日上市櫃公司七月營收公布後,接續15日為上市櫃公司半年報最後期限,由於整體第二季營收多持穩成長及新台幣匯率走貶,有利於半年報業績偏正向表現。 本周新一波法說會包含電子的群創、元太、精成科、瀚宇博、康舒、華通、光寶科、大聯大;傳產的永豐餘、華紙、四維航、八方雲集、勤美、華夏;金融的富邦金、玉山金、合庫金、永豐金、京城銀等;另本周櫃買中心主辦三場主題業績說明會有至興、桓達、千附精密、91APP*-KY、萬潤、富喬、港建、杏一、元大期等九家公司與會,主要關注對於第三季營運展望。 另本周除權息題材股,包含:晶焱、智擎、瑞祺電通等、光寶科、同致、光頡、微星、光罩、廣隆、大立光、亞信、瓦城、巨大、信邦、碩禾等,在近期盤勢高檔震盪之際,除權息前後走勢也受到注目。
全球最大的鏈條供應商桂盟(5306)上半年獲利報喜。受惠高階自行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及歐美補修市場仍維持強勁成長,加上產品組合持續優化,桂盟第二季EPS達4.13元,創下歷史單季獲利新高;上半年EPS達8.09元,續創歷史同期新高。桂盟12日董事會決議,第二季現金股息為2.25元。 自行車三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桂盟,上半年獲利均創同期新高,其中巨大、美利達每股分別賺進9.66、7.22元,桂盟也大賺8.09元。法人表示,下半年進入自行車2023年新車款的出貨旺季,三雄全年賺進1.5個股本以上可期。 桂盟目前在全球各地自行車生產聚落,都設有工廠或銷售公司提供就近即時服務客戶,擁有完整的全球產銷布局、高彈性的產能配置調整,所以可以掌握高階自行車市場的需求提升,及歐美補修市場強勁增長的市場脈動。也因此桂盟近年來的產品組合得以不斷優化,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得以持續推升。 桂盟第二季在自行車市場中低階產品庫存調整下,單季合併營收為18.9億元,雖年減5.7%,但由於產品組合優化,單季毛利率達48.7%,單季稅後純益5.2億元,年增9%,創單季獲利新高。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達38億元、年減0.2%,在產品組合持續優化下,稅後純益10.2億元、年增3.9%,EPS達8.09元,獲利續攀高峰。
自行車雙雄上半年營收與獲利雙雙創新高。繼巨大(9921)集團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達36.2億元,年增2.1%,每股大賺9.66元之後,美利達(9914)11日也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21.87億元,年增5.77%,EPS達7.22元,續創同期新高。 美利達受惠高級自行車和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需求暢旺及匯率優勢,第二季合併營收88.09億,毛利率14.8%,年增0.22個百分點,稅後純益9.52億元,年增7.13%,單季EPS 3.18元。 美利達上半年合併營收169.64億元,毛利率14.81%,年增1.37個百分點,稅後純益21.6億元,年增5.77%,EPS 7.22元。 自行車雙雄受惠高階自行車需求暢旺,7月營收均表現亮眼。其中,巨大7月合併營收91.63億元,年增32.1%,刷新單月歷史新高紀錄;美利達7月合併營收32.56億元,年增6.17%,也創單月歷史次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部分自行車供應鏈位在大陸的工廠因疫情封控被迫停工近一個月,多少影響到第二季的產銷量,業者紛紛透過加班趕工追回產能,且在大陸內需市場需求強勁下,巨大、美利達7月與前七月在大陸的產銷量呈現大幅成長。 巨大集團表示,大陸各廠產能已恢復正常,捷安特中國內銷表現持續亮麗,7月營收大幅成長4成;此外,美利達大陸內需市場前七月銷售台數年增36.7%、銷售額年增24.8%。市場預估,美利達今年在大陸市場出貨量上看50萬台,遠優於先前預期的43萬台水準。
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美利達(9914),上半年營收與獲利雙雙創下同期新高,12日開盤股價卻呈現兩樣情,巨大開紅盤、美利達卻重挫! 其中,巨大早盤最高拉到268元、漲幅約2%,成交量已破千張;美利達開盤卻放量重挫逾6%,最低跌到217元,成交量破2000張,目前跌幅似已收斂! 巨大集團上半年稅後純益達36.2億元,年增2.1%,每股大賺9.66元;美利達集團上半年稅後純益21.87億元,年增5.77%,EPS達7.22元,續創同期新高。
自行車雙雄巨大(9921)與美利達(9914)上半年業績表現吸睛,營收與獲利都創下同期新高,不過,12日開盤,股價卻分道揚鑣,巨大開出亮眼紅盤,最高漲幅約2%,成交量破千張,但美利達股價卻最低跌逾6%,成交量更跌破2000張,嚇壞投資人。 分別來看,巨大早盤股價從262元拉到268元,漲幅約2%,截至發稿時間為265.5元;而美利達則向下跌深,從224元重挫至最低217元,跌幅超過6%,截至發稿時間,跌幅已稍稍收斂,跌幅為5.38%,股價為220元。 回頭對比雙雄上半年財報,卻都表現亮眼。根據巨大財報資料,上半年稅後純益達36.2億元,年增2.1%,等於是每股能賺9.66元;至於美利達集團上半年營收爲169.64億元,毛利率14.81%,稅後純益21. 億元,年增5.77%,每股可賺7.22元,不僅較去年成長,也創下同期新高。 永誠國際投顧分析師汪海華11日於鉅亨網專家觀點中建議,投資人可利用第二季財報去挑出超跌的低檔股票,這些股票剛築底完準備上攻,諸如聚陽(1477)、力鵬(1447)、金寶(2312)、巨大(9921)、美利達...等,短線若有拉回都可以趁機逢低佈局。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惠譽評級最新統計,中國大陸貨幣市場基金(MMF)市場在2022年第二季度首次超過歐洲,成為世界第二大市場,約佔全球MMF資產的18%,僅次於美國(55%)和歐洲(17%)。 貨幣市場基金為法人機構的短期資金停泊工具,與股市資金有蹺蹺板的互動角色。在中國大陸,MMF以16%左右的5年複合年增長速度,快速擴張。中國資產管理協會的官方數據,2022年5月,管理總資產(AUM)達到創紀錄的人民幣11兆元,6月份略有下降到人民幣10.6兆元。 惠譽指出,2015年以來的監管改革,使得大陸MMF更接近國際標準,2022年的監管改革提案側重於被歸類為「重要」的大型MMF,這些基金會受到更嚴格的規則與限約。雖然如此,中國的MMF與西方市場的MMF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異,而惠譽授評的中國MMF也不會受到影響。 惠譽分析,隨著近年來最大型基金出現萎縮,資金被轉入其他基金,中國大陸的MMF市場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最大型MMF和前五名MMF的市場占比,分別從2014年30%和60%的高點,在2022年6月下降到7%和15%。 另一部份,隨著短期利率下行,中國MMF收益率從2020年底的2.7%,在2022年8月降至1.6%以下。惠譽指出,該項水準接近2020年1.5%的最低水準,預計未來12個月中國大陸的政策利率將保持穩定,這將限制MMF收益率的進一步下行壓力。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29.942元兌一美元收市,升值5.5分,成交值為11.8億美元。 2.集中市場11日融資減為1910.63億元,融券減為621121張。 3.集中市場11日自營商買超15.73億元,投信買超11.05億元,外資買超140.44億元。 4.陽明(2609)11日壓軸公布第二季財報,稅後盈餘555.33億元,季減8.33%、年增60.8%,居單季次高,EPS為15.9元,寫單季第三高;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161.11億元、年增96.62%,EPS為33.25元,賺贏去年前三季。 5.國巨(2327)上半年EPS繳出22.65元亮麗成績單,但國巨預估,未來六個月消費性電子需求仍弱,下半年壟罩在庫存調節壓力,因此第三季減產標準品,稼動率下探50%~60%,但是營收大宗的高階產品可望連九季站穩90%以上。 6.CMOS影像感測器(CIS)封測廠同欣電(6271)11日公告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70.71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9.06億元,每股10.67元,上半年獲利賺逾一個股本。 7.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轉投資封測廠精材(3374)11日召開法人說明會,董事長陳家湘表示,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持續消退,但車用需求持穩,3D感測元件封裝略有放緩,12吋晶圓測試需求增加,第三季營運預估接近第二季表現,下半年營運可望維持與上半年相當水準。 8.微星(2377)今年第二季在PC產業遭逢逆風之際,營收動能不減反增,單季合併營收以480.18億元維穩年正成長,拉抬上半年累計營收突破千億元,雙站歷年同期新高外,兩季營益率亦皆守穩8%以上,撐住其上半年獲利表現、每股有賺達9元以上的成績。 9.瞄準電動車發展趨勢,精確實業(3162)11日召開法說會宣布,將斥資60億元發展電動車零配件、電池盒等相關市場,並於大陸湖北、歐洲塞爾維亞、美國南加州建構鋁壓鑄工廠,就近爭取全球三大汽車市場的電動車發展商機。 10.自行車雙雄上半年營收與獲利雙雙創新高。繼巨大(9921)集團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達36.2億元,年增2.1%,每股大賺9.66元之後,美利達(9914)11日也公布上半年稅後純益21.87億元,年增5.77%,EPS達7.22元,續創同期新高。 11.半導體設備暨備品廠京鼎(3413)第二季雖受中國疫情封控影響出貨,但受惠於客戶負擔趕工增加的成本,毛利率衝上29.8%改寫新高紀錄,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91億元亦創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6.26元優於預期。 12.證交所表示,本國及第一上市公司分別計889家及76家,共計965家皆已於8月10日前完成7月營收申報作業。依據上市公司公告顯示,7月全體上市公司營收約3.31兆元,年增6.81%,累計前七月營收約23.57兆元,年增10.05%,仍維持雙位數成長。(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
自行車族群無論整車廠或零件廠,7月營收紛傳捷報!尤其是全球自行車龍頭巨大集團,受惠代工業務及大陸內銷市場買氣強勁,挹注7月合併營收高達91.63億元,年增32.1%,改寫單月新高紀錄;前七月合併營收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41.66億元,年增10.71%,續創同期新高。 另一家整車大廠美利達集團7月合併營收32.56億元,年增6.17%;前七月合併營收突破200億元大關、來到201.92億元,年增約1成,續創同期新高。 此外,自行車零件廠利奇7月合併營收5.83億元,年增36.53%,前七月合併營收31.6億元,年增19.26%;日馳7月合併營收1.89億元,年增18.52%,前七月合併營收13.11億元,年增33%。零件廠雙雄前七月營收皆創下同期新高。 巨大集團表示,巨大在大陸各廠的產能已恢復正常,加上荷蘭廠及匈牙利廠生產順暢,帶動集團7月營收顯著成長,尤其是捷安特大陸內銷持續亮麗,營收大增4成,也是集團7月合併營收年增逾3成的一大助力。 在自有品牌銷售方面,巨大集團表示,高階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的需求仍強,但因零件短缺、供貨不及,影響捷安特在歐、美市場銷售表現。 巨大集團上半年稅後純益36.2億元,年增2.1%,EPS高達9.66元,續創同期新高。 美利達表示,台灣廠前七月銷售41.38萬台,雖年減13.9%,但因主攻歐美高價自行車與E-Bike外銷市場,平均客單價高,推升前七月營收達168億元,年增15.2%,成長幅度較集團表現更為亮眼;加上大陸內需市場前七月銷售台數年增36.7%、銷售額年增24.8%,推升集團合併營收年增約1成。 自行車代工雙雄愛地雅、明係,7月營收表現同樣亮眼。其中,愛地雅7月合併營收4.56億元,年增22.14%,前七月合併營收28.85億元,年增22.91%。 愛地雅10日同時公布上半年財報,稅後純益1.67億元,是去年全年的2倍,EPS 0.56元。法人表示,下半年進入自行車出貨高峰期,愛地雅今年營收上看59億元,EPS突破1元有望。 明係7月合併營收2.18億元,年增88.83%,前七月合併營收16.2億元,年增60.76%,兩者均創下同期新高。明係上半年EPS達2.77元,同創新高。唯獨全球最大鏈條供應商桂盟集團,7月合併營收6.41億元,年減2.67%;前七月合併營收44.62億元,則與去年同期持平。
自行車雙雄H1獲利同創新高!繼巨大(9921)集團搶先公布上半年EPS高達9.66元創新高之後,美利達(9914)11日也公布上半年財報,受惠高級自行車和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需求暢旺及匯率優勢,上半年合併營收達169億元,年增10.8%,續創同期新高;稅後純益21.87億元,EPS達7.22元,年增5.7%,續創同期新高。 自行車雙雄H1獲利亮眼,11日股價表現強勁,巨大在三大法人聯手買超676張力挺下,收盤價263元、大漲了13元,漲幅5.2%,總成交量逼近2,500張;美利達在外資與自營商連袂買超322張下,收盤價232.50元,上漲了7.5元,漲幅3.3%,成交量破1,100張。
【時報-台北電】自行車龍頭廠巨大(9921)今日公布7月營收報喜。受惠代工業務及中國內銷強勁,巨大7月營收達91.63億元,寫下歷史新頁,月增3.32%、年增32.1%;累計前7月營收541.66億元,年增10.71%。 巨大7月在中國各廠產能恢復正常,加上歐洲荷蘭、匈牙利等廠生產順暢下,帶動營收續成長,其中,捷安特中國內銷成長4成,成為一大助力。 巨大上半年稅後純益36.2億元,年增2.1%,每股純益盈餘9.66元。 股價方面,巨大8月5日站上全數短均後,盤中最高曾達254.5元,今日無懼大盤大跌百餘點,量增收平在250元,抗跌力道不弱。(編輯:李慧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