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半導體業 (市)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小米、徠卡戰略合作,祭出專業影像系列Xiaomi 12S系列一共4款新機,包括Xiaomi 12S Ultra、Xiaomi 12S Pro、Xiaomi 12S以及Xiaomi 12 Pro,Xiaomi 12S系列全產品線配備小米與徠卡聯合研發的徠卡專業光學鏡頭,全系列均搭載高通Snapdragon8+ Gen 1旗艦行動平台,堪稱小米最高階旗艦。 Xiaomi 12S系列作為小米最新的高階旗艦產品,全系列均搭載高通Snapdragon8+ Gen 1旗艦行動平台,該旗艦行動平台採用2022年最領先的台積電(2330)4奈米工藝製程,與前一代Snapdragon 8 Gen 1相比主要核心面積不僅減少21%,更極大化提升單核和多核性能,CPU和GPU均獲得10%的性能提升,電池能耗比更大幅提升30%。不僅顯著降低了Xiaomi 12S系列的待機功耗,更降低在高負載計算場景下的發熱量與功耗。 Xiaomi 12S Ultra是首款同時搭載兩顆Xiaomi Surge自研晶片的旗艦機款。充電續航方面,Xiaomi 12S Ultra搭載Xiaomi Surge P1自研充電晶片和Xiaomi Surge G1自研電池管理晶片,一機雙小米自研晶片。 Xiaomi 12S Ultra支援67W快速充電、50W無線快充與10W反向充電,和4860mAh單電芯矽氧負極電池組合,利用搭載的一顆Xiaomi Surge P1充電晶片,即可完成三顆電荷泵的相同功能,最高可以支援達16A輸出電流,轉換效率高達96.8%。 Xiaomi 12S Ultra首發搭載自研Xiaomi Surge G1電池管理晶片,與Xiaomi Surge P1組成Xiaomi Surge電池管理系統,可進一步提升充放電安全、提升電池壽命、提升續航能力、提升剩餘可用時長精準度。Xiaomi 12S Ultra透過電池內部微偵測和電池溫升安全區域防護技術,提升電池使用安全。同時採用自適應智慧調節、電池管家與夜間智慧等優化,避免電池處於持續高溫與飽充狀態,增加25%充電循環週期次數。 Xiaomi 12S系列作為小米最新的高階旗艦產品,全系列均搭載高通Snapdragon8+ Gen 1旗艦行動平台,該旗艦行動平台採用2022年最領先的台積電(2330)4奈米工藝製程,與前一代Snapdragon 8 Gen 1相比主要核心面積不僅減少21%,更極大化提升單核和多核性能,CPU和GPU均獲得10%的性能提升,電池能耗比更大幅提升30%。不僅顯著降低了Xiaomi 12S系列的待機功耗,更降低在高負載計算場景下的發熱量與功耗。 Xiaomi 12S Ultra提供三種儲存空間供選擇,8GB+256GB售價為人民幣5,999元、12GB+256GB售價為人民幣6,499元與12GB+512GB售價為人民幣6,999元;Xiaomi 12S Pro提供四種儲存空間供選擇,8GB+128GB售價為人民幣4,699元、8GB+256GB售價為人民幣4,999元、12GB+256GB售價為人民幣5,399元與12GB+512GB售價為人民幣5,899元;Xiaomi 12S提供四種儲存空間供選擇,8GB+128GB售價為人民幣3999元、8GB+256GB售價為人民幣4299元、12GB+256GB售價為人民幣4699元與12GB+512GB售價為人民幣5199元;Xiaomi 12 Pro天璣版提供兩種儲存空間供選擇,8GB+128GB售價為人民幣3,999元與12GB+256GB售價為人民幣4,499元。
台積電設計架構管理部門副總經理Suk Lee於6月離職,跳槽英特爾。台積電對此不評論。產業專家認為,台積電要留意對手挖角的情況,不過競爭優勢應不致遭到撼動。 Suk Lee日前在領英(LinkedIn)宣布加入英特爾的消息,擔任生態系統技術副總經理。由於Suk Lee曾在台積電服務長達13年半,負責台積電開放創新平台(OIP)相關業務,他加入英特爾(Intel)的消息備受關注。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研究員暨總監劉佩真表示,英特爾有意拓展晶圓代工版圖,需整合相關週邊資源,Suk Lee的加入,應有助英特爾加速進程。 劉佩真說,台積電每名員工能夠獲得的資訊有限,1、2人出走,應不致撼動台積電整體競爭優勢,不過台積電還是要留意競爭對手挖角的情況。 劉佩真表示,英特爾主要問題在於製程技術要持續推進,此外,英特爾過去生產自家處理器產品為主,在代工業務上的摸索還是要有學習曲線,尤其在不跟客戶競爭方面,台積電具相對優勢。(編輯:郭無患)1110706
隔夜美股三紅一黑,道瓊歷經盤初重挫,跌勢大幅收斂;重量級科技股全漲。周三台股未能跟漲,亞股不振、新台幣弱勢,電金傳無力支撐,周二漲點全吐回,自14200一路退守14100、14000,收盤破底丟萬四,續寫19月新低。 周三台股開跌59.53點、報14289.67點,盤中賣壓不止,終場重跌363.69點或2.53%,收13985.51點最低,成交量為2466.99億元。 今日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84.2542億元,投信買超0.2031億元,自營商賣超32.6112億元,三大法人賣超116.66億元。外資連7日賣超,累計634.75億元;本月來累計賣超265.96億元;今年來累計賣超9677.6億元創高。投信至今連9買,自營商反手賣,三大法人昨買超額於今全收回。 盤面上,百貨股收漲1.79%,由富邦媒(8454)亮燈領漲;上櫃的寶雅(5904)鎖漲停。食品股統一(1216)、泰山(1218)價量俱揚。電子權值股疲態盡顯,台積電ADR收跌1.16%,台積電(2330)最低觸435元,最終收跌10.5元或2.35%、報435.5元。聯電ADR小漲0.15%,聯電(2303)開低走低,收跌4.5%、報37.15元。鴻海(2317)、聯發科(2454)相對跌輕,分別收跌1.95%、1.63%。貨櫃三船亦遭賣單調節,長榮(2603)、陽明(2609)、萬海(2615)均跌逾2%;航空雙雄的華航(2610)除息路相對穩,長榮航(2618)收跌2.17%。金融股權值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均跌逾3%,開發金(2883)窘貼息。 台塑四寶表現不佳,南亞(1303)大跌逾8%,填息路未果;台塑(1301)跌逾7%、台化(1326)跌逾2%、台塑化(6505)跌逾3%。矽力-KY(6415)退位股王,大立光(3008)以1710元之姿重登王位,信驊(5274)收1610元飲恨。截至今日,包括旭隼(6409)1415元、譜瑞-KY(4966)1050元,台股僅剩4千金。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台股加速趕底,台新金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表示,股市預估在3Q落底,但至少要盤整半年的時間,投資人對經濟和股市要多一點耐心,3Q是布局點,不是殺出點。預估俄烏戰爭可能在3Q底暫告一段落,初步分出勝負雙方進入談判。今年威脅市場的通膨怪獸,下半年一定會回落。PGIM保德信金滿意基金經理人賴正鴻則強調,現階段布局宜分批逢低承接,不宜躁進。 國際油價單日重挫近一成,反映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憂慮,股市信心脆弱,台股今(6)日開平走低,終場大跌363.69點,跌幅-2.53%,收在最低點13985.51點,指數跌破萬四大關,成交金額2472.94億元,OTC指數更是重挫-3.12%。今日三大指數再度全數下挫,指標股晶圓龍頭台積電(2330)股價收在435.5元,下跌2.35%,惟未跌破昨日433元低點。 賴正鴻指出,目前台股瀰漫低迷的投資情緒,受到盤面停損與換股賣壓持續出籠,導致指數自6月30日跌破萬五之後,僅短短4個交易日再跌破萬四關卡,且快速下跌過程中並未出現明顯跌深反彈,績優股股價亦難逃下跌走勢,反映出近期盤面走勢由籌碼面與技術面主導,基本面無法發揮作用。 賴正鴻表示,由於7月將公布CPI、FOMC會議紀錄等重要訊息,加上台股融資維持率仍在相對低檔,預料指數仍將反覆震盪測底,反映市場對於景氣、庫存調整等疑慮,短線先視本次FOMC會議聯準會是否仍維持積極升息態度,特別是近日大宗原物料價格全數下跌,有望緩解市場對於高通膨的憂慮。 賴正鴻分析,台股目前仍持續反映景氣降溫、企業評價面下修,現階段布局宜分批逢低承接,不宜躁進,並聚焦跌深且前景看好之產業或個股。
德勤Deloitte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陳彥勳表示,近年來台灣陸續有投資、合資與併購日本企業的案例出現,其中2021年台積電與日本索尼(Sony)半導體攜手合作,於日本熊本縣興建新廠的消息受到台日兩地高度關注。 勤業眾信觀察,2021年台日雙邊貿易總額達853億美元,對日出口項目以電機設備、鋼鐵、積體電路、記憶體及半導體設備等為主,台灣電動車及半導體相關產業之供應商跟隨鴻海、台積電及聯電等大廠腳步赴日布局趨勢似有增加。 隨著台商對日投資件數及總額呈現增長趨勢,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6日舉辦「全球供應鏈重組:赴日投資新契機」線上研討會。 勤業眾信全球華人服務團隊(Chinese Services Group)與日商服務團隊(Japanese Services Group)建議,跨國投資併購需考量當地法規、稅務及會計審計制度差異等面向,同時留意台日文化與商業習慣的不同,以掌握赴日投資先機。 隨新冠疫情趨緩,全球經濟情勢可望回溫,而在供應鏈重組、印太經濟架構(IPEF)啟動、日圓貶值等背景影響下,預期台日貿易伙伴關係將更加緊密,有利台商赴日投資、設廠或併購,以強化對全球市場的策略布局。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客戶、產業與市場負責人姚勝雄資深會計師表示,這幾年無論是中美貿易戰或今日的後疫情時代,貿易保護主義色彩促使全球供應鏈版圖走向在地化、區域化的「短鏈布局」,強化供應鏈韌性成為企業重要課題之一。 台灣與日本長期以來維持友好關係,近年也陸續有台商併購日本企業的案例出現,例如:2016年鴻海併購夏普(Sharp)、2019年聯電併購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MIFS)、2020年新唐科技收購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旗下的半導體事業PSCS,以及近期受到高度關注的台積電與日本索尼(Sony)的合作等,顯示台商赴日投資布局趨勢及關注程度日漸提升,期望藉由雙方強強聯手,形成全新的市場競爭力。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日商服務團隊會計師原田浩光表示, 2021年以來日本新冠疫情起伏不定,多次的「緊急事態宣言」與「蔓延防止重點措置」對日本境內經濟造成數波衝擊。與此同時,俄烏戰事僵持引發國際市場動盪,而日前中國大陸嚴格封城措施也對日本製造業出口帶來影響,位處地緣風險的日本正面臨物價勁揚、日圓急貶等多重挑戰。 然而,隨疫情趨緩,日本政府近日宣布鬆綁邊境管制措施,加上寬鬆貨幣政策延續等外在經濟因素,對台灣企業而言應是赴日投資布局的契機。勤業眾信日商服務團隊深根台灣30多年,服務眾多在台日系企業,並具有深厚台日跨國專案經驗,對日本商業環境、法律稅務、會計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有助對赴日投資有興趣的企業提供完整服務。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顧問服務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李紹平表示,據統計,2021年台灣企業對日投資金額約為22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約470%,其中,製造業為主要投資產業別。 企業赴日投資時首先需考量投資型態及相關公司設立程序,並留意《外匯及外國貿易法》(日本簡稱「外為法」)、《獨占禁止法》等外資管理規定,以及招商引資政策等當地投資相關法規議題。 另一方面,近年台商透過投資併購方式整合日本企業的案例亦有增加趨勢,然而,跨國併購的風險及複雜度較高,企業需審慎評估並規畫併購之交易架構、估值、交易條件、員工移轉等多重面向,並留意台日文化與商業習慣差異可能造成的影響,建議可諮詢具有台日相關經驗與資源的外部專家。 然而,台日跨國投資併購因兩地文化與法律制度不同而有其複雜性,提醒企業留意赴日投資併購之相關法律議題及程序,如日本《外匯及外國貿易法》中規定需事前申報之14項核心業種,盡職調查階段中之重大契約、日本勞動與環保相關法規之法令遵循情況,併購文件協商階段之股份買賣、股東協議與資產買賣契約等,以及併購後整合階段之日籍員工留任等日本勞動法律遵循議題。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服務資深會計師陳宥嘉指出,因應台商進入日本市場之不同商業上需求,可評估不同之投資架構以達整體稅負之有效性。舉例而言,於日本新建研發或生產等基地者,須選擇合適之組織型態,並從當地稅制、租稅獎勵以及租稅協定之適用等各層面,評估投資期間與未來出場之稅負影響。 如台商預計透過併購標的公司或其事業之方式整合既有資源,則須考量資產購買或股份購買分別之優缺點。此外,常見台灣母公司透過其日本子公司取得日本事業,並由母公司提供借款。須留意移轉訂價準則、資本弱化規定以及防止盈餘剝削條款對日本子公司利息費用減除之限制,方能優化集團整體投資效益。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資深會計師張瑞娜提醒,台日會計與審計制度的差異,也是企業赴日投資時需考量的重點議題之一。 根據對日投資型態不同,應有相應的管理模式及思維。舉例來說,針對新設立、公司規模較大之投資型態,建議由台灣母公司主導且下達明確指示,建立引導式管理並建構可「深化遵循集團規範」與「統一管理」之基礎系統,會計政策方面則原則上採用母公司規範(TIFRS),再據日本當地相關規定調整為JGAAP / JTAX版本。 另針對併購投資型態,台灣母公司應尊重當地自主性,相互理解並充分溝通,主導集團整體規畫與治理以達台日兩地組織之整合。同時也提醒應台日文化與習慣之不同,在會計與審計方面常見結帳時程管理不易(例如因台日國定假期不同影響結帳時程),以及語言隔閡導致的溝通成本、誤解等問題。而台日審計制度不同,人員在審計作業實務過程中亦可能產生誤解摩擦,企業需加以留心。
市場對於經濟衰退擔憂加劇,拖累全球股市持續下探,台股今(6日)再度崩殺363點、收在13985點,權值股台積電慘跌2.3%至435.5元。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7月可能仍是殺戮戰場,5日美股開盤暴跌逾700點,台積電ADR狂瀉4%以上,不過轉機總在危機中浮現,美國使出渾身解數的暴力緊縮手段,最大的目的在對抗市場強烈的通膨預期。近期油價摜破100美元和大宗商品挫低,加上10年美債殖利率與恐慌指數也紛紛跌落,也許市場仍陷在驚恐中,但通膨正在降溫的路上。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指出,美股在美國獨立紀念日恢復交易首日,市場強烈預期美國經濟衰退,5日道瓊指數開盤大跌逾700點,台積電ADR下殺4%以上,大家心情涼半截,想想7月可能仍是殺戮戰場。 「不過轉機總在危機中浮現!」謝金河提到,這次美國使出渾身解數的暴力緊縮手段,最大的目的在對抗市場強烈的通膨預期。最近,美國經濟學者克魯曼說:股市崩盤是通膨降溫的必要手段。今天的金融市場逐漸出現這個效應。最大變化是油價,高盛預測油價會因為經濟衰退跌到一桶45美元,油價出現顯著回落,WTI跌破100美元,北海布蘭特原油幾乎跌1成。 除了油價下跌,天然氣也從9.32跌到5.469美元,更明顯的是農產品,小麥從1294跌到807美分,下跌37.8%,玉米、黃豆也下滑約3成。貴金屬跌得更重,鎳價曾出現一噸10萬美元的妖鎳行情,如今剩下21824美元,錫價掉了4成、銅、鋁價跌3成;黃金、白銀也出現大跌。 謝金河說,在經濟衰退預期心理下,美元指數跑到106.791,歐元、英鎊再創新低,而日圓面臨137,台幣則是30元保衞戰。比較令人放心的是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從3.479降至2.78,恐慌指數從38.89下滑至27.54,也許市場仍陷在驚恐中,但通膨正在降溫的路上。
台股6日再度重挫363.69點,終場跌破萬四大關,收在13,985.51點,創19個月來波段低點。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6日指出,現在許多強勢股補跌、許多股甚至超跌,法人紛停損、散戶紛斷頭,是很明顯的末跌段現象。他點出:通膨已開始降,基本面可望好轉,加上台股超跌、本益比來到十倍,「現在不買年底會後悔」。 張錫分析,近期台股下跌原因有三,包括外資賣超、除息行情失利、融資斷頭多殺多,造成信心崩潰。「台股目前已是超跌、進入末跌段」,且美股開始打底了,近期有機會出現底部訊號。他指出,近期法人面臨20%停損線、散戶融資斷頭賣壓湧線,都是末跌段的現象,台股目前本益比僅十倍,遠低於過去20年平均本益比的17倍,現在已「超跌」,合理本益比應在15倍。 國泰投信統計,台股連日重挫後融資斷頭賣壓湧現,上市融資維持率下探至140%左右,創近一年新低,過往當融資維持率跌落130至150%以下時,指數通常亦來到低點附近,台股籌碼面在融資減少下有利趨於穩定,因此此刻投資人毋須過度恐慌 張錫認為,目前股市大致已反映景氣衰退邊緣的預期,但實際上種種跡象顯示沒有那麼悲觀。近期原物料價格開始修正,像是小麥崩跌、油價也開始修正,原物料指數7月5日跌幅就達4.6%,通膨開始下來,美股已開始打底。 就台股基本面來看,還是非常好,雖然部分產業有庫存調整現象,但旺季並未消失,只是遞延到第4季。對於近期半導體傳出砍單消息,「跌有利空」不是壞事,相關公司產能還是滿載;以晶圓代工來說,對先進製程的台積電第3季營運依然樂觀。至於部分外資擔心台積電明年業績無法成長,他認為,以資本支出推測,還是會成長。
【時報-台北電】證交所公告今日單一證券鉅額成交,股票名稱: 1.福懋油(1225):每股成交價55.3元,成交量50萬股,成交金額2765萬元。 2.京城樂富R1(01010T):每股成交價10.25元,成交量1000萬股,成交金額1億250萬元。 3.南亞(1303):每股成交價75.5元,成交量500萬股,成交金額3億7750萬元。 4.台達電(2308):每股成交價211.6元,成交量9萬股,成交金額1904萬4000元。 5.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440.51元,成交量8萬8000股,成交金額3876萬4880元。 6.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440.48元,成交量10萬3000股,成交金額4536萬9440元。 7.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440.23元,成交量5萬4000股,成交金額2377萬2420元。 8.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440.21元,成交量24萬8000股,成交金額1億917萬2080元。 9.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440.19元,成交量4萬6000股,成交金額2024萬8740元。 10.友達(2409):每股成交價15.7元,成交量200萬股,成交金額3140萬元。 11.開發金(2883):每股成交價13.65元,成交量2000萬股,成交金額2億7300萬元。 12.緯創(3231):每股成交價24.9元,成交量590萬股,成交金額1億4691萬元。 13.誠研(3494):每股成交價8.83元,成交量50萬股,成交金額441萬5000元。 14.泰鼎-KY(4927):每股成交價61.8元,成交量50萬股,成交金額3090萬元。 15.緯穎(6669):每股成交價645元,成交量12萬5000股,成交金額8062萬5000元。 16.全國(9937):每股成交價55.5元,成交量840萬股,成交金額4億6620萬元。
日本一項調查指出,2020年台灣整體花費約新台幣7187億元研究開發費用中,企業部門就占82.5%,相較日本、美國及中國等主要國家大約7成上下的數字來得高。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6月底公布一項題為「蔡英文政府創新政策與基礎研究動向」調查,內容包括台灣當局的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開發費用的分配及學術論文發表數等相關資料。 調查特色在於研究開發費用的使用方式。2020年台灣整體所使用的約7187億元中,企業部門就占了82.5%,相較日本、美國及中國等主要國家大約7成上下的數字來得高。 而在企業部門的研究開發費中,76.7%都投入電子零組件、電腦等電子機器上,這也證明了台積電及鴻海精密工業等電機大廠支撐著台灣整體的研究開發。 調查顯示,台灣在提供或接受海外專利與專業技術的技術貿易收支已有所改善。台灣2015年時進口技術約花費1600億元,到2017年時驟減到約788億元,之後也持續呈現減少傾向。 在電子零件及與電腦相關的兩大領域中,主要是來自美國的進口技術大幅減少。負責這項調查的台灣野村綜合研究所董事兼副總經理田崎嘉邦說,似乎是台灣業者提升技術能力,減少支付美國業者權利金。 不過,在研究開發費用中,支撐未來科學技術力的基礎研究比率,台灣在2020年僅7%。 在這項指標中,雖然大家都知道中國也不過才5%多,但日美歐等工業國一般都在20%上下,台灣可以說仍處於相當低的水準。 田崎說,這代表重視眼前利益的台灣特色,但在維持中長期科學技術國際競爭力來說,是令人擔心的數字。
國安基金委員會議何時討論護盤?答案揭曉,政院及國安基金幕僚經過一整個下午的沙盤推演,決定將暫不召開臨時委員會議,而是確定會在本月11日召開的國安基金例行會議,提出是否授權國安基金護盤的議案,交由全體國安基金委員屆時議決。 一旦11日的委員會議,作成授權國安基金進場護盤的決議,則國安基金最快將在12日進場,且應會先授權為期三個月,等下一季的國安基金例行委員會議,再決定是否延長授權,或是終止。 台股目前已處於超跌狀態,5日美股大漲,雖然亞股反向而行,但在全球股市裡,台灣股市的單日跌幅可說最大;對此相關官員指出,6日塑化股下跌,主要是受到油價的影響,另外台積電將在下週開法說會,屆時最新的產能及獲利的評估,台積電一定會給外界一個說法,現在市場上許多對於產業前景疑慮的不確定性,在下週應該會釐清、更為明朗。 據了解,國安基金例會原本決定在12日召開,現在改提前一天,也就是11日,下週一就登場,政院及國安基金幕僚之所以決定本周不開臨時委員會議,主要希望能再多觀察二天市場的變化。市場人士指出,6日台股的跌勢,除了仍然是「內資多殺多」、散戶的恐慌心理及信心不足之外,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國內許多被動型基金、ETF因為投資標的跌太多,已符合「自動停損」啟動機制,直接賣出,所以加重股市的賣壓。
費半指數重挫,台股昨日「積」弱不振,在台積電開低走低收最低,收盤跌破450元下,電金族群熄火,航運難撐大局,盤中指數2度翻紅,但一反又被摜壓,終場下跌126.02點,收在1萬4217.06點,棄息賣壓讓大盤下探「萬四」,恐有回測2020年7月起漲點13031點之虞。 進入除權息旺季,今天還有台塑、卜蜂、汎德永業、聲寶、儒鴻、強茂、基泰等17檔指數採樣股票除息,預計將減少市值占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約22.05點,其中台塑占16.92點,發行市值將減少約新台幣521億元。 台股昨日反彈無力,早盤一度收復14400點關卡,來到14412.47點,上漲近70點,但龐大賣壓隨即出爐,盤中雖再度翻紅,但力道不足下,10點半後指數跌落平盤之下,權值股疲軟,台積電下跌13.5元,終場收440元,再度下探波段低點,鴻海也跌至100元,面臨貼息。 金融股跌勢相對大,國泰金跌1.52%,中信金下跌1.22%,富邦金下跌0.69%。反觀航運類股表現較佳,長榮收漲3.38%至82.5元、陽明小漲0.51%,萬海漲逾4%收115.5元,航空雙雄以長榮航大漲逾4%最為亮眼。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今年市場面臨經濟成長趨緩、全球供應鏈重組導致通膨壓力及QE退場的資金緊縮共3項調整,俄烏戰爭則是加劇影響,只要指數低於1萬4500點,就是逢低投資的好機會,價值投資已經浮現,估下半年台股指數區間為14500至17000點。 至於台積電後市,蕭乾祥指出,台積電先進製程領先,競爭對手短時間很難超越,但經濟、通膨、貨幣政策環環相扣,半導體產業高速成長的榮景不復見,將自今年走緩,預期這波成長修正將在2024年落底。
台積電股價連日下跌,昨日收盤下跌13.5元,收在440元,創1年半以來新低,市值跌破12兆元,至11.4兆元。面對台積電法說會預計在7月14日召開,知名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昨在臉書發文點出投資人現在最關心的、明後年營收年複合成長是否下修等四大議題。 在股價跌跌不休間,台積電將在7月14日舉行2022年第2季法人說明會,陸行之認為台積電應就投資人關心的四大議題說明;包含2023年、2024年營收是否會低於台積電之前提供年複合成長率15%到20%的長期趨勢,如目標沒變,台積電是否考量客戶的庫存月數反向減少及全球通膨、股市崩跌對科技產品及半導體需求的重大影響,不是靠著客戶可延遲及取消的在手訂單來擴產及告訴投資人。 其次,台積電對重大客戶延遲或取消長約,訂單是否有處罰或者分攤損失機制;以及12吋先進製程、12吋成熟製程和8吋特殊製程產能利用率下滑到多少,台積電才會考量將資本開支踩煞車。最後,假如產能利用率下滑10%、20%的話,對於毛利率的影響。 陸行之表示,3奈米製程今年下半年量產是一大敗筆,相較於7奈米、5奈米時程間隔多延半年,讓9月新機恐怕無法使用外,加強版的3奈米(N3E)若是2023年營收貢獻主力,表示N3E對5奈米量產時程間隔比5奈米對7奈米足足多了至少1年,難怪2奈米推遲到2025年才能量產出貨,給了競爭對手多了1年的喘息空間。 除了慘遭外資提款之外,台積電存託憑證(ADR)也滑落,市值跌破4000億美元,全球巿值排名被VISA超車,跌至第13名
台股4日開高走低,資金撤出壓力未歇,指數再創波段新低,且已是連五個交易日跌點都在百點以上,尤其半導體產業雜音不斷,更讓「護國神山」台積電屢遭「挖牆腳」,股價下跌2.98%,收440元,今年以來累計跌幅達28.46%,下跌壓力更勝大盤。 上周五美費半指數重挫,台積電ADR大跌5.81%,加深市場對半導體產業前景疑慮,4日調節賣壓沉重,類股指數大跌2.19%,市值單日大減3,775億元,其中,台積電一檔就占3,500億元之多,在外資持續提款壓力下,拖累大盤由紅翻黑,終場下跌126點,收14,217點,成交量2,381億元。 玉山投顧研究部協理湯麒國表示,美記憶體大廠美光財報顯示產業需求已減弱,成長速度放緩。再加上南韓三星同樣顯示有記憶體等晶片庫存偏高問題,且可能進一步擴散到其他消費性產品,研判為半導體近期走勢疲弱的主因。 其中,龍頭指標台積電也罕見傳出有三大客戶調整訂單,7月中旬法說將有下修全年營收目標雜音,使得瀰漫悲觀氛圍的半導體市況更是雪上加霜,下半年市況恐持續惡化,去化庫存、砍單連鎖效應將會衝破半導體上游信心防線。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認為,由於PC、NB及智慧型手機今年出貨規模下滑,終端電子需求減緩壓力逐步由下游往中、上游至半導體產業蔓延,加上未來兩年晶圓代工成熟製程恐大幅增加,高速成長環境將從今年開始放緩。 而台積電在先進製程維持全球領先地位,且明年全球對先進製程的晶片需求未減,沒有供應量過大要調整供需的問題,整體來看仍偏向樂觀,預期這一波半導體產業的景氣成長修正將在2024年落底。 在籌碼部分,台積電近期遭外資一路減碼,6月以來已拋售近15萬張持股,持股比率降至71.76%,股價向下破底,收在440元,創近20個月低點,市值也由高峰17.71兆元降落至11.4兆元。 法人認為,台積電雖然是以先進製程為主,但也無法擺脫半導體大環境需求向下的事實,保守估計今年EPS仍有33元以上實力,若以13倍本益比計算,股價430元以下將是短線較為強勁支撐。
台積電股價跌跌不休,引發市場熱烈討論,讓法說會未演先轟動,知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除直言「公司不該浪費時間講第二季數字」之外,更提出四大關注點,希望台積電能說清楚講明白。高盛證券則提出終端需求展望、3奈米製程進度、產能擴張等關注焦點,外資圈緊盯台積電專注度有增無減。 台積電於6月16日除息,但在一日填息之後,股價就陷入新一輪大幅的修正,過去三個交易日以來跌勢更重,主因受到市場傳言大客戶削減訂單影響,台積電股價相當弱勢,4日收440元,股價連三個交易日改寫波段低點。 陸行之認為,台積電在7月14日的法說會,不需要再對已經發生的第二季財務數字著墨太多,投資人真正擔心的問題應有以下四點: 一、台積電2023~2024年的營收增長是否會低於公司之前提供的長期年複合成長率達15%~20%的趨勢目標?如果成長目標沒變,台積電是否考量客戶的庫存反向減少,以及全球通膨與股市崩跌對科技產品、半導體需求的重大影響? 二、台積電對重大客戶延遲或取消長約訂單,是否有處罰或分攤損失機制? 三、12吋晶圓先進製程、12吋成熟製程、8吋特殊製程產能利用率要下滑到多少,台積電才會考量暫緩資本支出速度? 四、假如產能利用率下滑10%、20%,對台積電毛利率的影響有多大? 高盛證券則指出,雖然2023年看起來充滿挑戰,同步面臨需求不確定性、通膨與2022年高基期考驗,然台積電透過3奈米製程順利量產與漲價策略,看好仍可端出優異表現。針對即將到來的法說會,高盛提出觀察重點有: 一、台積電對終端需求看法如何,尤其在高效能運算(HPC)領域,以及整體半導體產業(不含記憶體)在通膨環境中的長線成長預期。 二、台積電可望釋出更多擴產細節,並期待台積電對成熟製程供需狀況提出最新觀察。 三、台積電3奈米製程2021年底進入風險試產,量產時程在下半年,然而半導體設備供貨出現延遲,對台積電有何潛在影響?
台股連五黑,今年以來跌幅更已逾20%,讓投資人開始擔心熊市是否來臨。金管會證期局4日指出,台股4日沒有「非理性」下跌,因為主要是台積電下跌,非台積電類股已止穩,但證期局也觀察,整戶擔保維持率已再下降到151.83%,「部分投資人」確實面臨較大壓力,所以提醒投資人近期震盪加劇,要注意控管風險,金管會將持續緊盯國際形勢,必要時會祭出救市措施。 國安基金操盤手、財政部次長阮清華則強調,這一周仍會緊盯股市表現,必要時仍會召開臨時委員會議,商討是否授權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主要是以4日大盤來看,不僅和美股走勢背離,同時和日本股市相較,日經225指數上漲216.65點,台股卻下跌126.02點,且以跌幅來看,台股較港股、陸股的表現更差,在4日亞股中可說表現相對落後。 據指出,在政府高層授意之下,儘管國安基金臨時委員會議尚未召開,四大基金及大型行庫4日已先行進場加碼,包括兆豐金、第一金等官方背景的金融股和其他產業權值股,都在四大基金、公股行庫加碼力挺下上揚。 證期局統計至2022年7月1日止,融資餘額降到1,964億元,已大減百億元,整戶擔保維持率(含融資融券)從之前的154%一路降到151.83%,證期局坦言,「部分投資人確實面臨較大壓力」,且整戶擔保維持率逼近150%,就過去經驗來看確實偏低,但距離130%還有一段距離。 台股4日跌幅較日、韓、港股表現差,證期局分析,主要還是台積電修正較大,且投資人憂半導體庫存、美光修正財測等負面因素影響。但外資4日賣超60億元,並無大量賣超。 至於熊市是否來臨,證期局認為,市場評估指標很多,但未來也可能反彈,投資人還是要著眼長期,台股基本面並沒有變,上市公司營運、營收,還是各公司配發股利現金殖利率尚稱穩健等,國內經濟景氣也持續成長。投資人還是要慎選個股、嚴控風險,金管會將緊盯國際情勢變化,必要時不排除祭出救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