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半導體業 (市)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和總統拜登日前造訪韓國三星半導體工廠。雷蒙多周三(25日)再度敦促盡快通過晶片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更稱美國有70%最精密晶片從台灣購買,「你想從台灣買所有的東西嗎?這並不安全」。 CNBC報導,雷蒙多表示,如果國會不盡快通過法案,英特爾、美光、三星等半導體大廠就不會在美國設廠,只會繼續留在亞洲和歐洲發展,而美國很可能會因此而失敗。 美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市佔從1990年的40%,一路降至2020年僅存12%。然則晶片荒燒出對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晶片法案旨在提振美國當地晶圓製造,強化研發和供應鏈安全的投資。 報導稱,台灣為美國主要晶片進口來源,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即佔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等科技巨頭晶片產量高達近90%。 且不僅是科技產業,雷蒙多還示警其在美國國安機構的關鍵作用。她表示,美國有70%的最精密晶片向台灣購買,還包括軍事設備中的晶片,「你想從台灣買所有的東西嗎?這並不安全」。 此外,在被問及潛在衝突對半導體產業的影響時,雷蒙多形容「前景不是幅美麗的畫,而且非常可怕且站不住腳」;她說,美國有三分之二的晶片向台灣購買,但這些晶片是保障美國人安全所需,因此必須在美國本土製造。
挾著美Fed態度轉變,9月將暫緩升息等四大利多,外資及自營商嗅到「鴿子」起飛訊號,25日由空翻多,自營商更罕見大買34.68億元,激勵台股大漲140點,收復萬六、5日及10日線,26日將直取月線16,184點反壓。 今年全球股市環繞在美升息加速、縮表6月上路、通膨飆升、俄烏戰爭等利空下表現得灰頭土臉,遲遲無法利空出盡。不過總算迎來令人驚喜的利多。 利多是美Fed部分官員開始釋出鴿派的訊號,規劃6、7月各升息兩碼,9月將會暫緩,隨著升息路徑將轉向,台股25日不甩前一晚美國科技股重挫的干擾,由台積電、聯發科、欣興、日月光投控等帶動,終場大漲140點,達16,104.03點,成交量為2,153億元。 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表示,台股即將收復月線,有四大利多匯集,包括FED態度轉變、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2.7%左右、美元指數走疲、台經院估今年台灣GDP成長率保四,可達4.1%。 廖繼弘表示,對台股敏感度頗高的自營商25日大買台股37.42億元,因技術面已出現短底訊號,其中台股跌破2年線17,161點後成功收腳、周指標進入超賣的低檔區、台股加權指數及上市電子股指數已正背離。 就技術面而言,廖繼弘表示,台股在萬六進行震盪,目標朝突破周線的下降壓力趨勢線約在16,200點及收復月線邁進,靜待下彎的月線走平向上助漲及周KD向上,屆時將從現階段的跌深反彈行情強化為中期反彈。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也認為,台股正在進行萬六來回震盪打底,觀察台積電前低505元守穩及美股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指數逐步打出底型的姿態顯示台股前低15,616點為短底,26日將往月線挑戰。 陳奕光說,避險貨幣日圓升值、外資對台股轉為買超及在台指期維持淨多單水位,台股的氣氛轉佳,近期進入股東會及除息行情,預料現金水位高檔的金融股將在第三季加碼台股,有利於台股行情從反彈行情,逐步由回升行情接棒。 陳奕光解釋,台股若要走回升行情必須符合三個條件,包括量能擴增至2,500-3,000億元,指數過年線17,361,呈現價量齊揚,再搭配資金溫度計的新台幣止貶轉升。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525)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富邦金(2881) 中信金(2891) 元大金(2885) 南亞(1303) 開發金(2883) 新光金(2888) 國票金(2889) 技嘉(2376) 千附(8383) 金像電(2368)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中租-KY(5871) 緯創(3231) 英業達(2356) 微星(2377) 方土昶(6265) 智邦(2345) 群聯(8299) 威剛(3260) 雙鴻(3324)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和碩(4938) 國泰金(2882) 遠百(2903) 日月光投控(3711) 台新金(2887) 東元(1504) 慧洋-KY(2637) 原相(3227) 正文(4906) 文曄(3036) 富喬(1815) 健鼎(3044) 大億金茂(8107) 光鼎(6226) 光寶科(2301) 力致(3483) 富旺(6219) 聯上發(2537)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台積電(2330) 台揚(2314) 統振(6170) 福邦證(6026) 彩晶(6116) 統一證(2855) 康和證(6016) 上銀(2049) 貿聯-KY(3665) 東鹼(1708) 新纖(1409) 大成鋼(2027) 頎邦(6147) 國產(2504) 世界(5347) 正隆(1904) 浩鼎(4174) 鈺德(3050) 雷科(6207) 麗正(2302) 台半(5425) 昇銳(3128) 普誠(6129) 系統電(5309) 寶齡富錦(1760) 合一(4743) 藥華藥(6446) 5.轉買為賣的股票: 上海商銀(5876) 正德(2641) 中美實(4702) 京城銀(2809) 日盛金(5820) 大聯大(3702) 華新(1605) 台勝科(3532) 長榮(2603) 萬海(2615) 四維航(5608) 定穎(6251) 譜瑞-KY(4966) 常珵(8097) 良維(6290) 廣運(6125) 元太(8069) 力積電(6770) 新盛力(4931) 耿鼎(1524)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新光金(2888) 開發金(2883) 元大金(2885) 國泰金(2882) 富邦金(2881) 中信金(2891) 電子股: 定穎(6251) 元太(8069) 台積電(2330) 新盛力(4931) 緯創(3231) 金像電(2368) 浩鑫(2405) 傳產股: 華新(1605) 長榮(2603) 正德(2641) 慧洋-KY(2637) 四維航(5608) 萬海(2615) 南亞(1303)
市場傳出聯發科(2454)及高通將削減台積電(2330)今年下半年的訂單,但外資券商摩根士丹利調查發現,並未撼動台積電產能滿載現狀,聯發科也擬不打價格戰,因此,維持台積電及聯發科「優於大盤」的投資評等不變。 台積電、聯發科25日股價雙雙上揚,成為台股穩軍心的要角,兩檔半導體權值股終場分別上漲0.77%及1.57%,收在524及843元,聯發科已站穩月線之上。 觀察三大法人動向,外資依然賣超台積電,25日賣超3,965張,投信買超2張,自營商買超1,985張,合計賣超1,977張。在聯發科部分,外資買超611張,投信買超53張,自營商買超185張,合計買超849張,則呈現合力買進的動作。 大摩調查發現,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從今年初至今,需求年減10~15%,但聯發科及高通不打價格戰,擬重新設計5G晶片,推出精簡版,以因應定價及成本的壓力,預期聯發科及高通的利潤應保持不變。 此外,聯發科削減第四季中低端手機訂單30~35%,高通則將2022年下半年高端Snapdragon 8系列訂單,削減約10~15%,並為清庫存,在2022年底開始批量出貨SM8550後,將現有的SM8450和SM8475價格降低30~40%。 聯發科因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市況改變,2022年下半年削減了約8萬片6nm 和4nm晶圓需求,占其5G SoC全年晶圓需求的20%左右,聯發科的5G SoC出貨量,大摩預測,應該約為1.95億片。 儘管來自聯發科的訂單減少,台積電產能滿載的現狀,並未受此影響,大摩調查,到今年下半年,台積電產能也仍是保持滿載,主要是來自輝達(Nvidia)及高通的訂單增加,因此,大摩預期,台積電第三季營收可以維持成長,季增可望超過5%。
台股25日隨主要亞股走揚,以紅盤開出,加上新台幣早盤轉升,資金回流電子股,帶動指數緩步墊高,終場大盤上漲140.4點,收16,104.03點,成交量增至2,153億元。 半導體權值股台積電、聯發科雙雙上揚,穩住軍心,而航空雙雄、台塑化、電器電纜等非權值股也獲買盤挹注,配合蘋概股轉強,鴻海、大立光與可成等電子股同步上揚,激勵市場信心。 台指期上漲134點至16,060點。價差方面,台指期逆價差擴至43.03點,電子期逆價差縮至1.34點,金融期逆價差縮至3.55點。 現貨部分,三大法人買超81.93億元;而在台指期淨部位方面,三大法人淨多單增加455口至5,231口,其中外資多單加碼超過空單加碼,淨多單增加375口至5,399口;十大交易人中的特定法人全月份台指期淨多單增加2,150口至13,491口。 永豐期貨指出,技術面來看,短期均線維持多頭排列,KD、MACD指標同步上揚,惟新台幣目前中長期仍偏弱勢,加上大盤上檔賣壓仍沉重,預期指數在10日及月線間反覆震盪。 群益期貨指出,受美股電子盤轉為上揚激勵,亞股出現震盪上揚態勢,台股盤中一路震盪走高,終場周結算收在5日均線附近位置。目前新台幣由貶轉升,短線在電強金弱態勢下,台股逐漸轉樂觀看待。 自營商選擇權淨部位,目前仍以買買權和賣賣權作布局。近月選擇權籌碼,賣權OI小於買權OI之差距為198口,買權賣權OI總量呈現相當。新開周選方面,買權賣權OI增量相去不遠。 外資期現貨同步買超,自營商選擇權略為樂觀,月、周選仍無表態,整體籌碼面略為樂觀。技術面來看,台股多空在萬六關卡,呈現震盪拉鋸,目前在三角收斂持續壓縮下,短線台股將待量能放大,始能走出明顯波段趨勢。
【時報-台北電】美國聯準會(Fed)會議紀要符合市場預期,台積電ADR上漲1.9%。今早雖台積電(2330)開低1元,周三震盪的航運指標長榮(2603)開高加上散裝的裕民(2606)強攻,以及帶動台股上攻的鴻海(2317)今早亦再開高上揚。電子及航運領漲,台股開高,早盤漲約50點,站上16150點,蓄勢重新站回16200點以及月線大關。 美國聯準會(Fed)五月會議紀要出爐,內容指出大多官員表示接下來幾次會議上,調高50個基點可能是適當的,市場憂心情緒得以緩解,美股四大指數全數上漲,漲幅介於0.6%至1.98%。 美股上漲,今早日韓股市開高,台股跟漲,重新站回月線關卡。 美國商業和消費者調查、經濟數據以及企業財報顯示美國經濟正在降溫,早盤美股陷入震盪。隨後聯準會發布的最新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決策官員們一致認為美國經濟非常強勁,也將力拚在經濟不會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控制住通膨,可能會在未來幾次會議上再度升息50基點,符合投資人普遍預期,為美股帶來提振。美股道瓊上漲191.66點或0.60%,收32,120.28點。NASDAQ上漲170.29點或1.51%,收11,434.74點。S&P500上漲37.25點或0.95%,收3,978.73點。費城半導體上漲55.88點或1.98%,收2,882.93點。 周三台股電子傳產各有表現,台股開高後隨即重返萬六點並收復10日均線,隨著美股周三上揚,本土投顧法人看好短線續強,持續挑戰月線關卡。 凱基投顧表示,周三大盤重返萬六收復短期均線,雖然近日屢攻月線失利,所幸下檔尚能守住15892點(5月19日下影線低點),顯示多方並未棄守,盤勢仍可維持短線反彈架構,後市可望持續挑戰月線。 國票投顧表示,台股站回短均之上,下檔具一定支撐力道,且盤面上有權值股鴻海緩步墊高,具穩定大盤之效,下跌空間應有限,惟台股上檔有頸線壓抑、月線下彎,加上國際股市尚未明顯回穩,恐加劇台股震盪,若台股於均線糾結後站上頸線,則後市高點可期,短期以震盪築底視之,現階段操作可持續聚焦電子族群,短線瞄準近期表現強勢的鴻家軍作為選股標的,另航空族群具客運復甦題材,可多加留意。(編輯:沈培華)
韓國大廠三星在半導體先進製程量產進度陷入瓶頸,因4奈米及3奈米製程良率均不如預期,傳出大客戶高通、輝達紛紛轉單給勁敵台積電,外媒爆料三星正秘密籌組「夢幻隊」,預計2025年推出新晶片挑戰蘋果M1產品。 韓媒東亞日報指出,三星將在今年7月籌組系統半導體和智慧型手機新部門,新團隊規模約1000人,目標是在2025年讓Galaxy系列搭載新款自製專用晶片,並期望能在推出的自研處理器性能上超越蘋果M1系列晶片的地位。 報導指出,三星正秘密籌組「夢幻隊」,拚能縮小與蘋果和台積電的差距,而三星正在開發的新晶片組將是Galaxy系列獨有的,傳出三星不會在2023年和2024年推出新的Exynos晶片,就是為了集中火力,為 Galaxy產品研發新的高階自製處理晶片。 台積電與三星等大廠在晶圓代工領域激烈競爭,韓媒BusinessKorea先前報導,台積電將在6月將3奈米研發團隊轉變1.4奈米研發團隊,領先三星開始開發1.4奈米。英特爾也加入戰局,日前喊出要在2024年下半年量產1.8奈米的產品。
台積電大客戶、繪圖晶片巨頭輝達周三(25 日)盤後公布最新財報,第1季營收82.9億美元創下新高,但受到俄烏戰爭和上海封城衝擊,第2季財測令市場失望,盤後股價暴跌10%,波及超微(AMD)等晶片股跟著下挫。 CNBC報導,輝達受惠於資料中心和遊戲業務強勁需求,助攻首季營收82.9 億美元、年增46%,打破史上紀錄,也優於分析師預期 81.1 億美元,每股盈餘(EPS)為1.36美元、年增 49%,高於市場預期的1.29美元。 最大強項的資料中心營收暴增83%至37.5億美元,遊戲業務營收年增31%來到36.2億美元,同步締造新高。 不過輝達也提出示警,由於停止對俄羅斯的產品銷售,以及上海封城的停工停產,為本季營運帶來壓力,估第2季營收81.0億美元(加減2%),Non-GAAP毛利率67.1%(加減50個基點)。分析師原先預期輝達Q2營收為85.4億美元。 輝達被視為產業領頭羊,如今釋出Q2展望不佳,令市場大失所望,盤後股價崩殺10%到152.20美元,並拖累一票晶片股盤後殺低,包括超微(AMD)、邁威爾科技(Marvell Technology)下挫逾2%,美光(Micron)也跌1.7%。
台股加權指數26日開在16,128.21點,權王台積電(2330)開在523元,IC設計龍頭股聯發科(2454)開在849元,隨後壓在盤下,兩大半導體龍頭股表現平平,資金點火航運股、電器、鋼鐵等傳產股,金控雙雄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早盤反彈逾1%,帶動台股早盤上漲逾50點,指數緩步上升。 聯準會會議紀錄顯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對於升息的看法與市場完全相符,消除不確定性,這激勵美國四大指數全面反彈,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連續第四個交易日收高。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5月25日終場上漲0.6%(191.66點)、收32,120.28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51%(170.29點)、收11,434.7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98%(55.88點)、收2,882.93點。 元富投顧指出,時序進入5月底,眼看6月升息腳步又近,但俄烏戰爭依然膠著,包括油價、小麥、銅、鎳、物價高漲,而中國清零的政策仍沒改變,各地復工的情況也不樂觀,讓NB、手機、汽車等供應鏈斷鏈,供應不順。 美股標普500指數上周最低下探3,810點,較今年1月3日歷史收盤高(4,796點)拉回達20.56%,已經落入熊市,因此,美股本周震盪加劇,類股輪動速度也加大,操作難度高,仍宜短線應對,16300月線反壓待突破,而16,000點短多不宜再破,否則有再下探15,600~15,800壓力。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美國四大指數全面收高,帶動台股今天開高,不過,整體量能僅有2000億元上下,加上重量級電子股台積電(2330)、鴻海(2317)、聯發科(2454)盤中翻黑,指數一度跌破16100點,形成狹幅震盪格局。 分析師指出,目前大盤大型股作為撐盤作用,中小型股擁有題材演出,尤其又以傳產股為主,航運股即將進入旺季,塞港、罷工等因素加持,短期間表現相對有撐;整理已久的汽車零組件族群,在匯率、出貨增加及大陸提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稅,有望拉動汽車零售額,有利汽車零組件發展,成為近期盤面指標。 分析師認為,國際股市依舊動盪,央行3月升息效應延續,民眾偏向將活儲轉入定儲,且證券劃撥存款減少4月也月減945億元至3兆46億元,創近12年最大減幅,顯示投資人退場觀望,大盤量能持續在低檔,整體資金面均向負面,假使大盤量能若無法持續緩步增溫,台股動能不足下,月線反壓仍重,大盤歷經一段區間震盪後,就要觀察是否會進一步下探可能。
台積電(2330)日前傳出將於明(2022)年1月起調漲晶圓代工價格6%,消息一出,除其本身股價有所反映外,權利金收入以晶圓價格計算的矽智財族群更是明顯強彈,市場預期有機會跟進漲價,專家特別點出力旺(3529)、愛普*(6531)、智原(3035)、創意(3443)這4檔值得關注。 摩爾投顧分析師林鈺凱指出,市場調查機構Verified market research的資料顯示,矽智財所屬的HPC(高速運算)產業規模,預計2028年將達558億美元,產業複合年增率約7.31%,是成長非常穩健的行業。 以力旺來說,主要是協助全球晶圓代工廠、IDM 廠以及 IC 設計公司導入矽智財,全球逾360億個IC產品使用其核心技術,今年Q1歸屬母公司淨利3.66億元,創歷史新高,隨著高速運算走向機密運算,加上晶片指紋技術業績挹注,林鈺凱認為今年有機會爆發性成長。 至於愛普*,它是SRAM記憶體IC設計公司,提供3DIC記憶體矽智財技術授權,相關技術正逐步跨入網路運算、CPU、AR/VR等市場。 雖然4月初受中國大陸上海封城影響,導致愛普*出貨遞延,營收呈現年月雙減,不過隨著逐漸復工,預期下半年出貨將回穩。 林鈺凱表示,愛普*近1年來股價沿季線向下,不過最近出現底部反彈,伴隨量能明顯升溫,有望挑戰突破季線壓力,投資人可以多加留意。 而智原主要是提供ASIC設計服務及矽智財,最大股東為聯電(2303),今年Q1合併營收32.06億元,年增超過1倍。 智原能有如此佳績,林鈺凱認為是由於接案策略首重量產,因此只要持續累積ASIC接案,就能在未來量產時收穫豐富,且它們同時也專注在利基型產品,所以景氣波動影響會被淡化。 最後,林鈺凱介紹的是國內第一大IC設計服務公司創意,台積電為其第一大股東,NRE(委託設計)占產品營收比重約3成,其他是ASIC及晶圓產品,Q1合併營收達 33.12 億元,為歷來最旺首季。 由於國際大廠的晶片NRE需求強勁,創意的股價5月以來已在底部形成V反格局,同步吸引外資投信布局,伴隨量增,短期有望維持高檔。 不過截至今(26)日12點23分,上述4檔僅力旺上漲0.36%,其餘3檔則都下跌超過1%,其中又以智原跌幅4.51%最大。 ※免責聲明:本文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隨著疫情爆發,電子產品需求攀升,讓全球半導體業呈現爆發性成長,不過陸媒直指已浮現五大轉折點信號,包括在交貨期、庫存、擴產、漲價及營收方面都出現警訊,預期未來僅剩伺服器、車用、記憶體3大領域維持強勁需求。 陸媒《財聯社》首先從交貨期分析,分析師警告,包括模擬晶片、微控制器(MCU)、電力功率晶片、FPGA晶片、網絡晶片等汽車、服務器領域的短缺零件,預估交貨期將從上季的40~50周,逐季減少3~5周,第4季將縮減至30周。 庫存是第二個信號。分析今年一季度庫存季增11%,庫存天數從上季的53 天增加至63 天。報導引述分析師說法指出,由於產業存在重複下單情形,未來全球邏輯晶片庫存月數可能超過合理水平,並舉例全球合理庫存為4個月,而大陸庫存已達6.5個月。 擴產則是第三個信號。業界近期認為成熟製程產能過剩是一大擔憂。分析師預測,明年12吋成熟製程擴產增幅16%,比需求多近8個百分點。 漲價是第四個信號。國金證券建議,晶圓代工業者是否持續漲價是觀察重點。營收是第五個信號。分析師預期因終端需求疲弱,電子產品包括智慧手機、筆電、電視等的晶片營收增幅將不到10%,甚至恐出現衰退。 外資大摩則警告,除了台積電之外,所有晶圓代工廠的下半年的產能利用率都會下降,客戶可能違反長期協議並消減晶圓訂單,或者出現晶片庫存被註銷的狀況。 大摩強調,為了因應2021年的高度需求,此前製造商一直急於補貨,而這種緊迫性在過去的一個月達到了高峰,大多數行業的庫存水平,已經高於供應鏈危機前的長期平均水平。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半導體封測代工(OSAT)龍頭日月光投控(3711)入選DIGITIMES 2021亞洲供應鏈百大榜單(ASC100),日月光投控集團在獲利排名表現部分來到台廠第4強,次於台積電(2330)、鴻海(2317)、聯發科(2454),在全亞洲則排名第23強。日月光傳統封裝獲利豐厚,並持續瞄準網通、車用、高階測試等領域,兩法人看好今年獲利,一法人維持買進建議,目標價給予118元,另一法人目標價給予120元。 雖然外資連3日賣超,但投信、自營商已轉多,日月光周四翻紅漲,一度觸及99.3元之一個月來高價,拚穩季線,再戰百元大關。 日月光車用業務同時受惠半導體含量增加、國際IDM大廠外包,以及新產品的推出,法人預估,日月光全年營收成長性將可高於去年,對ATM營收占比也將從去年的6%提升到今年的7%,達10億美元營收;在EMS的部分,環旭在前年收購法國飛旭後,更有助其車用業務發展,是因飛旭過去便是以車用、工業類產品為主要業務,考量對產品的品質和可靠度要求較高,客戶較難輕易更換供應商,且全球化布局也使其面對地緣政治風險下,仍為國際廠商首選。 展望今年,法人預估,2022年營收6470億元,年增13.5%,毛利率19.9%,EPS達14元,每股淨值67.73元,目前本淨比評價位於近年區間中間值,加上殖利率7.1%,下方風險有限,故法人維持買進建議,目標價給予118元。 另一法人也認為,日月光投控2022年營收可望逐季成長,封測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毛利率持續向上,今年EPS達13.71元。在仍維持高配息具高殖利率保護下,法人目標價給予120元。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精材(3374)周四召開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元,並順利全面改選董事五名(含獨立董事三名),陳家湘續任董事長。 精材通過每股配息3元,除息交易日為6月15日,最後過戶日為6月16日,停止過戶期間為6月17日至6月21日,除息基準日為6月21日,現金股利發放日期為7月13日。董事任期屆滿改選,全面改選董事五名(含獨立董事三名),全數續任,法人董事為台積電(2330)代表陳家湘、汪業傑,獨立董事為溫(王褱)岸、王文宇、謝徽榮。精材董事全面改選,並選任董事長,由陳家湘續任 董事長暨總經理,即日起生效。 精材聚焦感測器、微機電元件、5G 射頻元件等之封裝與中後段製程加工,將持續投入研發資源以開拓更多相關技術及客戶,期能藉此掌握及接軌未來需求趨勢,達成持續成長之目標。 在8吋研發方面,已完成開發之壓電微機電元件加工技術,配合客戶將於111年進入小量量產,可望對未來營收有顯著貢獻。公司於109年重新投入12吋晶圓車用感測器相關加工技術研發,與客戶密切合作之下,預期今年底導入量產,開啟新商機。新一代深穿孔技術(Cu-TSV),會應用於客戶合作的專案,計畫2年後進入量產。 展望111年的營運,車用影像感測器封裝需求應可維持成長,但目前8吋晶圓產能嚴重短缺,恐影響公司消費性產品封裝及加工服務的訂單。大環境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未熄,又有嚴重全球性通膨新壓力,接續造成終端市場需求的高度不確定性。經營團隊將審慎積極地面對這充滿挑戰的一年。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台積電(2330)緩跌,金融、航運也都呈現開高走低,台股收盤再度跌破16000點,收在15968.83點,下跌135.2點,跌幅0.84%,成交金額2213.04億元。 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指出,雖然近期市場傳出第三季後升息腳步可能暫停,但未來二次升息動作仍持續,收緊資金腳步能未停歇,不利股市反彈。但美元近期出現高檔回落,亞幣近期出現反彈,站穩月線,台幣也出現升值,台幣若能回升,有利資金進入台股,對於指數反彈有幫助。 法人態度上,外資期貨未平倉空單已經轉為多單,現貨市場也轉賣為買,本土投信在集中市場出現買超,店頭市場則維持持平,政府基金近期在股價震盪下進出不大,從法人態度目前偏向多方;從融資餘額來看,融資整體近期雖然有增加,但幅度不大,融券仍維持高檔,籌碼面偏向多方,日KD指標目前持續維持黃金交叉,但KD開口出現閉合,MACD柱狀體也翻紅,RSI指標位在50以下空方區,因此,多方目前仍延續反攻力道,但近期盤勢呈現量縮格局,加上指標轉強力度減弱,若月線始終無法突破,不利指數續漲。 隨5月初疫情趨緩,蘇州與上海先後在5月6日與5月16日逐步解封,現階段上海物流仍未恢復疫情前水準,元大投顧指出,預期在6月第三階段全面解封下,當地台廠物流受阻情形有望在6月起顯著緩解。而第二季整體供應鏈與資金環境迎來最壞情況,包含伺服器、網通等長線個股因短線利空跌深創造買點,第三季供應鏈改善下可望迎來反彈,亦可關注科技創新新規格IC/利基型IP、矽晶圓、半導體設備及特化等;與此同時,消費與航空等族群將受惠於下半年台灣疫情逐步解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