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半導體業 (市)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324)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和碩(4938) 亞太電(3682) 堤維西(1522) 振曜(6143) 緯創(3231) 英業達(2356) 宏捷科(8086) 技嘉(2376) 同致(3552) 正文(4906) 威剛(3260) 精元(2387) 光環(3234) 霖宏(5464) 欣興(3037) 台表科(6278) 中探針(6217) 台亞(2340) 旺矽(6223) 驊訊(6237) 聚和(6509)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台積電(2330) 鴻海(2317) 宏碁(2353) 永豐金(2890) 友訊(2332) 智邦(2345) 啟碁(6285) 中環(2323) 兆赫(2485) 致振(3466) 建準(2421) 系統電(5309) 大學光(3218) 撼訊(6150)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正新(2105) 台灣大(3045) 南亞(1303) 中鋼(2002) 漢翔(2634) 日月光投控(3711) 誠美材(4960) 光頡(3624) 玉山金(2884) 東元(1504) 台塑(1301) 中美晶(5483) 群聯(8299) 穩懋(3105) 南電(8046) 燿華(2367) 錸德(2349) 萬潤(6187) 加百裕(3323) 家登(3680) 磐儀(3594) 東哥遊艇(8478)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統一(1216) 由田(3455) 總太(3056) 聯亞(3081) 毅嘉(2402) 精英(2331) 智冠(5478) 華新(1605) 台船(2208) 偉詮電(2436) 晶豪科(3006) 世界(5347) 南亞科(2408) 創見(2451) 華邦電(2344) 欣銓(3264) 矽統(2363) 明泰(3380) 環球晶(6488) 聯合(4129) 中裕(4147) 致伸(4915) 精成科(6191) 瀚宇博(5469) 正崴(2392) 良維(6290) 飛宏(2457) 康舒(6282) 僑威(3078) 和鑫(3049) 憶聲(3024) 光寶科(2301) 光洋科(1785) 普安(2495) 國巨(2327) 佳邦(6284) 越峰(8121) 晶技(3042) 普誠(6129) 聯嘉(6288) 盛弘(8403) 健喬(4114) 5.轉賣為買的股票: 網家(8044) 友達(2409) 群創(3481) 華星光(4979) 金居(8358) 大江(8436) 曜越(3540) 宜鼎(5289) 漢磊(3707) 彩晶(6116) 廣達(2382) 新興(2605) 裕民(2606) 中菲行(5609) 茂迪(6244) 智原(3035) 昇達科(3491) 國統(8936) 牧東(4950) 泰博(4736) 浩鼎(4174) 台燿(6274) 華通(2313) 宣德(5457) 台達電(2308) 高僑(6234) 元太(8069) 久元(6261) 廣明(6188) 信昌電(6173) 十銓(4967) 太景*-KY(4157) 台康生技(6589) 高端疫苗(6547) 合一(4743) 美琪瑪(4721) 富采(3714) 智擎(4162) 晟銘電(3013) 6.買超前20名: 電子股: 群創(3481) 鴻海(2317) 友達(2409) 華邦電(2344) 緯創(3231) 富采(3714) 台積電(2330) 廣達(2382) 宏碁(2353) 華通(2313) 日月光投控(3711) 南亞科(2408) 台達電(2308) 友訊(2332) 智原(3035) 毅嘉(2402) 欣興(3037) 康舒(6282) 傳產股: 東元(1504) 華新(1605)
【時報-台北電】台股24日加權指數收15914.70點,漲50.75點或0.32%,總成交值2630.59億元。三大法人買超158.75億元,其中外資買超113.04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28.59億元及買超17.18億元。 外資買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8檔電子股、2檔傳產股;依股價分,2檔百元股、3檔中價位股及5檔銅板股;買超張數方面,5檔買超上萬張,榜首為群創(3481),買超1萬5100張,鴻海(2317)、友達(2409)名列二、三名,分別買超1萬3183張及買超1萬2839張。第四及第五名為華邦電(2344)、緯創(3231),其他依序為富采(3714)、東元(1504)、台積電(2330)、華新(1605)及廣達(2382)。 ●外資24日買超前十名: 1.群創(3481)收14.50元,漲0.25元或1.75%,外資買超1萬5100張。 2.鴻海(2317)收105.50元,漲2.00元或1.93%,外資買超1萬3183張。 3.友達(2409)收18.50元,漲0.40元或2.21%,外資買超1萬2839張。 4.華邦電(2344)收25.55元,漲0.85元或3.44%,外資買超1萬2628張。 5.緯創(3231)收40.00元,漲0.35元或0.88%,外資買超1萬66張。 6.富采(3714)收55.70元,漲5.00元或9.86%,外資買超9037張。 7.東元(1504)收44.00元,漲4.00元或10.00%,外資買超7799張。 8.台積電(2330)收539.00元,漲1.00元或0.19%,外資買超6009張。 9.華新(1605)收53.10元,漲1.10元或2.12%,外資買超5349張。 10.廣達(2382)收87.50元,漲2.20元或2.58%,外資買超5222張。 ●前三大個股近五日籌碼: 1.群創(3481)三大法人累計賣超5萬5477張,其中外資賣超1萬7672張、投信賣超3萬7463張、自營商賣超342張;融資增8281張、融券減7517張,券資比0.13%。 2.鴻海(2317)三大法人累計買超1萬3729張,其中外資買超1萬3265張、投信賣超314張、自營商買超778張;融資減1501張、融券減290張,券資比0.01%。 3.友達(2409)三大法人累計買超2892張,其中外資買超2285張、投信買超1575張、自營商賣超969張;融資減3160張、融券減2179張,券資比1.37%。(編輯:財經內容中心)
【時報-台北電】台股24日加權指數收15914.70點,漲50.75點或0.32%,總成交值2630.59億元。三大法人買超158.75億元,其中外資買超113.04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28.59億元及買超17.18億元。 三大法人買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9檔電子股、1檔傳產股;依股價分,3檔百元股、3檔中價位股及4檔銅板股;買超張數方面,3檔買超上萬張,榜首為華邦電(2344),買超1萬7189張,友達(2409)、鴻海(2317)名列二、三名,分別買超1萬4376張及買超1萬2676張。第四及第五名為緯創(3231)、富采(3714),其他依序為東元(1504)、台積電(2330)、南亞科(2408)、廣達(2382)及欣興(3037)。 ●三大法人24日買超前十名: 1.華邦電(2344)收25.55元,漲0.85元或3.44%,三大法人買超1萬7189張。 2.友達(2409)收18.50元,漲0.40元或2.21%,三大法人買超1萬4376張。 3.鴻海(2317)收105.50元,漲2.00元或1.93%,三大法人買超1萬2676張。 4.緯創(3231)收40.00元,漲0.35元或0.88%,三大法人買超9818張。 5.富采(3714)收55.70元,漲5.00元或9.86%,三大法人買超9576張。 6.東元(1504)收44.00元,漲4.00元或10.00%,三大法人買超8022張。 7.台積電(2330)收539.00元,漲1.00元或0.19%,三大法人買超7828張。 8.南亞科(2408)收63.30元,漲3.50元或5.85%,三大法人買超7598張。 9.廣達(2382)收87.50元,漲2.20元或2.58%,三大法人買超6570張。 10.欣興(3037)收148.00元,漲2.00元或1.37%,三大法人買超6273張。 ●前三大個股近五日籌碼: 1.華邦電(2344)三大法人累計買超2萬677張,其中外資買超1萬5883張、投信買超762張、自營商買超4032張;融資減3820張、融券減5438張,券資比0.07%。 2.友達(2409)三大法人累計買超2892張,其中外資買超2285張、投信買超1575張、自營商賣超969張;融資減3160張、融券減2179張,券資比1.37%。 3.鴻海(2317)三大法人累計買超1萬3729張,其中外資買超1萬3265張、投信賣超314張、自營商買超778張;融資減1501張、融券減290張,券資比0.01%。(編輯:財經內容中心)
台股24日刷新農曆年以來高點,步步進逼「萬六」關卡,外資看指數高點有望提前達陣,多頭氣勢能不能進一步加溫,法人密切留意三大關鍵因素:台積電挑戰「巴菲特魔咒」價位、人氣題材股輪動維持順暢、金融股反攻,三大關鍵若全數到位,可望助攻台股站上16,000點,後續想像空間大增。 台股最近頂著美國矽谷銀行倒閉與瑞信財務危機風波、美國聯準會(Fed)持續升息等壓力,逆勢吸引國際資金進駐,加權指數從一周前的「萬五」關卡岌岌可危,搖身一變成了刷新農曆年來高點,即將挑戰「萬六」大關的強勢市場;台股24日收15,914點,上漲0.32%。 台股本季雖然波動不小,但指數整體表現相當搶眼、大趕進度,對照外資圈對台股2023年高點預期,摩根士丹利證券賦予的指數高點為16,500點,年初甫升評台股至「中立」的高盛證券、給予16,200點目標價位,瑞銀證券賦予的16,700點,則是主要外資中最高,顯然站上「萬六」大關為外資共識值。 統計國際資金連續三個交易日買超台股,且每個交易日的買超金額都在百億元以上,合計買超545億元左右,亦為2月6日以來最長的連續買超天數,外資對台股態度明顯與過去一個多月不同。放眼後市,內外資機構法人對台股高點會否進一步上調,尚在評估中,且必須同步考慮外在環境變數;但外資圈人士認為,三大關鍵因子若能匯聚並朝正面發展,短期利多足以讓台股有更佳表現。 首先,台積電股價24日收539元,再往13F報告公布前的「巴菲特魔咒」高點價位546元更進一步,隨加權指數已經先創2022年6月中來高點,台積電能否加速趕上大盤進度,將對權值股起帶動作用。儘管高盛近期略下修對半導體產業下半年展望,但外資圈整體仍持審慎樂觀態度,尤其對2024年復甦期待感高,提供國際資金搶先布局台積電誘因。 其次,台股人氣熱門族群包括:缺電概念股、水資源概念股、餐飲內需回溫受惠族群、矽智財(IP)族群等,農曆年開紅盤以來輪流秀肌肉,相關指標股世芯-KY、王品、中興電、東元、千附等,股價都有明顯漲幅。法人認為,只要人氣族群輪動順利,台股投資人信心便不會渙散,對價量均有加分作用。 最後金融類股最近引起市場警戒,凱基投顧認為,若瑞信影響擴大,要密切關注壽險持有瑞士信貸與其他歐洲金融債債券投資部位風險上揚。法人認為若金融股止穩反彈,台股將更上層樓。
被今年初立院三讀通過稱為「台版晶片法案」《產創條例》第10條之2,由於給予的投資抵減優惠堪稱「史上最大」,因此研發經費、研發密度這兩大門檻成為科技業矚目焦點。據傳,業者們極力爭取可以調降的經費門檻,不排除出現彈性,將以近三年研發費用平均70億元作為折衷,讓在國際競逐的台灣頂尖業者可以適用。 經濟部官員表示,近期跨部會的會議主要是在討論疫後特別條例,目前條例已經通過,接下來也會開始與財政部進行討論,不過工業局先前提出一個門檻版本供內部參考,但外界對於研發經費、研發密度門檻都還有不少意見,因此建議工業局聆聽業界聲音、繼續進行評估。 產創條例10條之2已完成三讀,與現行《產創條例》第10條(研發投抵額度是當年度抵減率15%,或分三年抵減率10%,採二擇一)相比,10條之2優惠更大,前瞻研發支出當年度抵減率25%、購置先進設備當年度抵減率5%,且「無投資抵減支出金額上限」,兩抵減各自上限不得超過當年度營所稅30%,兩項合計不得超過50%,施行期間自2023年1月1日起至2029年12月31日落日,預計六個月內要完成子法。 根據條例規定,要適用產創條例10條之2必須要符合三大適用要件,包括研發費用達一定規模、研發密度達一定規模、有效稅率達一定比率。有效稅率門檻在條例立法時已經獲得共識,也就是2023年應達12%,2024年審酌OECD全球企業最低稅負制情形調整緩衝一年,2025年起一律調整至15%;研發密度據悉也將縮小共識範圍,大約落在5%至6%之間。 但研發費用這項門檻,卻讓不少業者們搶破頭極力爭取調降。知情人士表示,財政部先前將研發費用門檻擬訂在100億元,只有台積電、聯發科、聯詠等6至7家業者符合條件,「這樣也才符合鞏固國際領先地位的立法意旨」,但包括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內等多家半導體業者,希望門檻能有條件下降至50億元。
歐美金融機構暴雷聲不斷,歐洲主要股市24日全線大跌,美股四大指數開低走高,收盤不是翻揚收紅就是留長下影線,美股多頭力圖振作,台指期也從盤中重挫137點到收小跌37點。投資專家表示,外資回頭盤,季底作帳行情外資居重要關鍵,留意外資空翻多股。 據統計,到25日止,約有1,235家上市櫃公司公布去(2022)年財報,其中,有241家EPS創歷史新高;篩選去年每股獲利(EPS)創歷史新高,且上周外資空翻多買超金額達3億元的個股有:台達電、台積電、臻鼎-KY、聯發科、環球晶、奇鋐、威強電、東哥遊艇、儒鴻、豐泰、嘉澤、旺矽等。 上述12檔個股去年EPS均創高,除了聯發科年增個位數成長外,其餘年增率都在20%以上,東哥遊艇及豐泰都是年增1倍以上,台積電、威強電、嘉澤及旺矽,都在7成以上,以及臻鼎-KY及奇鋐電等年增也達4成以上,獲利大爆發。 外資於前周賣超台股集中市場324.51億元,上周轉為買超468.45億元,其中,上述12檔就買超329億元,占比達7成,當然台積電是最主要重倉,買超達243億。 台股加權指數今年來反彈逾千點,漲幅近7%,而上述12檔外資上周翻多股中,除了東哥遊艇有特定主力拉台股價飆漲逾6成、創高外,另台積電、聯發科、環球晶、奇鋐及旺矽等上市櫃重要龍頭權股都大漲2成以上,表現強於大盤,但也有如台達電、臻鼎-KY漲幅落後,甚至儒鴻及豐泰等今年來股價不漲反跌。 投資專家認為,外資向來扮演台股重要多頭衝鋒部隊,上周新台幣匯率強升,外資買盤回籠,是推升台股周漲2.99%的重要功臣,若獲利優且外資開始偏多操作、且股價處在相對低檔股值得留意。
金融危機及美國聯準會(Fed)升息等不確定因素告一段落,台股向上反彈,證券分析師卓楷偉認為,目前大盤整體資券水位並不高,進入4月融券回補高峰後,融券回補推升股價力道有限,籌碼面偏安定,操作上優先以高獲利、高殖息、高成長「三高股」為首選;本周投資組合前兩大為瑞祺電通(6416)、笙科(5272),再選入亞元(6109)、千如(3236)與晟銘電(3013)。 歐美銀行業風暴後,市場投資人仍抱持觀望態度,因擔憂銀行業還有未爆彈,第二季經濟回溫的預期恐生變數,所幸歐洲央行(ECB)升息2碼、 美國聯準會(Fed)升息1碼,央行維持升息立場表明本次事件將有驚無險,單一事件並未撼動正在復甦的景氣。 台股方面,台積電上周完成填息穩定軍心,勢必帶領相關類股繼續接力演出,盤面結構調整告段落後,新行情也將隨之誕生。不過,國內金融股去年因防疫保單鉅額理賠及債券部位損失,導致今年配息令人失望,隨後還要面對持有海外衍生性金融商品部位的問題,股價易向下修正。 目前投資亮點在企業的併購與重組,春江水暖鴨先知,被私募入主的公司,需經調整後股價較長時間才有表現,但溢價收購時,通常已預告經營者看到豐厚的利潤,也代表該族群好事將近。新能源車未來數年展望佳,選股方面首重車用及工控被動元件、二極體相關領域,被動元件又有溢價收購的佳音;存股投資人則可選中小尺寸面板模組廠等。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聯準會出面安撫人心之下,市場暫時不再擔憂銀行業者流動性會出現問題,美股三大指數雖開低,但尾盤卻全部收紅。金融族群漲跌不一,德意志銀行在歐股重挫8.5%,在美股也大跌3.1%。摩根大通跌2.2%,富國銀行也跌1.04%,不過,美國銀行卻逆勢收高0.78%。地區性銀行的PacWest Bancorp以及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分別漲3.2%與5.8%,但First Republic Bank卻跌1.4%。 美股3大指數周線全上揚,道瓊漲1.18%,標普500漲1.39%,那斯達克也漲1.66%。至於最新收盤價,道瓊漲132.28點或0.41%,收32,237.53點。那斯達克漲36.56點或0.31%,收11,823.96點。S&P500漲22.27點或0.56%,收3,970.99點。費城半導體跌53.1點或1.67%,收3,121.26點。 美國聯邦銀行多位行長指出,因為對銀行系統有信心,不會出現流動性的危機,所以日前才會決定繼續升息一碼,也就是25個基本點。雖然聯準會部分官員認為日後還會繼續調高利率,但市場臆測,下一次在5月既定會議中,應該暫時不會升息。 在美股指數方面,標普銀行類股小幅收低,但KBW區域性銀行指數卻漲2.9%。 標普500指數中,11個不同成分類股中,以小跌0.06%的金融以及下跌0.35%的非必須消費較弱勢外,其餘都上漲。其中,以公用事業大漲3.12%,房地產大漲2.57%,漲幅分居一二名。 那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HXC)在下跌1.7%之後,最後還是收跌近1%,失守7000點整數大關。 5大尖牙股中只有亞馬遜跌0.59%,Alphabet跌0.15%,其餘都收紅,網飛大漲2.5%最多。大型科技股漲跌互見,思科漲1.57%,IBM漲1.56%,英特爾上漲1.14%。但超微跌2.32%,應用材料跌2.65%,恩智浦也跌3.02%。 台股ADR的台積電跌1.9%,聯電跌2.27%,日月光也跌1.42%,不過,中華電信卻漲0.51%。 紐約證交所上漲股票與下跌的比例為1.47比1,那斯達克則是1.26比1。以52周來看,標普500成分股中,有4家公司股價創新高,35家是新低。同時,那斯達克指數內,也有34家新高以及298家新低。 美股成交量方面,相較過去20個交易日的均量為128.4億股,24日僅110.8億股,顯得較為清淡些。
【時報-台北電】下周經濟數據焦點將公布台灣景氣對策信號,預期2023年2月景氣燈號維持象徵景氣低迷的藍燈。美國企業財報將由記憶體大廠美光打頭陣,公司先前已預估將虧損,也將掀起美國及台灣企業財報發表前的波瀾。 國發會即將於下周一(27日)公布2月台灣景氣對策信號,受到全球景氣下滑,外貿指數基期墊高,全球央行升息壓抑消費與投資,預計將亮出連續第四個月「藍燈」。 1月以來美國科技股強於道瓊與金融股,原因是升息影響科技股因素已於去年第四季反應,加上生成AI出現爆發性成長帶動科技業3月題材表現亮麗,推升美股科技股以及台股半導體股之強勢表現。 美台科技財報周將於四月中旬才正式登場,下周由美光於3月28日法說會率先登場。受到市況進一步惡化,產品價格下滑影響,美光上季轉虧,預料即將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財報虧損將擴大。 美光(Micron)上季整體稅後虧損0.39億美元,稅後每股淨損0.04美元。公司預估第二季營收為36~40億美元(季減11.87%~2.08%),每股淨損擴大至0.72~0.52美元。 在美光公布財報後,台DRAM廠南亞科(2408)也將於4月上旬接棒公布營運結果及展望。 美企的超級財報周要從4月13日起才正式展開,預料整體美國公司的季獲利將下滑。此外,預計台積電(2330)4月13日將召開法說會,公布財報與展望,也將牽動市場神經,並揭開第一季財報發布及法說會之序幕。 下周台灣仍有多家公司舉行法說會,在首季財報公布前,公司釋出的前景看法預料仍偏正面為多,不過,四月初有清明節長假,下周需提防長假前的賣壓提前湧現。 下周一(27日)舉行法說會的公司包括電子業的定穎投控(3715)以及傳產的大亞(1609)、中航(2612)及彰銀(2801)。 預計下周二(28日)舉行法說會的公司包括已公布股利的永豐金(2890)法人說明會,電子業的弘凱(5244),傳產的東洋(4105)、廣越(4438),以及茂林-KY(4935)、亞德客-KY(1590)在台灣證券交易所舉行業績發表會。 下周三(29日)舉行法說會的公司包括台達電(2308)、眾達-KY(4977)、新美齊(2442)、臺企銀(2834)。 預計下周四(30日)舉行法說會的公司包括宏碁(2353)、樺漢(6414)、聯陽(3014)、三商電(2427)、弘憶股(3312),以及基士德-KY(6641)、三能-KY(6671)。 下周五(31日)舉行法人說明會有飛宏(2457)、欣天然(9918)。(編輯:沈培華)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輝達(Nvidia)日前宣布,已將旗艦產品修改為可以合法出口到大陸的版本,包括一線大廠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當地科技大廠都將成為客戶,在相關效應帶動下,法人也點名4檔台系受益股,包括台積電(2330)、穎崴(6515)等。 輝達已開發出類似H100晶片的面向大陸出口版本,這款晶片被命名為H800,目前大陸主要網路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的雲端運算部門都已使用該晶片。 法人分析認為,輝達去年10月降低A100晶片效能,以規避美國晶片禁令規範,順利出貨大陸,最新又宣布調降更高階的H100晶片效能,並宣稱能出口大陸,大幅降低晶片禁令對公司營運的影響。此外,輝達受惠生成式AI對GPU的需求爆發,主要是因為一台AI伺服器較傳統的伺服器多出8顆GPU。在各大雲端平台紛紛推出大型語言模型及相關AI產品下,為未來成長潛力龐大。 針對台灣輝達供應商,法人也點名包括台積電、穎崴、欣興(3037)等,此外,AI採用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將帶動EUV需求,故家登(3680)也可望受益。
【時報-台北電】聯準會出手便知有沒有,銀行業流動性問題擺一邊,激勵周五美股三大指數擺尾翻紅,日線周線呈現雙揚,台股也上演連四紅,周線上漲461點約2.99%,外資上周買超468.45億元,最強啦啦隊投信也連25買,在利多助陣下,法人台股看好下周挺進萬六大關。 根據統計,上周外資買超前10名,電子股刷一波,依序為緯創買超56664張、永續高50532張、台積電45749張、台灣50的25045張、聯電23677張、欣興22096張、英業達19591張、電動車19460張、華邦電15883張、高股息15425張。 NB代工族群緯創(3231)訂單不受景氣不佳干擾,第一季應是全年谷底,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今年有望逐季回溫,近期更受惠伺服器產業因ChatGPT帶動生成式AI熱潮,概念股水漲船高,登上周外資買超之冠達5.6萬張、投信也買了6千張,股價周漲14.4%,衝上40元逾10年高點。 英業達(2356)也搭上AI旋風,看好第二季後可望逐季回溫,今年伺服器業務保持看增態勢不變,上周獲外資買超1.9萬張,投信買超6725張,周漲9.24%,站上30元改寫9年高價。 晶圓雙雄台積電(2330)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6,255.32億元及稅後純益達2,959.04億元,同步創下歷史新高,EPS達11.41元超預期。列為美系外資三檔台股AI口袋名單股之一,摩根大通看好Q2營收超預期、今年營運將全面回溫,給予650元目標價,外資回流台股鎖定護國神山,周買4.5萬張,24日收在539元,周漲21元或4%,拚戰13F報告公布前的546元「巴菲特魔咒」價位。 晶圓代工二哥聯電(2303)升評美事連報到!繼野村、花旗環球、大和資本後,海通國際證券看好聯電28奈米高壓製程因OLED滲透率提高與蘋果iPhone 16 Pro製程升級為最大受惠者,升評「優於大盤」、股價預期66元,吸引外資周買2.3萬張,收在53.1元五日線附近。 Fed升息1碼意料之中,以利率點陣圖來看,5月再升息1碼後將止升,恐形成美元轉弱、台幣升值趨勢,看好台股再迎來一波熱錢回補潮。分析師表示,台股仍看美股臉色,科技股有望獲資金追捧及法人愛戴,扮下周台股攻堅萬六的領頭羊。(編輯:龍彩霖)
美國聯準會(Fed)如預期升息1碼,台股本周多頭火種重燃,興櫃市場也歡騰,建騰(5240)受惠安控轉單題材加持,單周股價飆漲逼近六成,富味鄉(1260)、宏碩系統(6895)、一元素(6842)周漲幅超過20%以上,單周漲幅逾一成個股高達20檔,興櫃市場熱鬧非凡。 Fed升息1碼,並暗示升息循環已進入尾聲,資金自防禦型標的撤出,湧向題材電子股,興櫃市場本周大受激勵,單周漲幅逾1成個股高達20檔,較上周大增13檔,興櫃市場單周成交額達146.07億元。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先前因美國安控禁令,為國內安控廠商帶來轉單商機,建騰單周狂漲59.1%,漲幅逼近六成,勇奪興櫃周漲幅之冠,富味鄉、宏碩系統、一元素、悠遊卡、有量、紘通、富動科、鋒魁科技、芯測周漲幅則介於14~24%。 建騰是興櫃網路數位影音安全監控產品製造廠商,主力產品為數位監控系統、視頻管理系統等,且就2022年全年營收比重觀察,產品銷售地區第一大就是美國,且占比超過一半、高達52.04%,可望成為美國對大陸通訊產品禁令的主要受惠者,股價連兩日繳出雙位數漲幅外,24日最高價18.05元,創下六年來新高。 一元素是興櫃可編程邏輯閘陣列(FPGA)設計服務業者,甩開去年缺貨陰霾、FPGA供貨已陸續恢復正常,法人看好其今年整體營運重返成長軌道,帶動股價止穩反彈。 因FPGA晶片及相關零組件缺貨因素拖累,一元素去年稅後純益3,349.5萬元,年減6.6%、每股純益(EPS)1.67元,一元素快速調整業務,去年將主要出貨產品轉向國防航太、人工智能邊緣運算(Edge AI)等高毛利高階應用整合方案,推升毛利率至23%,較2021年的17.1%大幅提升,並創歷史新高。 此外,輝達推出cuLitho函式庫,與台積電、艾司摩爾(ASML)、新思科技(Synopsys)四強聯手,可提升運算式微影技術效率,消息帶動台積電強漲,連帶使興櫃半導體設備族群同歡。 宏碩系統是真空微波管製造商,過去主要專注於國防產業,目前已成功跨足商用半導體領域,客戶包括國內政府機關、台積電及ASML等知名大廠。 宏碩系統2月營收4,082.9萬元,月增20.46%、年增52.4%,創同期新高,法人看好其未來營運、獲利動能。
上市櫃公司2022年財報公告進入倒數,在已公告去年年報的1,195家中,選出去年獲利呈現季季增者,搭配3月以來三大法人買超,其中法人對台積電最為青睞,3月以來大買211.16億元,對京元電子、緯創、光罩等獲利季季增個股也進場積極布局。 回顧2022年,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受到全球經濟景氣疲弱影響,產業陷入庫存修正窘境,衝擊不少公司營運表現,在台股上市櫃公司中去年第四季獲利成績能保持季季增態勢者,實屬不易,凸顯技術面寡占,產品具有競爭力,不甩景氣衰退的干擾影響。 而本周美台央行的利率決策塵埃落定,市場信心恢復,暌違七周再現三大法人同步站在買方,外資本周買超468.45億元,投信與自營商則分別回補92.87億元、25.67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586.99億元。 考量資金布局以基本面為首選,台股分析師建議以去年第四季獲利步步高升者及法人青睞的個股為主,包括台積電、京元電子、緯創、光罩、技嘉、穎崴、威剛、中磊、力旺、神基、中興電、富邦媒、元晶、飛宏、世芯-KY等15檔。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6,255.32億元及稅後純益達2,959.04億元,同步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純益(EPS)11.41元,優於預期。外資回流台股,鎖定台積電,激勵台積電本周大漲,24日收在539元,周漲21元,即將挑戰前高546元。展望2023年,台積電高層於法說會表示,在半導體整體產業可能萎縮4%下,台積電仍有機會力拚微幅成長。近期台積電更來自輝達的急單貢獻,吸引外資連四日買超。 穎崴為測試介面廠,是受惠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的高頻高速等高階測試介面需求看增。
台電調漲用電大戶電價,拍板4月調漲17%,緊接著,第二波調漲將於第四季接續推出,讓半導體、封測、面板、PCB等科技族群的用電大廠繃緊神經,擬具因應對策。身經百戰的半導體廠擬透過製程升級來彌補,PCB廠則規劃利用新產品報價時來反映成本,以將影響降到最低。 經濟部4月起將調整電價,工業用電平均漲幅達14%,其中半導體製造大廠使用的高壓及特高壓電價,調幅達17%,包括台積電、日月光投控等大廠皆不願對此議題回應,但法人指出,半導體設備需全日運轉,雖電價調漲將會影響半導體生產成本,但由於近年工廠不斷祭出節電環保措施,預期最多僅會影響半導體廠最多1%~2%獲利,透過製程升級,不但可完全補回,甚至創造的產值還可能超越影響的成本。 事實上,科技用電大戶多半也是節電大戶,為了符合ESG規範,各家大廠都持續在擴大推行綠色節電措施,電價調漲對於營運影響程度逐年降低中。 據了解,台積電2015年就開始進行新世代機台節能設計計畫,開發綠色設備機台,其中高耗能先進設備機台的節能效果高達14%,預期2030年節能效果將上看20%。除了設備節能之外,廠區更全面進行照明、空調等節電措施,根據台積電最新釋出的永續報告書,預計2022年新增節電數達7億度,以朝「2016到2030年累計節電度上看50億度」的方向前進。 除了半導體廠外,面板廠對電費調漲也是首當其衝。為降低電費調漲的衝擊,友達在廠內持續提動全方位節電,每年可達2%節電率。在綠電部分,持續布建新的太陽能電廠,預估至2023年底累積綠電建置量將達到500MW。群創也長期推動綠色製造,檢視節電以降低環境衝擊,並成立能源技術委員會,全面支持節能措施推動,並額外設置能源管理系統專案預算資源,積極鼓勵節能方案提案。 用電量不少的PCB業者指出,PCB業以高階、長製程或需用到無塵室者,用電量較多,且硬板用電大於軟板,電價調漲勢必會為成本帶來壓力,影響程度端視電價上漲幅度而定,一般來說,電價占PCB成本結構約7%~9%,為降低成本,勢必得在訂價上做調整,惟調整時機恐得等到新產品推出時。 此外,PCB業也在思考從生產製程上做精進,包括儘量簡化不必要的製程、提高良率、增加產出,此法雖然無法馬上奏效,但久而久之對於生產成本優化,也會有正向挹注。
台積電在美國及日本等國設立新廠,不同文化衝突下,人才管理成為公司新課題。台積電人力資源資深副總經理何麗梅表示,跨國人才管理對台積電來說是巨大挑戰,公司正非常快速學習文化融合溝通,並釋出新願景「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另為追求女男平等,允諾2030年新目標是新進女工程師達3成,女性主管占2成。 何麗梅應邀出席台灣人才永續行動聯盟論壇,以「以人為本,擘劃開放型管理」為題演講。何麗梅表示,台積電為半導體晶圓生產製造,公司有大量設備,員工狀況好的時候,設備生產力才會提高。何麗梅說,台積電對員工有承諾,可提供挑戰性及可持續學習,同時又有樂趣的工作,並給付員工比照業界較高水準的薪資福利。台積電亦要求員工必須承諾努力工作,持續學習、創造個人價值使公司成功。 由於台積電近兩年來持續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設立新廠,跨國文化溝通成為公司重要課題。何麗梅指出,亞洲人跟歐美國家不同,亞洲人相較害羞,需要有多元溝通管道,使員工能在安全與可被保護的環境下表達意見。 因此何麗梅公告2個月前才剛釋出的台積電人才願景,全力打造「營造多元共融的環境,激發熱情,成就最棒的自己」的工作環境,公司正非常快速學習文化融合溝通。另外,台積電目前員工人數中34%為女性,新進工程師女性達23%,女性主管占整體比例達13%,為了追求女男員工平等,台積電訂定2030年新進工程師女性比例須達30%,女性主管比例須上看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