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晶圓代工廠力積電(6770)股東常會承認2022年財報及盈餘分派案,並完成董事改選,會後董事會推選黃崇仁續任董事長。展望2023年,力積電預期上半年稼動率將持續偏低,希望在市場負面影響逐漸消散、庫存回到正常水位,帶動下半年營運恢復正常。 力積電新任4席董事為董事長黃崇仁、總經理謝再居、執行副總朱憲國、力旺董事長徐清祥,5席獨董為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SEMI台灣區總裁曹世綸、前進智能董事長張嘉臨、晶神醫創董事長暨技術長吳重雨、台大會計系教授葉疏,其中朱憲國、曹世綸為新任。 力積電2022年合併營收760.87億元、年增15.95%,毛利率46.76%、營益率34.6%,優於前年42.04%、30.62%。稅後淨利216.35億元、年增達34.45%,每股盈餘(EPS)5.8元,仍全數改寫新高。董事會上下半年分別決議配息約0.72元、0.3元,合計約1.02元。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指出,去年半導體市況堪稱起伏劇烈,上半年晶圓代工需求及定價仍呈現強勁上揚趨勢,使公司營運在第二季達歷史高點。然受不利因素交互衝擊,經濟景氣自第三季起反轉向下,半導體產業明顯感受庫存激增、稼動率逐步滑落、營收逐月走低壓力。 雖然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變數,力積電今年仍將專注耕耘成熟製程技術。其中,邏輯代工側重電源管理晶片(PMIC),以爭取IoT、AI、高速運算等系統和電動車未來成長商機,相關產品所需的BCD製程及設備投資也是公司近年發展重點。 記憶體代工方面,力積電瞄準利基型與特殊應用等小量多樣的DRAM、Flash市場,以業界唯一提供記憶體晶圓代工服務定位,持續與客戶共同開拓市場。功率元件代工服務部分,力積電持續擴大MOSFET、IGBT產能,並積極推動氮化鎵(GaN)等新製程的研發。 展望2023年,由於下游客戶上半年仍處於庫存調整期,黃崇仁指出將導致力積電稼動率持續偏低,期待戰爭、通膨與疫情封控等負面影響能逐漸消退,並隨著半導體供應鏈的庫存回到正常水位,帶動下半年營運恢復正常,將全力以赴爭取營運績效。 銅鑼新廠營運則是力積電另一挑戰,預期年底可完成每月8500片12吋晶圓產線,展開試產及客戶端驗證等。黃崇仁指出,銅鑼新廠為先進邏輯製程及堆疊晶圓整合技術的開發生產基地,雖然對今年營收貢獻不大,但未來將有許多新產線陸續導入,成為成長主力引擎。
【時報記者林資傑/新竹報導】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今日召開股東常會,通過2022年財報及盈餘分派案,決議配息3.6元。展望2023年,總經理簡山傑表示,雖然景氣周期性變化持續,但在5G、智聯網(AIoT)及電動車等大趨勢推動下,對半導體產業中長期成長動能持續樂觀看待。 聯電2022年合併營收2787.05億元、年增達30.84%,營業利益1042.92億元、年增達近1.02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871.98億元、年增達56.32%,全數改寫新高,每股盈餘7.09元則創近27年高。毛利率45.12%、營益率37.42%,亦雙創近22年高。 聯電總經理簡山傑表示,去年是聯電豐收的一年,22/28奈米製程營收年增逾56%,主要動能來自28奈米OLED顯示驅動晶片(DDI)及影像訊號處理器(ISP)的強勁需求。車用電子領域成長亦非常亮眼,車用IC業務量年增達82%,達整體業務的9%。 展望2023年,簡山傑指出,半導體產業周期性變動持續,預期今年將面臨景氣起伏調整與地緣政治挑戰,但在5G、AIoT、電動車等大趨勢推動下,對半導體中長期需求成長持續樂觀看待,並認為此時是聯電重新自我檢驗與調整步伐的最好時機。 簡山傑表示,聯電經營團隊與客戶君已作好積極準備、完成超前部署,將透過持續創新、差異化特殊製程技術、卓越製造、多元產能配置與客戶緊密策略夥伴,提升競爭力、創造持續獲利與成長關鍵,積蓄產能擴增及跨區域彈性調度能量,迎接下一波榮景。
聯電今天召開股東會,股東關心下半年產業景氣與庫存調整情況,共同總經理簡山傑表示,上半年持續進行庫存調整,調整比預期緩慢,景氣沒有明顯復甦;財務長劉啟東也說,第3季氛圍沒有明顯改變,下半年需求沒有變好。 劉啟東表示,下半年看不到強勁復甦跡象,下半年需求未好轉,且成本可能會有一些不利因素,包括電價上漲及夏季電價,估影響獲利率約1至2個百分點。聯電將採取持盈保泰做法,鞏固特殊製程市場,以確保在景氣低迷情況下,也能夠維持令股東滿意的獲利率。 下半年28奈米OLED驅動IC產能供不應求,12吋晶圓產能利用率可望回升至90%水準;8吋晶圓因與對手重疊性較高,狀況比較不好。以應用面來看,劉啟東說,手機市況比較差,個人電腦也沒有特別好;車用及工業用比較好,但可能因為庫存建置完備,需求觸頂、開始停滯。 對於股東關心地緣政治的影響,聯電董事長洪嘉聰表示,地緣政治是敏感問題,聯電已做好產能分散布局,除台灣外,在新加坡及日本都有產能。 劉啟東表示,南科P6廠是聯電今年擴產主要重點,今年底將達月產2.7萬片;新加坡新廠預計2024年底或2025年初進行試產,月產能2萬片。未來3到4年,聯電每年總產能將增加約5%。日本廠方面,目前正探索是否持續擴充的可能性;至於中國聯芯股份回購計畫預計今年完成,將聯芯納為獨資子公司。 外資券商摩根大通日前指出,聯電釋出下半年需求復甦比預期慢的觀點,與台積電、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同業看法一致,研判在低產能利用率、庫存去化較慢的影響下,聯電2023年以美元計價營收將衰退20%。同時,摩根大通預期,聯電股價近期將維持區間震盪,給予「中立」投資評等與45元推測合理股價。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台北電】同欣電(6271)6月2日受花旗證券邀請參加 Citi Regional Tech Conference 2023,地點:台北 W Hotel。(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京鼎(3413)訂6月6日14時受邀參加台新證券舉辦之線上法說會,會中公布公司2023年第一季營運成果。(編輯:邱致馨)
台積電與三星在先進製程領域方面競爭激烈,先前傳出高通的第四代驍龍8處理器(Snapdragon 8 Gen 4)可能同時委託台積電、三星代工,但最新消息指出,因為良率問題,高通預計在2024年發表的Snapdragon 8 Gen 4行動處理器代工訂單,將由台積電獨家代工。 根據外媒《Wccftech》報導,推特爆料達人Revegnus最新指出,高通Snapdragon 8 Gen 4只會委託台積電3奈米製程代工,外界推測原因是三星未解決良率的問題。 報導提到,高通規劃供應三星Galaxy系列智慧機的Snapdragon 8 Gen 4,會採用三星3奈米GAA技術,其他非用於三星手機的常規版本Snapdragon 8 Gen 4行動處理器,則將委託台積電的3奈米製程技術來生產。 報導分析,透過兩家不同代工廠可以增加議價空間,但如果高通2024年給予台積電獨家訂單,矽晶圓價格可能大幅被推升,到時高通的智慧機夥伴恐將被迫買單。
【時報-台北電】力旺(3529)訂6月1日11時受邀參加花旗證券舉辦之Regional Tech Conference法說會,說明公司財務及業務相關資訊,地點位於W Hotel Taipei。(編輯:邱致馨)
【時報-台北電】捷敏-KY(6525)現金股利每股配發5.5元,訂定除息交易日112年6月20日,除息基準日為112年6月26日。現金股利發放日期112年7月5日。(編輯:沈培華)
台灣與南韓都是出口導向國家,也是互為貿易競爭對手。韓國經濟20年來長期依賴中國大陸,但受到美中角力、半導體不景氣等因素影響,截至今年4月,韓國出口已連續7個月下滑,貿易收支連續14個月出現逆差。韓媒指出,在這些數字背後,反映出南韓對中國出口依賴正在迅速下降,而對美國出口比重持續攀升,這是韓國企業擺脫對大陸依賴,迎向更寬廣世界,所必須經歷的一種成長之痛。 朝鮮日報報導,從2003年之後的近20年當中,中國在韓國的出口扮演舉足輕重角色,占韓國每年出口比重約25%,比第二大出口國美國高出1倍。不過今年以來,韓國對大陸出口降至19.4%,為2004年以來首次低於20%,相較之下,韓國對美國比口比例強升到17.9%,兩者差距大幅縮小。按照這種趨勢,韓國最大出口國從中國變成美國遲早會到來。 近年來,韓國對大陸出口下滑的原因,包括美中關係緊張、半導體不景氣、中國經濟低迷和內需政策等因素。而對美國的出口成長並非偶然,韓國對中國出口從2018年的1621億美元(約台幣4.98兆)下降到2022年的1558億美元(約台幣4.79兆),對美國出口從727億美元(約台幣2.23兆)增加到1098億美元(約台幣3.37兆),大幅成長51%。 南韓企業在中國市場遭遇危機之際,迅速在美國等其他市場找尋機會,帶動出口力道表現強勁。不僅是美國,韓企在歐洲和新興市場也積極「去中化」。 報導指出,韓國企業在全球市場抓住新機遇,並取得成功果實。例如,2016年,現代汽車、起亞向中國市場出售178萬輛汽車,不過,2017年以來,中國實施薩德報復,導致銷量銳減,2022年跌至34萬輛。若是普通企業早就面臨崩潰危機,但現代汽車透過印度市場和高檔化戰略決一勝負。 2000年初,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讓美國和歐洲國家備受威脅,擴大對中國祭出反傾銷限制。現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透過經濟和貿易為政治和外交的槓桿,向很多國家施壓。 很多專家認為,如果對中國市場關上大門,韓國經濟就會搖搖欲墜,那麼中國就可以更輕易地馴服韓國。所幸,這種情況並未發生。 南韓經濟正在學習如何在降低對中國市場依賴的情況下生存下來。世界經濟研究院理事長全光宇表示,韓國近期貿易逆差是擺脫持續20年對中國依賴的一種成長之痛,在體質改善後,可以更加理直氣壯地面對中國。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台掀起人工智慧(AI)熱潮,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今天表示,如果沒有台灣半導體業者例如台積電的晶圓代工能量,就無法落實AI,台商在AI發展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施振榮今天以台灣全球無線平台策進會(GloRa)榮譽理事長身分出席2023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他前往GloRa會員全波科技展位參觀GloRa核心技術應用,並接受媒體採訪。 全波科技的智慧消防安全監控系統今年獲得COMPUTEX 2023大會官方獎項BC Award類別獎,施振榮表示,科技不斷進步,都在智慧化,全波攤位展示世界最領先的無線通訊技術平台,協助真正想要做智慧控制的業者,他很高興看到台灣慢慢在世界上很多方面取得領先地位。 媒體詢問如何看待黃仁勳掀起的AI熱潮,施振榮指出,AI經過40到50年發展,到現在大爆發,需要思考如何借重和使用AI。在AI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受到美商輝達的帶動,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台灣半導體業者例如台積電的晶圓代工能量,也無法落實AI,台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談到AI可能取代人類工作,他表示,AI總會取代一些人類比較固定、重複的工作,應該把人類智慧運用到科技無法幫上忙的地方,也就是創意、文化藝術等方面。人要享受未來更好的生活品質,利用科技是很重要一個方向。 媒體追問是否與黃仁勳有私交,施振榮坦言,沒有真正接觸過黃仁勳,但自己曾長期擔任台積電董事,認為台積電與黃仁勳的關係非常密切。
AI教主黃仁勳來台狂潮席捲全台,相關概念股一飛沖天,押對寶的ETF也跟著大漲,YouTuber訂閱人數剛完成突破百萬盛事的網紅「柴鼠兄弟」,在5月最後一天立馬發布「國民ETF績效榜1-5月」結算,冠軍是4月排名在末段班的733(富邦台灣中小),因為4月底調整成分股納入飆股緯創,瞬間移動拿下5月績效王寶座。 根據「柴鼠兄弟」整理出的績效榜,打敗大盤17.67%的共有19檔,其中贏過台積電25.03%的共有4檔,除第1名的733外,第2名到第4名分別是904(新光台灣半導體30)、891(中信關鍵半導體)、894(中信小資高價)。另外第5到第10名分別是892(富邦台灣半導體)、0052(富邦科技)、913(兆豐台灣晶圓製造)、0053(元大電子)、713(元大台灣高息低波)、6201(元大富櫃50)。 「柴鼠兄弟」表示,733噴射機已經連續4年打敗大盤,4月底時績效還落在32名,但因為4月底成分股調整大風吹,不但將飆股緯創納入,而且重押13%、權重奪下第一,結果緯創5月一路大漲43%,733成為最大贏家,單月漲幅高達19%,瞬間移動到績效冠軍,今年有望調整連5勝。 而前幾天才投下季配震撼彈的0056,和最大勁敵00878(國泰永續高股息)的績效,在上個月還僅微幅領先0.87%,但到今天(31)已經拉開至3.47%,最大關鍵也是緯創,緯創現在也是0056第一大成分股。 「柴鼠兄弟」表示,878是去年配合MSCI剔除緯創後,成為極少數不含緯創的高股息ETF,直到今年5月緯創又被MSCI重新納入,878隨即在5/25開始建倉,但可惜的是剛好錯過緯創最甜的一段。 另外則是近期規模和人數都快速崛起的713,名字雖然有「低波」,但這個月漲幅竟然也有8.58%,上個月進步19名,這個月再進步2名,已經殺進績效前十的台股ETF,在高股息中名列第一,總規模也在5/29正式突破300億。至於0056今年的報酬率也有20%,在績效排行榜中名列16名,和上月相較下滑1名;而878報酬率16.57%,名列25名,和上月相較下滑5名。 6月眾所矚目的是713配息,預計月初即將公告今年第2季的配息金額;還有首次季配的91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市場預估年化殖利率可能高達10%,究竟會開出多少,最快答案明天就會揭曉。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柴鼠兄弟」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鏵友益科技(6877)訂於6月16日掛牌上櫃,將採取競價拍賣以及申購配售。此次新股現金增資上櫃將採溢價方式辦理,公開承銷股數採80%競價拍賣、競拍底價為20元,另20%採申購配售、公開申購承銷價以最低承銷價格1.1倍為上限,承銷價暫定為22元。 競價拍賣從5月29日起至31日止,底價係以5月24日前興櫃有成交之30個營業日其成交均價簡單算術平均數之7成為其上限,而鏵友益將競拍底價敲定為每股20元,並依投標價格高者優先得標,每一得標人應依其得標價格認購。 此外,鏵友益將於6月6日進行公開申購,如得標總數量達該次競價拍賣數量,公開申購價以各得標單單價及其數量加權平均所得之價格為之,並以最低承銷價格1.1倍為上限,故暫定為每股22元。 鏵友益科技設立於103年10月,為全自動檢量測系統規畫、自動化設備規畫、AOI機械視覺規畫、半導體品質檢驗之專業廠商,其產品係應用於半導體、面板、封裝測試及印刷電路板(PCB)等產業。2022年度之營收為429,303千元,稅後純益為24,980千元,毛利率40.79%,EPS為0.83元,2023年第一季營收為83,083千元,稅後純益為12,445千元,毛利率61.90%,EPS為0.41元。 鏵友益主要產品係應用於半導體、面板、封裝測試及印刷電路板(PCB)產業,提供客戶具有高性價比、配合製程之客製化及迅捷的服務,並提出業界首創之100%全檢「線上光學晶圓檢測快篩系統」,為客戶產線加強自動化能力、節省人力並提高生產良率,未來預計持續投入新產品研發,以模組化生產流程,依照不同客製化需求,相較同業,開發產品多元化且快速。 除了強化靈活生產的核心競爭力外,也提高生產的整合效率以降低製造成本,繼續提高產品品質及服務標準,瞄準市場痛點,提供尚未被滿足之市場需求,積極爭取與更多業界龍頭廠商的合作機會,並進一步提升、擴大事業規模,成為世界級半導體產品檢驗及工廠智能自動化服務廠商。
人工智能(AI)浪潮來勢洶洶,GPU作為AI技術背後的「大腦」,發揮的關鍵作用至關重要,促使需求迅速增升。全球指標性大廠輝達(NVIDIA)財測指出,AI科技和語言模型方面需求激增下,第二季營收年增將達64%,遠高市場預期,第一季存貨下降5.5億美元,亦說明去庫存進展順利,激勵相關族群強勢走揚。 投資人紛紛看好台積電可望於股東大會上調其年度業績展望,近三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上漲8.19%,台積電ADR截至26日止,近兩個交易日累計漲幅更達14.51%。 從技術面,半導體30指數期貨回踩雙重底頸線有撐後,連續三個交易日急速走升,市場資金積極挹注下,指數29日盤中已來到4,280點附近測試頂部壓力,並將挑戰3月下旬的歷史高點。整體型態呈多方慣性趨勢,短均齊揚,雖在面臨壓力區間的測試下,盤勢或將轉趨震盪,不過下檔若能穩守4,160點關卡,後市展望樂觀,建議投資人可以震盪盤堅的格局看待。(國票期貨提供,柯宗沅整理)
大陸手機大廠OPPO已終止旗下自研晶片哲庫(ZEKU)業務,3000名員工就地失業,震撼半導體圈。大陸媒體財新撰文指出,哲庫在短短4年間,燒光上百億元人民幣(折合約新台幣440億),失敗的關鍵包括高薪挖角、成本高昂導致財務方面難以為繼,加上這些人才到OPPO後,內部融合不順,導致公司內耗問題嚴重。 根據財新報導,哲庫過去為壯大自身,祭出高薪從聯發科、高通、紫光展銳、華為海思等大舉挖人,但卻浮現管理問題。 多名哲庫員工透露,這些人才到OPPO後,常以小團隊形式加入哲庫,因派系林立,常發生意見不同或爭搶資源內鬥,進而導致一批人離職。另一名哲庫早期員工表示,哲庫內鬥嚴重,但高層坐視不管,似乎不覺得這是問題,以致公司內耗嚴重。 另根據北京商報報導,儘管哲庫以及OPPO方面對解散原因未多加說明,不過市場猜測,因自研晶片成本過高,尤其在人才招攬上不惜重金,最終導致財務上難以為繼。一位畢業於北科大的張先生透露,身邊有學長跳槽到哲庫IC設計職位,一年能夠拿到50萬元人民幣(折合約220萬元台幣)以上的薪資,不料只拿了一年高薪,公司便解散了。
近日日本政府宣布7月23日起對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中國強烈不滿。中國商務部29日發表聲明表示,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APEC第29屆貿易部長會議期間,與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會談時,要求日方停止半導體出口管制,強調此舉是嚴重違反國際經濟和貿易規則的錯誤行為。 日本和荷蘭今年1月同意配合美國的出口管制,限制向中國出售部分製造設備,以限制中國在高階晶片的進程。醞釀數月之後,日本政府跟進美國打壓的力度甚至強於美方。日本經濟產業省5月23日宣布,將對23種半導體製造設備實施出口管制,並於7月23日正式生效。中國商務部隨後痛批,日方此舉嚴重背離自由貿易規則,中方堅決反對,將保留採取措施的權利。 綜合外媒報導,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29屆貿易部長會議5月25日至26日在美國底特律舉行,中國商務部29日公布,會議期間王文濤與西村康稔舉行會談,就日方頒布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G7廣島峰會抹黑攻擊中國等事項提出嚴正交涉。 王文濤指出,日方罔顧中方強烈反對和業界意見呼聲,執意頒布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嚴重違反國際經貿規則,嚴重破壞產業發展基礎。中方對此強烈不滿,要求日方糾正錯誤做法,切實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另外,王文濤指出,本次G7廣島峰會的聯合聲明操弄涉中議題,頒布影射中國的所謂經濟安全文件,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堅決反對。希望日方端正對中國認知,真正以建設性姿態推動兩國經貿關係穩定發展。 報導指出,中國業界對日本半導體設備依賴度甚高,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的統計顯示,日本在2021年向中國出口的半導體製造設備約達120億美元,金額占其出口到全球的設備近四成,在所有地區中最高。儘管這次日方在其有關出口管制的聲明中,並未提出對中國限制,但追加的23種項目除了向42個友好國家和地區出口外,均需要單獨得到批准,事實上日企將很難向中國等國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