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關鍵零組件廠慶康(8098)9月28日申請登錄興櫃戰略新板股票,主要產品為半導體零組件及設備之研發、設計與製造,去年內、外銷比例分別為32.26%、67.74%,董事長兼總經理為杜家慶,實收資本額達9,802萬元。 慶康科技專注的核心技術為半導體設備關鍵零組件及鑽石線的開發、製造、銷售,除銷售予美商應用材料外,也直接銷售予國內外半導體與科技大廠。
科技新趨勢主題帶動今年以來台股表現亮眼,連帶主動式台股基金投資熱潮,各季平均報酬皆打敗大盤,其中前十強基金分別有59%~90%不等的亮眼績效表現。 日盛上選基金研究團隊表示,聯準會(Fed)偏鷹派會後聲明後,美債殖利率攀至新高,短期台股尚待籌碼沉澱。據研究機構調查,受庫存調整與終端需求不佳,預估今年半導體產值將年減11%。展望明年,歷經今年低基期,及HPC、AI與車用電子持續推升半導體需求,預估明年半導體產值6,080億美元、年增10.1%。此外,SEMI也預估明年半導體產值年增11.8%。明年半導體產業將逐步回溫,重回成長軌道已成市場共識。 台新臺灣永續高息中小型ETF基金經理人王嘉豪指出,近期美股受Fed立場偏鷹、美國政府再次面臨關門停業危機等負面消息衝擊,加權指數也跟著跌破半年線,不過,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櫃買指數雖同步拉回,但力守在月線附近整理、表現相對強勢,有利中小型股表現。 後市第四季將進入傳統銷售旺季,加上臨近總統大選,作多行情有機會逐步增溫,配合明年上市櫃公司基本面成長力道加大,台股在第一季前行情不看淡,近期的大幅回檔提供良好買點。 王嘉豪認為,台股加權指數月線已經下彎,季線也走平逐漸下彎,資金面外資開始轉賣超,台指期未平倉口數淨空單增加,因此預期9月將是震盪整理的月份,指數與個股或許激烈調整,但在下半年優於上半年,明年優於今年的景氣前提下,不須悲觀。看好在6月~8月因盤面資金集中AI族群而被錯殺,且基本面與配息仍佳的中小型股。 群益奧斯卡基金經理人杜欣霈強調,隨中秋及雙十連假到來,由於趨勢明確的AI族群短期仍處於修正震盪沉澱期,預期短期台股持續整理可能較高。
隨著時序來到2023年第三季末~第四季初,理論上半導體供應鏈應該隨著庫存逐步回到正常水準,產業進入傳統旺季,甚至全球經濟成長率的好轉將帶動終端應用市場的出貨量。但近期仍有不少負面訊息的釋出,代表著行業景氣仍就是渾沌不明的態勢,能否快速回到上升的軌道仍待商榷。 例如台積電向供應商推遲先進製程設備交付的傳聞四起,爾後更出現高盛證券下修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預估值約1成,其所解釋的原因為終端需求復甦進度慢於預期。而世界先進則表示,儘管汽車需求相對較佳,但電源管理IC、IT和消費者需求復甦仍然緩慢,短期內市場需求將持續疲軟,該公司訂單能見度目前僅約兩個月,公司認為未來兩個月產能利用率不會有明顯提高。 ■多家大廠示警 庫存去化緩慢 國際間,英特爾(Intel)示警資料中心晶片去化庫存的速度較預期緩慢,暗示資料中心業務復甦的時程可能延後。此外,雖然中長期人工智慧(AI)多頭格局不變,但短期略有變化,也就是微軟(Microsoft)轉投資的ChatGPT退潮,且Microsoft 365 Copilot訂閱情況不如預期,也導致微軟開始下修輝達(Nvidia)H100晶片訂單,且拉貨放緩。 同時記憶體需求也仍未見起色,三星(Samsung)、SK Hynix第三季半導體業績雖有所改善,但仍陷於虧損,恐需等到2024年首季才可能全面擺脫2022年以來的記憶體寒冬。若以矽晶圓的角度觀察之,雖然歷經一年庫存調整,最壞情況已過,但是逐季改善之幅度極為有限,也就是供應鏈對於終端消費市況表示,現階段終端需求包含TV、手機、PC需求仍薄弱,對IC下單都以急單為主,整體矽晶圓庫存調整的時間點將延後。 ■華為新機驚豔 恐遭致美國新制裁 值得留意的是近期美中科技戰的變化,尤其是華為新手機Mate 60 Pro、Mate 60 Pro+、折疊機Mate X5的開賣,意謂中國半導體自主化的突襲,後續更傳出中國禁止部分公務員和國企員工在工作中使用iPhone,未來也不排除擴大管制範圍,而若中國公家單位對iPhone抵制日益加劇,則恐牽動蘋果(Apple)手機的銷售量。 更重要的是,美國將會快速盤點目前對於中國的半導體或科技管控措施是否存有漏洞,以及該如何改善,並且亦會加強盟友共同抗中的效益,同時華為的逆襲勢必將加快各國晶片聯盟的合作,以及主要國家自主半導體生態系的建置;即近期美國議員擬會面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討論把不甚先進的晶片列管,以表達對美國投資中國晶片業的擔憂,以及對進一步收緊晶片技術的出口,甚呼籲減少對中國的投資。此皆代表拜登政府在美國技術出口中國方面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而美中兩強的對抗將使得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處於變動之中,成為未來全球半導體業景氣邁向復甦道路的不確定因素。 整體而言,這一波半導體產業不景氣持續時間從2021年下半年持續迄今,期間超乎預期,過往通常半年即可見到市場復甦,但目前各大廠陷入庫存過多的窘境,致使產業觸底時間點難以評估。且不論如何,2023年全球半導體業市場規模確定跌幅將高於預期,IDC最新預測數據,估計衰退幅度將達13.1%,而2024年才可望恢復成長的態勢,年增率估為20.7%;不過當中推升動能主要來自於記憶體,畢竟該項產品2023年的跌幅較深,2024年反彈的力道較為明顯。反觀全球晶圓代工、委外封裝及測試市場2024年雖將轉為正成長,但增幅各為9.3%、9.1%,均尚未補滿2023年各衰退11.4%、13.3%的幅度。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9日法說,外資三周前就展開後市預測吸睛大戰,摩根大通、高盛兩極相望;台積電衝3奈米製程,供應鏈家登、中砂、光洋科、意德士和濾能等受惠;中華電信傳與國際低軌道衛星業者OneWeb合作;地政四法周四大清倉,其中,住宅法修法將降低房東對查稅疑慮,以釋出房源;百貨周年慶本周開跑,消費旺季將展開,百貨、餐旅等內需型產業面臨「缺工潮」。以下為今(2)日財經懶人包: ▲台積法說前 外資多空提前交戰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9日法說會未演先轟動,外資本次在三周前就啟動後市預測吸睛大作戰,堪稱史上最「早鳥」,摩根大通證券才提出2024年極保守的年增15%預期,高盛證券旋即力挺,台積電明年營收成長將高達24.4%,逆勢升股價預期至685元。 ▲台積衝先進製程 供應鏈沾光 台積電3奈米先進製程在主要客戶加持下,明年接單及出貨樂觀,台積3奈米製程相關供應鏈明年營運也將受惠,其中包括家登極紫外光光罩盒、鑽石碟中砂、半導體靶材光洋科、晶圓真空吸盤的意德士及濾能等,2024年營運都將可望受惠拉抬。 ▲低軌衛星 中華電大突破 中華電信挺進低軌道衛星布局,再傳重大突破!中華電信傳與國際低軌衛星業者OneWeb合作,在台發展低軌道衛星業務。 ▲地政四法 政院周四大清倉 據了解,行政院法案清倉還沒結束,本周四(5日)行政院會將啟動住宅法、危老條例及土地法等地政法案大清倉,其中住宅法修法將明訂公益出租人出租房子所得資料,不得作為稅務機關查稅依據,降低房東對查稅疑慮,以利釋出房源。 ▲百貨周年慶開跑 Q4求職市場內熱外冷 新光三越、大葉高島屋等百貨周年慶本周開跑,消費旺季即將展開;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今年第4季求職市場呈「內熱外冷」,周年慶後緊接雙11、耶誕節、跨年購物與旅遊等商機,內需型店家將面臨「缺工潮」。由於住宿、餐飲等服務業也缺工,加上明年基本工資也將從現行的時薪176元調漲到183元,根據小雞上工等人力網站資料顯示,為迅速補足勞動力,百貨公司周年慶短期內場人手的時薪都已調高到198元至210元之間。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測試介面廠穎崴(6515)榮獲「2023外資精選台灣100強」獎項,以基本面、市場面、永續面等多面向傑出表現受到評審高度肯定,自台股1779家上市櫃企業中脫穎而出,由穎崴發言人暨全球業務營運中心資深副總陳紹焜代表領獎。 「2023外資精選台灣100強」為第二屆遴選,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長榮海運、統一超商等知名企業皆榜上有名。穎崴此次首獲此殊榮,凸顯公司在基本面、市場面、永續面等各面向的成長深受肯定。 「2023外資精選台灣100強」由台灣董事學會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CDRC)合作,模擬全球不同機構法人投資方法,根據2020~2022年數據統計,以基本面、市場面、永續面三大門檻篩選,並依企業市值排行取前100大入榜。 穎崴董事長王嘉煌表示,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來,以專業技術服務和完整多規格的測試座提供客戶最即時優質的服務,穩居全球前六大IC測試介面供應商,2021年1月順利完成股票上市,實現對所有股東的承諾。 展望後市,王嘉煌表示,穎崴將持續強化法遵,培養良好公司治理文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在股東、員工、客戶及利害關係人取得平衡,同時獲取各方最大利益。 穎崴自2020年營運連3年成長,並持續投注技術實力,截至去年底已累積50件專利,並完成晶圓級共同封裝光學元件測試系統、超高頻與小位移的低磨損滾動式接觸元件研發。同時,穎崴續受外資法人關注、並維持良性互動,並從營運優化、實踐節能減碳落實。 陳紹焜表示,穎崴除了追求獲利成長,也積極關注全球環保和氣候變遷議題,自2014年即取得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國際標準認證,同時執行減碳專案,去年用水量減少28.9%、廠房建置導入多項節能等綠色製造措施,未來將有更多與ESG投入與參與行動。
據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1日公布的9月進出口動向,南韓9月出口雖年減4.4%,但減幅創去年10月由增轉降以來的最低值,且為自8月起連續2個月保持個位數。 韓聯社報導指出,南韓對中國大陸9月出口達110億美元,創今年來的最高水準,且為連續2個月超過百億美元。對大陸的貿易收支雖出現1億美元逆差,但已連續6個月出現改善狀態,且創去年10月以來的最佳表現。 南韓經濟高度依賴海外市場,被視為全球經濟的晴雨表。隨著南韓貿易出現改善,也讓外界降低對經濟衰退的憂慮。 南韓9月貿易收支實現37億美元順差,為連續4個月保持順差,且創近2年新高。據南韓《亞洲日報》報導,南韓出口雖連續12個月減少,但由於能源進口規模減少,加上出口主力商品半導體創下今年最低出口減幅,以及對大陸出口改善等影響下,得以持續維持貿易順差。 南韓9月半導體出口額創去年10月以來的新高99億美元,雖年減13.6%,但為今年的最低減幅。
台灣晶圓大廠台積電海外設廠,2021年先動工的美國亞歷桑那廠工程延宕,而2022年動工的日本熊本廠,不但辦公大樓在已今年8月啟用,可望一如預期在2024年正式量產,還傳出加碼二廠的消息。熊本廠進展順利,對台積電來說,當然是好消息,而日本政府更是看好台積電能擔當起重振日本半導體業的領頭羊,不過設廠所在地的熊本縣菊陽町,居民卻以「台積電震撼」一詞,來概括交通壅塞、房地產價格飛漲與搶人才等巨大變革。 ■菊陽町小鎮迎來大菩薩 「台積電的進駐有如平地一聲雷,我們瞬間爆紅,菊陽町彷彿一夕之間從嬰兒轉成大人」,菊陽町町長吉本孝壽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這樣感慨表示。菊陽町的人口約4萬4000人,原本是一個被玉米田環繞的小鎮,雖然也有一些索尼影像感測器與東京威力科創的晶片設備廠,但與台積電的設廠規模遠非同一等級。 日本國土交通省的數據顯示,隨著台積電決定在熊本建廠,截至今年7月1日,菊陽町的商業用地價格在1年內平均上漲了26%。通往工廠的唯一一條主要道路,在通勤尖峰時段總是擠滿汽車、卡車。菊陽町已呼籲當地公司安排員工錯開上班時間,以緩解塞車問題,直到政府建造出更多條道路。晶片廠的大量用水,也引發在地人疑慮。 町長吉本孝壽坦承,由於土地與地方能力有限,他並不認為當地能夠接納更多新公司,不過他仍對官員表示,「台積電只會帶來正面效應,因為我們將是歷史性計畫的一部分」。 ■台積電帶來「百年一遇」發展契機 熊本市長大西一史表示,「台積電震撼」(TSMC shock)是改變日本社會與經濟結構的重要契機,「換句話說,我們需要這種震撼來推動改變」。據當地金融機構九州金融集團的最新試算,從去年起的10年內,透過創造就業、基礎建設發展與吸引其他企業進駐等,台積電可望為熊本縣帶來約6.9兆日圓(約新台幣1.5兆元)的溢出效應,較去年預估的約4.3兆日圓(約新台幣9542億元)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增加。 九州金融集團社長笠原慶久直言,「百年一遇的超級大規模投資正在進行」。不過在此同時「台積電震撼」也為當地經濟帶來問題。熊本廠預計創造17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而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台積電今春招聘工程師的廣告,開出的月薪比當地製造商給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高出約3分之1。 台積電拉高薪資水平,讓當地廠商在人力短缺的情況下,更面臨年輕員工頻繁跳槽的難題。熊本縣工業連合會會長、同時擔任儲存系統製造商金剛社長的田中稔彦表示,去年他公司的300名員工當中,就有約5%跳槽台積電或其他半導體公司。田中稔彦坦言,「我們的員工跳槽時,很容易會歸咎於台積電」,但他也指出,員工流動是無可避免的趨勢,「我們必須改變心態,聚焦如何在勞動力短缺的情況下提高每個人的績效」。 ■日本政府砸錢盼半導體敗部復活 台積電熊本廠將於明年底投產,全球半導體市場也料將反彈,人力將更形短缺。熊本縣勞動局局長新田峰男預估,明年底狀況將更為嚴峻,人力短缺料將成為常態。半導體特種氣體供應商日本材料技研社長田中久男質疑,「如果有政府提供補助,就可以興建一座半導體廠,但營運所需的人力該怎麼解決?」 熊本縣位於九州,1980年代這裡曾形成半導體聚落,效倣美國矽谷的名稱,這裡也被日本稱為「矽島」。台積電設廠,不僅是熊本縣,還有望為整個九州地區帶來溢出效應。為了重新擦亮九州「矽島」的老招牌,更進一步重振日本半導體的榮光,日本政府透過補貼拉攏台積電,提供32億美元(約新台幣1040億元)補助,支撐台積電一半設廠經費。 熊本市長大西一史認為,台積電設廠是復興該區做為全球半導體重鎮的「千載難逢機會」。但英國《金融時報》也指出,日本在歷經長期經濟成長與員工薪資停滯等窘境之後,台積電的設廠計劃無疑將迫使日本面對長年來勞動力嚴重短缺與基礎設施限制等等多年來持續醞釀的未解難題。
台股中秋節假期休市期間,港股、歐股及美股頗有表現,重量級AI股輝達站穩10日線,更往月、季線挑戰。法人指出,台股透露築底跡象,元大金、文曄等17檔坐擁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三多的強勢股,是下周領台股上攻月線的先鋒。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台股傳統上具有強者更強勢、弱勢更弱勢的兩極走向,主因法人資金有成群結隊進場的習性,隨著技術面、 籌碼面趨於正向,順理成章會再吸引新一批資金進場卡位,股價往往呈現一波到底,期間雖經歷幾天的劇烈洗盤後再發動攻勢,最近期代表性個股是輝達帶領的AI伺服器供應鏈走勢,之前則是投資人熟悉的長榮、陽明、萬海的航海王年代。 展望10月投資策略,黃文清、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表示,台股加權指數目前月、季線空頭排列,但具有題材、基本面個股表現不差,建議挑選月、季及年線多頭排列且近十個交易日三大法人買超的個股,計有元大金、文曄、大聯大、至上、正新、亞翔等17檔,可做為10月布局的參考。 文曄、大聯大、至上為IC通路,熱門股是文曄宣布以38億美元現金併購加拿大Future Electronics,股價從宣布至今已經上漲52%,28日收盤為111.5元,市場看好併購效應將在明後兩年顯現,趁著股價走揚之際決議辦理現金增資,每股暫訂70~100元間。 大聯大也靠著國內高股息ETF的布局加持下,股價28日收在60.6元,不但已填息更有望突破61元前高。 至上今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51元,法人估今年EPS有望達4元,以去年八成的發放率概算現金殖利率達5.8%左右,也是當今高股息ETF偏愛的布局方向。 亞翔為專業半導體廠務公司,股價拉出日K連五紅,漲勢強勁,外資連五買為最大功臣,營運表現高度連動半導體資本支出及半導體廠之新建廠計 畫。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認為,台股進入總統選舉行情,市場不缺資金活水,部分法人資金偏愛布局高股息個股穩健領股息,部分則偏好高成長性的個股,建議投資人可攻守兼備,布局強勢的金融、傳產及電子股。 (相關新聞見A2)
國內科技業缺才嚴重,經濟部時隔4年,本周再籌組美西攬才團、率23家科技廠前進美國洛杉磯與舊金山,進入南加大與聖荷西校園徵才,希望能招募到350名海外人才。除了東向,南向招才更早一步啟動,今年三團去東南亞5國招才之行上周剛結束,估計可為半導體廠帶進300位東南亞學子。有鑑於廠商需求大,預計明年都會再發團。 為協助延攬海外專業人才,經濟部籌組「2023台灣赴美攬才團」,9月25日到達洛杉磯及舊金山,該團業者都是叫的出名號大廠,如台達電、友達、鴻海、英業達、華碩、聯電等,職缺不僅有軟硬體工程師,也有金融儲備幹部、財務分析人才、國外業務代表、專案經理人。總計有174筆職缺,需求人數逾350人。 投資促進司發言人陳文誠形容此行「非常熱絡」,之所以選擇美西,是因為當地就是美國高科技人才重鎮,所以在Covud-19疫情暫停4年實體媒合後,再次組成美國攬才團。 攬才團進入洛杉磯南加州大學(USC)及聖荷西州立大學(SJSU)內辦理校園徵才,活動現場吸引具工程及商業等背景人才逾400位出席,企業與人才洽談合計超過1000場次,陳文誠說為企業媒合190件人才面談,至於薪資、福利由個別公司與求職者談定。 除了東向外,為了打造「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經濟部今年也試辦「半導體東南亞攬才計畫」,從3月到9月,半年內接續發3團,帶領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半導體大廠、數所半導體學院,前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越南等5國,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馬來亞大學、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等,延攬當地理工學子來台就業、學程研習及正規就學。 產發署官員表示,台灣半導體如IC設計、製造、封裝業都很需要人,這些企業也偏好東南亞理工人才,畢竟台灣不管薪水、生活環境,對當地學子都有誘因,也可以對接到一流大學。 這次美西團也協助企業與當地學校建立制度化攬才機制,共拜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史丹佛大學及柏克萊大學等3校職涯中心,介紹該部Contact TAIWAN平台給學校,希望鼓勵學生登錄會員求職為我企業所用。 明年東向、南向科技業攬才團還會持續,產發署指出,會再找企業了解需求,明年規劃去東南亞不同國家或學校。陳文誠也說,歐洲也會考慮組團。
陸美兩國漸趨競爭對立,美國政府去年10月祭出對大陸晶片出口管制措施,並給予台灣和南韓的晶片製造商為期一年的豁免期,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報導,南韓的就業與營收嚴重依賴半導體行業,在其長期盟友美國與中國的科技貿易戰中,南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處境。 報導指出,南韓半導體巨頭三星和SK海力士為了在大陸發展業務已斥資逾520億美元,長期以來,大陸業務占這兩家企業銷售額的相當大一部分,而南韓晶片業與大陸的關係正面臨著地緣政治的壓力。雖然這兩家公司在2022年10月中旬獲得了為期一年的豁免期,讓他們暫時不受美國出口管制的限制,但隨著豁免期限將至,市場對豁免能延續多久存在不確定性。 大陸不只是南韓晶片的大客戶,三星和SK海力士在大陸也都有大型生產設施。值得關注的是,半導體占南韓出口的20%,三星和SK海力士長期以來主導著記憶體晶片市場,截至今年6月,三星的記憶體晶片占全球銷量的36%,SK海力士占25%。 而在過去十年,南韓晶片出口量的一半以上都銷往大陸。SK海力士董事長崔泰源今年7月在新聞發布會上坦言,「放棄大陸這個市場?我們是沒法彌補缺口的,」 根據統計,三星40%的NAND晶片在大陸工廠生產,SK海力士30%的NAND晶片和將近一半的DRAM晶片都在大陸生產。 報導總結,無論美國政府對豁免延期做出怎樣的決定,美國的出口管制和限制大陸技術供應鏈的意圖,都可能迫使三星和SK海力士改變其在大陸的業務戰略。而且對南韓來說,與美國過於緊密地結盟,也有遭到大陸經濟報復的風險。
台積電OIP 2023(開放創新平台生態系論壇)打造下世代全新的3Dblox 2.0版本開放標準,加速同業導入AI商機,台積電設計暨技術平台副總經理魯立忠表示,台積電以聯盟方式協助產業整合,幫助客戶加速跨入AI新世代。 據指出,二大AI晶片大廠中,AMD的MI300系列已開始導入3Dblox封裝架構,輝達下世代GPU B100預料將於明年下半年導入。 IC設計業者表示,半導體走向異質整合與小晶片架構,台積電建立標準將使得晶片設計更為簡化,有助於產業競爭力提升。 業者指出,晶片發展過去走在摩爾定律的軌道上,製程突破關鍵在於2D層面的微縮技術,但隨著物理極限來臨,半導體效率為求突破,進入3D堆疊新發展階段。繼2.5D封裝製程CoWoS獲得輝達青睞,且產能供不應求後,台積電積極建立下世代封裝3Dblox的開放標準,可望縮短客戶從架構到實作的開發流程。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即特別說明3D Blox標準。而台積電去年推出3Dblox 開放標準,旨在為半導體產業簡化3D IC 設計解決方案,並將其模組化。3Dblox已成為未來3D IC發展的關鍵設計驅動力。 台積電副總經理余振華博士透露,台積電發展各種3D IC技術,為的就是要讓電路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未來甚至還有一個可能性,讓兩種不同的晶片長在一起。」,他分析,過去15年半導體產業的效能提高三倍,趨勢會持續下去,也相當於向全球半導體產業,提出15年再提高晶片效能三倍的台積電曲線。 除此之外,矽光(Silicon Photonics)技術也是台積電推進晶片資料傳輸速度的技術突破點。台積電特別成立3Dblox委員會,作為獨立標準組織,目標在於建立業界的規範,促使能夠使用任何供應商的小晶片進行下一世代系統設計。
台積電OIP 2023(開放創新平台生態系論壇)打造下世代全新的3Dblox 2.0版本開放標準,加速同業導入AI商機,台積電設計暨技術平台副總經理魯立忠表示,台積電以聯盟方式協助產業整合,幫助客戶加速跨入AI新世代。 據指出,二大AI晶片大廠中,AMD的MI300系列已開始導入3Dblox封裝架構,輝達下世代GPU B100預料將於明年下半年導入。 IC設計業者表示,半導體走向異質整合與小晶片架構,台積電建立標準將使得晶片設計更為簡化,有助於產業競爭力提升。業者指出,晶片發展過去走在摩爾定律的軌道上,製程突破關鍵在於2D層面的微縮技術,但隨著物理極限來臨,半導體效率為求突破,進入3D堆疊新發展階段。繼2.5D封裝製程CoWoS獲得輝達青睞,且產能供不應求後,台積電積極建立下世代封裝3Dblox的開放標準,可望縮短客戶從架構到實作的開發流程。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於國際半導體展時發表演說,當中就特別說明3Dblox標準,將助力設計人員自由進行3D IC系統設計。台積電去年推出3Dblox開放標準,旨在為半導體產業簡化3D IC設計解決方案,並將其模組化。在生態系規模逐漸壯大的支援下,3Dblox已成為未來3D IC發展的關鍵設計驅動力。 台積電副總經理余振華博士透露,台積電發展各種3D IC技術,為的就是要讓電路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未來甚至還有一個可能性,讓兩種不同的晶片長在一起。」余振華也分析,過去15年半導體產業的效能提高3倍,這個趨勢將會持續下去。這個發展趨勢相當於向全球半導體產業,提出15年再提高晶片效能3倍的台積電曲線。 除了3D IC之外,矽光(Silicon Photonics)技術也是台積電推進晶片資料傳輸速度的技術突破點。台積電特別成立3Dblox委員會,作為獨立標準組織,目標在於建立業界規範,促使能夠使用任何供應商的小晶片進行下一世代系統設計。
背光模組廠達運(6120)舉行法說會,董事長蔡國新表示,公司主力產品還是在導光、背光、模組、系統整合等項目,設法優化產品組合,讓獲利能力更好。達運持續布局新事業,包括智慧場域解決方案和微結構技術、薄膜蝕刻製程應用,耕耘醫美和半導體封裝等應用市場。 隨著面板產業走出低潮,達運第二季營收46.17億元、季增42%,毛利率轉正,本業轉虧為盈、獲利8,756萬元,稅後純益約1.0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約0.16元。累計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78.74億元、年減8%,毛利率約3.4%,營業損失約2.8億元,稅後淨損約2.03億元,稅後淨損約0.31元。產品組合,組裝比重89%,整合系統服務約10%。 對於後續展望,蔡國新表示,第三季營運向上,第四季和第三季大致持平,關鍵要看市場回溫和庫存去化狀況,希望第四季,甚至是明年需求能逐步升溫。產品組合來看,明年比重大致和今年相同,今年上半年包括導光、背光、模組、系統組裝等業務比重約89%、整合系統服務約占10%。過去幾年疫情之下,生產製造效率設法提升,導入自動化、智能化的改善措施,讓比重高的業務面有更多獲利空間。接下來持續優化產品組合,讓獲利能力更好。 達運總經理黃勝凱表示,業務分為三大構面,精密元件聚焦在顯示器導光、背光元件、精密金屬遮罩,公司積極發展車用MiniLED背光,車用和筆電用防窺技術,還有高亮節能技術。精密金屬遮罩方面,開發出用於智慧型手機面板的薄板,還有用於IT產品的大寬幅FMM。製造服務方面則是尋求代把高階機種比例提高,包括直下式MiniLED車用、超視角高清晰整合觸控筆電,及無邊框和專業攝影和曲面顯示器。達運製造服務從純組裝生產製造,結合了研發技術,進一步提升智能服務,並且跨入ODM,如車用和專業顯示應用背光/模組組裝。 達運也持續多元化布局,發展智慧場域解決方案,包括公車站牌、遊艇,以及旅運中心等顯示整合方案。公司也拓展微結構技術應用,發展如微針貼片、浮空按鍵等,利用薄膜蝕刻製程開發QFN半導體封裝用導線架,期望在新市場尋求機會。
專攻半導體產業系統整合服務的智聯服務27日宣布,正式獲得神雲科技旗下英特爾資料中心解決方案(Intel Datacenter Solutions Group)在東南亞地區的代理權。 雙方近期將舉辦商機媒合會,與東南市場的系統整合商、電信服務商、產品製造商、雲端服務業者以及金融業者交流,希望彼此可以展開商業合作。 智聯服務代理神雲產品後,未來銷售區域,將覆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越南、泰國及印尼等東南亞市場。這也是智聯服務繼跟隨半導體客戶腳步赴美國及日本發展後,又一新的海外布局。 該公司表示,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及斷鏈危機,去年下半年起,許多雲端服務業者(CSP)紛紛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地區,帶動該地區對伺服器的強勁需求。 智聯服務長期耕耘半導體產業及高科技公司,針對不同客戶的伺服器需求,從規劃到客戶服務,已有完整的服務經驗。此次合作,智聯服務將於東南亞代理銷售Intel伺服器系列產品,包含Intel Server System M50FCP/M50CYP系列,此專為資料密集型工作負載所設計的機架式伺服器解決方案,運算能力強大、內建加速器,且有高速I/O與記憶體頻寬,為資料密集型主流工作負載的理想選擇。 智聯服務看好東南亞市場,特別成立了「專責事業部」提供專業產品顧問、金物流協助、遠端/現場技術支援、維運服務,也會協助經銷商進行「跨區跨國業務拓展」,讓經銷商可創造更高價值,也確保客戶可獲得最佳解決方案。 智聯服務1~8月份的營收為11.53億元,年增率為32.4%,上半年的稅後純益為0.39億元,年增69%。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為1.98元,優於去年的1.35元。
規劃投資本土半導體產業,以突破美國制裁的大陸大基金第三期,傳出籌資困難。英媒援引知情人士表示,由於經濟放緩,預計將籌資人民幣(下同)3,000億元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在初期階段就遇到困境。 大陸2014年成立旨在推動半導體業發展的大基金,是大陸推動技術自給自足,最重要的資金之一。基金前兩期分別募資1,390億元和2,000億元,9月初傳出將籌組第三期,目標是突破當前遭美國制裁的晶片製造設備領域,但不到一個月,卻傳出遭遇到瓶頸。 英國金融時報27日引述三位知情人士報導,大陸工信部在向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籌集大基金三期目標資金時,遇到了困難,因為這些政府和企業在經濟放緩中舉步維艱。 一位與省級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說,疫後復甦乏力帶給地方政府不小的財政壓力,包括一些地方政府面臨沉重的債務問題,這使它們在投資方面「更加謹慎和保守」。 數據顯示,大陸財政部是大基金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最大出資者,分別提供超過44%和近15%的資金。地方政府和中國電信等國有企業負責其他資金。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和分析師認為,由於美國對半導體業獲取先進技術的限制,可投資的候選者不足,也導致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變得更加被動。一位大陸分析師說,大基金在決定投資對象時,不再只考慮投資價值,還要考慮美國的限制方向,這導致它的選擇更加有限。 此外,對大基金持續一年多的反腐調查,也影響投資步伐和市場信心。自去年7月以來,已有十多名與該基金有關的高管被帶走調查,導致投資活動放緩。 報導引用Wind數據分析指出,大基金在第二階段已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30%以上的募集資金用於第一階段所支持公司的後續融資。另有兩位熟悉該基金的人士稱,第二階段籌集的資金仍未得到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