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關注勞保破產議題,行政院長陳建仁7日在立法院答詢時透露,明年總預算預計會編列撥補勞保基金1,000億元,如歲計有賸餘更不排除往上加碼。對於錢從哪來,陳建仁今(8)日表示,將透過公務預算及歲計賸餘做很好的盤算。 陳建仁8日出席2023NEXT ROUND我們的下一回合 慶祝國際婦女節系列活動記者會,媒體問及院長說明年會努力編列1千億元撥補預算,盡可能彌補勞保的財務缺口,請問錢從哪裡來?會利用公務預算的方式來編列這1千億元勞保的撥補? 陳建仁說,勞保基金的撥補,也會看這個歲計賸餘的狀況,來加強撥補,這些都是透過公務預算以及歲計賸餘來做很好的盤算。 陳建仁說,希望藉此讓所有的勞工們,大家都能夠安心的工作,而且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領得到勞保給付,而且長長久久、領到老。 對於陳建仁7日宣布明年總預算將編列1,000億元撥補勞保,比今年度總預算編列450億元足足多了逾兩倍,是否影響公務預算等總預算的編列,主計總處強調,陳建仁只是說明規劃,但目前都還沒有針對明年度總預算做進一步的規劃。 惟財政高層透露,只要經濟成長率是正的,基本上明年度總預算歲入跟歲出都會成長。勞保部分,除今年度總預算編列450億元,特別預算也加碼了300億元,合計750億元,與明年度預計編列1,000億元僅差250億元,並不是說一下成長太多,都在政府的財政規劃中,且今年政府針對勞保的撥補都沒有發行公債,是利用既有收入,就算明年編列1,000億元,也不至於壓榨其他預算的編列,預期公務預算也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截至去年10月為止,新制勞退自提的人數達98.1萬多人,占比13.21%,和前年自提比11.52%有明顯增長,但也顯示還有近87%勞工不願自提。勞退是否該自提近期在Dcard引爆話題,存股達人「純純存股」表示,如果有人問要不要自提,他會毫不猶豫說「建議不要」,精算如果將錢放到指數型ETF,30年後的報酬率會相差374%。 依照勞保局統計,2021年勞退新制自提比例11.52%,去年自提比例持續增加,值得一提的是,29歲以下成長率達28.52%,成長率高於各階層,顯示年輕人越來越重視個人權益。 不過淨資產有800萬、今年目標領息20萬的34歲存股達人在其IG「純純存股丨投資理財x 存股 x 被動收入」分享,雖然自提可以免扣所得稅,但新制退休金的報酬率低的真的很可笑,18年的年化報酬率是2.88%。因為擔心自己算錯,他還特別算了兩次,「2.88%為勞保新制開辦就單筆投入,到2022年底的年化報酬率」。 由於勞動基金運用局是行政機關,若勞退收益低於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政府需要提撥差額,若勞退收益表現好,公務員也沒有額外的獎金,種種原因促使整個勞動基金趨於保守(有一半的資產放在現金或固定收益證券)。 「純純存股」表示,自提的優點有3項: 1、 強迫儲蓄 2、 自提部分免所得稅 3、 保證收益不低於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但他也提醒,自提免稅是指當年免所得稅,但當60歲提領時達到課稅門檻,還是需要申報所得稅。 至於自提的缺點則有: 1、 資金無法靈活運用:勞退請領需滿60歲 2、 績效普通:開辦至今共18年,年化報酬率2.88% 那麼誰適合自提呢? 1、 無法控制花錢慾望者:自提可強迫儲蓄,適合常常手癢花錢的朋友 2、 高收入者:所得級距在20%以上者;以每年免稅額10.8萬來算,可以少繳2.16萬元的所得稅(10.8*20%) 「純純存股」表示,若在意自己的資產運用效率,長期而言會建議不要自提,而是應該將錢放到指數型ETF。他以每年提撥1萬元為例,選擇自提,30年後這筆錢會變成23,484元;但如果把這筆錢拿去做每年7%的指數型ETF投資,30年後這筆錢將會成長到60,898元。也就是說,30年後報酬率會差到374%。 本文獲得「純純存股丨投資理財x 存股 x 被動收入」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據最新精算報告,勞保最快將在2028年破產,超過千萬的勞工人心惶惶,行政院長陳建仁今(7)日前往立法院進行施政方針及施政報告並備詢,針對勞保撥補相關議題,允諾明(2024)年會努力編列1,000億元的預算撥補給勞保。 然而,勞保目前面臨破產危機,去(2022)年即便有政府挹注450億元,加上由特別預算額外撥補的300億元,仍不足以平衡收支逆差386億元及投資虧損589億元,預期後續退休者選擇領取一次領比例勢必提高,恐將加速基金破產時程。 勞退採個人專戶制,沒有破產危機,惟整體勞動基金近10年(2013~2022)平均投資報酬率4.05%,對比於美國最大年金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平均績效則有7到10%,就算只把錢存大盤指數,近10年年化報酬率也超過20%,相形遜色。 勞工實際能領到的月退金恐難惟基本生活開銷,除了雇主提撥的6%之外,目前選擇自提6%的勞工比率僅約13%左右,去年領取老年年金給付者,61.4%每月不到2萬元,平均僅有18,294元,也就是每1.62名退休勞工就有1人每月低於2萬元,低於基本薪資26,400元。 退休金靠自己,如何踏出第一步?財經專家建議,首先開始自提6%,自提不但享有遞延稅負、強迫儲蓄,還能讓退休金翻倍,若工作到60歲退休,勞退月領8,000元,同樣條件、有自提的勞工,月退金馬上就跳增到16,000元。 其次,別碰太複雜或是保證收益率太高的商品,一旦遇到市場反轉很容易翻車,股票部位也不要太高,首重穩定現金流,低波動資產就很重要,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若要抗跌、抗通膨,固定收益債券,或具有ESG概念的綠色債券、公司債都是很好的選擇。
行政院長陳建仁7日在立法院透露,明年將編列1,000億元撥補勞保基金預算,希望能儘速止血。他稍早也在臉書上表示,如果歲計有賸餘更不排除往上加碼。 陳建仁在臉書上說,勞保基金 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自2020年以來,蔡政府已經連續撥補四年,包含今年編列的450億元,再加上疫後特別預算300億元,總計四年共撥補了1470億元。 陳建仁說,今在立法院,多位委員的質詢中他也明確答覆,明年政府將編列1,000億元的預算,持續撥補勞保基金,如果歲計有賸餘更不排除往上加碼。 陳建仁說,要告訴大家,只要政府在,勞保基金就不會倒,政府會負起責任,讓勞工長長久久領到老,世世代代都領得到。 民進黨立委張宏陸質詢時指出,大家都關注勞保破產、勞保撥補等議題,但真正開始是在民進黨執政後,2020年開始的。 陳建仁回應,2020年年金改革後,才開始撥補勞保基金,這幾年共計撥補了1,170億,今年編列公務預算450億,加上億後特別預算300億,共750億。以前大家都說勞保快倒了,但政府都沒有撥補,到2020年才撥補,當時建議200億,現在已經撥補超過預期。 陳建仁認為,對於勞工保障,勞保基金水位保持很重要,牽涉一千多萬勞工與家人的福利,因此2020年開始這樣做,撥補經費還要按照基金水平多少,來做更適合的撥補。 他強調,今年撥補750億,實際上未來還需要更多撥補,4月編列明年預算時,會撥補1,000億,讓勞工更安心,讓勞保基金水位可以維持在很好階段,大家都領得到勞保,放心的工作。未來還要看稅計賸餘的情況,如果有盈餘,還可以撥補更多。
勞保不會倒,政府掛保證?行政院長陳建仁下午在臉書上承諾,明年政府將編列1000億預算,持續撥補勞保基金,如果歲計有賸餘不排除往上加碼。他更強調,只要政府在,勞保基金就不會倒,「要讓勞工世世代代都領得到。」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年2月公布去年績效,其中勞保基金規模7534億元、虧損589億元,報酬率-7.45%,不過到今年1月底為止,勞保基金規模回升至7,824億元,收益率也回正至3.57%。 不過有學者解讀,有5大跡象顯示,勞保破產可能從2028年提早至2027年就會發生。這5大跡象分別是投保人數僅增7%,但請領人數暴增2倍;平均61歲請領沒變,但提早請領變多了;投保年資增加至近30年、逾40年飆增3倍;逾半投保薪資超過4萬;月領金額增近2成。讓學者不禁大嘆:「不用懷疑,勞保破產會比中共攻台更有可能發生。」 陳建仁今天在立法院備詢時,民進黨立委郭國文提問,儘管勞保從2020年到現在已經撥補1,471億,但還是有許多勞工擔心勞保財務缺口越來越大,陳建仁當場承諾,明年會努力編列1000億撥補預算。 到下午陳建仁更在臉書發文,指勞保基金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自2020年小英政府已經連續撥補四年,包含今年編列的450億元,再加上疫後特別預算300億元,總計四年共撥補了1,470億元。 他表示,今天在立法院,針對多位委員質詢他明確承諾,明年政府將編列1000億元預算,持續撥補勞保基金,如果歲計有賸餘更不排除往上加碼。陳建仁強調,他要告訴大家,只要政府在,勞保基金就不會倒,政府會負起責任,讓勞工長長久久領到老,世世代代都領得到。 不過批踢踢上網友不領情全都怒,直接「挖東牆補西牆」、「公務員哭暈在廁所」、「那幹麻發6000」、「大撒幣,2024沒我的事」、「軍公教表示?????」、「撥補到甚麼時候」、「以前的陳建仁是怎麼說的?」、「笑死,預算從哪裡來?」
國人瘋存股,就是看中高股息誘人,更對理財網紅買500張合庫金或年領百萬股利的故事心動,存股達人「存股方程式」表示,有2招能輕鬆達標,但專家沒說的真相,就是上班族平均年收50萬元,扣掉生活開支、生病意外或長照需求,很難拿出千萬元投資,唯一能做的就是務實存股,最多每月砸3萬買00878,年領股利36萬,才是真正的現實世界! 「存股方程式」版主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不斷有版友問:「如何才能買到500張合庫金(或500張兆豐金、500張00878)?」、「如何達成年領股利百萬?」。 版主認為,報章媒體總是喜歡報導神話般的故事,對於一般中產階級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達成的任務。能夠達成的,大抵只有兩種可能。其一,本業收入強大,可投資本金多;其二,原生家庭財務支援。如果排除前述兩種情況,要達成500張合庫金(或500張兆豐金、500張00878)或年領股利百萬,難度非常高。 版主分析,配息不再投入的情況下,500張合庫金約需1300萬、500張兆豐金約需1650萬、500張00878約需855萬;年領股利百萬,假設殖利率5%,則需本金2000萬。500張00878算是相對容易達成的,但也需本金約855萬(假設配息不投入),對一般中產階級而言,仍舊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 版主指出,依財政部最新一期的「性別統計年報」,2020年台灣男性平均每人所得約65萬,女性平均所得約42萬,男女平均約50萬。以男女平均所得50萬計算,辛苦工作30年,總收入約1500萬,又如何能從中拿出1300萬買進500張合庫金?這樣的薪資水平,扣掉各項生活開銷,能夠投入存股的資金大概所剩無幾,如果沒有原生家庭的財務支援,要累積上千萬的股票資產,難度非常高。 版主強調,夢想很豐滿,無奈現實總是很骨感!依據財政部的「性別統計年報」,2020年男性平均股利所得約15.5萬,女性約9.2萬。距離媒體報導的500張合庫金(或500張兆豐金、500張00878)、年領股利百萬等神話般的存股故事,有著非常大的差距,這才是我們認知的現實世界。 版主和大部分人一樣,收入普通,也沒有原生家庭的財務支援,錢1元1元存、股票1股1股積攢,拿不出驚人的對帳單、拿不出驚人的股利收入,就是訂定務實的目標,一步步往前進。 老粉們都知道,版主為自己定下股利成長3階段目標: 1. 年領股利12萬(每月1萬)。 2. 年領股利24萬(每月2萬)。 3. 年領股利36萬(每月3萬)。 版主相信,這才是屬於我們平凡人的目標,務實可行。年領股利36萬,約需360張00878,不含股利再投入,需本金約615萬(以股價17.1元計算)。30年總收入1500萬(以男女平均所得50萬計算),從中拿出615萬進行投資,是可能達成的。事實上,如果股利有繼續投入買股,所需本金必定低於615萬。 版友再問:「1年只領36萬,似乎稱不上財富自由啊?!」確實,36萬似乎沒辦法享受人生,但這就是真實情況,必須接受。如果搭配勞保勞退或公保退撫,每年可以運用的生活費應該是可以達到50萬以上,基本生活無虞。 版主表示,像我們這樣的平凡人,存股的故事不會像童話般美麗、順遂,訂定務實的目標,一步步往前進。500張合庫金、年領股利百萬的神話值得報導,咱們平凡人1股1股累積,1年領36萬股利的平凡故事,更是值得傳揚。因為平凡,所以真實!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分為3種:老年年金給付(按月領)、老年一次金給付、一次請領老年給付。前2種是以保險年資區別,年資15年以上可以請領年金、未滿15年者請領一次金;第3種為2009年1月勞保年金施行前,已有保險年資者可選擇請領。 有民眾A先生離開職場多年,勞保年資只有12年,擔心退休後不能領老年年金。但A先生離職後,繳了14年國民年金,勞保局表示,勞保與國民年金合計滿15年,可請領老年年金。 勞保局表示,A先生有2種請領方式: 一、勞保與國保分別請領: 勞保部分:60歲時,以12年的年資領勞保「老年一次金」,計算方式為「平均月投保薪資x勞保年資」,假設投保薪資4萬,年資12年,即可領48萬。 國民年金部分:65歲時,A、B兩種公式擇優請領: A式:(月投保金額×保險年資×0.65%)+基本保障3772元。B式:月投保金額×保險年資×1.3%。2023年政府調高月投保金額為19761元,A先生年資14年,按A式可領5570元,按B式為3596元。以較高的A式5570元發給。 二、等到65歲同時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國保老年年金。A先生國保年資14年,與原來12年勞保年資併計,年資達26年,符合「年資合計滿15年」請領勞保老年年金條件。 勞保老年年金計算方式有2式,多數民眾都是以B式計算,給付金額較高。 A式平均月投保薪資×勞保年資×0.775%+3000元。A先生投保薪資4萬、年資12年,算出6720元。 B式平均月投保薪資×勞保年資×1.55%。投保薪資4萬、年資12年,算出7440元。 此時,由於已經請領勞保老年年金,所以「國保老年年金」只能用B式(月投保金額×國保年資×1.3%)請領,為3596元。加上7440元的勞保老年給付,共11036元。 結論是,如果A先生勞保與國保分別請領,可一次領到48萬,加上每月領國保老年年金5570元。如果65歲後同時請領勞保+國保老年年金,每月可領11036元。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累積破千例,其中確診勞工除可領取勞保「傷病給付」外,現行COVID-19非重症確診者隔離及自主健康管理改為「5+n天」,亦即居家照護確診者隔離滿五天後,保費可以免繳五天,並將在次月沖轉,就算勞工已離職,也會要求投保單位應退回給被保險人,值得一提的是,二次確診的勞工也可以再度請領。 具備勞保被保險人身分的確診者無論是居家檢疫、隔離或居家照護者,只要因確診被隔離無法照常工作領薪水的勞工,都能在不能工作的第四天起,依《勞工保險條例》第33條及《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第42條規定請領「傷病給付」,來彌補因生病不能工作造成薪資短少的權益。 「傷病給付」是按照被保險人遭受傷害或罹患疾病住院診療當月起前六個月(含當月)平均月投保薪資的半數發給,並自住院不能工作的第四日起至出院日計算天數,每半個月給付一次,以六個月為限;給付金額會因月投保薪資級距、請領日數的不同,例如若是請領七天(即住院十天),陳先生平均月投保薪資30,300元,林小姐平均月投保薪資40,100元,前者可以拿到3,535元,後者可以領取4,678元。 只要確診以致不能工作且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自無法工作的第四日起,可在五年請求權時效內申請勞保普通傷病給付。勞工要申請勞保傷病給付資格需要下述任一條件:(1)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得請領普通傷病補助費,門診或在家療養期間均不在給付範圍。(2)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害或職業病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得請領職業傷病補償費。 確診者可憑隔離治療通知書、健康數位證明、健保快易通PCR截圖等一項證明即申請傷病給付,勞保局也指出,過去2年內確診勞工都可補請領傷病給付;然而,下述4大情境確診者「不能」請領傷病給付。 一、確診隔離期間正常上班,薪水照領。 二、確診隔離居家辦公,也有正常領薪。 三、確診隔離期間請「住院傷病假」,公司給予全薪。 四、確診期間已領取其他政府補助津貼,包含領取失業給付、職業訓練生活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等。
國民年金保險(國保)從2007年開辦至今,即將屆滿15年,勞保、國保仍有人傻傻分不清楚;勞保是屬於在職保險,國保則是保障未能在相關社會保險獲得保障的國民,原則上不會重複參加勞保與國保,但只要未滿65歲、且民國98年後領取老年給付的年資未達15年,或領取金額未達50萬元的人,都可以再加保國保,等到65歲時還有國民年金可以領。 值得注意的是,國保施行15年後(即今年10月1日以後),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者,即使未滿65歲,也不得再參加國民年金保險。此外,勞保、國保兩者保費計算也不同,勞保的保險費是自加保當日計至退保是日止,而國保則是以「月」為計算單位。 勞保老年給付分三種給付項目,包括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一次請領老年給付。97年12月31日之前有勞保年資者,才能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98年1月1日勞保年金施行後初次參加勞保者不得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經勞保局核付後,不得變更,日後也不得以未離職為由要求退回已領給付。 至於國保部分,符合請領條件者,自年滿65歲當月起,每月可請領老年年金給付,依規定A式與B式擇優計給:A式=(月投保金額×保險年資×0.65%)+基本保障3,772元、B式=月投保金額×保險年資×1.3%;國民年金保險被保險人或曾參加國民年金保險者,於年滿65歲時,得請領老年年金給付,自符合條件之當月起按月發給至死亡當月止。
勞保退休金要怎麼領才能安享退休生活?勞保達人艾倫表示,勞保退休金的領法分為老年年金、老年一次金和一次請領三種,均須考量財務、健康和自身需求才能找到最適合方式;艾倫建議,若希望保障老年基本需求,享基本終身收入,選老年年金為佳;若有其他退休金、投資收入或經評估自己預期壽命較短,則可選擇一次金或一次請領。 艾倫在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中,針對勞保退休要月領還是一次領提出建議。艾倫表示,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是勞工在退休後,據在職期間的保險費累計,並以上述三種方式進行發放的退休金。三者間有什麼差別,艾倫表示,第一種勞工保險老年年金是最常見的領取方式,主要特點是可固定領取一筆金額直到身故,因為按月領且時間長,所以是三種領法中最有保障的一種,但缺點是若物價上漲,固定收入可能被侵蝕,且若提早離世,家人無法繼承年金。 第二種領取方式是勞工保險老年一次金,艾倫指出,這種領法可在退休時一次領取,優點是可獲得一大筆退休金,用於退休後消費、投資或預備金,同時也可避免因勞保基金破產、年金改革等政策風險引發的問題;但缺點是一次金領取可能很快就會被花光,以致無法保障晚年生活,若無其他收入來源恐有斷糧危機。 通常會選擇這種方式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退休時急需一筆錢應急,但年金無法解決當下問題;第二是勞保年資不夠不能領取年金,國保欠費沒補繳,只能申請一次金,又或者是不滿政府營運勞保卻虧損連連,乾脆一次領走或不繳。 最後一種是勞工保險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艾倫指出,這種領取優點是可以提早領走一筆錢,且在領取後還能繼續工作賺收入,大多數選擇這一方式的人多介於50至60歲之間,因此尚可根據自己賺錢和投資能力做最好規畫,也能避免政策風險;但缺點是,只有2008年前加入勞保的人才符合這種領取資格,此外,領取後不做任何投資,錢可能被通膨侵蝕,投資也可能又遇波動風險,如果一次請領,除了考公職或繼續累積勞退新制,農保、國民年金通常無法再加入,該選項的風險相當高。 總結上述,艾倫建議,若希望保障老年生活基本需求,退休後享受基本終身收入,選擇老年年金可能是最適合方案;若有其他退休金或投資收入,或是評估自己的預期壽命比較短,一次金或一次請領則比較適合。 (本文由《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根據勞保局統計,去(2022)年領取老年年金給付者,61.4%每月不到2萬元,平均僅有18,294元,也就是每1.62名退休勞工就有1人每月低於2萬元,遠低於現行最低基本工資26,400元,甚至少於去年台北市最低生活費標準18,682元。如何勞保、勞退怎麼做領比較多?勞保局不藏私,一次傳授兩招撇步。 第一招延後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若不符合投保年資長、投保薪資高條件,可以靠延後請領來提高勞退的月領金,每延一年可以多領4%,最多延後5年請領可以增加20%。 第二招自提6%,月退金比起沒有自提的人多了100%,即雇主提撥6%加上自提6%,而且還有附加好處,包含增加儲蓄、政府保證銀行2年定存利率收益,以及節稅等。 此外,若不會理財,自提6%絕對是首選,才不會亂花錢,勞保基本上政府不會不讓它倒,只是可能福利會變少,勞工可從自己「理財能力」來評估是否要自提6%,若懂理財,應可找到更好的投資工具,例如存股等。
有學者認為,勞保破產就像「慢性病」,病根在2017年時種下,當時推動年改只做軍公教,勞保年改未進行,以致「病因」延續至今日,更有學者提出警告「勞保破產比中共攻台更有可能」;據勞保局統計顯示,去(2022)年勞保收支逆差達386億元,連6年入不敷出,勞保破產時間表可能提前至2027年。 網友問若勞保真的破產,對台灣經濟或股市會帶來哪方面的影響?網友一面倒認為,「數字可調可控,根本沒人敢讓他破產」、「誰敢讓這個氣球爆? 勞工可不像公務員少數」、「沒有政府會敢讓1000多萬票領不到錢,結果一定是編預算撥補」、「印鈔票就解決啦,歐美都示範幾次了」、「政府只要每年持續調漲工資就好」、「執政黨舉債救勞保,執政黨舉債救勞保,」、「破產代表連韭菜都沒得割了」、「站在票多的那邊就對了」、「就軍公教最衰」等。 蔡政府2016年上任後推動年金改革,砍掉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優惠存款(俗稱18%),硬是拿勞工與軍公教的退休制度做比較,引起不少同業人員反彈,甚至被認為操弄警公教退休金議題,犧牲僅僅數十萬退休警公教權益,討好1000多萬勞工的潛在選票;然時空來到2023年,卻仍不見勞保改革,迄今還在收集意見,撥補像是填坑,永遠填不完。 勞保採取的是基金制,不是個人專戶制,這筆資金會由所有投保的人共用,活到老領到老;勞退(新制)採個人專戶制度,有累積「本金」及「收益」二大部分,繳了多少都是你的,不用擔心勞退有破產危機,可以領到平均餘命為止,而受薪階級要把錢存下來的方法,最好採用無痛儲蓄法,勞退自提6%,可以不知不覺把錢留下來。
退休生活如果只依靠勞保年金和儲蓄,勞保年金何時領就變得相當重要,因為這牽涉到可以領到多少的問題。勞保達人艾倫表示,勞保年金何時領最好其實要考量三件事,分別是評估退休時的身體狀況、評估勞保成本以及算出勞保總金額,同時,評估自己的價值觀,方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請領勞保年金的時機。 勞保勞退達人艾倫在Youtube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中以「勞保年金,幾歲領最好?」為題,幫助網友了解什麼後開始請領勞保年金最適合自己。艾倫表示,勞保年金最早可以從60歲開始打折領月退,也可以在65歲領不打折月退,或是撐到70歲領加乘月退,何時領「最好」就成了一個讓人很難抉擇的問題,必須考量退休時身體狀況、勞保費成本和加總金額。 首先,要考量的是退休時的身體狀況,艾倫表示,如果還很年輕,要確認是否有家族病史,如果家中長輩都是健康長壽的體質,那提早領打折月退就不一定適合,如果情況相反又延後領,領沒幾年就可能沒得領。 第二個要考量的是勞保費成本,艾倫指出,如果是以企業員工身分加保勞保,每個月勞保費最多繳1,000多元而已,如果是以企業主身分參加勞保,每個月勞保費就要將近5000元,以最高45,800元來計算,每年勞保年資都代表710元的年金,換言之,企業員工的回本速度最快,有繳勞保等於有工作有薪水領,但企業主就要拚提早請領,能提早請領就不用繳,一年可省近60,000元。 最後,要考慮的點是計算出能請領到的總金額,艾倫表示,以65歲勞保年資有35年的勞工來計算,65歲最多能領24,846元,若該勞工想在60歲提前請領,年資少5年打8折即是17,037元,但如果想繼續繳到70歲多領20%,他每月能領到的月退就是34,075元。 就上述勞工的情況,若按未來能活到80歲的標準看,提前領的總金額是408萬8,000多元,正常領的總金額是447萬2,000多元,延後領則是408萬9,000多元;若結合第一個考慮因素,用75歲計算就差很多,提前退可領306萬6,000多元,正常請領是298萬1,000多元,延後領則是204萬4,000多元。 艾倫強調,從上述計算可之,幾歲領比較好並非計算題,重點是要找到適合的請領時機,也就是繳的錢、領的錢與領錢期間的平衡點,過程中也會發現這些數字其實不是最難算,最難算的是自己的「價值觀」;若能結合自己的價值觀搭配上述因素加以考量,或許就能找到適合自己開始請領的時機。 《本文由《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一般民眾除了有健保外,會依職業的特性另外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等社會保險,以保障意外及晚年生活,但國內設有戶籍的無工作者只要滿25歲,即會強制納保「國民年金保險」又稱「國保」。 國民年金屬於「柔性強制保險」,也就是說,政府會強制將符合資格的勞工納保,同時就會收到繳費通知書,但不繳錢也沒有強制力,只會收到柔性勸導,惟累積10年沒有繳納國保保費的人,65歲就領不到享有最低保證給付。 國民年金和勞保可以一起領嗎?當然可以!而且有兩種領法,包括勞保、國保分別請領,勞工年屆60歲時,可先領取勞保「老年一次金」,計算方式是平均月投保薪資x勞保年資x1個月,接著在65歲時請領國保「老年年金」;另外一個方法是勞保、國保同時請領,年滿65歲時,同時請領勞保老年年金及國保老年年金,國保年資併計勞保年資,若達到「年資合計滿15年」可請領勞保老年年金。 一般有需求的民眾參加國保,每月大約需繳納1,186元,這個計算是以政府負擔40%保費(19,761×10%×40%=790元)、民眾自行負擔60%保費來計算(19,761×10%×60%=1,186元),若是經濟有困難,或有身心障礙的情形,政府還會多負擔一點,即為所得未達當年度最低生活費2倍以及輕度身心障礙者,每月需繳889元(民眾自付45%、政府負擔55%);或是所得未達當年度最低生活費1.5倍以及中度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每月需繳593元(民眾自付30%、政府負擔70%)。
去(2022)年新制勞退基金慘虧2280億元,以1251萬戶勞工估算,平均每人帳面虧損18227元。昨(2日)個人專戶開放查詢,有民眾在網路上揭露自己帳戶虧損10萬元,痛批「政府坑錢」。對此,勞動部澄清表示,新制勞退基金近10年來看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26%,整體勞工收益仍有賺錢,強調「不會發生被政府坑錢的事」。 勞動部四大聲明如下: 一、新制勞退基金投資向來以追求長期穩健收益為目標,去年度雖因全球金融市場大幅下跌致收益欠佳,但長期投資績效仍屬穩健,以近10年多來看,平均投資報酬率為4.26%,整體勞工收益仍有賺錢,不會發生被政府坑錢的情事。 二、新制勞退專戶累積收益具有保證收益機制,雖去年收益為負值,但這只是基金運用的過程,勞工領取時將全程計算收益,並有不低於2年銀行定存利率之保證,因此,絕對不會發生本金被倒扣的情事。 舉例來說,假設勞工薪資4萬元,也參加自提,經提繳10年專戶本金累積約60萬元,雖然去年收益分配是負數,但10年來累積收益約12萬元,合計本金加收益達72萬元。 三、112年1月金融市場回溫,新制勞退基金運用績效單月收益數為953億元,而勞退基金自94年成立以來,整體累積收益已達9,307億元,未來投資收益亦可望持續隨著經濟回溫逐步回穩。勞退基金將秉持專業穩健投資,請勞工朋友放心。 四、勞工自提退休金,除了增加退休金專戶累積,並享有稅賦優惠,領取時還有保證收益,仍鼓勵勞工朋友自提,以保障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