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全球高通膨,國內物價隨之上漲,許多人擔心退休後領勞保老年年金,會因為通膨升高,購買力越來越低。其實,勞保年金本身就有設計抗通膨機制,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5%以上,就會調整勞保年金給付。 以去年來說,由於前年(110年)通膨走高,一口氣調整了98年、99年、102年、103年及104年共5個年度的勞保年金給付。舉例來說,10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97.76點,而前年消費者物價指數達104.32點,相較之下,前年比102年累計成長6.71%,因此,在102年有請領勞保年金者,去年5月開始,除了原本的年金金額之外,會再增加102年通膨調整後差額。 例如,102年已請領老年年金,每個月領2萬元,年金金額在111年5月會調高1342元(計算公式:20000 x 6.71%=1342元),於111年6月底前入帳。 而去年通膨更加劇烈,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全年CPI指數來到107.4點,年增率為2.95%,創14年來新高。預估100年、101年、105年、106年、107年共5個年度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的退休勞工,自今年5月起有望調升老年年金,調幅最高逾7.2%,將創有史以來新高,預估共約66萬名退休勞工受惠。 勞保局表示,其中,2011年及2016年領取老年年金調幅有望超過7.2%,創2009年勞保年金開辦以來最高調幅,反映近年物價上漲之兇猛。 以每月領取2萬元老年年金為例,已曾在2017年5月調升5.1%、改領取21020元;而到去年底累計CPI上漲率若達7.2%,自今年5月改核發22533元。較原先21020元的年金,多領了1513元。 今年除了上述5年度除勞保年金給付調升外,領勞保遺屬年金、失能年金也會一併調升。
今(2023)年2月底止,勞保基金規模為7,824億元,惟隨著近10年來勞保老年年金請領人數遠大於繳保費人數,破產年限恐提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表示,2020年至今政府挹注勞保共1,470億元,明年會努力編列1,000億元預算來挹注勞保,並承諾民眾能「領到老、領得到」,然事實真是如此嗎? 據精算,勞保最快可能在2028年破產,短期雖然可以靠撥補維持勞保基金水位,但未來提領人數會持續增加,只單靠撥補,基金水位仍會持續下降,而且撥高撥補金額,也可能會排擠到其他預算,若視「撥補」為萬靈丹,長期下來恐變毒藥,治標不治本。 隨著高齡、少子、通膨、低利等因素,勞保資金缺口日益擴大,不少人不禁想問,勞保會破產,那要繼續繳嗎?答案是必須繳,即便不繳勞保,也會收到國保(國民年金保險)帳單,財經專家針對退休提出三面向意見,一是因未來勞工可能面臨勞保年金大幅下降,但請領方式仍以「月領」相對划算,別因勞保年金改革而調整為一次請領。 二是勞工應提高勞工自提比率,若政府能同時增設自選平台機制,提供多元的金融工具,提升投資報酬率,就能大幅降低退休準備的缺口;第三則是額外準備,在退休後也持續規畫投資策略,才能提升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舉例來說,有殼退休族可申貸「以房養老貸款」(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每月從銀行領4萬元,可透過活化資產每月可以拿到穩定的現金流。
勞保、勞退影響國人退休生活甚鉅,即使政府已規畫將明年撥補金額提高至1000億元,仍然難安民心,民眾黨團今(9)日召開記者會並同步在臉書粉專發布消息,要求勞動基金運用局嚴謹評估風險報酬率,承諾將來不會用勞保、勞退基金護盤。勞動部回應表示,勞保、勞退基金從未提供資金給國安基金,且盈虧都由國安基金承擔並且支付利息,絕不會損及上述兩者。 經綜合媒體報導,民眾黨團今日召開「心頭肉還是嘴邊肉?勞保年改說到做不到」記者會。聯合新聞網報導,民眾黨幹事長張其祿指出,國安基金公布1月護盤績效顯示,去年護盤的121個交易日中,共投入545億元,帳面虧損接近10億,國安基金可動用資金包括「借用郵政儲金、郵政壽險積存金、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這讓民間擔心勞保、勞退基金成冤大頭。 此外,民眾黨臉書粉專則提到,勞退基金去年慘虧2,280億元,換算下來代表每位勞工帳戶虧損1.8萬,更誇張的是,有民眾的勞退專戶虧損達10萬元。 回應民眾黨訴求,勞動部透過新聞稿表示,勞動基金運用局辦理勞工保險基金及勞工退休基金投資運用,從未提供資金予國安基金;依「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國安基金若向勞保及勞退基金借用,盈虧均歸屬國安基金,且須支付以台灣銀行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0.625個百分點的利息,因此絕不會損及勞保及勞退基金。 勞動部也以新制勞工退休基金運用績效回應,新制勞退基金成立至今平均年化報酬率仍有4%,長期投資穩健,且在108年至110年,績效也介於6.94%至11.45%之間。 張其祿則表示,經詳閱「國家安定基金決算書」,確認政府「尚未」動用勞保、勞退基金護盤,只向金融機構借款;但張其祿仍呼籲政府,勞工年金體系岌岌可危,盼承諾未來不會將勞保、勞退基金用於進場護盤。
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少國人關切退休金問題。多數民眾退休金主要來源,就是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金。今天有媒體報導,今年42歲的粉領上班族,從19歲開始半工半讀,工作20多年勞保從未中斷,加上勞退新制自提6%,她自行試算勞保加上勞退,65歲退休後每月可領超過4萬元。 媒體去年曾報導「勞保年金王」,一位高齡83歲的退休勞工,由於16歲時就開始工作投保勞保,直到76歲才退休,累計勞保年資達60年3個月,退休後每月領5萬2035元,成為全台唯一勞保年金超過5萬元的退休勞工。 不過,要達到勞保年金每月領5萬以上實在太難了,需要許多主客觀條件配合。如果是勞保加上勞退,每月4萬以上,安度退休生活,其實不少上班族都能達到。 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分3種,分別為「按月領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及「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目前超過9成勞工選擇按月領年金給付,一次請領者僅不到1成。 其中,「按月領老年年金給付」,若提前請領,每提前1年減給4%,最多提前5年請領,減給20%。但若延後請領,每延1年給付金額增加4%,最多延後5年請領,增給達20%。 假設25歲開始工作到65歲,工作年資40年,以最高投保級距薪資45800元計算,65歲退休開始請領,每月可領到28396元;但若展延到70歲才開始請領,每月可領到34075元。也就是說,只要延後5年請領老年年金給付,就可多領20%年金。 如果從20歲開始工作就投保勞保,一直到65歲,年資45年,以最高投保級距薪資45800元計算,65歲退休開始請領,每月可領31946元;若延後到70歲才開始領,每月可領38335元。 除了延後請領每月可領到更高的老年年金之外,若勞退金每月再自提6%,相較未自提的人,未來勞退金可多領1倍;勞保加上勞退,就可以超越4萬元關卡。
疫情降溫,閣揆陳建仁昨(9)日拍板鬆綁防疫措施,指揮中心亦公布20日起輕症確診者免隔離通報,隨「5+N」改為「0+N」,不再開立隔離通知書後,除防疫保單無法再申請理賠,除非重症住院,否則也無法請領勞保傷病給付。 目前官方仍定義新冠肺炎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仍維持公費口服抗病毒藥及清冠一號供應,但預計5月降為第4類。對防疫險不再理賠,保險局官員表示,產險公會理賠小組已在研究釐清「沒通報是否就不算法傳」,這部分「有解釋空間」,但產險業者直言,部分保單要求被保險人申請理賠時,需要提供隔離通知和診斷書,未來沒有隔離單,恐無法理賠。 此外,保險局強調,輕症確診是否還符合法定傳染病,尚待與指揮中心作確認,一旦確定定義,就回歸各公司防疫險保單契約規定。 除防疫保單將停止理賠,勞保傷病給付也同步喊卡,勞動部官員表示,修正成0+N後,如果沒有住院、診療且未取得原有薪資等情況,就不能領取傷病給付,但重症患者入院治療還是可以領取,指揮中心正式修正指引後,會再發布相關函釋解釋。 依勞保條例規定,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第4日起,發給普通傷害補助費或普通疾病補助費,以現行最高投保級距4萬5800元、5+N試算,2天最高可領1527元。 勞保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為止,確診請領勞保傷病給付件數達171萬1795件、金額47億4725萬元。勞動部勞動保險司司長陳美女表示,雖20日起居家照護不符合勞保條例給付規定,但只要在適用日期前確診,仍可在居家照護結束後5年內領取給付,權益不受影響。 至於休假權益,勞動部也補充,20日後確診可持快篩等證明向雇主請半薪的普通傷病假,但不得再併入住院傷病假計算,確診當日及次日起5日以內不得扣發全勤獎金,違反可依勞基法處2~100萬元罰鍰。
勞動基金去(2022)年帳上虧損3,529億元,收益率負6.71%,改寫勞動基金運用局成立以來史上最大虧損,然而勞動基金是什麼?虧損或賺錢,對正在繳費的你我又有什麼影響?對退休族又有受到什麼衝擊? 勞動基金運用局指出,去年受到俄烏戰爭地緣政治風險持續、主要央行積極升息對抗高通貨膨脹、中國大陸封城防疫致供應鏈受阻等因素影響下,全球經濟景氣下滑,是造成巨虧主因。惟經歷一整年負收益的勞動基金今(2023)年1月終於翻紅,截至1月底的評價後收益為1,507.2億元,收益率達2.8%,整體勞動基金規模為5兆5,391億元。 勞動基金操作盈虧,會影響「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嗎?答案是肯定!「獲利高退休金就多;獲利少退休金就少」,所幸勞退基金有保障基本收益,無論是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基金,都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也就是說,個人帳戶累積提繳的退休金本金,不會因基金運用虧損而減少,但若基金獲利,我們也會拿到比本金還多的退休金。 會影響「勞工保險老年給付」金額多寡的因素,除了平均投保薪資、投保年資之外,還有展延或減領年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等。若勞工平均投保薪資越高、投保年資越長、且請領最高可加計20%的展延年金等,就能領到較高額度的年金,而「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的本金不會受到市場波動影響。 至於擔心退休金縮水的勞工,勞動部也提出說明,基金累積收益有保證機制,不會低於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沒有規範65歲一到就要提領,可等到收益回升再申請,而收益部分是要等到「勞工請領退休金時」才會總結算,到時會以基金累積運用的實際收益與政府收益做比較,如果實際收益比保證收益低時,就會依法補足到保證收益。
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日前針對50到64歲的「熟齡族」做調查後發現,逾8成的熟齡族認為退休金要準備5百萬元以上,3成以上認為退休金要有千萬,整體調查平均預估需準備的退休金為837萬元。 若以837萬、國人平均餘命81歲計算,從65歲至81歲共16年,相當於每月需求金額4萬3594元。以勞動部去年公布資料,65歲以上勞工目前請領勞保年金加勞退金,中位數是2萬3075元。扣掉勞保與勞退的挹注之後,等於每月退休金還有2萬519元的缺口,總計16年下來缺口394萬元。換句話說,國人認為退休所需的837萬元金額,扣掉政府勞保勞退年金給付,需自行籌備的金額為394萬元。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調查也顯示,居住在不同區域的熟齡族群,對退休後預估要準備的金額也有區域差異,北部區域認為整體退休金要到908萬元,中部則是要822萬元,南部772萬元,東部與離島則是764萬元。 若退休金準備不到5百萬元,是否可能淪為「下流老人」?弘道基金會執行長李若綺表示,重點在於是如何管理所擁有的資產並過適合的生活,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有的資產來做安排。 不過,若對照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國人每月人均花費為2萬5513元,對比4萬3594元的需求目標,有超過1萬8千元的空間,凸顯民眾有備用金意識,考量長照、醫療甚至緊急意外等支出,才會拉高退休門檻。 弘道調查顯示,熟齡族最擔心長照費用的支出,醫療支出居次,緊急意外支出則排第3。很多熟齡族群擔憂老後失能的問題,健康維護則可以預先做準備,包含定期運動等。
勞保基金最快2028年就可能破產,引發勞工恐慌,總統府發言人林聿禪今天強調,勞保是國家辦的社會保險,由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一定會確保制度穩健運作,讓勞工退休能夠領得到、領到老。 根據勞保局資料顯示,去年12月勞保投保人數約1043萬人,全年勞保收入為4428億餘元,支出卻高達4814億餘元,逆差達到386億餘元,已連續第6年入不敷出。若依然最新的精算報告,最快在2028年就可能破產,許多勞工都擔憂退休後將領不到勞保年金。 對於近日社會大眾關心勞保基金議題,林聿禪表示,蔡英文總統及行政團隊非常重視勞保基金穩健,因此自2020年以來,政府已經連續撥補4年,包含今年編列的450億元,再加上疫後特別預算300億元,總計4年共撥補了1470億元。 她說,近日,行政院長陳建仁也宣布,明年將編列1000億元撥補勞工保險基金預算,持續撥補勞保基金,若有歲計賸餘更不排除往上加碼。勞保是國家辦的社會保險,由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一定會確保制度穩健運作,讓勞工退休能夠領得到、領到老。
勞保基金成無底洞!行政院院長陳建仁日前表示,會編列撥補勞保基金1000億元預算,若以每架F16戰鬥機36億元試算,相當於27架F16戰鬥機,國民黨團今天呼籲「說好的勞保改革別跳票」,勞動部表示,為協助穩定基金流量,我國政府自2020年起連續4年共撥補1470億元,明年規劃將撥補金額提高至1000億元,未來仍將視基金財務狀況,持續提高撥補金額,確保勞保制度穩健運作。 據勞保局統計指出,勞保基金普通事故從2017年起收不抵支,截至去年為止,收不抵支金額達1915億元,依最近一次的精算報告指出,今年恐再收不抵支881億元、明年更擴大成1303億元,代表就算撥補千億元也恐難維持現金水位。 勞動部強調,勞保是國家辦的社會保險,其財務狀況政府一定會重視及因應處理,並參酌國外經驗,透過多管齊下之開源節流措施因應。針對外界提出的各種意見,考量相關制度的調整攸關逾千萬勞工權益,推動須有一定共識。勞動部將持續蒐集、溝通各界意見,讓勞保永續、世世代代勞工都領得到。
經行政院拍板,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宣布,疫情若穩定,從本月20日起新冠輕症染疫患者就不用通報也不需隔離,隔離政策將改為「0+n」,疫情時代正式終結,不過這也意味著,因有隔離事實可以請領的勞保傷病給付也將走入歷史,未來若沒有住院就請領不到了。 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因為第三波Omicron疫情處於低點、室內口罩令解除以及228後疫情未出現反彈,同時,「疫苗加一」活動開跑,因此,疫情指揮中心支持進一步鬆綁防疫措施;據疫情指揮中心說法,自本月20日起,隔離規定改為改為 「0+n」,輕症只要在家休息、避免外出即可。 不過,疫情指揮中心也表示,中、重症仍要維持通報;若新冠篩檢陽姓,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併發症,因住院或死亡才須通報;此外,防疫措施還有7點取消、4點維持和1點調整。 隨著防疫警報解除,疫情期間的理賠和給付標準也跟著調整,據《自由時報》報導,勞動部去年5月起擴大勞保被保險人因為確診新冠,改採居家隔離者,可依規定請領勞保傷病給付,造成勞保傷病給付額件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雙雙暴增。 勞保局統計,從去年元旦至今年3月1日止,被保險人因感疫請領傷病給付件數已累達171萬1795件,總額也達到47億4725萬元左右,平均每件理賠金額約2700元。 《自由時報》報導也進一步提到,在現行「5+N」規定下,確診者能領到2天的傷病給付,但從20日開始,因為沒有實際住院,也不需要隔離,因此光是染疫就能領到勞保傷病給付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勞保專家、《艾倫理財研究室》的版主艾倫表示,原本的給付規定就是要住院,只是政策性的通融讓勞工申請給付而已,現在這樣是回歸原有規則,不過,就算停發給付對勞保收支逆差的幫助也只是杯水車薪,補不了多少洞。
物價居高不下,據估算,勞動部勞保年金(含老年年金、失能年金及遺屬年金)今年約有5個請領年度的年金給付將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5%而調整,預計今年6月就會領到調整後的年金,約有65.6萬人受惠。 另外,依「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規定,老農津貼發放金額每4年應依CPI成長率調整,且調升不調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7日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按照目前CPI來看,明年老農津貼有機會超過8,000元。老農津貼前次調整為自2020年1月起調增294元,參加農保且年資超過15年者可享有調整後全額每月7,550元,當時預估約有59萬名老農受惠。 勞工保險條例第65之4條規定,CPI累計成長率達正負5%時,即依該成長率調整勞保年金給付。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去年全年CPI成長率為2.95%,以此預估請領年度為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等五個年度的年金給付,今年都有機會調整,預計有65.6萬人受惠;至其他年度請領者,因CPI累計成長率尚未達5%,所以將繼續累計、不予調整。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官員表示,請領年度為2011、2016年累計成長率為4.32%,已經非常接近5%,確實會在今年調整,至於請領年度2018年成長率為2.29%者,就可能在調整邊緣,這部分就要等主計總處對統計數據做最後修正後,才會確定是否可以請領。
民眾關注勞保破產議題,多位立委在總質詢也聚焦勞保議題。行政院長陳建仁7日在立法院答詢時透露,預計4月份編列明年總預算時,會編列撥補勞保基金1,000億元預算,如果歲計有賸餘更不排除往上加碼,讓大家都能領到勞保,放心工作,「只要政府在,勞保基金就不會倒」。 綠委郭國文7日質詢提到勞保基金議題,認為近年政府撥補勞保基金確實是個負責任做法,籲政府應當擴大力道,穩住民眾對勞保信心。對此,陳建仁昨透露,明(2024)年將編列1,000億元撥補勞保基金預算,讓大家都能領到勞保,放心工作。 綠委張宏陸質詢時也指出,大家都關注勞保破產、勞保撥補等議題,但真正開始是在民進黨執政後,2020年開始的。陳揆回應指出,2020年金改革後,開始撥補勞保基金,這幾年共撥補1,170億,今年編列公務預算450億,若再加計疫後特別預算300億,累計撥補1,470億。以前大家都說勞保快倒了,但政府都沒撥補,到2020年才撥補,當時建議200億,現已撥補超過預期。 他強調,4月編列明年預算時,會撥補1,000億,讓勞工更安心,讓勞保基金水位可維持在很好的階段,大家都領得到勞保,放心的工作。未來還要看歲計賸餘情況,如果有盈餘,還可以撥補更多,再往上加碼。 陳建仁認為,勞保基金水位保持很重要,牽涉1千多萬勞工與家人的福利,2020年開始撥補,且還要按照基金水平多少,來做更適合撥補。他說,只要政府在,勞保基金就不會倒,政府會負起責任,讓勞工長長久久領到老,世世代代都領得到。 勞動部資料顯示,勞工保險去年保費收支缺口來到386.11億元,連續第六年收支失衡,更重要的是,這六年累計收支缺口達1,917.58億元,相對已入帳1,170億元政府撥補,仍有近800億元缺口。由於勞保老年年金除了一次給付外,尚有「活愈久、領愈多」年金型給付,勞保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勞保局統計,2022年底領取老年年金人數新增12.2萬人、總人數來到159.8萬人,年金給付金額來到3,381億元,請領一次金人數來到8.5萬人、金額約911億,合計勞保老年給付約4,292.3億元,幾乎等於當年度勞保保費總收入。
為抗通膨,勞保年金設有隨物價調整機制,依勞保條例規定,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5%時,就會調整給付金額,今年傳出包含2011年等5個請領年度內在的年金給付,將在5月同步調漲,預估約65.6萬人受惠。除調幅能否超越去年的6.71%再創新高受關注,依勞保局行事曆觀察,年金調整後可望在6月29日入帳,請領者當天務必記得刷存摺確認金額。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去年全年CPI成長率為2.95%,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包含老年年金、失能年金及遺屬年金在內的勞保年金,預估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等5個年度的年金給付,今年都有機會調整,約有65.6萬人受惠。 除今年勞保年金的調整年度將追平去年,以5個年度同列調整年度最多紀錄,調幅能否超越去年的6.71%,再度刷新新高紀錄也待觀察。但以去年為例,若2009年申請給付、月領2萬1040元計算,去年調高6.71%後,改為核發2萬2452元,等於每月多出2452元,今年若比照辦理,對退休族來說,也算不無小補。 此外,按勞保局今年年金發放行事曆推算,勞保年金5月調高後,預計將於6月29日入帳。勞保局並提醒,雖勞保年金自5月起調升,但要等6月才會入帳,退休勞工可於當日刷存簿查看2筆金額入帳,1筆是原金額、1筆是增加金額,且要從7月起開始,2筆金額才會合併顯示。 另依「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規定,老農津貼發放金額每4年應依CPI成長率調整,且只升不降。目前農保年資超過15年者,可享每月7550元的勞農津貼,請領人數現約59萬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7日在立法院備詢時透露,按照目前CPI來看,預估明年老農津貼有機會超過8000元。
勞保議題延燒,行政院長陳建仁昨(7)日在立法院答詢時透露,明年勞保基金將重砸千億撥補,且不排除加碼,然而勞保收支缺口不僅連6年失衡,累計缺口近800億元,加上勞保老年給付已達4292.3億元,約當年度保費收入,學者分析,即使每年勉強撥補千億,也僅能延後3年破產,貼錢撥補僅是讓勞保住進安寧病房,作法治標不治本。 為穩民心,蔡政府擴大撥補力道,陳揆昨透露,4月編列明年總預算時,將撥補勞保基金1000億元預算,且歲計若有賸餘,更不排除加碼,掛保證「只要政府在,勞保基金就不會倒」。 但工商時報報導,據勞動部資料顯示,勞保除去年保費收支缺口386.11億元,已經連6年入不敷出,且累計收支缺口高達1917.58億元,扣除累計撥補的1170億元,缺口仍近800億元。 此外,統計至2022年底,老年年金領取人數新增12.2萬人、總數至159.8萬人,給付總額3381億元,其中一次請領約8.5萬人、金額911億元,而合計勞保老年給付約4292.3億元,幾乎等於當年度的勞保保費總收入,毫無餘裕應付「活愈久、領愈多」的年金給付型態。 對勞保收支缺口逐年擴大成必然,經濟日報則引述政大商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的說法,黃泓智指出,即使明年起每年撥補千億,但若無年金改革配套措施,勞保破產年限也僅由2028年延後至2031年,僅比預期晚3年。
「國民年金」是政府為了沒有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等保障的國民,設計開辦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提供「老年年金」、「身心障礙年金」、「遺屬年金」等3大年金給付,以及「生育給付」、「喪葬給付」2種一次性給付保障。 如果民眾因公司歇業或被裁員而失業,勞保中斷,此時就會收到國民年金的繳費單。2023年起國民年金保險的月投保金額提高為19,761元,費率為10%,一般被保險人自付6成:19,761(投保金額)×10%(現行費率)x 60%=1186元,政府負擔4成790元。雖然1千多元並不算多,但是在失業的情況下,許多民眾不願意或無能力繳費,近年按時繳費比例不到5成。 有民眾在網路PO文抱怨,他明明每半年都有陸續繳清過往的國民年金欠費,配偶年所得也在50萬以下,但他還是收到勞保局裁處書罰緩3000元。理由是他的配偶的國民年金逾期未繳。 他忍不住痛批勞保局,「到底有沒有認真在篩選人」,直言國民年金本就被是「失業懲罰金」,再加上罰款跟罰款強制執行,會成為壓倒多少人的最後一根稻草。他並呼籲政府改掉這不合理的法規,「繳款自主權還給市民」。 網友紛紛留言,「失業都沒錢了還硬要被割韭菜」、「這是懲罰窮人結婚的政策,離吧」、「失業跟無業是要拿啥繳?這條例在設定的時候,沒想過嗎」、「都沒工作了還要繳?增加負擔嗎」。 勞動部表示,國民年金的確有規定配偶必須負連帶繳納保險費的義務,如經催繳後仍不繳費者,會處配偶3,000元~15,000元的罰鍰。若年收入低於50萬元、持有身障手冊或中低收入戶者,檢附相關證明文件,書面向勞保局提出申復,可免負連帶繳納義務。 衛福部表示,罰配偶規定是否應修法調整,近年已召開多場國保改革與修法草案研商會議,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代表各有不同立場,還須持續凝聚共識,蒐集社會各界建議,作為未來修法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