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勞保

的結果
  • 立委估勞保財務不再惡化 「每年至少撥補1000億」許銘春證實

    根據今年11月勞動基金運用局發布的勞動基金績效指出,截至今年9月底止累計虧損高達5124.6億元,收益率-9.87%,創史上虧損新高。立委指出,若要勞保財務不再惡化,每年至少要撥補1000至1500億;勞動部長許銘春坦承,若按照精算報告來評估短絀的平均,確實是這個數字。 勞動部今(21)日於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進行「以台灣永續發展目標(SDGs)檢視我國國民年金與勞工保險等制度,如何永續穩健照顧社會經濟安全、促進各年齡層生活福祉與提升勞動生產力」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勞保財務缺口持續擴大,為了不讓勞保虧損缺口持續加大,政府自2020年起逐年撥補勞保基金,當年撥補200億、2021年220億、2022年300億元,目前已撥補720億元,明年則撥補450億元。 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質詢時表示,勞保財務惡化相當嚴重,勞保預計2028年會破產,勞動部應有因應辦法。 許銘春答詢指出,這只是短期的帳面損失,2024年會再做1次精算報告,以現在的評估來看是不會縮短破產的時間,未來投資也會根據國內外股市金融等情況,隨時調整投資策略,也會購買績優股增加效益。 曾銘宗表示,持續撥補是否真的能夠不讓勞保財務惡化?根據自己的估算,若要勞保財務不再惡化,每年至少要撥補1000到1500億,勞動部是否同意? 許銘春說,撥補金額每年都會和行政院積極爭取,至於到底要撥補多少每年都會按照整個基金報告評估來看,「若按照精算報告去估計短絀的平均,像委員說的確實沒錯」。 曾銘宗再問,勞保改革方案一拖再拖,究竟何時可以送到立法院?但依照現況看來,蔡政府任內是不會將勞保修正條例提出的。 許銘春當下無語數秒後回覆,目前規劃期程未定,還在收集各方意見中。

  • 拒當下流老人!勞保想領極大化 做對「這件事」退休金多領3成

    穩定勞保基金水位,政府明年將撥補勞保450億創歷年新高,不過根據學者計算,即便如此,勞保也只是延緩4年、至2032年破產。如今市場上出現2派說法,一派認為會破產,現在繳錢也是白繳;一派則認為茲事體大,政府不會讓勞保輕易破產。理財專家《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表示,若不想讓辛苦錢打水漂,就得做到3件事。 行政院自2020年起撥補勞保200億元,2021年撥補220億元,2022年撥補300億元,明年撥補450億元,創史上新高,不過學者精算,如果不進行年金改革,勞保終究將在2032年破產。市場上湧現2種說法,一派人認為破產後領不到,乾脆不要繳任何社會保險;另一派人則認為這會影響太多人,不會說破產就破產,所以傾向繼續維持保障。 艾倫說,如果大家不想讓辛苦錢打水漂,就要做好3件事,第一先是讓勞保、勞退領到最大化;其次是降低自身繳錢的金額;最後則是讓退休金自己往上長大。 第一件事:未來勞保、勞退都能領到相對最大化。艾倫表示,這和一個核心重點有關係,那就是用來計算退休金最重要的年資。 舉例而言,兩個年資不同的勞工老王從25歲到65歲勞保從未間斷、平均投保薪資只有3萬5;老張在65歲之前勞保斷斷續續,但平均投保薪資4萬5。兩相比較,老王有非常高的機率領的比老張多,只要老張年資低於30年,就會領得比老王少,如果老王透過優化把薪資提到最高,那就是年資、薪資的VIP都拿到了,老王的退休金就會比老張多拿3、4成。 艾倫說,如果想在60歲領2萬以上的月退,那最晚在24歲就要開始繳勞保;如果想在60歲領2.5萬的月退,那在16歲就要開始繳勞保。想領相對多的錢,艾倫說:「關鍵在年資」,其次才是優化、調高平均投保薪資 第二件事:社會保險繳的相對少,如果未來真的年金改革或是破產,至少自己不是繳最多錢的冤大頭。 按照成本比例分4種族群,分別是員工、自營商、雇主和漁民。目前成本最低的是員工和漁民,繳費的比例是20%,不能再低,如果你屬於這兩類族群,好好維持資格。 然而自營商和雇主繳比較高的比例,分別是職業工會的勞保負擔60%,雇主則除負擔20%以外,還要負擔單位的70%費用比例,族群不變在比例部分沒有辦法降低,方式就是減少勞保投保薪資,成本自然就會跟著降低。 艾倫表示,自營商在職業工會可運用15%規則,前期保持最低,最後幾年再逐年調高;另外雇主也可以考慮兼職一份薪資少的工作,讓另一份工作的雇主幫忙負擔勞健保,即使是基本工資也沒關係,主要是維持年資。 但採用上述作法代表勞保保障相對減少,必須要衡量是否得用定期險補足,艾倫說,大部分的情況省下成本再用保險補足都還划算,而且保障會比勞保還高。 第三件事:讓退休金再往上長大領更多,即使未來年金改革或是破產,至少還有一些不受制度影響的退休金。 如果確保自己都在相對少繳的狀態,那就會有段時間能夠省下預算,長時間下來,可考慮規畫備用退休金,本金累積越多,工具越能選低風險。 艾倫舉例,如果本金12萬,每個月想領1萬,報酬率就要達100%;但若有1200萬本金,報酬率只要1%就可以達到,但是這兩種報酬率伴隨的風險,差別非常大。 從過去經驗,市場往往是上漲時間多,下跌時間少,代表持續時間越長,獲勝機率越大,甚至有些人是選擇一次請領提前配置,或是60歲提前請領再繼續工作,最後到真正不工作才開始提領。 至於工具則要根據預計退休年齡慎選,如果時間越近就越要保守,像是定存、公債、保險都可以;如果距離退休時間還長,就可以提高積極度,像是基金、ETF、房地產。 最後艾倫提醒,選擇規劃工具要設定目標,幾歲真正退休不工作、退休領多少錢,如果沒有目標就很有可能選錯工具。

  • 23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 沈富雄一招斃死高房價 625萬可買千萬房 網憂下場同勞保…

    全台房價易漲難跌,薪資也易跌難漲,小市民的買房夢變得遙不可及!據最新房價所得比調查,全台平均要近23年不吃不喝,才能買得起一間新房,難怪年輕人不想努力了,只想當躺平族。對此,前立委沈富雄提出了一個能解決高房價的妙招,就是靠富爸政府補助37.5%,讓購屋者可用625萬元買到千萬房,等於付25坪房價,就能享有40坪房。 被稱為「政壇嘴砲王」的前立委沈富雄15日在臉書《以「三七五大折價」達成「住者有其屋」》為題發文,他看完台北市長3位候選人的辯論後,發現他們對居住正義的政見,都是廣建社會住宅和青銀共居,而無黨籍桃園市長候選人鄭寶清提出「代付頭期款」的生猛政見,雖然沒有引起討論,但這一狠招給了他靈感。 沈富雄大膽提出「三七五大折價」政策,適用對象為45歲以下青壯族,且從來沒有房地產者,購屋價的37.5%由政府無息代墊,購屋者可取得100%所有權,但未來售屋時,扣除必要費用後的淨所得,其中37.5%須歸還政府。 他分析,購屋者可用625萬元買到價值1000萬的房子,等於房價打折37.5%,且權利義務與一般購屋者無異,對房產保值應有的維護不至於忽略,每月應付本息也與租金相去不遠。購屋者以零頭期款取得所有權,唯一的差別是,賣房時只能享有62.5%的增值利潤,不過購屋者也可隨時歸還部分的政府墊款,以減少政府產權持分,「重點是政府不存心營利,也不至於背負巨債」。 至於財源,沈富雄認為政府可發行債券籌措,並命名為「第一桶金公債」,以優厚利息吸引金融及保險機構參與。政府也可將產權持分債券化,讓房產自有率普及,達到「住者有其屋」的境界。 沈富雄強調,這個政策可讓將弱勢購屋族,投資債券族及政府各取所需,各獲其利,誰都不吃虧。「除了平價及低價屋的成交價反而因此拉高外,(真的有人希望房價大降?),我看不出有何明顯的弊端,有心人士不妨盍興乎來,大家再集思廣益一下,使它成為前無古人,獨步全球的創新之作。」 網友說法兩極化,叫好的希望他選總統:「大老選總統、台灣有幫「住」!」、「大佬實在棒!投您一票!」、「所言甚是,極具政策參考價值」、「這個政策好,對在大台北租屋的子弟真得有感」、「81年次的年輕人表示支持」。 看衰的網友憂心反助漲房價:「這樣房價會漲到政府破產」、「可能會產生假交易,騙政府的37.5%,而房價會漲更兇了」、「需考慮住屋者的償債能力,否則次債風暴再起」、「房價會不直接跳升3成」、「多出的成本都是全民負擔」、「這會形成全民炒房,政府當金主」、「確定不是房價從此加37.5%?別鬧了好嗎」、「會不會像勞保一樣讓國家破產?」。 也有提出建言的網友:「要不就真正的大量興建社會住宅,只租不售」、「實價課稅房價就下來了,一堆空屋政府買下,再轉成社宅,也無需再蓋太多社宅即可達成」、「國有持分發行Reits」。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我失業了別怕 3方式續保勞保 「最丟臉的,是退休後又老又窮」專家提1撇步少繳保費、還有月退能領

    景氣下行,許多業者宣布裁員減薪,甚至還有公司破產,260名員工瞬間無工作,理財專家《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表示,事業斷炊不要緊,就怕未來日子沒保障,有些人甚至一斷就一路斷到退休,結果領到的年金比別人少了一大截,為了保障老年生活,艾倫提供3種方式續保。 經濟不景氣的跡象越來越明顯,甚至有面板業者群創高層減薪,連台積電都爆出柔性勸員工多休假,另有網路盛傳已久的驅動IC業者敦泰裁員,昨天(15日)LED老廠新世紀則因不勘虧損宣布破產,解雇260名員工。 一旦過了中年,失業是很多人心中的惡夢,不但會立即影響當下生活,甚至是老年之後的退休也會受到衝擊。艾倫表示,不論是被公司辭退或是自願離職,勞保中斷有3種方式可以補救。 第一種方式:勞保可以續保,但是要繳較多的錢,可以一直續保到領老年給付為止。艾倫表示,只要遇到公司解散或是被資遣,且原本有15年以上的勞保年資,就可以按最後的投保薪資續保勞保。很多人到了中年才發生這樣的狀況,在找到下個工作前會有空窗期的風險,這樣做至少還能擁有勞保普通事故保障。 艾倫解釋,這種方式在成本上按照原本勞工保險的費率比例計算,依照2022年公告的純粹勞保費率是10.5%,再乘以80%自行負擔比例。舉例來說,假設失業前投保薪資是45,800元,付出的費用是45,800x10.5%x80%=3,847元。 這方式能夠續保到領老年給付為止,也就是如果你在97年1月1日有投保紀錄,就能投保到能一次請領的那一天。 但如果你想月退、不想一次請領的話,然而你卻在50歲符合一次請領的資格,那就會遇到無法續保的問題,到符合領年金的這段時間會有空窗期。如果想到65歲才領老年年金,每個月年金大概會少1萬多元,這是這種方式的最大缺點。如果是50幾歲的人失業,就無法用這種方式續保勞保。 第二種方式:勞保一樣續保,繳的錢可能差不多,但是有可能要做一些更縝密的規劃。這種方式是加入職業工會,但這不是甚麼隨便人都可以加入的,艾倫表示,必須符合「無一定雇主」或是「自營商」,如果是用前者,先必須找兩間以上的雇主願意幫你,多數要提供雇主蓋章的在職切結書,才符合資格。 而自營商資格也必須具備一定條件,至少要有自己的企業行號。這種方式成本和第一種差不多,不過這個方法不是每個工會都行,自己也得評估是否有相關技能,找相對應的工會。 第三種方案:勞保一樣續保,要繳的錢可能更少,但是得犧牲掉更多的時間和體力,實際操作就是真的去找一個工作保勞健保,這看起來像廢話,但艾倫說這不是要你找一個非常理想薪資的工作,重點只是「維持續保」,不管以後要領一次退還是月退,平均投保薪資都可用方法調整,但是空窗期的年資一旦錯過就是錯過,再怎麼調整都沒辦法追回來。 艾倫說,甚至可以找一個大賣場的計時工,只要是大型、連鎖業的公司,每個月的薪水只有1、2萬也沒關係,只要能幫你投勞健保,而且依規定繳的錢是最低的負擔比例,以最低工資25250的投保級距來算,每個月勞健保只要繳不到1000元。 這個方式最難的地方就是真的要找工作,值不值得就見仁見智了,有些人覺得做這種低薪工作很丟臉,但艾倫說,「說真的,除非你不靠勞保退休,不然最丟臉的,是退休後又老又窮!」而且這不會是永遠都這樣,也許做著做著下一份好的工作就會找上你。 艾倫提醒,記得,在工作上要學會騎驢找馬,空窗期一旦浪費,就是浪費人生。 最後,有些人失業後轉成國保,寄來帳單來宛如失業懲罰金,但艾倫說,政府並沒有強迫一定要繳,雖然國保和勞保共領雙退休金只能選B式,每繳1年國保也只能月領200多而已,但如果仔細算國民年金的回報率,應該很難找到同等保證的退休工具。非弱勢身分每個月大概繳1000元,1年約1.2萬元保費,退休每年卻能領近3千的年金,作為退休工具,回報率也不算太差。 若是勞保曾經有過最高級距,或是規劃把勞保級距調製最高,勞保每繳1年就等於710元月退,這樣就得努力維持勞保不中斷。

  • 勞退一定要自提6%?理財專家「人生不是只有退休生活」 3條件不用考慮自提

    根據勞動部最新公告,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規模5兆5579億元,評價後收益數大幅虧損5124.6億元,收益率為-9.87%,累計虧損再創新高,讓許多準退族心驚膽戰。先前許多專家建議,想要退休後過好生活,除了勞退雇主提撥6%之外,最好自己再加碼自提6%,不過也有專家提不同看法。 理財專家《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表示,如果你的薪資太低,自提6%會讓你生活立馬陷入緊迫;或是考量彈性、希望能夠需要時隨時取用;又或者你的投資績效勝於勞退基金績效,這樣都可以考慮不用自提。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在YouTube頻道提到,先前有位專家以自身經驗為例,擘劃退休之後每個月可以坐領8萬退休金,該專家是以每月自提6%加上雇主6%估算,每年可累積金額超過20萬,以每年投資報酬率3%計算,到65歲退休時,帳戶可以累積超過700萬,月領5.3萬。 之後再利用勞保的老年年金展延請領,以現行規定每晚1年退休可以增加4%,如果晚5年請領,等於可以增加20%。以該專家為例,正常退休可以領2.4萬,但如果申請展延就可拿3.2萬,加上勞退5.3萬,等於月領8萬。 不過《艾倫的理財研究室》分析,該專家每年勞退累積金額可以高達20萬元,等於每個月雇主提撥和自提各10萬元,也就是說每個月扣薪8333元,回推該專家薪資至少15萬元,這個薪資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 那麼,到底該不該勞退自提?《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提供3大評估重點:首先,你的薪資該不該自提。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說,如果你的薪資是萬年不漲的3萬元薪資,每個月如果要扣6%,就等於少掉近2000元生活費,然而我們的人生不是只有退休的生活而已,這樣自己可以接受嗎? 此外,自提的錢到60歲之前都不能領,即使碰到想買房、買車都不行提用,如果本身對這方面有些疑慮,《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提醒,有一些報酬率不會差太多,但彈性更大的投資方式可以替代,像是零存整付、優存及保險。 第二評估重點,退休金能不能符合退休期望。《艾倫的理財研究室》建議可以到勞保局新制勞退試算系統網站(https://calc.mol.gov.tw/trial/personal_account_frame.asp)試算看看。 舉例而言,薪資3萬、萬年不變的小資族,薪資成長率是0%,實際提繳年資輸入30年,按下試算,如果沒有自提,帳戶退休金約105萬,如果選月領,大概每月能領5821元;假設自提6%,加上公提就是12%,試算帳戶價值就是210萬,每月可領11642元。 如果薪資3萬元,在薪資不漲的條件下,到65歲勞保年金大約可月領14089元,大約就能算出勞保加勞退的退休金,不自提大約可領19910元(5821元+14089元),有自提大約月領25731元(11642元+14089元)。 但若以薪資每年漲幅2%計算的話,不自提價值是138萬,如果月領大約每個月可領7647元,公提加上自提的話,總價值276萬,如果月領每個月可領15294元,加上30年的勞保,因為調薪可以達到45800元,到65歲每個月可領21297元,不自提大約每個月可領28944元(7647元+21297元),有自提可領36591元(15294元+21297元)。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表示,從這裡可以看出,如果沒有提升自己的價值,不僅會影響退休前的生活品質,就連退休後的退休金也會大受影響。但也並非非自提不可,評估要不要自提,重點3是退休金報酬率。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表示,很多人不理解勞退基金的運作模式,是雇主提撥6%後,勞工自行決定是否提撥1~6%,勞退基金把錢放到市場投資,不過因為政府把關,所以風險必須降低。在2020年疫情前的績效,年化報酬率頂多3%,和通膨差不多打平,疫情發生後,由於QE大量印鈔,績效才超越過去偏低的2%報酬率。 每個人對於勞退的績效有不同看法,《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以自己為例,本身資產是指數化配置,回推過去指數年化報酬率大約6~10%,對他而言如果有更多錢,不會考慮自行提撥到勞退基金裡,反而利用公司提撥+自行配置的成效更優。 《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說,有些人配置保守,會選擇投報率大約3%的工具,雖然報酬率差不多,但資金有彈性;有些人有創業個性,對自己投資很有自信,就可以自行運用這些資金積極投資。這些,都是大家可以用來評估要不要自提的條件。

  • 捷運14年後恐沒有博愛座了!全台3成皆老人 65歲還要工作 勞保年金若破產 退休金得自己賺

    驚!14年後,捷運恐沒有博愛座了!因為2036年台灣老年人口將高達近3成,意即捷運3成乘客都逾65歲,不需要讓座,我們也將成為極高齡國家,滿街都是銀髮族,70歲不是「老翁」,65歲後還要繼續工作,為什麼呢?勞動基金前9月慘虧5124億,等於每人賠2.7萬元,這讓1200多萬勞工擔心未來領不到退休金,加上預期勞保年金6年後將破產,更是讓人心慌慌。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9日表示,台灣老化速度快過生育速度,2026年老人將達20.8%,即超高齡國家,2036年老人將逾28%,即極高齡國家。逾65歲長者,每延長1年時間工作,死亡率可降低11%,但台灣2021年逾65歲就業率僅9.2%,比美日韓都低,他呼籲民眾不要在65歲「急流勇退」,企業亦可與高齡員工多點互動,為企業留住經驗及競爭力。 林萬億參加台灣人壽主辦「2022銀髮金融論壇」時,強調亞洲人口老化速度快於歐美,日本在2019年成為極高齡國家,創全球第一,之後就是南韓與台灣,且逾80歲老老人增速快過逾65歲長者,60歲將不是「阿伯」或「阿嬤」,仍能上網,甚至可繼續工作超過65歲。  若65歲退休,想依靠勞保年金生活,就得面對退休金比最低工資還不如的慘況。今年基本工資雖漲至25,250元,但勞保老年給付每月平均約16,500元,相差近9,000元,而勞退新制每月退休金最多約2萬元,皆不如基本工資。 依勞動部最新報告,勞保基金潛藏負債,今年將突破11兆元,預期2028年會把基金用罄,當年度基金缺口約1,264億元。 中正大學社福系教授呂建德以2020年為例,逾65歲有近378萬人,領取各項給付者佔總高齡人口35%約132萬人,亦即3分之1老人靠津貼過活,也因此有「減貧效果」,若政府未發津貼、貧窮老人勢必更多。 至於剩下3分之2老人,大多依靠6年後將破產的勞保年金。呂建德說:「從商業角度來看勞保基金之所以走向破產,除當初在立法時受政治干擾,所得替代率從1.3%調高至1.55%,加上少子化、高齡化,以致保費收入減少,早在2016、2017年就出現收不抵支的「死亡交叉」。 即使今年勞動基金收益難轉正,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勞動基金包括勞工保險、新制勞退、舊制勞退。勞保基金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而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金,均享有銀行2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無須擔憂退休金縮水或賠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工商社論》正視台灣「老窮危機」的困局

     本報日前系列報導「老窮危機,山雨欲來」,探討台灣正面臨又老又窮的困局,並借鏡韓國、日本及英國人口老化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建言。雖然如今美、歐老人占比高於台灣,但八年後,到2030年我們的老化程度就要後來居上了,經此透視,台灣的老窮已然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宜未雨綢繆。  或許有人會問,老是必然,但老是否必然窮呢?這是個好問題,未來的事沒人知道,我們先用已知的統計來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最新版的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2021年214萬戶老年家庭裡,有半數落在後20%低所得家庭,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後20%的貧窮家庭裡高達6成是老年家庭,此一比率逐年上揚,這些統計說明老會帶來窮,高齡化與貧窮化密切相關。  這篇專題遍訪專家學者,對於台灣未來老化趨勢提出諸多建言,值得當局參考,綜合這些看法,我們認為有以下五點必須注意:  第一、勞保退休給付、國民年金杯水車薪不足以養老:平均說來,退休勞工每月所領勞退、加上勞保的養老金合計不到兩萬元,沒生病還好,只要一生病就會捉襟見肘。而一般投保國民年金的家庭主婦,所領的養老金僅數千元,更是杯水車薪,在這樣的老年退休環境下,若個人沒有儲蓄,隨著年齡愈老,必然會陷入貧窮。  第二、老化社會裡,女性、單人戶所受衝擊更大:台灣女性壽命高於男性,以2021年為例,女性達84.2歲,男性僅77.6歲,加以照顧家庭影響職涯,「又老又窮」對女性的衝擊更勝於男性。此外,單身戶落到貧窮的機率高,而台灣這些年單身戶快速升高,歷次普查顯示,2000年台灣單身戶只有139萬戶,2020年已達208萬戶,全台逾四分之一是單身戶,而單身戶裡的老人戶比率也逐年上升,如今已高達27%,這是個嚴重警訊,隨著老年化,這個比率還會更上層樓。  第三、因應老年工作人口增加,應加速職場再設計:少子化世代已漸長大,陸續進入勞動市場,而戰後嬰兒潮世代則逐漸老化而退出勞動力,這已使得台灣面臨人力短缺,為補足人力,延退或退休後二度就業將成新常態。然而高齡者就業並不容易,如何解決年齡歧視問題,光是訂一部《中高齡就業促進法》明顯不足,如何加速職場再設計,讓少子化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進行「世代對話」也是重要的工作。  第四、勞保年金入不敷出,改革迫在眉睫:台灣除軍公教人員自成一退休體制,其餘就業人口皆屬勞保、勞退體制,每位退休勞工可領勞保、勞退兩份養老金,別以為兩份很多,勞退屬確定提撥制,只領得到寥寥數千元,多數仍得仰賴勞保,這份勞保養老金雖然也不多,但隨著老年退休人口急增,勞保基金近年已入不敷出,年年仰賴政府撥補,以目前的情況推計,2028年將會破產,2028年距今只剩六年,改革已迫在眉睫。  第五、長照財源需另闢蹊徑,長照政策宜引入產業化思維:政府長照2.0的預算於明年將達到600億,此一預算雖有成長,然而相較長照龐大的需求,政府的補助相當有限,尤以台灣老年人口急升,政府投入長照的預算勢必逐年成長,錢從哪來?加稅恐已難免,政府宜提前評估。此外,長照要吸引年輕人投入,薪資必須提高,這個產業必須能獲利,學者建議長照應引進產業化思維,惟有朝產業化改革,台灣的長照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台灣少子化也好,高齡化也罷,至少已討論二十多年,許多政治人物都說這是「國安問題」,然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不是要加稅,就是要減少福利,都不討喜,甚至可能掉選票,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才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政府不可能又給福利又減稅,惟如今政治人物擅長以舉債替代加稅,如此雖可暫時討好所有人,然終究要演變成世代不公,而陷社會於動盪,財政於崩潰,經濟於危境,舉債一途實非善策。  我們認為,老年人口激增,勢不可逆,而要避免政策空談,宜早於總統府內成立專家小組,就人口老化與就業、經濟、養老金、勞保破產、長照產業化等問題訂出改革方向,發布說帖,然後交由行政院推動,須知,愈晚改革,代價愈大,時間已不多了,蔡總統宜在任內展開改革,方能解台灣於又老又窮的困局。

  • 存股族遇熊市怎麼辦 善用4%法則…3招放大退休金

    辛苦大半輩子的積蓄投入股市當起存股族,想輕鬆躺賺被動收入,不料卻在轉角遇到熊,有專家根據知名的4%法則,告訴已退休或準退休族們別心慌,善用適度調降提領比例、緩增股市比重與活用變現工具等3招放大術,不怕退休金不夠用,輕鬆保障至少30年的財富自由。 4%法則(4% rule)是麻省理工學院學者威廉班根(William Bengen)在1990年代初期提出,以1926~1976年美國股債的報酬推算得出,認為退休人士每年安全的提領比例是4%,除可以顧及每月穩定現金流支應生活消費所需,還能讓這筆退休金持續投資產生現金流。 美國金融學者普福(Wade Pfau)曾以4%做基礎,替退休族提出熊市因應指南,直言在股災時期,準備退休者除以更保守的方式規劃支出,也要尋找其他財政資源以作緩衝,提出3點建議。 1.減少支出,適度下修4%法則:由於為了應對通膨,4%法則後來也建議算上通膨率,如若某年通膨為2%,當年提領的生活費也可以增加2%,但普福卻建議放棄通膨的調整,甚至將提領比例降為3.8%,透過細微改變開銷,將對整體組合帶來巨大效果。 2.緩增股市投資比重:市場波動難料,但普福認為,退休族最好的投資策略是投入2~3成資金到股市,然後逐步增到5~7成,在遵守4%法則前提下,就能在30年間保有最高獲利。相較一般人常是一開始就重砸6成資金入市,之後再逐步減至3成,如此恐在28年內耗完所有資金,反而缺乏資產的長期保護力。 3.活用保險、房產等不同變現工具:普福認為不該急著停損套現,若有購買壽險等保險產品,可以考慮提前領回,用來支付生活費;或將房產反向抵押,即採俗稱的「以房養老貸款」,借款人死亡或入住安養機構後,房屋歸銀行所有,屆時若有能力還款,也可解約取回所有權。 美國先鋒基金公司(Vanguard)研究也指,若採取股債各半投資組合的退休族,熊市急售賣股下將有3成機率造成退休金提早用罄,但該公司也提醒,4%法則是以60歲為屆退年齡,不適用於提早退休族,也建議可將退休預設時間範圍由30年拉長至50年。 可是一旦退休時間拉長,依據先鋒模擬數據顯示,能夠成功實踐4%法則的機率,只剩36%,屆時退休族很可能會面臨老年,還得回頭找工作的窘境,所以主張「動態提領策略」,較能應付各種現實危機。 知名財經部落客嫻人也認為,2021年台灣人平均壽命為81.3歲,若跟她個人一樣,早在40多歲就提早退休,4%法則計算出的安全運作年限僅到70歲,建議用更保守的3%法則,以3%作為消費天花板。 她也以2020年台灣人月均消費2萬3262元,年約28萬元推算,若用4%法則則需準備700萬元,降為3%時則雖得籌到933萬元,但門檻仍不算太高。 美媒CNBC曾以專題分析,股市震盪對剛退休或擬退休者的影響長遠,甚至可能讓整個退休計畫脫軌。美國智庫組織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在金融海嘯後也發布報告,推算2008年金融海嘯令前嬰兒潮年代(1941~1945年)與嬰兒潮後期(1961~1965年)出生者,退休收入各縮水20%和22%,很多人被迫延遲退休,以便繼續賺取收入。 英國保險公司British Seniors去年進行問卷調查,訪問超過1500名年過半百的中老年人,其中77%認為金融危機重創退休能力,受訪者平均估計得延後2年半退休,且有38%害怕退休將陷財政困難。

  • 勞動基金虧5124億創紀錄 前3季平均每人賠2.7萬 擔心領不到? 運用局強調保證收益

    全球股債齊跌,尤其台股,光9月就大跌1670點,單月跌幅高達11%,影響所及,勞動基金9月單月虧損1920億元,累計今年前9月虧損擴大至5124.6億元,創史上最糟紀錄,平均每人賠2.7萬。加計國保年金及退撫基金等三大政府基金,9月大賠2216億元,累計前9月更慘賠6165.7億元,創空前新紀錄。 台股今年前9月大跌5千多點,跌幅近28%。而勞動基金今年前9月大虧5124.6億元、報酬率- 9.87%,其中新、舊制勞退基金報酬率分別為- 9.88%、-12.11%。由於勞動基金投資採股債等多元資產配置,長期報酬率約在3~4%上下,因此在股市大跌時,波動程度不像台股那樣劇烈。 工商時報報導,針對勞動基金虧損累累,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指出,到去年底止,新舊制勞動基金及勞保基金等累計收益仍達2.3兆元;即使今年前9月大虧,但三大基金累計投資收益仍達1.79兆元,且收益率都在3.28%~3.95%,優於銀行二年期定存的最低保障收益。 勞動基金大幅虧損,引發1200多萬勞工關注是否影響未來退休金? 劉麗茹解釋,勞動基金包括勞工保險、新制勞退、舊制勞退。勞保基金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而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金,均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 運用局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係將資金多元配置於不同種類金融商品,勞動基金自舊制勞退基金成立迄今已逾30年,歷經1996年飛彈危機、2008年金融風暴、2011年歐債危機及2018年美中貿易摩擦等金融波動,投資收益仍持續增長,至去年底累積收益達2.3兆元。 即使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債市大跌,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累計投資收益仍有1.79兆元。其中,最受關注的勞保基金,到9月底累計收益數5030億元,近10年多來平均收益率為4.27%。 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在立院答詢時坦承,勞動基金收益今年難以轉正。不過,許銘春強調,新制勞工退休金依法有2年期定存利率的最低保證收益,勞工在60歲領取退休金,不會因短期的評價損失遭受減損。 勞動基金運用局昨天發表6點聲明,強調勞保老年給付是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由國家確保財務安全,保持基金足夠流動性,勞保基金長期投資收益也不斷增長,因此勞工不需隨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及修正整理而擔憂。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三大政府基金 累計收益率仍逾3.28% 前9月慘賠6,165億

     勞動基金9月單月再賠1,920億元,累計今年前9月虧損更擴大至5,124.6億元,收益率-9.87%,加計國保年金及退撫基金等三大政府基金,9月大賠2,216億元,累計前9月更慘賠6,165.7億元,創下空前新紀錄。  針對勞動基金虧損累累,運用局副局長劉麗茹指出,到去(110)年底止,新舊制勞動基金及勞保基金等累計收益仍達2.3兆元;即使今年前9月大虧,但三大基金累計投資收益仍達1.79兆元,且收益率都在3.28%~3.95%,優於銀行二年期定存的最低保障收益。  因勞動基金大幅虧損,引發1,200多萬勞工關注是否影響未來退休金。劉麗茹特別說明,勞動基金包括勞工保險、新制勞退、舊制勞退等,各基金採分戶立帳,各有獨立帳戶存儲及運用。  其中,勞保基金由政府辦理之社會保險,勞保基金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勞工退休金分為新制及舊制,均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  適用新制勞退勞工請領退休金時,個人帳戶累積提繳的退休金本金,不會因基金運用虧損而減少,投資累積收益若低於同期間以每年當地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保證收益,將會補足至保證收益金額。因此,勞工退休時,可同時享有「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二大保障。  運用局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係將資金多元配置於不同種類金融商品,收益情形深受國內外利率、匯率及股市等因素影響。勞動基金自舊制勞退基金成立迄今已逾30年,歷經85年飛彈危機、97年金融風暴、100年歐債危機及107年美中貿易摩擦等金融波動,投資收益仍持續增長,至去年底累積收益達2.3兆元。  即使今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債市大跌,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累計投資收益仍有1.79兆元。其中,最受關注的勞保基金,到9月底累計收益數5,030億元,近10年多來平均收益率為4.27%。

  • 勞退每人虧2.7萬 投資老手靠2招放大絕 月領8萬密技曝光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昨天公布今年1到9月收益,總計虧損5124.6億,其中新制勞退單月虧損1920億,讓許多準退族怵目驚心,憂心該如何準備退休金才能讓退休後生活無憂無慮?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副總邱良弼以他自身為例,靠著勞退自提6%、申請勞保老年年金展延,最後靠著勞保+勞退,每月可以坐領8萬。 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昨公布勞動基金虧損5124.6億元,其中攸關分紅的新制勞退虧損3309.5億,單月虧損1920億,僅次於2020年3月3198億元及2022年6月2144億元,為史上第3高,若以可參加收益分配的1225萬個帳戶試算,平均每位勞工虧損2.7萬元。 這虧損讓勞工朋友們心頭一涼,憂心自己老年生活受到影響。事實上,勞工在職期間,雇主需要提撥最少6%到勞工退休金專戶,勞工也可以自己提撥最高6%額度至退休金專戶,不僅可以增加退休金,提撥金額也可以免除計入當年度綜合所得稅,可以有省稅的小確幸。而勞保部分,則依照薪資級距投保,退休後可領老年年金。 據《鏡周刊》報導,邱良弼以自己經驗為例,擘劃每月坐領8萬的退休生活。邱良弼指出,自勞退新制上路之後,他就開始每月自提6%,加上雇主的提撥,估計每年累積金額超過20萬,以平均每年投資報酬率3%計算,到65歲退休時,帳戶應該可以累積超過700萬元,月領5.3萬,「這就是時間加複利累積出來的效果」。 此外,邱良弼表示,如果再申請老年年金展延,每一年可按給付金額增給4%計算,如果晚5年退休,等於退休金又增加20%(4%X5=20%,規定最高就是20%),這也能讓退休金變大。 邱良弼解釋,如果老年年金沒有申請展延5年,平均月領2.4萬,如果申請展延就會有3.2萬,加上勞退月領5.3萬,等於月領8萬。換言之,退休後可以直接躺平。 邱良弼說,也許會有人質疑是因為他高薪,但他要強調的是「執行力與紀律」,且年輕人不要因為薪資低就小看自提6%的威力,他認為時間是年輕人最大助力,複利就是最好武器,長久下來就會放大效果。

  • 勞動基金大賠 稍晚召開記者會說明

    由於勞動基金今年前9月已大賠5,124.6億元,寫歷史新高,勞動基金運用局將於稍晚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同時,也先發布新聞稿再次強調,勞保老年給付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長期投資收益也不斷增長,故勞工不需擔憂。新舊制勞退基金也由政府提供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保證收益。 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勞動基金以多元方式分散布局國內、外股票、債券及另類資產,長期投資策略穩健,基金短期評價雖受金融市場大幅下跌影響產生帳面損失,惟仍優於全球主要股、債指數同期表現,且未來隨著金融市場回升,運用績效也可望回穩,長期投資績效仍屬穩健。 此外,有鑑於近期社會關注勞動基金投資運用情形,基金局乃就近日社會大眾關心事項說明如下: 勞動基金為包括勞保基金、新制勞工退休基金、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就業保險基金、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等之統稱,基金管理受法規規範及嚴格監管,且各基金採分戶立帳,各有其獨立帳戶存儲及運用。 勞工保險係由政府辦理之社會保險,為保障勞工生活,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勞工離職退保且符合請領條件時,便可向勞保局申請老年給付,勞保基金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勞工朋友應可放心。 勞工退休金則是由雇主為勞工給付或提繳退休金。勞工退休金分為新制及舊制,舊制工作年資採計以同一事業單位為限,新制於民國94年7月1日施行,工作年資採計不限同一事業單位。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基金亦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 適用新制勞工退休金制度勞工請領退休金時,個人帳戶累積提繳的退休金本金,不會因基金運用虧損而減少,個人帳戶之投資累積收益係從勞工開始提繳退休金到請領退休金的這段期間,全程計算投資運用之累積收益,累積數額倘低於同期間以每年當地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計算之保證收益,將會補足至保證收益金額,勞工權益絕對受到保障。故勞工於退休時,可同時享有「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兩大保障。 基金局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係將資金多元配置於不同種類金融商品,收益情形深受國內外利率、匯率及股市等因素影響。勞動基金自舊制勞退基金成立迄今已逾30年,歷經85年飛彈危機、97年金融風暴、100年歐債危機及107年美中貿易摩擦等金融波動,投資收益仍持續增長,迄110年底累積收益達2兆3,020億元。 今(111)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債市受通膨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大幅下跌,前述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減損金額,並非均屬勞保基金,係為整體勞動基金帳面上所受影響總額。 勞保基金自84年勞健保分隸以來,積極進行多元投資,至111年9月底止,累計收益數5,030億元,全額挹注於勞保基金,近10年多來平均收益率為4.27%。 勞動基金秉持穩健經營原則,仍將持續審酌基金風險承受度,適時調整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以追求基金永續經營。 基金局向本於專業辦理各項之投資運用,秉持獲取長期穩健收益為原則,依每年擬定之年度資產配置暨投資運用計畫,審酌國內外經濟情勢、金融市場變化適時進行投資及逢低布局,以保障全體勞工經濟安全及退休福祉為目的。 基金局111年9月公告辦理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111年度第1次國內投資)絕對報酬類型)700億元委託案為例行之資金配置,係正常之資金運用,基金局再次申明,這並非外界所稱之護盤,盼關心基金運用者可就歷年委託案件詳予辨明。 關於強化基金操作及監督規範事項,基金局對於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針對投資流程、風險警示與控管、內外部稽核作業、廉政規範皆訂有相當嚴謹與多重之防弊機制,為防範發生不法情事發生,已精進管控機制,落實人員管理。過去受託機構經理人發生違法案,已主動啟動查處,並透過求償機制獲得全額償付,無損基金權益。 基金局再次表示,勞保老年給付係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由國家確保財務安全,保持基金足夠流動性,勞保基金長期投資收益亦不斷增長,故勞工尚毋需隨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及修正整理而擔憂。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金亦由政府提供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保證收益,請勞工朋友安心。

  • 《金融》基金局:勞保老年給付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

    【時報-台北電】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天公布今年1至9月收益,勞動基金共虧損5124.6億元。基金局強調,投資運用秉持獲取長期穩健收益為原則;且勞保老年給付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勞工朋友應可放心。 鑒於近期社會關注勞動基金投資運用情形,基金局乃就近日社會大眾關心事項說明如下: 1.勞動基金係包括勞工保險基金(即勞保或勞保基金)、新制勞工退休基金、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就業保險基金、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等之統稱,基金管理受法規規範及嚴格監管,且各基金採分戶立帳,各有其獨立帳戶存儲及運用。 2.勞工保險係由政府辦理之社會保險,為保障勞工生活,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勞工離職退保且符合請領條件時,便可向勞保局申請老年給付,勞保基金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勞工朋友應可放心。 3.勞工退休金則是由雇主為勞工給付或提繳退休金。勞工退休金分為新制及舊制,舊制工作年資採計以同一事業單位為限,新制於民國94年7月1日施行,工作年資採計不限同一事業單位。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基金亦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適用新制勞工退休金制度勞工請領退休金時,個人帳戶累積提繳的退休金本金,不會因基金運用虧損而減少,個人帳戶之投資累積收益係從勞工開始提繳退休金到請領退休金的這段期間,全程計算投資運用之累積收益,累積數額倘低於同期間以每年當地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計算之保證收益,將會補足至保證收益金額,勞工權益絕對受到保障。故勞工於退休時,可同時享有「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二大保障。 4.基金局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係將資金多元配置於不同種類金融商品,收益情形深受國內外利率、匯率及股市等因素影響。勞動基金自舊制勞退基金成立迄今已逾三十年,歷經85年飛彈危機、97年金融風暴、100年歐債危機及107年美中貿易摩擦等金融波動,投資收益仍持續增長,迄110年底累積收益達2兆3,020億元。111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債市受通膨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大幅下跌,前述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減損金額,並非均屬勞保基金,係為整體勞動基金帳面上所受影響總額。勞保基金自84年勞健保分隸以來,積極進行多元投資,至111年9月底止,累計收益數5,030億元,全額挹注於勞保基金,近10年多來平均收益率為4.27%。勞動基金秉持穩健經營原則,仍將持續審酌基金風險承受度,適時調整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以追求基金永續經營。 5.基金局向本於專業辦理各項之投資運用,秉持獲取長期穩健收益為原則,依每年擬定之年度資產配置暨投資運用計畫,審酌國內外經濟情勢、金融市場變化適時進行投資及逢低布局,以保障全體勞工經濟安全及退休福祉為目的。基金局111年9月公告辦理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111年度第1次國內投資(絕對報酬類型)700億元委託案為例行之資金配置,係正常之資金運用,基金局再次申明,這並非外界所稱之護盤,盼關心基金運用者可就歷年委託案件詳予辨明。 6.關於強化基金操作及監督規範事項,基金局對於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針對投資流程、風險警示與控管、內外部稽核作業、廉政規範皆訂有相當嚴謹與多重之防弊機制,為防範發生不法情事發生,已精進管控機制,落實人員管理。過去受託機構經理人發生違法案,已主動啟動查處,並透過求償機制獲得全額償付,無損基金權益。 基金局再次表示,勞保老年給付係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由國家確保財務安全,保持基金足夠流動性,勞保基金長期投資收益亦不斷增長,故勞工尚毋需隨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及修正整理而擔憂。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金亦由政府提供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保證收益,請勞工朋友安心。(編輯:沈培華)

  • 勞動基金:三大基金到9月投資收益在3.28%~3.95%

    由於勞動基金今年前9月已大賠5,124.6億元,寫歷史新高,不過,勞動基金說明,到去(110)年底止,新舊制勞動基金及勞保基金累計收益仍有2.3兆元;到今年9月底止,三大基金累計投資收益1.79兆元,收益率都在3.28%~3.95%,優於銀行二年期定存的最低保障收益。勞動基金運用局表示,勞動基金以多元方式分散布局國內、外股票、債券及另類資產,長期投資策略穩健,基金短期評價雖受金融市場大幅下跌影響產生帳面損失,惟仍優於全球主要股、債指數同期表現,且未來隨著金融市場回升,運用績效也可望回穩,長期投資績效仍屬穩健。此外,有鑑於近期社會關注勞動基金投資運用情形,基金局乃就近日社會大眾關心事項說明如下:勞動基金為包括勞保基金、新制勞工退休基金、舊制勞工退休基金、就業保險基金、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基金、積欠工資墊償基金等之統稱,基金管理受法規規範及嚴格監管,且各基金採分戶立帳,各有其獨立帳戶存儲及運用。勞工保險係由政府辦理之社會保險,為保障勞工生活,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勞工離職退保且符合請領條件時,便可向勞保局申請老年給付,勞保基金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勞工朋友應可放心。勞工退休金則是由雇主為勞工給付或提繳退休金。勞工退休金分為新制及舊制,舊制工作年資採計以同一事業單位為限,新制於民國94年7月1日施行,工作年資採計不限同一事業單位。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基金亦享有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之保證收益。適用新制勞工退休金制度勞工請領退休金時,個人帳戶累積提繳的退休金本金,不會因基金運用虧損而減少,個人帳戶之投資累積收益係從勞工開始提繳退休金到請領退休金的這段期間,全程計算投資運用之累積收益,累積數額倘低於同期間以每年當地銀行二年期定存利率計算之保證收益,將會補足至保證收益金額,勞工權益絕對受到保障。故勞工於退休時,可同時享有「勞工保險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二大保障。基金局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係將資金多元配置於不同種類金融商品,收益情形深受國內外利率、匯率及股市等因素影響。勞動基金自舊制勞退基金成立迄今已逾30年,歷經85年飛彈危機、97年金融風暴、100年歐債危機及107年美中貿易摩擦等金融波動,投資收益仍持續增長,迄110年底累積收益達2兆3,020億元。今(111)年以來全球主要股、債市受通膨及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大幅下跌,前述截至9月底勞動基金減損金額,並非均屬勞保基金,係為整體勞動基金帳面上所受影響總額。勞保基金自84年勞健保分隸以來,積極進行多元投資,至111年9月底止,累計收益數5,030億元,全額挹注於勞保基金,近10年多來平均收益率為4.27%。勞動基金秉持穩健經營原則,仍將持續審酌基金風險承受度,適時調整資產配置及投資策略,以追求基金永續經營。基金局向本於專業辦理各項之投資運用,秉持獲取長期穩健收益為原則,依每年擬定之年度資產配置暨投資運用計畫,審酌國內外經濟情勢、金融市場變化適時進行投資及逢低布局,以保障全體勞工經濟安全及退休福祉為目的。基金局111年9月公告辦理新、舊制勞工退休基金111年度第1次國內投資(絕對報酬類型)700億元委託案為例行之資金配置,係正常之資金運用,基金局再次申明,這並非外界所稱之護盤,盼關心基金運用者可就歷年委託案件詳予辨明。關於強化基金操作及監督規範事項,基金局對於經管基金之投資運用,針對投資流程、風險警示與控管、內外部稽核作業、廉政規範皆訂有相當嚴謹與多重之防弊機制,為防範發生不法情事發生,已精進管控機制,落實人員管理。過去受託機構經理人發生違法案,已主動啟動查處,並透過求償機制獲得全額償付,無損基金權益。基金局再次表示,勞保老年給付係由政府負最後保證給付及撥補責任,由國家確保財務安全,保持基金足夠流動性,勞保基金長期投資收益亦不斷增長,故勞工尚毋需隨近期金融市場波動及修正整理而擔憂。新制及舊制勞工退休金亦由政府提供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保證收益,請勞工朋友安心。

  • 勞保年金 破產在即 改革無期

     你有試著算過,未來退休生活,每月需多少生活費嗎?據勞動部統計,近7成勞工打算把退休後生活費寄望在勞保老年給付與勞工退休金上,但勞保基金預估2028年破產,勞保年改遙遙無期,等退休那一天,真的還有錢可以領嗎?這是勞工心中最大的隱憂。  案例一:年逾40的馮先生,夫妻雙方雖都有全職工作,養育2名女兒,面對台北高漲房價,日益年邁的父母,及只升不降的物價,讓身為三明治世代的他,生活越來越辛苦,馮先生不禁日日緊蹙眉頭,擔憂「再過20年,有足夠退休金養老嗎?」  案例二:年逾60在台北從事服務業的呂先生,工作年資滿25年、雖然每月領7萬中階管理職薪水,但擔心退休不足,還是想留在職場。近年身體頻傳出警訊,開始付出大筆醫藥費,每次動輒1萬多元,讓他更不敢有提早退休念頭,即使有不錯後起新秀可接手,仍決定再累也要做到65歲。  勞保與勞退保障不足,是勞工的夢魘!和勞動部制定的基本工資比一比,不禁令人心驚。今年基本工資調漲至25,250元,但同年度領取勞保老年給付每月平均約16,500元,兩者有近9,000元差距,加上勞退新制月退休金,每月最多約2萬元,多數人退休年金竟比最低工資還不如。  中正大學社福系教授呂建德舉2020年為例,65歲以上人口有近378萬人,領取各項給付者佔總高齡人口35%約132萬人,亦即三分之一老人靠津貼過活,也因此使得老人有「減貧效果」,倘若政府未發津貼、貧窮老人勢必更多。至於剩下三分之二老人,大多依靠六年後將破產的勞保年金。呂建德說「從商業角度來看,勞保老年年金這張保單比防疫保單還要虧!」  勞保基金之所以走向破產,除當初在立法時受政治干擾,所得替代率從1.3%調高至1.55%,加上少子化、高齡化,以致保費收入減少,早在2016、2017年就出現收不抵支的「死亡交叉」。勞動部最新精算報告顯示,勞保基金潛藏負債(未來50年應計給付現值扣除已提存責任準備)三年內增加1.24兆元,今年將突破11兆元,但近年因投資收益較佳,加上政府撥補,破產時間延後兩年,預期2028年會把基金用罄,當年度基金缺口約達1,264億元。  儘管蔡政府喊出年金改革不會有世代及階層不公現象,但軍公教年改過了,蔡政府任期只剩二年,勞保改革依舊不動如山。勞動部原訂2020年底提出勞保年改草案,但突然改口「政府會負擔最終給付責任」,改革案就此卡住。  參與勞動部工作坊學者透露,勞保財務問題在於費率與給付間差距過大,溯及既往、提高投保薪資上限、調降所得替代率等三項,成最難取得共識癥結,以致無限期暫緩。  很多勞工不知,軍公教退休是確定給付制,勞退新制則參考平均餘命,亦即65歲退休只能領20年、60歲退休者最多領到24年,若活超過85歲,只剩勞保老年年金「唯一一根支柱」支撐老年經濟安全,令勞工憂心忡忡。  年老後每月要多少錢才足以生活?陽明交大醫學系教授陳亮恭說「算不出來」。他說,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的人還有吃到「台灣錢淹腳目」的紅利,有些人雖然窮得只剩下房子,但還不到真正貧窮。「可能十年後會逐漸顯現財務不寬裕」,現在30~40歲一代可能根本沒有房子,由政府出面作莊的社會保險,幾乎不可能保障老年經濟安全,勞保、勞退改革已迫在眉睫。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