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老年給付分為3種給付方式:1、老年年金給付;2、老年一次金給付;3、一次請領老年給付。除了第一項「按月領」之外,後面2項雖然都是「一次領」,但是不論資格與金額計算方式都不同。 老年年金給付,就是一般說的「按月領」,請領資格為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年滿60歲,退休辦理離職退保者,不過請領年齡逐年提高,目前為63歲,113年為64歲,115年以後調高為65歲。 老年一次金,請領資格為年滿60歲(與年金給付一樣已調高為63歲),保險年資合計未滿15年,並辦理離職退保者。換句話說,年資未滿15年領一次金,滿15年則按月領年金。 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資格限定為97年12月31日之前有勞保年資者,才能選擇請領。只要是98年1月1日後才開始加保勞保,就不能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97年12月31日之前有勞保年資者,符合下列6項之一,就可以選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 1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1年,年滿60歲或女性被保險人年滿55歲退職者。 2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15年,年滿55歲退職者。 3在同一投保單位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25年退職者。 4參加保險之年資合計滿25年,年滿50歲退職者。 5擔任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合計滿5年,年滿55歲退職者。 6轉投軍人保險、公教人員保險,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第76條保留勞保年資規定退職者。 「老年一次金」與「一次請領老年給付」,除了資格不一樣,金額計算方式也不同。 「老年一次金」計算方式:平均投保薪資*年資。例如投保薪資4萬、年資14年,給付就是4*14=56萬。保險年資未滿1年者,依加保月數按比例計算;未滿30日者,以1個月計算。逾60歲以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5年計。 「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計算方式較複雜,年資滿1年,按平均月投保薪資發給1個月;保險年資合計超過15年者,超過部分,每滿1年發給2個月,最高以45個月為限。60歲以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5年計,可合併60歲以前年資,最高50個月。假設年資30年,投保薪資4萬,前15年每年發給1個月,為4*15=60萬,後15年每年發給2個月,為4*2*15=120萬,總計180萬。
存股部落客《存股方程式》早先發文提到,中產階級上班族若以750萬元存股,約可年領36萬至38萬元股利,這讓不少網友好奇「年領36萬股利能否達到財務自由」。他表示,並不建議將所有資金都投入存股,退休後財物應分為緊急預備金、現金流和適度的醫療險等三部分,然後克制物質慾望,他相信,這樣離開職場後的生活必定快樂又有尊嚴。 有網友好奇,「削減欲望之後,年領股利36萬做為生活費或許夠用,但如果有突發狀況,例如醫療支出,36萬似乎就不敷使用了?」,《存股方程式》回應網友的疑問表示,「談財務規劃時,雖然著重存股、投資,但老粉們都知道,版主並不支持將所有的資金全數投入存股」;同時,他強調,退休後的財務規劃應分為三部分且缺一不可。三個部分如下: 1.緊急預備金 緊急預備金當然是愈多愈好,至少要準備1至2年的生活費,台幣現金定存即可,除非發生重大緊急事件,否則盡量不要動用緊急預備金。 2.現金流 一般中產階級努力個20至30年,應可以達成年領股利36萬,若是搭配勞保勞退或公保退撫(假設政府退休基金沒有破產),保守估計,每年的現金流應可以達到50萬以上,再適度減少欲望,基本生活應該是不成問題。 3.適度的醫療險 退休後的生活,最怕突如其來的重病,醫療費用少則幾10萬、多則數百萬,也許一場重病就花光辛苦30年的存股成果,因此適度地醫療險絕不能少。 《存股方程式》分享,有幾位同事不幸罹癌(肺腺癌、乳癌),醫療費用非常驚人,其中一位病程進入第三期,該同事說,療程已花費200多萬,但幸好年輕時有買防癌險,費用全數由保險公司負擔,因此沒有造成財務上的負擔。 退休後最難預測、最難估算的,大概就是醫療費用問題;因此,若問到剛出社會要如何投資,《存股方程式》建議,趁著年輕保費便宜,先買一些醫療險吧,投資真的不用急;如果已進入中年,或許可以再檢視醫療險保障是否充分。 緊急預備金,顧名思義就是緊急的時候才能動用,例如當年度股利大幅度減少、醫療支出...等,不可做為買股資金或其他生活費用;使用掉的緊急預備金,事後應想辦法補齊,以應付下一次的緊急狀況。 《存股方程式》表示,緊急預備金、現金流、適度醫療險,三者齊備,然後克制自己的物質欲望,相信離開職場後的生活必定是既快樂又有尊嚴! (本文由《存股方程式》授權使用,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請點選此處至《存股方程式》。)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勞保年金、職保年金、勞退月退休金、國保生育給付等4大政府給付,3月將同步在今(30)日入帳,其中以勞保老年年金約160萬人請領最多,平均每人可領1.8萬元,記得刷刷存摺確認入帳金額,而據勞保局今年度的時間表,下次將在4/27完成撥付。 統計2022年共有159萬7562人請領勞保老年年金,平均請領年齡為61.28歲,平均投保年資為29.46年,平均投保薪資為3萬7716元,平均給付額1萬8294元,但其中約98.1萬人請領金額不到2萬元,占比約61%,遠低於基本工資的2.64萬元。 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概分3種,分別是「按月領取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自2022年起,勞保老年年金請領年齡提高為63歲,未來還將逐年調高。 此外,雖然符合月領資格者,勞保老年給付可以按個人狀況,選擇「提前領」或「延後領」,但入帳金額也會因此而刪增,且要注意,一旦選擇提前或延後就不能反悔,決斷宜謹慎。
刷存摺了沒?趕在4月6日普發現金首波發放之前,勞保年金、職保年金、勞退月退休金、國保生育給付今(30)日搶先入帳了!其中勞保老年年金約有160萬人請領,平均每人可領1.8萬元。 據勞保局資料,去(2022)年共有159萬7562人請領勞保老年年金,平均請領年齡為61.28歲,平均投保年資為29.46年,平均投保薪資為3萬7716元,平均給付金額為1萬8294元,不過,其中約98.1萬人請領金額不到2萬元,占比約61%。 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主要分為三種,包括按月領取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自去年起,勞保老年年金請領年齡提高為63歲,也就是說,1960年出生的勞工,要在今(2023)年才可以請領。
勞保老年給付該一次領還是月領,每個人依照自身條件與需求不同有不同考量。雖然很多人說勞保退休金一次領超吃虧,但由於近年勞保破產疑慮升高,不少人也開始考慮一次領的選項。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延長,一般來說,只要按月領超過8年,領到的總金額就會超過一次領。但即使選擇一次領,也有方法可以多領10個月。 依照勞保條例規定,且具備下列任一條件就符合勞保老年給付一次請領之資格: 1.保險年資合計滿1年,男性被保險人年滿60歲或女性被保險人年滿55歲退職者。 2.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年滿55歲退職者。 3.在同一投保單位保險年資合計滿25年退職者。 4.保險年資合計滿25年,年滿50歲退職者。 5.擔任具有危險、堅強體力等特殊性質之工作合計滿5年,年滿55歲退職者。 6.轉投軍人保險、公教人員保險,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第76條保留勞保年資規定退職者。 一次請領老年給付金額計算方式為:「平均月投保薪資X給付月數」,滿60歲之前,保險年資每滿一年就按照「平均月投保薪資」發給1個月;如果年資逾15年,超過的部分以滿1年發給2個月,合計最多以45個月為上限。 不過這45個月的上限有一個突破的方式,被保險人年逾60歲繼續工作者,逾60歲後之保險年資最多以5年計。合併60歲以前之老年給付,最高以50個月為限。 舉例來說,勞工滿60歲以前的年資不到30年,依規定只能領40個月的老年給付。若再多工作幾年,60歲以後繼續累積年資,最高還能領到多10個月的退休金。
面對勞保基金虧損嚴重,當局政府唯一解決之道就是「撥補」,即便今(2023)年編列的450億元,再加上疫後特別預算300億元,4年總計共撥補了1470億元,對於財務的惡化恐是杯水車薪。 勞保基金自2009年開辦「勞保年金」開始,就注定未來收支失衡的命運,勞保老年給付為「隨收即付制」的社會保險制度,開辦前兩年起始平衡費率僅6.5%,雖每年調漲0.5%,卻從未收取足額成本的保費,2009年以前已累積的投保年資,甚至可併計領取年金,不破產都難。 勞保財務破產年限將從由2026年,延後兩年至2028年,但勞保精算負債為11.05兆億元,財務缺口仍持續增長,20至40歲的青壯年世代不滿自己繳的勞保費,用來撥給老人當年金,自己未來卻要面臨延後領、領更少的窘境,更可能破產「一毛都不到」,不少人甚至希望勞保「快點倒一倒」,結清之後轉去勞退帳戶或是累計個人退休金比較實在。 勞保是龐式騙局?青壯世代會是最後一隻老鼠嗎?紛紛在網路發出怒吼,「收一收!當社會福利稅」、「後金補前金」、「最後就舉債,走日本老路」、「年輕人最軟的一塊,沒疫苗還要供養老人讚讚讚」、「勞贖會」、「政府拿勞保去救股市」、「倒ㄧ倒比較快啦!反正現在多數年輕人都走自提了,越晚倒就越可能割年輕人韭菜來補」等,勞保將破產的消息讓年輕人開始焦慮老年生活恐要「吃土」。 學者提出解方,改善個人財務最好辦法就是「量入為出」,在勞保改革上就是「繳多領少」別無他法,重點在於誰該「繳多領少」仍待討論,這就是政治決定,但勞保改革成本一定要避免落在低薪勞工、年輕人身上,可考慮參考日本提高加值營業稅稅率,補貼年金或醫療保險、照護保險、生活保護等社會保險的作法。
還沒滿60歲就從公司退休,可先請領勞退新制退休金嗎?答案是否定的,政府為考量勞工退休金是作為勞工退休生活所用,不宜太早請領,因此勞工須年滿60歲才能請領個人專戶的退休金;不過,仍有三種除外情形,只要其中符合一項,則可提前請領退休金。 1.勞保被保險人,已領取失能年金給付或失能等級三等以上一次失能給付。 2.國保被保險人,已領取身心障礙年金給付或身心障礙基本保證年金給付。 3.非勞保或國保被保險人,符合上述兩類給付的請領條件其一者(須檢附有效期限內的重度以上身心障礙證明正背面影本)。 一般勞工何時可以請領勞退新制退休金呢?勞保局指出,由勞工本人自行向勞保局提出申請就可以,不需要透過單位辦理,只要年滿60歲,無論是否還在工作,都可以向勞保局申請,有兩項方式可辦理,一是填寫「勞工退休金申請書及收據」,寄送至勞保局,二是使用自然人憑證到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透過網路申請。 此外,勞工若已經領退休金後又繼續工作,「續提退休金」須於前次請領退休金屆滿1年後,才可再請領。例如,勞工於2023年3月1日領取退休金後繼續工作,須等到2024年4月1日後,才可請領續提退休金。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才夠?500萬元、1,000萬元、還是2,000萬元?國人平均壽命已超過80歲,我們從「還沒有準備好早過世」變成「還沒有準備好活得久」,長壽風險成了必須面對的課題,如何存到更多退休金,才能應付長達二、三十年的退休生活,理財專家從商業保險、自有房屋、現金流、投資標的等4個角度分析,讓退休族越活越好命。 「商業保險」對退休族而言,不只是指儲蓄險、投資型保單等,還要包括醫療險、意外險、長照險等,年紀大了難免有病痛,若有保險可以負擔部分的醫療費,會相對安心一點,至於如何購買保險,仍須檢視個人需求、負擔能力與風險缺口為何。 「自有房屋」是有自己的房子,退休之後比較安心,尤其現今房東不願租高齡租客,主要原因是擔憂健康因素,萬一租客在套房內因故身亡後導致房子之後難出租;有自有房屋也能「以房養老」(又稱反向抵押貸款),拿房子去跟銀行貸款,每月跟銀行領一筆錢,等上天堂後銀行會拍賣房產清償。 「現金流」要持盈保泰,考慮長壽風險,國人退休後的餘命預估達23~25年,若以每月平均退休生活費用30,000~40,000元計算,建議每人至少要準備800~1,200萬元退休金,倘若退休後若還有固定收入,退休金就可以再準備少一點。 「投資標的」若以存股的角度,優先考量超過10年每年都穩定配息、大到不會倒的股票,去(2022)年升息風暴席捲全球,造成股債減損,金控旗下壽險都在賠錢,配息影響股價,現階段金控股相對便宜;此外,殖利率5%以上的高股息ETF也可納入標的,1,000萬元的5%是50萬元,足以支應生活基本開銷。 若沒有商業保險、沒有自有房屋、現金流不足,樂活退休就無望了嗎?理財專家建議,投資不保證一定賺錢,但無腦儲蓄至少可以留住錢,假設每個月有2萬元,一年就是24萬元,以基本生活費50萬元減去收入24萬元,等於還需要26萬元,不考慮利息,20年後至少有520萬存款,加上每月勞保、勞退老年給付,仍能維持一定生活品質。
勞保潛藏負債已逼近11兆元,且據112年度預算,保費收入4,493億元、保險給付5,375億元,收支差額高達882億元。勞保基金已連6年入不敷出,且累計收支缺口高達1,917.58億元,扣除累計撥補的1,170億元,缺口仍近800億元,學者直言,勞保財務惡化是國家領導者的「結構性擺爛」的結果。 台灣面臨出生率世界最低「生不如死」的高齡化、少子化時代,網友們針對「勞保恐提前破產」紛紛開嗆,「不愧是最軟的一塊」、「看誰執政誰拆彈」、「以前喊改革不能等的人呢」、「坑殺年輕人」、「有錢到全民普發6000,怎麼可能倒」、「除非挖到石油黃金」、「勞保破產然後補助房貸」、等。 蔡政府2016年上任後推動年金改革,於2018年7月1日正式砍掉退休軍公教人員的優惠存款(俗稱18%),當時硬是拿勞工與軍公教的退休制度做比較,引起不少從業人員反彈,甚至被認為操弄軍公教退休金議題,以犧牲僅僅數十萬退休軍公教權益,討好1,000多萬勞工的潛在選票;然時空來到2023年,卻仍不見勞保改革,迄今還在收集意見;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痛批,蔡政府只敢改革有利民進黨選票的軍公教年金,對勞保基金連碰都不敢碰,一切都是選票考量,而勞保基金的大窟窿每年撥錢補貼,還是來自納稅人的錢。 民眾黨立委張其祿表示,行政院長陳建仁昔日擔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喊出「今天不改革,明天就後悔」,然而6年過去勞保改革沒有一絲作為,執政黨把撥補當作「改革」,挖東牆補西牆,嘲笑國民黨執政撥補額度為零,根本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立委賴香伶甚至指出,把撥補當成唯一改革方案就像吸鴉片,只能延緩痛苦,把問題丟給下一任。
存500萬就能月月領爽退休!每月一萬投資高股息ETF 00878, 存到300張,月月領5萬,累積千萬元!用一個小動作讓退休金翻倍! 還在擔心退休金該怎麼存?退休後想要每個月5萬現金流不是夢!財經雪倫在《投資嗨什麼》YouTube頻道分享,只要用3個小方法,就能每個月無痛、無腦存1萬,在60歲那年以500萬資金,每個月打造5萬現金流,如果再加上1個小動作,退休金更是立馬翻一倍。 財經雪倫表示,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告工業及服務業受雇員工30歲到64歲薪資中位數來看,多落在54至58萬元之間,換算下來1個月差不多4.5萬元水準;在支出部分,100年平均每人消費支出為1.8萬元,到110年已經成長到2.3萬,等於11年成長27%,扣掉金融海嘯影響,平均每年大約以2%的速度成長。 也就是說,現在30歲的年輕人到60歲後退休,生活費會從現在的2.3萬增加至4萬元,為了生活上的餘裕,財經雪倫抓寬鬆一些,分享計畫退休後每個月如何能打造5萬的現金流。 現代勞工退休有兩筆保障,分別是勞保及勞退兩帳戶。財經雪倫依照勞保局網站試算,薪資4.5萬元到60歲退休,每個月勞保約可領到1.6萬元;而在勞退部分,由於雇主每個月必須提撥6%薪水到勞工帳戶,以現齡30歲的年輕人來看,假設初入社會年紀為28歲,每年薪資以3%速度成長、且每年勞退帳戶有3%報酬率,到60歲退休時,帳戶裡面大約有250萬。 根據政府統計,國人現在平均壽命81歲,等於60歲退休後還有21年餘命,每個月大約可領到1.1萬元。 但同樣的情境,如果自己願意每個月再提撥6%,結果就會大不同,等於退休時候帳戶裏面存有500萬,換算下來每個月可領到2.2萬元。 財經雪倫表示,也就是說60歲退休時,勞保+勞退(沒有自提6%)用最保守的方式推估,約可以從政府那邊領到2萬元,要打造5萬元的現金流,等於就要自己想辦法填補3萬元的缺口。 那麼,如何無痛、無腦打造3萬元缺口?財經雪倫提供3方法,且強調越早開始越能夠無痛無腦存退休金: 1、 自提6%勞退金,這是最無感、無痛的方式。 2、 若無投資、儲蓄習慣,則要改變方法:將收入減掉必要支出和預計的投資金額後,剩下的才是可以消費的金額。(收入-必要支出-投資=消費) 3、 若是已有投資、儲蓄習慣,則要想辦法從再增加的收入,減掉降低必要的消費支出及減掉再增加的投資金額,剩下的才是可以消費的金額(再增加的收入-可再降低的必要支出-可再增加投資=消費)。 至於投資標的有哪些?財經雪倫說可參考4檔去年熱門ETF的年化報酬率,分別是: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50(0050)及富邦台50(006208),前兩者是高股息ETF,可以在退休之後,繼續握有現金流;後兩者是大盤指數ETF,比較容易賺取資本利得。 換算成年化報酬率,最高的是006208(含息年化報酬率至今年元月31日)為12.08%,第2名是00878的9.89%,第3名0050為9.68%,第4名0056有5.65%。 財經雪倫以受益人數最多、且價格最親民的00878為例試算: 退休後想要打造3萬被動現金流,1年需要3萬*12=36萬元 00878年配息以1.15元概算,存1張大約可領1.15元*1000=1150元 也就是等於要存約36萬元÷1150元≒300張 的00878 投入的總金額為17元*300=510萬元 不過如果用投報率9%計算,每個月投資1萬元,大約只要花18年就可以存到500萬元;仔細拆解,其中本金大約為218萬元,其他300萬元是投資獲利。 如果把時間拉長到25年、每個月投資1萬元,最後會有約1065萬元的收入,其中投資成本為303萬元,其餘762萬元為投資獲利。 財經雪倫說,如果現在30歲、預計60歲退休,那麼30年後約有1700萬,其中投資成本為363萬元,獲利為1350萬元。 財經雪倫強調,當然過去的績效不代表未來的報酬,她只是運用過去的資料來推算,如何能夠無痛、無腦存退休金,投資前還是要多做功課。 本文獲得《投資嗨什麼》、財經雪倫授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勞保是勞工的在職保險,不僅退休後可以領老年給付,保障範圍還包括普通事故: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5種給付;職業災害保險:傷病、醫療、失能及死亡4種給付。 一般人普遍對於退休後可領的老年年金相當關切,其實,如果上班族生病了,不但可向自己買的商業保險公司申領給付,勞保也提供傷病給付,金額是平均月投保薪資的5成。 勞動部表示,勞保傷病給付的目的,在於補助被保險人因傷害或疾病在治療期間所導致的薪資損失,因此,如果被保險人在傷病治療期間仍能繼續工作,或投保單位仍提供原有薪資的話,就不能申請傷病給付。換句話說,「不能工作」、「未取得原有薪資」及「治療中」是申請傷病給付的三大要件。 被保險人如果生病或受傷,住院4日以上,不能工作,以致未取得原有薪資(或請特休假、排休等假別,取得原有薪資)可以申請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傷病給付。 至於傷病給付的標準,若是普通傷病可補助5成薪,按被保險人平均月投保薪資的50%給付,最長可給付6個月,但若發生事故前的勞保年資合計達一年者,最長可給付到一年。 例如A先生因病住院18天,無法工作未拿到薪水,自住院第4天起計算傷病給付,可領取日數為15天,假設其平均月投保薪資為36,000元,換算日薪1200元,可領到傷病給付為36,000元÷30*50%*15=9,000元。以A先生的薪資為例,最長可以領到1年,金額為年薪的一半,為21.6萬元。
該不該自行提撥6%勞退?這個答案「因人而異」,普遍來看,還是相對鼓勵自行提撥,除了可以保證收益、節稅功能之外,還能強迫儲蓄,並確保60歲以後多一筆退休金。 了解上述優點,也有指出自提缺點,其中包括勞退基金績效低於大盤、無法自選投資標的、資金不能動用及缺乏彈性、不符合不同年齡需要的資產配置等。 勞工如果本身對於理財有涉獵,把這6%進行投資或存股,挑對「成長型」股票,長期持有所獲得的投資績效,絕對遠高於勞退基金績效,若有「自制力」,且能守穩獲利,不自提6%勞退金也是一個選項。 艾倫在Youtube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中指出,自提取決於個人現金流、風險承擔能力和退休金目標金額,如果收入扣除資金後仍有餘裕,而且對市場風險承擔能力並不高,同時有強迫儲蓄到60歲的需求,利用「本大利小利不小」的方式存錢,另外還有節稅功能,若有好的收入及條件,自提勞退是不錯的選擇。 然而,在工作期間收入不穩定,則優先考慮整理財務,再考慮自提,找出財務現況與準備退休金的平衡點,學習如何規劃理財或尋求專業顧問諮詢,再接下來做每一個財務決定,這樣才是相對安全、穩健的方式。
勞保月領或一次領各有優缺,如何在領到錢後妥善配置讓退休金小錢滾出大錢更重要。勞保達人艾倫分享,有諮詢個案預期少子化問題加劇,年金改革勢在必行,因此選擇一次請領方案,50歲時領到約206萬的退休金後,再按照回推年化的規畫,將資金投入回推年化報酬率5%至6%的配置工具,每年定期檢視,預計65歲就能滾出400萬的退休金。 艾倫在Youtube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透過影片分享一次請領的好處並表示,經過妥善規畫,有人可以滾出400萬,但這只是低標,有人甚至能滾出500萬退休金。 艾倫以一名諮詢個案為例,他說,一名張姓創業者剛滿50歲,他自20歲透過工會加入勞保至今年資剛好滿30年,預計做到65歲退休,經過試算,他可能有2種以上的勞保老年給付方式可以選擇;第一種就是最常聽到的勞保老年年金,亦即俗稱的「月退、終身俸」,他只要持續加保到65歲,最高每個月就能領到31,946元,但前提是保證勞保年金制度不變,若年金改革後退休金打8折,可能就剩下25,556元。 第二種方案就是放棄月退改成一次請領,若一次請領個案將能領到2,06萬1,000元,之後每個月要繳的健保費不到1,000,對比原本要繳給工會4,500元,現在可省下3,500元,省下的部分還可用來另外配置;不過,一次請領的缺點是,個案只要繳到65歲就能月領3萬、6年能領超過200萬,但月領和一次領只有一次選擇機會,另外,若一次領走206萬也有不小心花掉的風險。 艾倫表示,考量到少子化情況惡化,個案認為勞保不會破產但一定會進行年金改革,因此最終選擇一次請領方案;個案預估到65歲要至少累積到400萬,從50歲至65歲這接下來的15年還能多存點退休金,因此,按照建議,個案在領到206萬後,省下並投入回推年化報酬率5%至6%的配置,預期到65歲就能滾出400萬;至於回推年化報酬率5%至6%所指為何,艾倫舉例解釋,一開始可選擇年化報酬率8%的配置方式,隨著提領時間越來越近,配置要更小心,可逐年遞減到3%,最終年化報酬率在5%至6%即可。 艾倫也補充說明,老年年金的提領方式跟後續的投資要考量的面向很多,包括個人的性格、理財偏好、是否還有工作等都要納入考量,個案本身雖然一次請領老年年金,但本身還有工作且屬於穩健型投資人,耐得住波動,可以維持資金在市場上不提領。 最後,艾倫表示,很多人誤以為直接丟進回測年化5%至6%的工具就好,結果靠近退休突然來一隻黑天鵝打亂退休規畫;艾倫建議,如果每年都進行配置再平衡,把越靠近對現時間的波動降低,盡量把年化報酬率維持在水位的話才會安全。 (本文由《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請至《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據勞動部最新精算報告,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用罄,「勞保破產」倒數計時,雖然政府近年來加大撥補力道,但人口急速老化和少子化加劇,未來勞保年金勢必將面臨改革,學者認為,年金改革沒有特效藥,只能朝「繳多、領少、延後退」3個面向調整。 目前勞保老年給付的計算公式,設定為「投保薪資×年資×1.55%」,也就是勞保年資若20年,申領勞保老年年金時,領取年金的所得替代率就是1.55%乘以20、為31%;如果年資30年則為46.5%。 學者透露,2020年討論勞保年金時,曾考慮每年所得替代率降到1.3%,20年年資的所得替代率為26%;如果年資30年則為39%,雖然年金少領3成,但可讓勞保基金續命至少20年。不過勞動部當時曾澄清,勞保年改方案並未定論,還在研議中。 但是,據勞保局公布的2022年勞保老年年金統計指出,每月老年給付領取不到2萬元的退休勞工人數達98萬1492人,占領取老年給付的159萬餘名勞工的61.4%,還有17萬餘人每月領不到1萬元。平均給付請領僅1萬8294元,低於台北市去年最低生活費的1萬8682元。 全國產業總工會祕書長戴國榮表示,勞保年改若要減少年金給付,至少應設定樓地板,當投保薪資或給付金額低於一定水準以下就不應再刪減,避免勞工成為下流老人。 勞工退休後,領取勞保老年給付平均僅1.8萬元,低於全台中低收入戶標準約2.1萬元,未來年改後如果打7折,恐將剩下1.3萬元左右,實在太少,也難怪勞團疾呼應設定樓地板。理財專家表示,民眾若想提高退休金安穩退休,有2個方式,一是勞退自提6%提好提滿,另一方面自行儲蓄投資,以複利效應長期累積一桶金。
許多人認為65歲退休是遙不可及的事,但若要在退休後維持基本生活水平,最早在大學畢業就要開始規畫退休生活,投保勞保是重要的開端。勞保達人艾倫表示,若大學畢業22歲就開始加保勞保,和32歲才投入職場開始保勞保,後者才晚加保10年,65歲退休領月退可能每月額度差距會達7,000元;因此,艾倫建議,退休生活最好大學畢業就開始規畫,他也推薦3種方式可快速拉高投保級距。 艾倫在Youtube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上,透過小資族和輕熟女的投保案例呼籲觀眾盡早開始保勞保。艾倫表示,勞保年金的計算公式為「勞保老年給付第二式= 平均投保薪資 x 總年資 x 1.55%」,若要退休後月領3萬,計算方式是先以3萬除以1.55%,再除以平均投保薪資;若用最高投保薪資45,800元計算,勞保總年資須將近43年,所以只要用65減掉43,代表22歲就要開始投保勞保,且接下來42年都要持續加保才能月領3萬。 比較另一名熟齡小資族,由於早婚,等到小孩上國中才重返職場加保勞保,若跟前述小資族一樣,要在65歲領月退,按照計算公式「45,800元 x (65歲-32歲) x 1.55%」,她能領到最大額度是23,426元,等於晚加入勞保10年,月領額度就少了7,000元左右。 按照上述計算結果來看,艾倫建議,把收入與投保級距拉高,穩地的加保勞保是退休後安享勞保的不二法門;艾倫也建議,若想快速將勞保投保級距調到最高,斜槓、透過工會加保,或是直接創業都是好方法;至於身體機能有障礙的民眾,則可透過社會福利比如費用減免或補助爭取更多應有權益。 (本文由《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授權分享,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原文請至《艾倫的理財研究室》臉書粉專或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