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勞退新制」的勞工年滿60歲都能請領新制勞退金,其中年資未滿15年者,請領一次退休金,年資滿15年以上者,選擇請領月退休金或一次退休金;至於「勞工保險」部分也是,投保年資滿15年,退保後可選擇月領年金或一次領,若年資未滿15年,僅能選擇一次領。 勞保老年年金現行請領年齡已在去(2022)年第三次調整,勞保年金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已調高至63歲,49年次的勞工必須等到今(2023)年退休才能全額領取。 按《勞保條例》規定,勞工可選擇「減額年金」或「增額年金」,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未符法定請領年齡,每提前1年請領,年金給付金額將減給4%,勞工最多可提前5年請領,也就是會被扣減20%。 財經專家郭莉芳舉例計算,若60歲請領勞保老年給付,月領17,439元,活到85歲可領524萬7,900元;延後到65歲才領,月領21,754元,活到85歲可領取522萬960元,延後領還沒有比較多,白話說,除非有自信活得比85歲還以上,否則提早領相對划算得多。
自3月20日起,新冠肺炎輕症確診者免隔離、免通報,改採「0+n」自主健康管理,也就是指自快篩陽性首日起,無須進行居家隔離(0天),僅需配合自主健康管理至快篩陰性或距發病/採檢陽性滿10天為止(n≦10)。 確診勞保傷病給付還能領嗎?勞保局規定,確診勞工不論是居家照護、前往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即便沒有住院的事實,只要確診以致不能工作且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自無法工作的第四日起,可在五年請求權時效內申請勞保普通傷病給付。 確診輕症免隔離、免通報自3月20日開始實施,也就是從現行的「5+n」改為「0+n」,只需要自主健康管理即可,所以不符合請領勞保普通傷病給付的資格;中重者確診者如有收治醫院診療的事實,則可申請勞保普通傷病給付。3月19日(含)前通報確診者,若想請領勞保普通傷病給付,記得務必在五年請求權時效內申請。 而申請勞保傷病給付須同時符合不能工作、未取得原有薪資和治療中等三大要件;被保險人傷病期間若因請特休、排休、彈性假、輪休假、加班補休等假別,而取得原有薪水,則為例外。
先前曾報導,1名桃園勞工一路繳交保費最高級距長達24年,但在54歲那年因病過世,家人原以為可以拿到勞保給付,但最後一毛錢也拿不到引發討論,勞保局桃園辦事處回應,主要原因是該勞工不符合兩條件,所以無法請領勞保金給付。 該案例是桃園南子投保繳交勞保費用長達24年,而且都是以最高級距投保,但後來距可領老年年金55歲還有半年的時間就因病過世,家屬原先以為可以拿到勞保給付,但卻遭勞保局拒賠,家屬控訴24年保費如同充公。 這則報導一出引發熱議,有網友有類似經歷,「我老婆也一樣,勞保保了20幾年,因罹患癌症中斷1年沒保勞保,後來癌末過世,沒領到一毛錢」、「我弟弟去年過世、30歲,勞保繳了8年,結果只能領喪葬補助5個月」。但也有網友不相信,要大家去勞保局求證,不要亂聽謠言害了自己。 對此勞保局桃園辦事處回應,請領勞保年金須符合勞保條例第58條規定,申請給付要符合兩大條件,不是要「年滿50歲、投保年資25年」,就是要「年滿55歲、投保年資15年以上」,這一個案52歲時就離職退保,因病往生時也非加保期間,「投保未滿25年、年齡未滿55歲」未達規定條件,因此無法請領勞保金給付。 Youtuber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主持人艾倫解釋,其實勞保也是「政府推出的保險」,在大部分規定上與一般商業保險差異不大,甚至在某些給付上會比保險公司還嚴格。依照勞工保險條例第20條: 「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發生傷病事故,於保險效力停止後一年內,得請領同一傷病及其引起之疾病之傷病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或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如果無法證明事故是在加保期間發生,保幾年都沒用。以桃園這名勞工為例,艾倫說,應是在身故前因為某些原因離職退保,但在退保後又沒有加保勞保,又因生病過世,才會造成如此結果。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在《錢線百分百》節目上說明,勞保屬於社會保險,目的和一般商業保險不同,考量的是被保險人遇到風險事故時可以得到社會安全,而非追求利潤,但它也是屬於強制、非自由投保,強調的是社會的公平性,而非個人的公平性。 孫友聯說,勞保保障的是老年生活,因為這個人已經沒有了,當然就沒有老年給付,此外,還有一個要件就是過世時他已經斷保,因此沒有受到勞保的保障。
在沒有公司協助投保的情況下,該如何透過勞保取得基本退休保障?勞保達仁艾倫表示,自營商或無固定雇主之接案工作者只要時間充足,透過職業工會加保勞保,可能最後領到的給付有機會增加快一倍,另外,有些薪資萬年凍漲的企業員工也會透過工會加保勞保;對此,艾倫提出5點建議,若照著做,透過工會加保也可能繳少領多好退休。 艾倫在Youtube頻道《艾倫的理財實驗室》透過影片分享藉由職業工會加保勞保能夠領多少和該怎麼做。艾倫指出,要透過工會加保勞保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包括,必須有實際從事勞務賺取收入,且不屬於任何企業者;其次,所從事的工作與工會必須有所對應;另外,若企業員工有兼職其它工作,這些收入又等同自營商或無一定雇主,也會有加入工會的資格。 了解基本規則後,艾倫提出5點建議,並表示,任何政府管理的相關規則,只要合理,基本上權益都不會受損。第一步是要設定完成目標,艾倫表示,可先決定要怎麼領錢,是要領年金、一次金還是一次請領老年給付,重點在於精算目標而非領多少。 第二步是設定提高級距的時機,艾倫指出,職業工會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加入工會勞健保滿1年,每年可提出調整投保級距最高15%;以目前基本工資每年調高15%來算,最快第6年就能調到最高;若預計在50歲年資滿25年,並申請1次請領老年給付,只要41歲起每年調高投保級距,最後3年維持最高級距就能領更多。 若領年金的話,年金採投保期間最高60個月薪資,若要在60歲領到年金天花板,49歲開始逐年調高薪資,最快調整到55歲就能到最高級距,最後5年維持最高級距就能領到天花板,用這種方式,跟只投保基本工資對比,領到老年給付的額度會差將近2倍;有些企業員工無法提高級距也可採用這個方法,但公司和工會同時投保,年金只會給付入籍較高的投保紀錄,不會合併計算。 第三點是節省勞健保預算,艾倫表示,在工會投保若要調高級距必須提出收入證明;不過,若本身就有相對高的收入,就不用等6年逐年調高,其它的時間投保最低都沒關係,相對能省下調高期間的遞增保費。 第四點是結合本業資源,艾倫舉例,外送員本身是承攬制,若加入職業工會投保,若收入提高可請工會幫忙提高投保級距,有機會就調到最高投保級距並維持採計的平均薪資,年金和一次金採最高60個月平均,一次請領則採最後3年投保級距平均;若年改可能延長到180個月,也可先拿60個月之後再評估,沒年改就維持最低,有改也能再調高;總之先拿到VIP就是幫退休先打底,再結合其他資源優化退休。 最後是把資源放大,艾倫建議,一旦能提出財力證明,就能敲動更多資源,自營商只要再申請貸款前多下點功夫,把自己的收入進行正確額度分配,像是自己的企業可以發給自己薪水,只要金流沒問題,屬於合理情況,就能提高自營商的財力條件;接案工作者也可以成立獨資企業用正確的規畫提高自身財力,適度運用槓桿累積財富。 (以上內容由《艾倫的理財實驗室》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全部內容請前往《艾倫的理財實驗室》)
勞退新制在2005年7月1日施行,迄今已上路18年,仍有事業單位選擇舊制或保留舊制工作年資尚未結清勞工;依勞基法規定,具有舊制工作年資的勞工,符合「工作15年以上年滿55歲」、「工作25年以上」、「工作10年以上年滿60歲」得申請退休;或年滿65歲勞工,雇主強制其退休時,就須給付勞工舊制年資的退休金。 勞退舊制於1984年開始實施,依勞基法規定,雇主必須要依照勞工每月的薪資中提撥薪資總額的2%至15%到勞工退休準備金專戶中,此筆退休金將存入台灣銀行退休金專屬帳戶,由台銀代為收支、保管及運用。 在2005年更改為新制,若在當年度年7月前有參與舊制的勞工,在退休時記得要向公司申請舊制退休金,適用舊制之勞工也可以依照規定請領舊制勞退金。2005年7月1日前到職的勞工,中途若轉換為新制,就不會有「上限」問題,唯獨「純舊制」的人就會面臨到「工作年資無效」 舊制的計算方法以「基數」為單位,按照勞工的年資,前15年每年算2個基數,滿15年之後則每年算1個基數。基數最高以45個基數為限,未滿半年者以半年計,滿半年者則以1年計。 舉例來說,勞工的年資為28年7個月,選擇舊制,前15年適用2個基數,後13年適用1個基數,剩下的7個月滿半年,因此以1年計,也適用1個基數,因此基數的算式為(15×2)+(13×1)+(1×1)=44,因此勞工的基數為44,若該位勞工在退休前平均薪資為6萬元,以44基數計算,總額為「6萬x44」,可一次領取舊制勞退金264萬元。 新制是以「個人退休金專戶」為主的制度,雇主為勞工按月提繳不低於其每月工資6%的勞工退休金,而勞工個人可自願另提繳6%。給付方式為勞工年滿60歲即得請領一次或月退休金(未滿60歲僅能一次領回退休金),而領回的金額為退休金個人專戶累積的本金及收益(=(提繳工資x6%x12個月x提繳年資)+投資累積收益)。 「新制」認人不認公司,換工作年資持續累積,「舊制」換工作重新計算,年資還有上限?勞工退休金新制、舊制的差異,包括下述五項,一、舊制帳戶屬於雇主,新制帳戶屬於勞工;二、舊制提撥2%至15%、採彈性費率,新制提繳高於6%,採固定費率;三、舊制工作年資限同一單位採計,新制工作年資不以同一事業為限,年資計算基數最高以45個基數為限;四、舊制工作需至少滿10年以上,新制年滿60歲即可申請退休;五、舊制上符合退休條件後,向雇主申請,新制則可先透過勞保局「e化服務系統」,或至勞保局各地辦事處,試算一次退休金或月退休金的金額,再提出申請退休金。
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分為老年年金給付(按月領)、老年一次金給付、一次請領老年給付3種。前2種是以保險年資區別,年資15年以上(國、勞保年資得予併計)可以請領年金、未滿15年者請領一次金。第3種僅2009年1月1勞保年金施行前有保險年資者可選擇請領。 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延長,按月領年金可以領得久、總金額領更多,大多數勞工退休後都選擇按月領年金,比例超過9成,僅不到1成選擇一次全部領走。 假設以年資30年、平均投保薪資4萬計算,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為180萬元。同樣年資30年、平均投保薪資4萬,每月領年金則為18,600元,相當於1年22.32萬元。 一次領180萬元,以按月領1年22.32萬來看,只要退休後活超過8年,按月領的總金額就會超過一次領。換句話說,65歲退休,活到超過73歲,按月領的錢就會比一次領更多。但若根據身體健康等情形,預期退休後有很大機率不會活超過73歲,那麼一次領就會比較划算。 另外,一次領還有一項常常被忽略的風險,那就是「守財不易」。財經作家雷納齊特曼曾經說:「守住一百萬,比賺一百萬更難。」他表示,許多樂透贏家僅僅在中大獎之後短短的數年內,就過得比中獎之前還慘。不論是中樂透、繼承遺產,或是短期致富的明星、球星,如果「財商」不足,手上忽然多了一大筆錢,通常守不住,很快就敗光了。 曾有網友以「勞保退休金到底要一次領還是月領?」問卦,網友回應有人認為一次領可以拿去投資,但也有人說最好選月領,「身故後沒領完的(家人)還能請領差額金」,其中有不少人以身邊家人的經驗勸世,「我老爸一次領出來,然後不到兩三年就花光了」、「一次領的絕對存不住,相信我」、「我家親戚長輩一次領的,沒有一個不後悔的」。
勞保破產倒數計時,改革聲浪不斷,民眾關心退休生活財源,不少人透過定期定額投資累積退休金。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富邦投信合作的2022年「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年輕族群對投資ETF比重大幅成長。 不論未退休或已退休族群,使用ETF進行投資理財的比重,皆呈現增加趨勢。其中,各族群皆以偏好投資「股票型ETF」為主,其次為「主題型ETF」。此外,25至34歲的年輕族群投資ETF比重大幅成長,由前2年的10%左右,至2022年大幅跳升達近5成,為各年齡層中投資ETF比例最高的族群。可看出年輕人對於ETF的接受度提升,並以此做為投資理財工具的趨勢。 專家表示,想要在65歲擁有千萬退休金,如果利用壓歲錢理財法,小孩從1歲開始,每年1萬元投資年化報酬率7%的ETF,等到退休時就能累積約1200萬元,相當於每個月只要投入833元。 不過,越晚存投資金額就越高。40歲每年必須投入18萬,相當於每月1.5萬;若55歲進場,投資金額則是72萬元,相當於每月6萬。只要持續每月定期定額,65歲就可望累積到千萬退休金。 台股ETF的年化報酬率,以最老牌的0050元大台灣50為例,自2003年成立以來至今近20年,總報酬396%,年化報酬率8.2%。若以台股還原股息的加權報酬指數來看,自2003年至昨天收盤,近20年的年化報酬率約10%。以過去回溯報酬率來看,長期投資台股ETF累積退休金,可望取得比7%年化報酬率更好的成果。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不少人因故離開職場,據聞只要投保過勞保,不論中斷多久,都能申領老年給付,這是真的嗎?勞保局釋疑,在勞保年金上路後,即使年資中斷也不影響給付,但會隨「保險年資」決定請領方式,分為「年金給付」、「一次金給付」,且不受5年請求權的限制。 也就是說,勞保年資要滿15年,才能領年金,不然只能領一次給付;此外,若勞保年資不到15年,加保國保合計年資達15年,等到65歲還可同時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與國保老年年金。 被保險人若要請領老年給付,必須投保滿一定的年資、達到一定的年齡,而且還要是工作到年資、年齡符合條件退職的情況才可以。因此,對於已經退出職場多年,勞保也早就中斷的民眾,當然也就無法請領老年給付。 老年給付請領規定「年滿60歲有保險年資者,就可依下列規定請領老年給付: 1、保險年資合計滿15年者,請領老年年金給付。 2、保險年資合計未滿15年者,請領老年一次金給付。 據新修正的勞保條例,只要曾經參加過勞工保險,不管中斷投保多久,都可以在年滿60歲(請領年齡將自107年起逐步提高到65歲)時,提出老年給付的申請,此外,被保險人請領老年給付也不受5年請求權時效的限制。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少子化、高通膨、低利率導致民眾憂心勞保破產,大多認為會比上一代更晚退,而且「通膨」可能會讓退休金縮水,未來不論年金打折或可能破產,都讓年輕一代惶惶不安,逾6成甚至提早退休規畫,然退休金該怎麼存? 若以65歲為退休年齡計算,平均餘命約為20年,20年期間的花費在扣除掉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金,需要自籌退休金部分其實不多,只要提早規畫、好好儲蓄與投資,一定不難達成,退休絕非是有錢人才有的專利,財經專家提出兩招加快退休金準備進度,包括盤點收入及支出、勞退自提提滿6%、依照年齡層選投資工具等。 盤點收入包括假設60歲退休,退休前剩下的15至20年間,若有定存、儲蓄保單等投資到期入袋,盡量將這些金流至少8成轉入退休帳戶中;盤點支出最大原則是量入為出,扣出必要生活開銷之後,完全轉換成退休儲蓄的額度,可以加快存退休金的速度。 勞退自提6%是針對想多存一點退休金的人,可在每月薪資6%的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等於將一個月薪資的12%存入帳戶中,且不計入提繳年度所得課稅;等到年滿60歲時,可向勞保局請領,而提繳年資滿15年則可以選擇一次領或月領,但年資未滿15年,只能選擇一次領。值得注意的是,在職勞工可以「增加自提」,提領時「避開虧損期間」或「晚點再領」,都有放大勞退金。 依照年齡層選投資工具方面,低利環境讓高殖利率股票、高收債、高息ETF等產品,成了投資人追捧的熱門商品,但每個年齡層承擔風險的能力也不同,故依照年齡來分配投資更有效率且安全,其策略為30歲者採定期定額存買股,領息再投入;40歲者調高配息部位,資產持續累積;50歲者不追逐高報酬,現金流力求穩定。
勞保退休金一次領比較好還是月領比較好眾說紛紜,即使一次領,也會因請領年齡、勞保年資差異,最終請到的金額也有差異;到底哪種領法能讓勞保金額最大化,勞保達人艾倫表示,該怎麼領牽涉到請領年齡、投保薪資、領錢後的機會成本、收支管理和人性考量等五大面向,須審慎規劃,才能安度晚年生活甚至讓這筆錢出現增值空間。 勞保達人艾倫在Youtube頻道《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中再次以「勞保一次領到最多錢?幾歲領最好?」為題,幫觀眾分析勞保怎麼領最適合自己。艾倫表示,主流媒體似乎都希望大家領年金,但若真的這麼好,為何還有很多人想一次領?仔細算還真有可能超過年金,但該怎麼評估,面向很多,主要有五點。 第一個要考量的面向就是請領年紀,艾倫指出,一次領可分「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跟「老年一次金」,但差異在於要領一次金得等60歲,一次請領不用等到60歲;艾倫舉例,有一個個案國中畢業就在車廠當學徒,諮詢時已經39歲,若到41歲都在原單位,就符合2008年、新制上路前就加入勞保,且同一單位服務超滿25年的資格,即可申請一次請領老年給付,領完後還能再回車廠工作,繼續享職災、就保、健保、勞退保障等。 第二個要考量的面向是投保薪資,艾倫指出,若上述車廠員工選擇在41歲一次請領,預估能領到160萬3,000元,勞保一次請領計算基準是最後三年,平均投保薪資乘以年資基數來計算金額,先前有人留言一次請領領得少,最主要還是投保薪資太低。 第三個面向是領錢後的機會成本,艾倫表示,若能一次領完,還得考量若不是自行創業,真的退休後還是要用錢,一次領等同放棄年金,這也代表經過計算一次領的目標通常是超越年金。若以上述修車師傅為例,他取得VIP,最後三年又可投保最高薪資級距,最早就可以在45歲領到206萬,請領後假設用5%年化報酬率工具配置,20年後65歲可增值到520萬;但50歲才領到206萬到60歲只能增值到408萬;55歲領到就更少,僅319萬,以上顯示,若符合上述請領條件,越晚領越吃虧。 第四個要注意的面向是收支管理,艾倫指出,一次請領最大的挑戰是人性,領錢後能否保持紀律讓自己收支維持,除了要讓退休金案規畫向上累積,還要做好年月收支報表,定期檢視退休金配置是否需要優化、持續工作、維持儲蓄。 最後,艾倫也建議,要保持低調,原因是「別人的錢花起來最爽」,若一次請領被身邊的人知道,可能就會成為親友間應急周轉的目標、投資業的VIP顧客或是詐騙集團的獵物。艾倫強調,真正能把退休金守好並增值的人,往往是退休前就做好各種縝密規畫,甚至請領後沒有絲毫愉悅感,生活照就,如此也降低被當成ATM的機率。 (以上內容由《艾倫的理財研究室》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全文請參考《艾倫的理財研究室》。)
隨著勞保基金績效翻紅,今(2023)年元月收益1,507.2億元 收益率2.8%,以及中央政府總預算編列450億元撥補,勞保基金水位於元月底回升至7,824億元,行政院更表示,為穩定維持在8,000億元左右,明年將以公務預算再撥補1,000億元,且若有歲計賸餘就將加碼撥補。 受到少子化、高齡化影響,全球各國年金財政負擔都日益沉重,台灣也難倖免於難,政府自2020年開始從200億元、220億元、300億元,到今年注資450億元,特別預算也匡列300億元,合計撥補已達1470億元,在野黨關注勞保基金撥補是否能常態化同時,行政院也掛保證,勞保基金攸關千萬勞工權益,政府一定負最後支付責任,但改革措施須凝聚共識;專家則看衰,撥補只是讓勞保「破產延後」,不是「不會破產」。 專家建議,自行準備退休金應掌握「超前部署、分散風險」兩大原則,「超前部署」是指若能於45歲前提早準備,60至65歲退休時,就有15至20年時間,較能透過合理的預期報酬產生複利效果,避免落入預期高報酬的風險中。「分散風險」則是分散、廣泛投資,加上長期持有才是成功累積退休金的關鍵,眾多投資工具當中,ETF不用選股、不須特別研財報,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此外,隨著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國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未來的醫療支出負擔勢必加重,除了勞保、勞退之外,也要提前布局商業醫療險、長照險,以彌補社會保險保障的不足。
去年以來全球高通膨,國內物價隨之上漲,許多人擔心退休後領勞保老年年金,會因為通膨升高,購買力越來越低。其實,勞保年金本身就有設計抗通膨機制,當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累計成長率達5%以上,就會調整勞保年金給付。 以去年來說,由於前年(110年)通膨走高,一口氣調整了98年、99年、102年、103年及104年共5個年度的勞保年金給付。舉例來說,102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97.76點,而前年消費者物價指數達104.32點,相較之下,前年比102年累計成長6.71%,因此,在102年有請領勞保年金者,去年5月開始,除了原本的年金金額之外,會再增加102年通膨調整後差額。 例如,102年已請領老年年金,每個月領2萬元,年金金額在111年5月會調高1342元(計算公式:20000 x 6.71%=1342元),於111年6月底前入帳。 而去年通膨更加劇烈,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全年CPI指數來到107.4點,年增率為2.95%,創14年來新高。預估100年、101年、105年、106年、107年共5個年度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的退休勞工,自今年5月起有望調升老年年金,調幅最高逾7.2%,將創有史以來新高,預估共約66萬名退休勞工受惠。 勞保局表示,其中,2011年及2016年領取老年年金調幅有望超過7.2%,創2009年勞保年金開辦以來最高調幅,反映近年物價上漲之兇猛。 以每月領取2萬元老年年金為例,已曾在2017年5月調升5.1%、改領取21020元;而到去年底累計CPI上漲率若達7.2%,自今年5月改核發22533元。較原先21020元的年金,多領了1513元。 今年除了上述5年度除勞保年金給付調升外,領勞保遺屬年金、失能年金也會一併調升。
今(2023)年2月底止,勞保基金規模為7,824億元,惟隨著近10年來勞保老年年金請領人數遠大於繳保費人數,破產年限恐提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日前表示,2020年至今政府挹注勞保共1,470億元,明年會努力編列1,000億元預算來挹注勞保,並承諾民眾能「領到老、領得到」,然事實真是如此嗎? 據精算,勞保最快可能在2028年破產,短期雖然可以靠撥補維持勞保基金水位,但未來提領人數會持續增加,只單靠撥補,基金水位仍會持續下降,而且撥高撥補金額,也可能會排擠到其他預算,若視「撥補」為萬靈丹,長期下來恐變毒藥,治標不治本。 隨著高齡、少子、通膨、低利等因素,勞保資金缺口日益擴大,不少人不禁想問,勞保會破產,那要繼續繳嗎?答案是必須繳,即便不繳勞保,也會收到國保(國民年金保險)帳單,財經專家針對退休提出三面向意見,一是因未來勞工可能面臨勞保年金大幅下降,但請領方式仍以「月領」相對划算,別因勞保年金改革而調整為一次請領。 二是勞工應提高勞工自提比率,若政府能同時增設自選平台機制,提供多元的金融工具,提升投資報酬率,就能大幅降低退休準備的缺口;第三則是額外準備,在退休後也持續規畫投資策略,才能提升退休後的所得替代率,舉例來說,有殼退休族可申貸「以房養老貸款」(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每月從銀行領4萬元,可透過活化資產每月可以拿到穩定的現金流。
勞保、勞退影響國人退休生活甚鉅,即使政府已規畫將明年撥補金額提高至1000億元,仍然難安民心,民眾黨團今(9)日召開記者會並同步在臉書粉專發布消息,要求勞動基金運用局嚴謹評估風險報酬率,承諾將來不會用勞保、勞退基金護盤。勞動部回應表示,勞保、勞退基金從未提供資金給國安基金,且盈虧都由國安基金承擔並且支付利息,絕不會損及上述兩者。 經綜合媒體報導,民眾黨團今日召開「心頭肉還是嘴邊肉?勞保年改說到做不到」記者會。聯合新聞網報導,民眾黨幹事長張其祿指出,國安基金公布1月護盤績效顯示,去年護盤的121個交易日中,共投入545億元,帳面虧損接近10億,國安基金可動用資金包括「借用郵政儲金、郵政壽險積存金、勞工保險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這讓民間擔心勞保、勞退基金成冤大頭。 此外,民眾黨臉書粉專則提到,勞退基金去年慘虧2,280億元,換算下來代表每位勞工帳戶虧損1.8萬,更誇張的是,有民眾的勞退專戶虧損達10萬元。 回應民眾黨訴求,勞動部透過新聞稿表示,勞動基金運用局辦理勞工保險基金及勞工退休基金投資運用,從未提供資金予國安基金;依「國家金融安定基金設置及管理條例」,國安基金若向勞保及勞退基金借用,盈虧均歸屬國安基金,且須支付以台灣銀行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加0.625個百分點的利息,因此絕不會損及勞保及勞退基金。 勞動部也以新制勞工退休基金運用績效回應,新制勞退基金成立至今平均年化報酬率仍有4%,長期投資穩健,且在108年至110年,績效也介於6.94%至11.45%之間。 張其祿則表示,經詳閱「國家安定基金決算書」,確認政府「尚未」動用勞保、勞退基金護盤,只向金融機構借款;但張其祿仍呼籲政府,勞工年金體系岌岌可危,盼承諾未來不會將勞保、勞退基金用於進場護盤。
台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不少國人關切退休金問題。多數民眾退休金主要來源,就是勞保老年給付及勞退金。今天有媒體報導,今年42歲的粉領上班族,從19歲開始半工半讀,工作20多年勞保從未中斷,加上勞退新制自提6%,她自行試算勞保加上勞退,65歲退休後每月可領超過4萬元。 媒體去年曾報導「勞保年金王」,一位高齡83歲的退休勞工,由於16歲時就開始工作投保勞保,直到76歲才退休,累計勞保年資達60年3個月,退休後每月領5萬2035元,成為全台唯一勞保年金超過5萬元的退休勞工。 不過,要達到勞保年金每月領5萬以上實在太難了,需要許多主客觀條件配合。如果是勞保加上勞退,每月4萬以上,安度退休生活,其實不少上班族都能達到。 勞保老年給付請領方式分3種,分別為「按月領老年年金給付」、「老年一次金給付」及「一次請領老年給付」。目前超過9成勞工選擇按月領年金給付,一次請領者僅不到1成。 其中,「按月領老年年金給付」,若提前請領,每提前1年減給4%,最多提前5年請領,減給20%。但若延後請領,每延1年給付金額增加4%,最多延後5年請領,增給達20%。 假設25歲開始工作到65歲,工作年資40年,以最高投保級距薪資45800元計算,65歲退休開始請領,每月可領到28396元;但若展延到70歲才開始請領,每月可領到34075元。也就是說,只要延後5年請領老年年金給付,就可多領20%年金。 如果從20歲開始工作就投保勞保,一直到65歲,年資45年,以最高投保級距薪資45800元計算,65歲退休開始請領,每月可領31946元;若延後到70歲才開始領,每月可領38335元。 除了延後請領每月可領到更高的老年年金之外,若勞退金每月再自提6%,相較未自提的人,未來勞退金可多領1倍;勞保加上勞退,就可以超越4萬元關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