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債市表現11月表現亮眼,一吐過去聯準會展開暴力式升息持續走跌的怨氣,美國2年期與10年期公債殖利率在11月分別下滑42個基本點及62個基本點,法人表示,明年債還會有較佳的表現,最看好的標的是評價高的非投資級債。 晨星基金指出,10年期公債殖利率11月更創下2008年12月以來的單月最大跌點紀錄,市場追逐風險意識高漲,新興市場債券、可轉換債券、高收益債券等信用債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美元匯價走貶,以歐元、英鎊計價的債券,對市場資金構成一定吸引力。 聯博集團固定收益共同主管與信用資產總監葛尚.狄斯坦費分析,雖然升息近尾聲,但市場對未來降息預期已往後推,預估明年中或年末才會出現,這將造成整體金融環境持續緊縮,短期內市場依舊會出現波動。但長線可望惠後續利率下調走勢,廣布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市,有機會增加超額報酬,尤其在聯準會停止升息後,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的表現會更勝一籌。 野村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謝芝朕說,債市屬於「迎接旭日東昇」格局,尤其看多非投資級債市場,中性偏多看投資等級市場。 凱基投信基金經理人劉書銘強調,升息末端至降息啟動的此段區間內,投資人可把握機會投入債券市場,等待降息時機降臨以賺取資本利得,相對看好BBB級投資等級債,因當利率觸頂、回落,相較於公債與較高評級投等債,BBB級投等債的整體報酬相對有表現空間,BBB級投資等級債兼顧「高殖利率」與「高信用評級」等優勢。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曾志峰認為,這波長天期公債快速下滑,已提前反應明年可能的降息幅度,使短線中長天期債券價格快速上揚,近期債券殖利率仍將呈現較大波動。因市場仍擔憂經濟衰退與企業受高利率影響帶來的信貸緊縮衝擊等,會使非投資等級債的違約率上升,若擔心企業違約風險上升,明年資產核心部位鎖定高評級信用資產,配置長天期、短天期高評級債券部位,再搭配尚未充分反應降息預期的信用債上,如此也可以享有降息的資本利得機會。
【時報-盤前掃瞄】國外消息: 1.美歐英利率走向 本周揭曉。隨2023年步入尾聲,本周全球央行陸續召開今年最後一次決策會議,看點頗多。光是本周就有將近10家央行預定在13至15日開會,包括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等涵蓋十國集團(G10)半數國家央行,將在本周的關鍵60小時內宣布最新利率。 2.大谷翔平 天價年薪加盟道奇。美國職棒大聯盟(MLB)日籍二刀流球星大谷翔平9日宣布,他已與洛杉磯道奇隊簽下價值7億美元(約新台幣220億元)、為期十年的合約,改寫北美職業運動最高價格紀錄。 3.政治獻金風暴 日內閣傳改組。朝日新聞10日引述政府與自民黨的知情者消息,有內閣要員和自民黨等高層收受政治獻金而未如實申報,促使首相岸田計劃重組內閣和調整自民黨內高層人事安排,被點名的三名重量級人士包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以及自民黨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 4.華爾街最樂觀預期:標普明年上看5,200點。近日市場對於聯準會明年開始降息的預期愈來愈強烈,激勵美股上漲,而分析師也看好這波漲勢延續至明年。Fundstrat全球顧問公司研究主管李伊(Tom Lee)甚至預期標普500指數在明年底前衝上5,200點,是華爾街至今最樂觀預期。 5.陸攜沙國 拓太陽能、AI合作。為鞏固在中東的影響力,中國今年以來積極與沙烏地阿拉伯合作。正在北京訪問的沙國投資大臣法利赫10日先後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及工信部長金壯龍會面,擬深化雙邊經貿關係,在新能源車、飛機、太陽能、人工智慧等領域進行更多合作。
從過去9月的利率決議到現在,原先多數聯準會官員預期在2023年底之前將還會有1碼的升息幅度,但是透過CME FedWatch Tool當中,可以發現到12月的利率決議,多數聯準會官員預期是不升息的,甚至相對於過去看法,目前是預期可能會提早降息,也就是從原先預期5月會降息,現在則是把時間往前挪移來到3月。 美元指數因歐元區經濟出現技術型衰退,且歐元又是美元指數當中組成占比最大的,當歐元如果比較弱勢的話,就會進而推升美元指數,使近期美元指數在跌勢當中,反轉向上。另外受日本可能會離開負利率區間政策的預期,讓日圓兌美元呈強勢情況,日本自從2016年來都尚未離開負利率區間政策,美元近期漲勢則稍受阻。 當前美元指數期貨來看,遇上半年線後再度下跌,失去近期漲勢,就是因為日圓兌美元可能離開負利率區間的預期,讓美元轉跌。除中間歐元的波盪,還是要等到聯準會在12月的利率決議後,官員發表對後續利率決策的看法,美元走勢會更加明朗,並且持續關注通膨數據及就業人數的變化。(凱基期貨提供,黃彥宏整理)
超級央行周即將登場,美國、歐洲及英國央行都在本周舉行貨幣決策會議,我央行理監事會也將在14日登場,由於三大央行這次齊聲唱「鴿」調,都將維持利率不變,我央行獨自升息機會趨近於零,如無意外將維持利率「連三凍」,重貼現率維持在1.875%,更不排除隨三大央行腳步,釋出明年降息的風向球。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12日結束兩天會議後,聯準會(Fed)可望連續三次宣布利率不變,外電認為,連三次不升,即可視為「升息循環終結」,不妨觀察聯準會主席鮑爾對目前利率水準「限制性已足夠」的態度,以及聲明是否刪除「額外政策緊縮」的措辭。 值得留意的是金價,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認為,聯準會本周談話動見觀瞻,若官員持續鴿派言論或對政策有著模糊空間,金價短期就有再次突破2100美元機會,反之若為鷹派言論,明確表達明年3月有升息可能,黃金走勢就可能疲軟,即使如此,金價再跌空間有限,最有可能是在2000美元上下震動。 歐洲、英國央行預料也不會調整利率,主要觀察歐洲央行是否調整結束緊急抗疫購債計畫(PEPP)的時機,及歐洲央行是否下修對通膨的預測。英國央行可望跟進聯準會,連續第三次拍板利率按兵不動。 台灣方面,央行繼第3季利率持續按兵不動,市場預估第4季再升息機率很低,此次幾乎已篤定「連三凍」。雖然升息機率微乎其微,不過理監事會內仍有鷹派理事認為「不排除在下一季即須積極面對可能的通膨」。然就物價走勢觀察,11月CPI年增2.9%、已回落到3%以下;扣除蔬果及能源後的核心CPI漲幅是2.38%,是近21個月最小漲幅,都讓央行難有再升息的理由。 房市方面,央行第2季針對六都及新竹縣市個人第二戶購屋貸款,限制最高成數7成,第3季則按兵不動。市場認為,總統大選即將到來,央行若這時出招,難免給人為執政黨作嫁的聯想,需考量政治效應,加上先前的管制措施還需時間發酵,應不會再加碼打房。
台積電ADR於8日重站百元美元大關,法人樂看14日除息行情;英特爾14日將推新處理器Meteor Lake,將掀AI PC戰火,台股供應鏈可望受惠;台灣碳交所22日上線,中鋼將搶頭香購買國外碳權產品;全球海運大咖看好中國農曆年出貨效應等三因素,15日起美國線運價再度喊漲;12月有8檔台股ETF將除息,00919連三季衝破10%,刷新台股ETF配息紀錄。以下為今(11)日財經懶人包: ▲台積ADR重返100美元 台積電ADR於8日重回百美元大關之上,是繼7月底來首度收盤站上三位數,摩根大通證券指出,明年第一季確實可能是台積電毛利的谷底期,但要保住50%應非難事,且2024年下半年毛利率將加速回溫到54%~56%之間,前景閃亮,法人樂觀看待14日登場的台積電除息行情。 ▲英特爾新處理器 掀AI PC戰火 英特爾新處理器Meteor Lake將在12月14日推出,科技業寄予厚望,可望掀起AI PC換機大浪。據了解,ODM代工廠與品牌業者,鎖定高階商用機種為優先導入目標,並瞄準明年1月初於CES展出,業者指出,全新架構的CPU也將帶動供應鏈周邊零組件升級,除台積電、日月光吃補外,DDR5南亞科與優群、PCIe Gen5的譜瑞-KY與祥碩,以及載板層數增加的欣興皆可望受惠。 ▲碳交所12/22將上線 國外碳權交易 中鋼搶頭香 台灣碳交所22日正式上線,開放國內企業在碳交所平台採購國外碳權商品。碳交所近日積極拜訪科技、製造及金控業等具代表性企業約15~20家,盼能採購首批國外碳權。排碳大戶中鋼董事長翁朝棟率先表態,將搶頭香購買。 ▲海運大咖逆勢喊漲美國線 全球海運大咖看好中國農曆年出貨效應等三因素,包括地中海航運、達飛、赫伯羅特、長榮等航商紛紛發出漲價函,自15日起美國線運價再度喊漲,粗估每40呎櫃運價美西線漲幅約8%~25%,美東線漲幅約22%~25%,分別企圖向2,000、3,000美元整數關卡叩關。 ▲8檔台股ETF除息秀 添柴火 12月有八檔台股ETF將除息。法人觀察,仍以季配型產品占多數,共有六檔,並有一檔雙月配與一檔月月配,在產品類型上也同樣多元,可劃分為高息型、產業型與市值型,以高息型六檔居多,年化配息率以大華優利高填息30ETF(00918)、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00919)逾10%表現最值得期待,00919連三季衝破10%,刷新台股ETF配息紀錄。
全球經濟面臨潛在不確定性,美國及成熟市場股市維持平穩,明年首季在積極型的股票部位上,投信法人建議,可留意AI主題仍為驅動股票市場主旋律,元月行情、選情挹注政策受惠股,如台股核心戰略投資六大產業等,亦值得作為衛星資產配置部位。 第一金投信投資長曾志峰分析,由於高利率及金融緊縮環境,直接衝擊民間消費與投資,並壓抑風險資產評價,目前股票評價多數處於十年平均之上,企業獲利仍有一定的下修風險。目前相對仍較看好受惠投資題材驅動標的,像是AI相關投資應用,硬體設備走向軟體開發應用等,預期公司營運將受惠趨勢投資需求,獲利成長帶動股價表現,將有機會成為2024年新一波科技應用落實生活面的投資熱潮。 年底傳統股票市場旺季,交易熱度受到高利率影響,市場利多及利空消息對股價及市場波動影響將較為顯著,不過,長期資金佈局及投資組合調整,或將持續帶動股票資產多頭表現。 日盛上選基金研究團隊表示,觀察明年明星產業,主軸還是在AI相關族群,統計2022年~2026年全球AI伺服器出貨量將以雙位數高速成長,相關零組件無論是產量或價格都有顯著增長,台廠伺服器代工受惠大;明年台廠在更多AI應用驅動下,營收及獲利都有大幅成長機會,包括散熱模組、電源供應、風扇、機殼、交換器等族群皆雨露均霑,迎接高速成長期。 群益半導體收益ETF經理人謝明志指出,隨生成式AI持續催化市場新商機與需求,後續對相關供應鏈助益料更明顯,支撐AI的發展是高速運算及高階晶片技術,台灣半導體在此競爭力強勁,當不乏在全球居執牛耳地位之公司,包括全球半導體先進製程產能、全球ABF載板市佔率都是全球之冠,在全球前十大IC設計公司中也占有三席,可望直接受惠。
隨升息循環進入尾聲,市場將進入下個利率新時代,股票與債券投資價值浮現下,日股表現可期。投信法人表示,美股評價處相於對昂貴的位置,反觀亞股則提供更高的價值,尤其看好日股股票在已開發國家中脫穎而出。 瀚亞投資(新加坡)執行長暨代理投資長Bill Maldonado指出,週期性因素與結構性改革將持續對市場帶來利多效果,目前日股估值上仍具吸引力,許多錯殺的潛力個股,值得布局,而瀚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因亮眼績效,近期熱度也持續升溫。 亞投資日本動力股票基金經理人Ivailo Dikov分析,日股今年強勁反彈,主要受惠於日本消費動能復甦、企業獲利成長、供應限制消除,及外資大量買進日股;儘管日股衝新高,四大原因仍持續支撐日股的長期投資價值,第一是具吸引力的估值、第二是企業改革措施、第三是走出通縮的困境,及第四是具備強勁資本支出的環境。 元大投信認為,日經新聞報導股神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將再度發行總額達1,220億美元的日圓債,各界解讀可能加碼商社或買進銀行與汽車股,獲利持續上修的豐田、日本三大金融集團均在列,法人預期將持續引導國際資金進入日股,除資金行情可期,也宣告美、日股配置並重時代來臨。 近期日股利多延續,更加穩定國際資金流入信心,日本短時間內調整寬鬆政策立場的可能性低,經濟溫和成長限制日本公債殖利率漲勢,促使日圓維持弱勢,搭配政策催化可望推動日股再度邁向歷史新高,出口受惠龍頭製造業、經濟復甦受惠產業等,均為本波日股行情焦點。 野村投信海外投資部主管呂丹嵐強調,明年值得關注的是經濟成長前景佳且價值面合理的亞股,包括外資持續加碼的印度與日本,其中,其中,適合列為核心資產的是印度股市,印度經濟成長動能強勁,政府持續資本支出帶動經濟,企業獲利成長前景良好。而衛星配置為布局循環類股以掌握波段操作機會,評價調升的日本股市也可加以留意。
近期美債殖利率快速回落,帶動債券報酬大幅上揚,法人表示,除資本利得外,非投資級債的高殖利率優勢也是吸引市場資金的重點,統計至11月底,全球三大類非投資級債,美國非投資級債殖利率8.43%最出色,相對更具投資優勢。 PGIM保德信美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世民分析,統計顯示8%以上殖利率投資美國非投資級債,持有1年至3年的報酬率,平均可達9.7%、19.5%、27.5%,即使未來幾年殖利率水準回歸常態,回落至過去10年美國非投資級債殖利率平均約6.42%的殖利率水準,也具有足夠投資吸引力。 野村投信固定收益部主管謝芝朕指出,美國通膨降溫,預計再升息機率極低,雖然短時間內貨幣政策不會立即轉向,但長天期公債殖利率高峰已過。 根據2004年~2006年及2017年~2018年聯準會兩度升息期間的統計,在最後一次升息後的12個月,所有投資級債券平均漲幅為12.8%,所有非投資級債券平均漲幅則是18.3%;目前債券殖利率位於高檔來說,即使未來公債殖利率上揚100個基本點,絕大多數債市仍可提供正向回報,因此,目前是布局債券的絕佳機會。由於全球景氣穩健增長,違約率將維持在相對低檔,看好非投資級債券,投資級債券則中性偏多看待。 安聯投信表認為,偏高的利率使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較高,故建議可維持較低現金水位、並將現金部位配置在短天期的固定收益資產;存續期方面,美債殖利率曲線呈現倒掛,長天期收益率沒有比較高且有較高存續期風險,建議中天期搭配短天期債券,並聚焦在信用評級相對較高的信用債,在追求收益率的同時也控管潛在的利率以及信用風險。 凱基ESG BBB債15+基金經理人劉書銘強調,BBB級債券雖是信用評級較低的投資等級債,但回顧近20年來的違約率,最高也僅1.02%,違約風險低,卻能提供相對較高評級投等債更高的殖利率,利率反轉後的報酬表現也更突出。
【時報-台北電】盤點2023年11月上市櫃累計營收寫新猷,且殖利率豐碩之高顏「殖」股,股價有望戰勝大盤,挑戰股利股價雙贏,「時報資訊」一網打盡,不斷電連續整理報導!截至10日共1544家公司已公布營收成績單,其中256家累計營收創歷史新高,上市公司計有125檔、上櫃公司計有131檔。上市櫃權重股,保瑞(6472)、大樹(6469)及鈊象(3293)等33檔5年平均殖利率逾5%,其中更有7檔5年平均殖利率高達10%以上。 累計營收寫新猷個股中,篩選上市300大、上櫃100大市值股,5年平均殖利率>5%共33檔,依殖利率排序,前20大分別為保瑞(6472)、大樹(6469)、鈊象(3293)、愛山林(2540)、裕融(9941)、潤隆(1808)、聯華(1229)、健喬(4114)、興富發(2542)、聯華食(1231)、材料-KY(4763)、玉山金(2884)、永信建(5508)、森鉅(8942)、台新金(2887)、亞力(1514)、卜蜂(1215)、中租-KY(5871)、力致(3483)及精誠(6214)。 近10日加權指數漲0.56%、上櫃指數漲2.41%,進一步分析上市櫃權重股累計營收創新高,且5年平均殖利率逾5%的個股,近10日股價波段表現勝大盤,其中上市個股以亞力(1514)漲逾44.55%,表現最為搶眼,技嘉(2376)及環泥(1104)名列第二及第三名,分別為漲11.42%及漲3.57%。上櫃個股鈊象(3293)以漲逾9.86%,拔得頭籌,其次為健喬(4114)及僑威(3078),分別為漲6.08%及漲3.18%;上市櫃權重股在業績繳出漂亮成績單,殖利率豐碩,股價又表現相對大盤強勢下,有望持續吸引市場的目光,挑戰股利股價雙贏。 ●累計營收登天,5年平均殖利率>5%排行: ※上市個股前十大 1.愛山林(2540)殖利率達15.46%,近10日波段跌8.71%。 2.裕融(9941)殖利率達14.48%,近10日波段漲0.81%。 3.潤隆(1808)殖利率達11.99%,近10日波段跌1.47%。 4.聯華(1229)殖利率達10.78%,近10日波段漲1.19%。 5.興富發(2542)殖利率達9.84%,近10日波段跌2.55%。 6.聯華食(1231)殖利率達9.42%,近10日波段跌0.00%。 7.材料-KY(4763)殖利率達8.21%,近10日波段跌6.64%。 8.玉山金(2884)殖利率達8.03%,近10日波段漲0.39%。 9.台新金(2887)殖利率達6.88%,近10日波段跌1.10%。 10.亞力(1514)殖利率達6.84%,近10日波段漲44.55%。 ※上櫃個股 1.保瑞(6472)殖利率達21.73%,近10日波段跌1.73%。 2.大樹(6469)殖利率達20.54%,近10日波段漲2.78%。 3.鈊象(3293)殖利率達18.15%,近10日波段漲9.86%。 4.健喬(4114)殖利率達9.87%,近10日波段漲6.08%。 5.永信建(5508)殖利率達7.88%,近10日波段跌0.11%。 6.森鉅(8942)殖利率達6.93%,近10日波段跌0.27%。 7.力致(3483)殖利率達6.40%,近10日波段跌2.52%。 8.僑威(3078)殖利率達5.78%,近10日波段漲3.18%。(編輯:張嘉倚) ※以上殖利率係以息值與權值合併計算。
台積電ADR於8日重回百美元大關之上,是繼7月底來首度收盤站上三位數,摩根大通證券指出,明年第一季確實可能是台積電毛利的谷底期,但要保住50%應非難事,且2024年下半年毛利率將加速回溫到54%~56%之間,前景閃亮,法人樂觀看待14日登場的台積電除息行情。 台積電8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單月雖較10月的歷史新高月減15%,但10、11月營收加總已經4,492億元,對比本季6,016~6,272億元的財測,就算以上緣作為計算基準,達成率已經來到71.6%。法人指出,台積電全季營收達標機率高,甚至有超越財測可能,有鑑於此,台積電ADR在營收公布後,上漲1%、收100.35美元,有助台積電現股後續表現。 短期來看,台積電14日將除息,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元,根據過去10次季季配經驗,高達九次只花費一天就填息完成,剩下的一次也僅用兩個交易日即填息,外資圈人士說,只要國際局勢穩定,台積電秒填息的機率依然相當高。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日前才示警,2024年第一季毛利率可能跌破50%大關,但當時大摩強調「這次不一樣」,台積電有AI大趨勢、產業復甦、技術領先等優勢護體,不會像過去毛利率下滑時面臨那麼大挑戰,維持「優於大盤」投資評等。 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則提出,因產能利用率偏低,蘋果訂單下滑致使3奈米製程季節性原本就較弱,加上3奈米折舊提高(估2024年折舊費用年增3成以上),加上針對特定客戶提供價格調整,明年首季本來就是本波毛利率的低點。 哈戈谷不諱言,新台幣兌美元匯率過去一、二個月持續升值,如升勢延續,對第一季毛利率恐造成進一步壓抑,然不致跌落5成之下。 好消息是,台積電股價與單季毛利率走勢的關連並不明顯,且台積電還處在獲利結構性轉佳趨勢,相比過去下行循環時的低點,毛利率還足足高出10個百分點;下半年得產業循環復甦加持,以及N3E製程開始放量,毛利率可望從上半年的50%附近,上升到55%左右。 另外,因資本支出高峰已於2022年過去,伴隨台積電獲利能力在下一個半導體上升循環中會十分強勁,研判台積電毛利率2025、2026年有機會向60%靠攏。就此來看,台積電短期的毛利率波動,顯然不足為懼。
隨2023年步入尾聲,本周全球央行陸續召開今年最後一次決策會議,看點頗多。光是本周就有將近10家央行預定在13至15日開會,包括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英國央行等涵蓋十國集團(G10)半數國家央行,將在本周的關鍵60小時內宣布最新利率。 美國聯準會將率先在13日公布今年最後一次利率決策。由於聯準會主席鮑爾先前預告基準利率將維持在高點一段時間,因此外界普遍預期13日聯準會宣布利率不變,維持在5.25%至5.50%的20年最高水位。 此外,聯準會還將公布經濟預期摘要(包括點陣圖)。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慣例,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舉行,預料在經濟成長走緩之際,將有系統性的部署2024年的經濟政策和經濟工作任務。 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預定12日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正好讓聯準會在商討利率決策時掌握最新通膨數據。分析師預期排除糧食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在11月年增0.3%,大於10月的0.2%增幅,再加上美國先前公布的就業報告顯示勞工薪資持續成長,皆提高聯準會延長高利率政策的機率。 長年追蹤聯準會利率決策並曾準確預測2008年美國房市泡沫的財經作家葛蘭特(Jim Grant)近日向財星雜誌表示,他預期美國高利率時代將比預期還要長久。他也警告美國自2008年後有長達10年維持近零利率政策,如今將害企業及消費者付出代價,因為許多企業當年靠低利貸款苟延殘喘,如今將面臨債務違約的危機。 歐洲央行緊接著將在14日宣布利率決策。由於外界早已預期歐洲央行12月維持利率不變,因此市場焦點轉向明年何時降息,但歐央總裁拉加德可能會在14日演說中再度強調歐元區通膨危機尚未解除,暫時不考慮降息。 歐洲央行的執行委員卡席米爾(Peter Kazimir)也將明年第一季降息的傳聞比喻為「天方夜譚」。 同樣在14日公布利率決策的央行還包括英國、瑞士、挪威、墨西哥及祕魯央行,其中絕大多數都預料維持利率不變,唯獨祕魯央行可能降息1碼至6.75%。 俄羅斯央行預定15日公布最新利率。由於俄羅斯11月通膨再度升溫,令外界預期俄羅斯央行繼10月一口氣升息8碼後,12月再升4碼,使基準利率來到16%。
聯準會(Fed)今年最後一場決策會議14日結論出爐,不升息成市場共識,預期這波升息循環終結,同日下午我中央銀行將無縫接軌舉行第四季年終理監事聯席會議,近30家的金融業者接受本報問卷調查時,全押央行不升息。 金融業者均認為,國內通膨趨緩,央行再次升息機率極低,貨幣緊縮已是尾聲。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CPI年增分別降至3%以下及2.38%,加上包括Fed、歐央(ECB)均將結束升息循環,央行第四季會議沒有升息的理由,降息時程預料跟隨主要央行步調。 結果顯示,金融業全押央行政策利率不變,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將維持在1.875%、2.25%和4.125%,轉為寬鬆言之過早,維持溫合緊縮基調。 金控主管表示,今年國內經濟成長萎縮,國際經濟前景不明,央行採取觀望的可能性高。面對我國出口及經濟成長率逐步復甦,並無轉為寬鬆的急迫性;展望明年全球貿易可望回溫,多數機構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有3%左右的表現,但通膨預期沒那麼快回到2%目標區,「央行還是會比較謹慎以對」。 央行啟動升息後已21個月,金控主管指出,台灣通膨情況仍處相對高位,凸顯央行貨幣決策陷入物價以及經濟成長間的二難處境。 在房市管制部份,金融業者一致認為暫不會退場。因整體銀行房屋抵押貸款出現反彈,且房屋和建築貸款在銀行總貸款組合比率仍偏高,「退場實有難度」。房市歷經一年量縮後,7至11月轉為年成長,交易量趨穩,主要都會區房價緩步走高,顯示買氣穩定。 觀察央行考量的三大因素,一是交易量能仍有一定支撐;二是房市剛開始轉向,政策不宜頻繁調整;三是預期明年房市走強。預期管制將至少實施至明年第二季或第三季。
時序接近年底,各行各業都在積極對2024年的景氣進行推估,作為明年業務攻守的依據,相較於過去幾年,2024年應該是透明度比較高、主旋律清晰的一年,主要的變數有三個:第一是中國大陸的景氣、第二是美元利率下降的速度與幅度,第三則是從年初到年底幾乎每月都有的各國重大選舉。 美國標普500指數上周周線連續第六周上漲,創下2019年11月以來的最佳表現,全球主要股市也跟著雨露均霑,11月大漲的股市進入延長賽。投資人似乎對2024年的經濟前景投下贊成票,拉抬股票為明年企業獲利回升提早布局。 然而中港股市卻斯人獨憔悴,香港恒生指數從年初至今下跌超過17%,如果與今年元月的高點22,700.85點相較,跌幅更重達28.8%;民營企業比重較高的深圳股市跌幅與香港相近;上海股市以國企為主,獲得政府強力護盤,年初至今下跌3.87%,算是災情相較輕的。中港股市的表現說明了大陸經濟處於重大轉型期,以及國務院總理李強正在全力穩盤的努力。 上周穆迪(Moody's)信用評等公司一口氣調降了大陸、香港、澳門及多家中國龍頭企業的展望為負面,被西方媒體大肆宣揚,其實信評通常是落後指標,大陸房地產開發商壓力的高峰在今年6月,之後國務院與相關部會推出一連串的因應措施,人民銀行也持續進行寬鬆貨幣操作,再加上財政部針對地方政府推出金額巨大的各級政府債券借新還舊政策,大陸經濟基本上已挺過高危險期,進入療養期。 許多華爾街分析師對「企業去庫存」發表樂觀的看法,認為COVID後期供應鏈壅塞造成的庫存泡沫已清理告一段落,2024年將要迎來新的成長動能。不過,「新的成長動能」則是一個巨大的問號。一個簡單的問題:美中歐日四大經濟體,美國面臨軟著陸、歐洲遲滯不前、日本幾乎零成長、如果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還需要時間來調養,那麼,全球新的增長動能到底要從何而來? 北京政府在房地產與股票市場兩大經濟支柱上的政策非常明確,房地產行業需要清理、保交樓、避免拖累金融體系、同時轉為新加坡式的雙軌制,達到習近平揭示的「房住不炒」的基本原則;而股票市場則不只力圖求穩,更要成為人民資產增值的火車頭,前提是護盤、拉抬股市的同時,要避免貪腐內線交易的問題。 因此,觀察2024年中國經濟的動能,中港股市應該是個有效的指標,而從近日人民幣回升、資金回流、上海深圳股價又都在低點等跡象來判斷,只要能夠守住股市,中國經濟觸底回升將可以預期。 至於美國景氣榮枯最大的指標,當然就是聯準會(Fed)回頭調降利率的幅度與速度,雖然市場樂觀指向2024年中開始降息、全年降息一個百分點,不過,美國失業率維持在4%左右的充分就業水準,還有4%的薪資增長,通膨率就算緩步下降,恐難回到2%的目標區。Fed的聯邦資金利率目前在5.25%~5.5%,通膨率是3.5%,亦即實質利率為1.75%~2%,如果2024年的通膨率回到3%,Fed能夠調降利率的空間只有0.5個百分點,而不是一個百分點。 也就是說,目前市場存在過度樂觀的預期,除非美國失業率回升、或是突發事件讓物價下跌,實際上美元利率的降幅可能不會太多,而指標的10年期國債利率就只能在3.7%至4.7%的區間波動。關鍵點在美國經歷這波高利率的考驗,各項經濟指標都維持強健,除非有意外,Fed沒有大幅降息的理由,美元利率的僵固性將會維持一段時期。 2024年另一個重大變數在政治,元月台灣總統大選、2月印尼總統大選、接著有南韓國會改選、日本也可能有更換首相的國會大選、印度總理莫迪在5月要爭取第三個任期、接著有英國、歐洲議會的改選、一直到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幾乎每個月都有重大的選舉。通常遇到選舉年,執政黨都會儘量採取寬鬆的政策,但是2024年有濃厚的「換人做做看」氣氛,除了印度的莫迪,其他各國的執政黨都面臨強大的政黨輪替壓力,面臨大選前的經濟不確定性,是無法逃避的變數。 不過,人工智慧(AI)的突飛猛進則是大家都應該抓住的機運,谷歌與超微(AMD)日前同日發表最尖端的AI軟硬體新產品,挑戰OpenAI與輝達(NVIDIA),超微執行長蘇姿丰預估AI的市場年增率將達70%,能夠及早熟悉並且善用AI工具的企業,將會是市場的贏家,不論景氣榮枯,AI相關產品與服務都會是最大的亮點。
存股達人艾蜜莉分享,一名友人當初看準半導體封測大廠力成長期殖利率約4%至5%,因此買來當存股領,不過,最近力成8日大漲5%,因此該名友人陸續賣出,慢慢轉移到其它位階較低的股票;艾蜜莉表示,這情況近2、3年很常見,畢竟一賣可能就是賺10年以上股利,但賣出前務必考慮「1件事」,否則賣股後沒賺還先虧到本金。 ◎以下為「艾蜜莉-自由之路」粉專原文: 今天力成大漲5%,創下高點了,不知道大大們還記不記得,以前我有提到一個朋友,她很早就開始買力成,那時候她是以自己的能力圈,再加上有好價格跟不錯的殖利率才選到力成(長期殖利率約4%~5%)因為主要是買來領股息的,每年領到股息後都會再找好價格把股息投入,就這樣慢慢把股數累積上去,然後今天她賣出第一批力成,打算分成幾批往上找好價格陸續賣出,慢慢轉進其它現階段相對便宜的股票。 這個狀況在近兩、三年還蠻常見的,很多大大也都是很早就買來要存股的股票,原本只是想穩定的領股息,但直到這兩、三年股市大漲後,股價陸續創新高,都會開始猶豫到底要賣出賺價差,還是繼續領股息…畢竟一賣掉可能就是賺10年以上的股利,確實有些吸引人。 如果是退休人士,股息是完全作為生活費的現金流,最好要評估一下賣出後的轉換期間,是不是還有其它現金流可以先cover生活費,不然股票賣掉以後,短時間內不容易馬上再建置好現金流,有可能會要花費到本金!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考量這個,那其它狀況其實要賣、不賣沒有一定對錯!我覺得自己決定好最重要,這邊只是分享我朋友的方式。 因為她現在還有工作收入,生活不是完全依靠力成的股息,再加上她還有別檔股票有出現合理價以下+4%殖利率的好價格,慢慢把力成賣掉以後,就可以馬上再做其它檔股票的加碼買進規劃,像她今天賣出第一批賣了2~3成持股,剩下的就再打算再分成3批往上賣出,之後的預計股價每漲5%就再賣出一批。 分批賣的方式有沒有可能剩下,沒辦法全部都賣掉?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當然短時間內或是創高那一波的漲勢確實有可能賣不完,但放著還是有股息可以領,生活也不缺現金,所以不急著賣,股市和經濟是長期往上走的,只要是好公司、好股票,有耐心的長期慢慢賣,都有很大的機會能夠全部清完,那要是股災來,跌了很多的話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就會反向再買進更多,這樣就能再累積更多便宜的低成本部位了。 只要有賺錢都是好事,如果賣出後的現金有地方可以去,要選擇一次就賣完或是分成2批來賣也都很好。 ※本文獲得「艾蜜莉-自由之路」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超級央行周登場,美聯準會(Fed)與國內央行都將於本周決定利率決策,股民也關注對台股影響,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今(11)日表示,台灣市場在股市上有韌性,不管聯準會是否如市場預期降息,台股都會做好各方面準備。 黃天牧今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他會前受訪表示,對於央行本周公布利率決策,金管會靜觀其變,針對美聯準會是否降息或持續維持高利率,投資人近一、兩年對利率升跌都有不同看法,台灣市場在股市上有韌性,投資人也充分了解市場變化,美聯準會對升息或是否降息都有其步驟,台股就做好本身資本市場各方面的準備。 近期外資持續匯入台股,黃天牧表示,外資是重要的資金動能,但不是唯一的動能,外資交易量每天約3成,其他7成還是國內法人與散戶,「大家對台股基本面都是有信心的」。 黃天牧認為,台股之所以會受外資青睞,主要是台股的基本面、產業結構,包含半導體、AI供應鏈等,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在國際產業供應力上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