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銀行陣亡,波及第一共和等地區性銀行,連百年老店瑞士信貸也被送入加護病房,加上台灣不少大型金控配不出股息,全球金融圈爆發連鎖效應。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分析,葉倫、鮑爾等2位Fed主席都因聽信諾貝爾獎學者克魯曼的看法,誤判通膨僅屬短期現象,是美國1年來暴力升息的元兇,美國政府「前面看錯、後面猛力加碼」,後座力現在開始顯現。 謝金河在臉書以「暴力升息週年祭」為題,發文指出去年3月16日美國Fed開始展開升息,第1次只升1碼,此時俄羅斯已經入侵烏克蘭了,美國2月的CPI已經到7.9%,但Fed仍然未採取行動,3月首次升息,CPI已經來到8.5%了。 再往前看,2021年5月起,美國的CPI已經連續5個月在5%以上,到了第4季,10~12月CPI數據依序是6.2%、6.8%、7%,通膨勢頭已成,但曾任Fed主席的現任財長葉倫、Fed現任主席鮑爾兩人,卻仍相信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知名經濟學家克魯曼的說法:通膨只是短期現象。 謝金河坦言,這個誤判也影響到接下來Fed決策,這可能是暴力升息的主因,前面看錯,後面猛力加碼。 接下來是5月4日升2碼,然後是連續4次升3碼,12月2碼,元月再1碼,總共升息8次,共18碼,Fed區間利率也從0到0.25%,拉升到4.5到4.75%,接下來若只升1碼,利率將觸及5%。 從1980年以來,這個世界一直都在降息居多,從未有過如此猛烈升息,一開始股,債先下跌,美元大升,金融市場動盪。 現在升息滿1周年,金融機構開始拉警報,矽谷銀行先陣亡,可能波及眾多地區性銀行;歐洲嬴弱多病的瑞士信貸則是送入加護病房。 謝金河也指,台灣的壽險公司已經苦熬了1年,但這次有很多大型金控公司配不出股息,企業的去庫存壓力正要開始,像巨大去年第3季EPS5.12元,第4季剩0.5元。 市場需求十分薄弱,原物料價格也開始下跌,像俄烏戰爭尚未結束,但WTI已經從最高的133美元跌至65.71美元,油價也腰斬了,因為原物料上漲引發的通膨正在改善。 但他認為,疫情3年影響產業及就業,這個薪資帶動的通膨,恐得花一些時間,暴力升息的後座力,現在開始顯現。
2021年年中,面對通膨逐漸升溫,但依然鐵口直斷說:通膨只是短期現象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悶了一年多後,終於跳出來說:輪到悲觀者難以自圓其說。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這一席話似乎衝著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及聯準會鷹派理事布拉德等人。 美國公布12月CPI年增率6.5%,讓市場大大鬆了一口氣,接下來三個月,將面對7.5%、7.9%及8.5%的高基期,CPI年增率將因為高基期而快速降溫,全球股市元月效應也充滿熱切期待,去年元月股市開高走低而大跌,今年正好相反,全球股市都大幅上漲。 謝金河在臉書以「通膨的多空大論戰」為題發文指出,現在華爾街出現兩派論戰,像薩默斯警告大家不要興奮太早,免得樂極生悲,美國還要繼續升息抗通膨,經濟必然大衰退。末日博士魯比尼認為,企業破產倒閉會頻傳,雷曼兄弟的事件會再上演。先前鼓吹利率要升至7%的布拉德已經改口,他說薪資的上漲已經緩和。 謝金河提到,美財政部長葉倫說通膨會在2023年大幅降溫,她今年要面對美國舉債到達31兆美元的上限,一方面美國是負債大國,利率如果掛在高檔,美國財政部一定大感吃不消,除了付息壓力大,各國逢高拋售美債,美國財政部成了最大苦主。鮑爾預告2023年不降息,是不想讓市場太早出現樂觀預期。 謝金河直指,「現在克魯曼跳出來,而且話帶挑釁,似乎他已看到通膨會在今年降溫,也一掃過去一年多來的悶氣。最近油價、天然氣、糧食價格紛紛大跌,薪資上升力道也趨於溫和,克魯曼再度與葉倫並肩作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再度重批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在社交媒體推特的胡亂發言,缺乏「衝動控制(impulse control)」,將使特斯拉流失客群,加速失去電動車市場領導地位。 由於去年交車量遜於華爾街預估與該車廠原訂目標,特斯拉周二股價急瀉12.2%,創兩年多最大單日跌幅。收在108.1美元,為2020年8月13日以來最低價。 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馬斯克的政治性推文,例如他嘲笑性別代名詞(gender pronouns)、鼓勵他的粉絲在期中選舉投票給共和黨,實際上都在傷害特斯拉的品牌力。 他寫道,「特斯拉的客群大多是富裕且有文化的自由派人士,這些人會受到吸引,部分是因為馬斯克的個人形象。然而,馬斯克公然支持「讓美國再度偉大」(MAGA)陣營的陰謀論,這幾乎是糟糕到不可思議的行銷手法,尤其會令主要客群敬而遠之。」 克魯曼過去早已不滿馬斯克的作風,曾經批評他是「沒有安全感的億萬富豪」。馬斯克去年收購推特並展開大規模重整,當時克魯曼就警告用戶將有一場「馬斯克災難」。 馬斯克日前承諾,只要找到合適接替人選,他就會卸下推特執行長一職,分析師認為,這對近期跌勢慘烈的特斯拉股價來說,馬斯克若不再分心經營推特,其實為好消息。 但克魯曼直言,以電動車市場經濟來看,特斯拉即將失去領導地位是不可避免的結果。這意味特斯拉不太可能再出現長期獲利作為股價支撐,就算馬斯克的形象一如粉絲們想像的模樣,這家電動車廠最終也可能走向衰落。 克魯曼表示,「倘若馬斯克之前能試著隱藏真實的模樣久一點,原本還有機會延後報應來臨的時間,至少可以延後一陣子。」
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升勢大幅放緩,市場看見通膨降溫曙光,激勵對聯準會(Fed)放慢升息步調預期,美股應聲大漲,道瓊工業指數漲破千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表示,Fed已經做得夠多了,是時候考慮暫緩升息,評估今年以來升息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克魯曼在節目發表自己的看法,他認為Fed已經做得夠多了,「真的真的應該停下腳步觀望」。他說,如果再來一份漂亮的CPI報告,Fed內部就會出現反省的聲音,檢討「我們真的太激進了嗎?」。 美國10月CPI升幅低於預期及前值,主要由醫療服務和二手車價格指標下降所驅動。與此同時,11日公布的另一份報告顯示,美國人對短期和長期通膨的預期均有所上升。 Fed今年展開自1980年以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以抑制數十年來新高紀錄的通膨。Fed上週第四度升息3碼,但在低於預期的通膨數據發布後,市場預期Fed下個月將調整升息步伐。 現職紐約市立大學的克魯曼表示,現在所見的通膨數據,多是反映去年冬天時的經濟狀況,而非現在,目前實際可能好上許多。他說,「基本上,我個人已經放棄透過CPI來判斷正在發生的事情」。
美國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意外升高,市場對聯準會(Fed)延續激進升息的預期驟升,引爆美股賣壓大跌千點。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則認為,不要過度解讀8月CPI,並稱這項數據是反映「過去」,而不是「未來」。 美國通膨升勢加劇,8月CPI年增8.3%,雖然低於前值,但超乎市場預期的8.1%,而扣除能源及食品的核心CPI則年增6.3%,升幅擴大且高於前值及市場。觀察其他細項,能源價格雖然有所回落,但新車、食品、醫療照護、住房成本,以及運輸等價格則全面上漲,進而推升通膨率上揚。 不過克魯曼則認為,不應該對CPI數據上升過度解讀。他表示,「核心通膨是最讓人擔憂的數據,如我所言,這基本是在住房成本上,而若藉此解讀通膨情勢,這是一個有問題的指標」。 克魯曼預料,CPI住房成本會持續上漲一段時間,因為這僅是反映新的房租走勢,但根據民間指標顯示,房租已經開始趨穩。 克魯曼表示,所以核心通膨數據可能是在反映「過去」,並不是「未來」。有鑑於此,聯準會將別無選擇地繼續升息,但並不需要因此改變對升息幅度及持續時間的看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揮軍入侵烏克蘭似乎犯了「雙重錯誤」,無法速戰速決反倒激起眾怒,國際制裁使俄羅斯「經濟堡壘」 搖搖欲墜,正邁向大蕭條。在莫斯科日益孤立下,中國能解救俄羅斯的經濟嗎? 克魯曼7日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西方祭出金融制裁,切斷俄羅斯主要銀行進入世界銀行系統的管道,讓俄羅斯進出口業者很難和外國做生意,而買不到生產貨物所需的零組件和原物料,可能導致重要行業停擺。 中國能給普丁一條經濟救生索嗎?克魯曼舉出4個不可能的理由。 第一,大陸目前沒能力提供俄羅斯所需的某些東西,例如西方製造的飛機零件和高階半導體晶片。 第二,大陸官方未加入國際制裁行列,但大陸的銀行和企業為了避免在更重要的市場遭到抵制與監管,可能不願與俄羅斯打交道。 第三,兩國距離遙遠,雖有邊界接壤,但俄羅斯的經濟重心在烏拉山脈以西,大陸則偏重在東海岸,要在如此廣闊區域運送貨物的唯一可行方式是鐵路,但這些路線早已不堪負荷。 第四,中俄經濟實力差距懸殊。30年前,兩國經濟規模不相上下,如今大陸已是俄羅斯的10倍。如果真要建立一個新法西斯聯盟,俄羅斯可能近似大陸的附庸國,這大概不是一心做著帝國夢的普丁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