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價
-
漲跌
-
漲跌幅
-
成交量(張)
-
產業紡織纖維 (市)
聚陽(1477)客戶Target獲利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庫存調整壓力巨大,金控旗下投顧示警下半年對台系成衣廠訂單動能恐仍趨緩,聚陽受影響最大;摩根士丹利證券更指,聚陽近期股價反彈後,投資吸引力明顯不足,維持「劣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僅135元。 永豐投顧指出,Target仍看好美國消費者之消費動能,然在花費預算內仍有商品間移轉跡象,就服飾類別而言,將減少居家服飾訂單轉往時尚類服飾建立庫存。出貨Target的台灣供應鏈以聚陽、儒鴻為主,2021年Target占聚陽營收23%,儒鴻過往來自Target營收占比僅6~8%,產業面而言,考量品牌與通路客戶端下半年仍有較大庫存去化壓力,過往去庫存周期亦容易影響台系成衣廠之獲利表現,將聚陽投資評等降為「中立」。 金控旗下投顧法人指出,品牌端將於明年Q2起,才回到較健康的庫存水位、重啟拉貨,整體庫存調整期約二至三季,影響代工廠營運表現,重演2016~2017年庫存調整期基本面獲利衰退,股價呈現區間盤整,因此建議旗下客戶對成衣製鞋類股轉保守操作,靜待終端銷售轉強、拉貨動能重啟訊號出現。 摩根士丹利證券則針對聚陽發出「戰術性賣出」報告,指出聚陽股價過去一個月來大漲31%,遙遙領先大盤的5%,反應市場認為美國通膨狀況略見減緩,期望聚陽訂單前景「沒那麼糟糕(less bad)」。 不過聚陽股價經一輪大漲,現已來到市場預估2023年每股純益的15倍位階,大摩判斷,市場的樂觀預期已完全反應在股價上。就算採市場高度樂觀的「明年獲利不衰退」預期,本益比也有14倍,並不具投資吸引力,認為股價將開始回落。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Target法說會中表示庫存最大去化壓力時點已過,但相對歷史水準仍偏高之庫存水位,對後續幾個季度之獲利結構恐仍略有承壓。Target釋出的展望,法人認為對台成衣廠訂單動能恐造成衝擊,對聚陽(1477)之影響將高於儒鴻(1476)。早盤聚陽、儒鴻股價雙雙跌破5日線。 法人指出,Target占聚陽2021年營收占比23%,預估2022年來自Target營收可望呈個位數至低雙位數增長;儒鴻過往Target營收占比約介於6%至8%之間,因上半年通路客戶占比已下降至28%,研判儒鴻上半年Target營收占比小於6%至8%區間。 本次法說會中,Targe仍看好美國消費者之消費動能,然在花費預算內仍有商品移轉之跡象,就服飾類別而言,將減少居家服飾之訂單轉往時尚類服飾建立庫存,出貨Target的台灣供應鏈以聚陽及儒鴻為主。而依Target法說會之內容研判,對聚陽之時尚類服飾訂單仍可望有較佳動能,惟居家類減少及時尚類增加間之幅度,恐仍需觀察,整體而言,下半年來自 Target訂單動能仍將呈趨緩態勢。 除了Target之外,日前儒鴻法說提及,今年LULU和NIKE的下單量在4Q不會有年成長,但儒鴻有增加新客戶,以致營收仍能看到成長動能。 此外,由於反全球化造成供應鏈秩序失靈,在紡織業方面也看到急單增加,業者表示,3Q開始就有急單,量多少就看看品牌廠存貨消化情況。由於客人縮短採購可能食髓知味,以後就改不過來了。對代工廠而言,大單做習慣了會很辛苦,而過去採少量多樣生產方式者,相對會比較輕鬆。
聚陽(1477)客戶Target獲利大幅低於市場預期,庫存調整壓力巨大,金控旗下投顧示警下半年對台系成衣廠訂單動能恐仍趨緩,聚陽受影響最大;摩根士丹利證券更指,聚陽近期股價反彈後,投資吸引力明顯不足,維持「劣於大盤」投資評等,推測合理股價僅135元。 永豐投顧指出,出貨Target的台灣供應鏈以聚陽、儒鴻為主,2021年Target占聚陽營收23%,儒鴻過往來自Target營收占比則僅6%~8%,產業面而言,考量品牌與通路客戶端下半年仍有較大庫存去化之壓力,過往去庫存周期亦較容易影響台系成衣廠之獲利表現,將聚陽投資評等降為「中立」。 摩根士丹利證券則針對聚陽發出「戰術性賣出」報告,並指出,聚陽股價過去一個月來大漲31%,遙遙領先大盤的5%,這主要是在反應市場認為美國通膨狀況略見減緩,期望聚陽的訂單前景「沒那麼糟糕(less bad)」。 不過,就在聚陽股價經過一輪大漲,現已來到市場預估2023年每股純益的15倍位階,大摩判斷,市場的樂觀預期已經完全反應在股價上。就算採用市場高度樂觀的「明年獲利不衰退」預期,本益比也有14倍,並不具投資吸引力,因而認為股價將開始回落。 金控旗下投顧法人則指出,品牌端將於明年第二季起,才回到較健康的庫存水位、重啟拉貨,整體庫存調整期約二至三季,影響代工廠營運表現,重演2016~2017年庫存調整期基本面獲利衰退,股價呈現區間盤整,因此,建議旗下客戶對成衣製鞋類股轉保守操作,靜待終端銷售轉強、拉貨動能重啟訊號出現。
疫情過後加快印尼廠擴建速度,力麗副總陳漢卿16日指出,印尼廠假撚一期產線8月已動工,配套的織布廠、染整二廠年底前也可動工,預計2023下半年就可投產,月產能達1,200噸;市場估投資額將超過10億元。為構建完整的上下游供應鏈,力麗近期將尋求台灣服飾配件等衛星廠一起到印尼投資設廠。 除了力麗加碼印尼廠,看好東南亞紡纖供應鏈的崛起,國內紡織上、中、下游廠遠東新、新纖、南紡、得力、儒鴻、聚陽等,幾乎有8、9成都早已到越南、柬埔寨投資設廠,且都成為各家獲利主要貢獻來源。 早在10多年前就已到越南設廠的成衣廠儒鴻、聚陽,近五年來公司主要獲利至少有7、80%來自東南亞各廠的貢獻。 遠東新、新纖、南紡對越南成為全球品牌服飾主要下單供應鏈更是看好,除陸續加碼外,更預期未來五年,東南亞地區獲利對母公司的貢獻將會逐年成長。 力麗表示,目前印尼當地具品質的布源相對稀少,約有9成的布來自進口,當地政府因此制定了「local to local」規範,鼓勵成衣代工廠使用當地生產的紡織品;看好印尼紡纖產業發展潛力,集團因此訂下20年發展計畫,加碼擴大印尼生產規模。 根據力麗集團規劃,未來印尼力寶龍廠將打造從紡纖原料、紗、假撚、平針織布、染整上中下游一條龍垂直整合紡纖供應鏈。 力麗集團印尼建廠計畫進行到今年上半年,目前印尼廠有員工668人、染整定型機5台、平織布機385台、針織機116台,月產能500萬碼。目前力麗印尼廠平織、 針織及染整生產線產能利用率已達100%。 由於全球品牌服飾廠在印尼的生產鏈有集中趨勢,且有越來越多的服飾廠下單到印尼,力麗指出,8月動工的假撚一廠和配套的織布及染整二廠,就是因應印尼市場快速成長、產能供不應求,所以加快建廠計畫。假撚一廠完工後,後續的假撚二廠,以及上游的紗及紡織廠投資,二年後也都會儘快規劃、到位。 陳漢卿表示,力麗印尼廠占地55公頃,目前還有很大的空地,近期也將積極邀請國內如貼合、上膠、配件等紡纖後加工廠,一齊到印尼廠區設廠,群聚完成齊全的印尼紡纖供應鏈。
台股第二季雖受大陸封城影響,但在新應用崛起及超額備貨下,上市櫃公司仍舊衝破「五窮六絕」的產業魔咒,整體獲利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且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等逾136檔個股單季每股純益(EPS)寫下歷史新高。 據統計,上市櫃公司第二季稅後純益共計有183檔創單季新高,另有140檔第二季EPS創歷史新高,超越去年同期的128檔。其中EPS前15大分別為聯發科、緯穎、長榮、泰博、信驊、旭隼、嘉澤、新普、川湖、復盛應用、鈊象、台積電、拓凱、南電及儒鴻,大部分仍以電子股為主角。 以法人8月以來買盤觀察,買超前十大除明安外,同樣全數為電子類股,包含希華、台積電、欣興、南電、智邦、萬泰科、景碩、威強電及全科,買超張數2,300張~1.16萬張不等。 展望第三季,上市櫃提前備貨,加上通膨壓抑終端消費需求,企業第三季面臨庫存調整的壓力,營運展望轉趨保守。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通膨壓力趨緩,在政策強力護盤,且上市櫃公司第二季獲利約1.03兆元,累計上半年超過2兆元,呈現個位數年增,台股多頭占上風,軋空行情蓄勢待發,盤勢持續樂觀,下檔有撐,大盤季底前將有機會叩關萬六。黎方國認為,現階段個股強弱差異大,因此「選股為上」,外資買超鎖定在第二季財報優異的蘋概股外,特斯拉擬將股票一拆三的分割計畫,對未來展望佳的電動車概念也將有所激勵。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指出,經過第二季財報最後公告日後,至10月中旬才會再度面臨財報考驗,若戰爭與升息等外部因素變動不大,加上產業進入旺季,股市訊息將偏多為主,目前本益比仍在低檔的台股,第三季有望維持緩漲的格局。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即將於今(15)截止公告,據統計,目前已有40家上市櫃公司第二季每股獲利(EPS)刷新20年(80個季度)以上新高,其中生達(1720)、智邦(2345)、豐泰(9910)、三地開發(1438)及台積電(2330)等5家更創107個季度新高。 依CMoney最新統計,第二季上市櫃公司EPS創80個季度以上新高的有:生達、智邦、豐泰、三地開發及台積電等,各達107季新高,亞力106季,聯電、華邦電105季,世界、希華、金像電等各98季,接下來東陽、志聖、日馳、欣興、榮運、立隆電、儒鴻、矽統、崇越、聯發科、華祺、安碁等,都在90季以上。 順德、台林、中茂、信邦、明安、京元電子、中光電、威強電、飛捷、耕興、新普、茂達、凌華、桂盟、矽格、茂綸、萬泰科等,則在80~89季之間。 上述第二季EPS寫80個季度以上,即近20年來單季新高的公司,以半導體股、PCB股為最大宗,若以族群來看,則以蘋果供應鏈為最大族群。
台股今天今天以小漲9點開出,但在買盤簇擁下,指數一波高似一波,最高指數來到15277點,繼續往季線靠攏,預估量能2100億。專家建議,漲幅過高的族群不要追價,股價撐在高檔的強勢股普遍震盪,反倒是股價在季線附近的股票,買盤進場意願較高。 受到通膨降溫、雙軋行情啟動以及投信連35買等3大利多,市場信心回溫,台股11日成交量放大至2237.5億元,3大法人也同步翻多,加碼167.22億元,今天大盤續揚,距離季線15334點僅一步之遙。 摩爾投顧分析師蔡正華表示,隨著大盤越過 15035 點,並且多方進一步上攻,行情已逐漸逼近季線 15334 點,接下來就是季線攻防。當前因季線已由明顯下彎變為緩步走平,未來衝關時的壓力已不會像先前沉重。 只是由於個股位階不同,行情越接近季線,資金對於強勢股的拉抬意願明顯減弱,股價撐在高檔的強勢股普遍震盪,反倒是股價在季線附近的股票,買盤進場意願較高,若有營收或財報題材配合,股價就能轉強。 蔡正華舉例,如矽智財的力旺及晶心科、光學的中光電、切入電子貨架標籤的振曜、成衣代工的儒鴻和聚陽、LED車燈的麗清、Mini LED打線組裝的台表科、車載沖壓件的鉅祥等都是在季線附近轉強的個股。 這些低位階股通常有兩種特徵,一種是上半年業績表現比預期佳,但是先前股價過度修正,如今有買盤逢低回補;另一種是上半年營運確實表現平平,股價也大跌一段,但因下半年具備轉機性下,如今也有買盤進場。蔡正華表示,這種上半年漲幅不大,近期逐漸站上季線,或是當前股價在季線上方,但距離季線不遠的股票,後續要列入追蹤。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表示,相較國際股市陸續站回季線、半年線,台股明顯落後。不僅是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釋出通膨降溫訊號,台股還有軋空及軋空手「雙軋」助攻,落後補漲開跑。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20811)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亞太電(3682) 潤泰全(2915) 友達(2409) 王道銀行(2897) 新光金(2888) 臺企銀(2834) 三商壽(2867) 康和證(6016) 緯創(3231) 威盛(2388) 中華(2204) 中石化(1314) 遠東新(1402) 永光(1711) 穩懋(3105) 啟碁(6285) 中磊(5388) 律勝(3354) 燿華(2367) 萬泰科(6190) 力致(3483) 全科(3209)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鴻海(2317) 振曜(6143) 台聚(1304) 明泰(3380) 華通(2313) 建準(2421) 希華(2484)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晟德(4123) 群創(3481) 宏達電(2498) 誠美材(4960) 金居(8358) 鈊象(3293) 立端(6245) 福邦證(6026) 彩晶(6116) 第一金(2892) 統一實(9907) 台塑(1301) 國喬(1312) 中纖(1718) 中工(2515) 中美晶(5483) 東洋(4105) 金像電(2368) 台燿(6274) 信音(6126) 中環(2323) 立敦(6175) 富旺(6219) 台康生技(6589) 驊訊(6237)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和碩(4938) 中華電(2412) 寶成(9904) 高技(5439) 富強鑫(6603) 合庫金(5880) 永豐金(2890) 技嘉(2376) 中興電(1513) 愛之味(1217) 力麗(1444) 大成鋼(2027) 廣積(8050) 景碩(3189) 聯合再生(3576) 旭軟(3390) 嘉聯益(6153) 濱川(1569) 和鑫(3049) 信昌電(6173) 長興(1717) 長榮鋼(2211) 5.轉賣為買的股票: 台積電(2330) 華碩(2357) 富邦金(2881) 元大金(2885) 宏碁(2353) 中鋼(2002) 潤泰新(9945) 台泥(1101) 亞泥(1102) 聯電(2303) 新普(6121) 日月光投控(3711) 昇陽半導體(8028) 世芯-KY(3661) 漢磊(3707) 聯詠(3034) 華南金(2880) 玉山金(2884) 宏遠證(6015) 仁寶(2324) 金寶(2312) 英業達(2356) 宏捷科(8086) 東元(1504) 矽格(6257) 旺宏(2337) 同致(3552) 台化(1326) 台勝科(3532) 儒鴻(1476) 燁輝(2023) 頎邦(6147) 茂迪(6244) 智原(3035) 群聯(8299) 世界(5347) 南亞科(2408) 榮剛(5009) 華邦電(2344) 環球晶(6488) 安瑞-KY(3664) 昇達科(3491) 德宏(5475) 欣興(3037) 久威(6114) 常珵(8097) 宣德(5457) 廣運(6125) 台亞(2340) 能率網通(8071) 萬潤(6187) 奇鋐(3017) 協禧(3071) 威健(3033) 燁興(2007) 撼訊(6150) 惠特(6706) 連宇(2482) 胡連(6279) 虹堡(5258) 6.買超前20名: 金融股: 臺企銀(2834) 新光金(2888) 華南金(2880) 永豐金(2890) 電子股: 友達(2409) 聯電(2303) 群創(3481) 鴻海(2317) 旺宏(2337) 台積電(2330) 日月光投控(3711) 緯創(3231) 中華電(2412) 彩晶(6116) 宏達電(2498) 傳產股: 中鋼(2002) 統一實(9907) 台泥(1101) 中興電(1513) 遠東新(1402)
興櫃7月營收全數公布,受惠疫情趨緩,產業甩開缺料、缺工陰霾,成衣大廠振大環球(4441)月營收衝破9億元關卡新高,展達(3447)單月營收也繳出年月雙增,喜迎解封題材,成為興櫃7月營收唯二年月雙增之個股。 2022年下半年首個月營收成績出爐,疫情趨緩下,各行業「幾家歡樂幾家愁」,電子業疫情紅利消失、面臨庫存調整,原物料價格也自高檔回落,惟部分產業則終於擺脫缺貨、缺料困境,營收顯著回溫。 興櫃7月營收冠、亞軍仍由遠壽、燁聯奪得,受惠利空淡化,遠壽月營收已連兩月重登80億元之上;而聯發科「大金雞」達發,則取得第三名,單月營收16.65億元,月減12.74%、年增56.45%。 後續排名依序為長榮航太、振大環球、和淞、雲豹能源、伊雲谷、富基電通、展達,與6月相去不遠。 國內成衣大廠業績捷報頻傳,振大環球也有亮眼表現,7月營收9.32億元,月增6.23%、年增59.68%,創登錄興櫃來新高。 振大環球半年報也「閃金光」,上半年稅後純益6.53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0.88元,大賺逾一個股本,於紡織成衣類股中,僅次於龍頭廠儒鴻的13.95元,而第三季又將進入傳統旺季,法人看好,振大環球目前訂單穩健,下半年營收表現仍將較去年同期成長。 而綠電開發商雲豹能源,則受惠太陽光電、儲能及水處理等業務持續增溫,7月營收爆發性成長、達7.53億元,月增1.29倍、年增11.45倍;累計前七月營收28.06億元,年成長9.45倍。 疫情趨緩、缺料壓力緩解,網通廠7月營收轉佳,群光集團轉投資45.15%之興櫃專業網通廠展達通訊,不僅已於7月25日遞出上市申請,7月營收也創佳績、達5.98億元,月增1.39%、年增1.16倍,改寫歷史單月次高紀錄。 此外,通路代理商富基電通7月21日正式登錄興櫃掛牌交易,本次也躋身單月營收前十大,惟其主要代理產品為NAND Flash控制晶片、各式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受記憶體市場利空壓境衝擊,7月營收僅6.52億元,月減7.78%、年減18.92%,與去年相比不算突出。
美股財報季接近尾聲,台股可望回歸基本面,在紡織股后聚陽(1477)法說釋出明年度目標、通膨與庫存、及新客戶貢獻等樂觀展望,今(11)日股價直奔漲停,股王儒鴻(1476)也噴漲逾6%,帶動類股指數跳空上漲,技壓台股類股群雄。除了股王、股后強勢演出,包括利勤(4426)也亮燈,力鵬(1447)、力麗(1444)、廣越(4438)、偉全(1465)、如興(4414)等,漲幅也超過4%。 全球疫情趨緩,從航空、觀光、旅遊到飯店業逐漸復甦, 另一個明顯回春的產業是紡織業,紡織成衣廠營收逐漸恢復往日水準,加上海運塞港一櫃難求,民生需求遞延,今年產能將持續補足去年需求,營收數字大幅度拉升;以聚陽為例,受惠外出類及機能性服裝出貨成長,且日系客戶拉貨強勁,7月營收達37.1億元,創單月新高紀錄,月增21.94%,年增21.9%;前7月累計營收為190.3億元,年增19%,預計增加更多快時尚、戶外服裝和街頭時尚訂單,更利於升營運成長,外資法人最新報告給予「表現優於大盤」,目標價182元,今日收盤價為178.5元。 儒鴻今日股價也表現強勢,亞系外資針對儒鴻半年報出具報告指出,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645元,今日收盤價為444元,主要是儒鴻第二季獲利與毛利率皆優於預期,顯見營收規模、產品ASP上揚、產品結構,以及更有利的原料成本和貨幣環境;儒鴻受產業庫存調整影響最小,且疫後龍頭廠集中採購趨勢不變,加上目前本益比18.75倍偏低,同業平均20.54倍,上半年每股賺13.95元,長線投資價值浮現。 7月底被打入全額交割股的如興經歷財務風暴、董事長解任等經營風波,連續拉4根停板後,今日盤中仍漲逾4%,短線漲幅衝上45.38%;如興前6月累計合併營收達85.7億元,年增13.36%,市場靜待如興公布第二季及上半年財報,現已進入出貨旺季,未來三個月營收能見度仍高。
【時報-台北電】證交所公告今日單一證券鉅額成交,股票名稱: 1.富邦特選高股息30(00900):每股成交價12.14元,成交量500萬股,成交金額6070萬元。 2.黑松(1234):每股成交價33.75元,成交量120萬股,成交金額4050萬元。 3.儒鴻(1476):每股成交價438.49元,成交量9萬1590股,成交金額4016萬1299元。 4.儒鴻(1476):每股成交價438.48元,成交量12萬1410股,成交金額5323萬5857元。 5.千興(2025):每股成交價5.32元,成交量140萬股,成交金額744萬8000元。 6.聯電(2303):每股成交價41.71元,成交量85萬8000股,成交金額3578萬7180元。 7.聯電(2303):每股成交價41.7元,成交量100萬股,成交金額4170萬元。 8.聯電(2303):每股成交價41.44元,成交量36萬2000股,成交金額1500萬1280元。 9.台達電(2308):每股成交價270.82元,成交量7萬8000股,成交金額2112萬3960元。 10.台達電(2308):每股成交價270.78元,成交量14萬股,成交金額3790萬9200元。 11.台達電(2308):每股成交價270.57元,成交量15萬股,成交金額4058萬5500元。 12.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14元,成交量28萬1000股,成交金額1億4443萬4000元。 13.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13.05元,成交量13萬4000股,成交金額6874萬8700元。 14.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13.02元,成交量19萬6000股,成交金額1億055萬1920元。 15.台積電(2330):每股成交價512.77元,成交量11萬股,成交金額5640萬4700元。 16.智邦(2345):每股成交價275.81元,成交量33萬3000股,成交金額9184萬4730元。 17.智邦(2345):每股成交價275.8元,成交量81萬9000股,成交金額2億2588萬200元。 18.致茂(2360):每股成交價183元,成交量170萬股,成交金額3億1110萬元。 19.瑞昱(2379):每股成交價336.39元,成交量6萬9000股,成交金額2321萬910元。 20.瑞昱(2379):每股成交價335.75元,成交量7萬1000股,成交金額2383萬8250元。 21.聯發科(2454):每股成交價675.36元,成交量3萬股,成交金額2026萬800元。 22.聯發科(2454):每股成交價664.5元,成交量18萬1000股,成交金額1億2027萬4500元。 23.宏盛(2534):每股成交價21.3元,成交量50萬股,成交金額1065萬元。 24.富邦金(2881):每股成交價52.4元,成交量78萬6000股,成交金額4118萬6400元。 25.信邦(3023):每股成交價281.75元,成交量13萬7000股,成交金額3859萬9750元。 26.茂林-KY(4935):每股成交價55元,成交量35萬股,成交金額1925萬元。 27.中租-KY(5871):每股成交價224.5元,成交量7萬6000股,成交金額1706萬2000元。 28.中租-KY(5871):每股成交價218.5元,成交量50萬股,成交金額1億925萬元。 29.中租-KY(5871):每股成交價218.25元,成交量42萬股,成交金額9166萬5000元。 30.中租-KY(5871):每股成交價218.09元,成交量32萬股,成交金額6978萬8800元。 31.中租-KY(5871):每股成交價218.08元,成交量32萬股,成交金額6978萬5600元。 32.旭隼(6409):每股成交價1623.3元,成交量1萬股,成交金額1623萬3000元。 33.力積電(6770):每股成交價33.9元,成交量681萬7000股,成交金額2億3109萬6300元。 34.力積電(6770):每股成交價33.25元,成交量1607萬1000股,成交金額5億3436萬750元。 35.力積電(6770):每股成交價29.95元,成交量57萬9000股,成交金額1734萬1050元
升息與軍演衝擊市場信心,盤面觀望氣氛濃厚,8月以來大盤日均成交值不足2,000億元,8日成交量更僅有1,745億元,創2021年以來單日新低,造成主流權值股欲振乏力,反倒是華星光(4979)等低價銅板股配合基本面,更容易吸引資金進駐。 展望本周,除7月營收、第二季財報進入公布高峰,本周佳世達、儒鴻、樺漢、國巨、華碩、廣達、仁寶等指標股都將陸續召開法說會,通膨數據也有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將揭曉,以及MSCI季度調整結果即將出爐,目前市場預期台股權重將再度遭到調降。 不確定因素瀰漫市場,同時解放軍軍演延長至8日,資金謹慎觀望,低價股趁勢崛起,8日收盤價低於50元的銅板股中,收漲家數高達540檔,在24檔漲停股中,更有18檔銅板股,包含天瀚、中視、如興、日馳、華星光、昆盈、誠研、東典光電、華祺、訊舟、蒙恬、訊達、鴻翊、康全電訊、天鉞電、合邦、九正及偉聯。 其中華星光受惠缺料問題緩解,以及設備升級浪潮,出貨增溫,第二季毛利率跳高至37.61%,較去年同期大增34.48個百分點,稅後純益8,339萬元,較去年同期虧轉盈,每股稅後純益0.63元,外資買盤持續敲進。 國泰證期資深經理蔡明翰表示,台股走勢落後美股接近一季的時間,那斯達克指數與費半指數目前高於季線約8%,反觀台股則在季線下約2%的位置,極度乖離,預期在MSCI公布調整結果前,低量情況不致發生改變,但待數據公布且法說利空消化告段落,台股或將迎來報復性反彈,投資人應捨棄新低量就有新低價的觀念,選擇供需結構較佳的族群與個股進行操作。 中信臺灣智慧50ETF經理人張圭慧也表示,台股上半年財報陸續出爐,累計上半年營收20.61兆,較去年同期增長11%。整體來說,目前台股本益比約10.5倍,適合投資人逢低分批建立資金部位。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紡織股股王儒鴻(1476)今舉行法說會,儒鴻董事長洪鎮海表示,下半年的毛利率向上不會往下,至於訂單能見度,由於客戶縮短採購時間,一季會有2~3次的追單,使公司必需機動調整產能。以前客戶的Forecast在8~9成,而現在只有6成左右。儒鴻分散客戶政策,為競爭優勢,該策略會維持。 儒鴻第二季稅後盈餘20.37億元,季增13.8%、年增33.6%,EPS為7.42元,續創單季新高,上半年稅後盈餘38.28億元,年增32.8%,EPS為13.95元,也是同期新高。今年第二季因新台幣貶值,匯兌收益達2.8億元;而上半年合計匯兌收益則有4.7億元。 儒鴻第二季營收112.15億元,季增10.2%、年增14.6%;毛利率28%,季增1.2個百分點、年增0.1個百分點;營益率20.6%,季增0.9個百分點、年增0.6個百分點,營業費用率7.4%。儒鴻第二季在營收規模放大、產品組合較佳、平均單價 (ASP) 提升等多重因素下,毛利率也較首季回升,推升獲利表現。 上半年來看,儒鴻營收來到213.9億元,年增18.8%、毛利率27.4%,年減0.9個百分點、營益率20.2%,年增0.1個百分點,營業費用率為7.21%。今年上半年營收合計213.9億元,其中針織布為78.8億元,占比37%;成衣營收為135億元,占比為63%。今年上半年針織布的營收占比較去年同期增加。上半年品牌營收占比約72%,而通路營收占比約28%。 針織布因客戶對中高端產品需求增加,使儒鴻自109年第二季起,針織布營收逐季增加。7月針織布單月營收15.56億元,再創歷史單月新高。目前布的稼動率為滿載。 在應收帳款方面,儒鴻上半年為47億元;存貨上半年為34億元,表現均呈現穩健。
受通膨影響,全球品牌服飾廠及通路商進入庫存調整,戶外機能性服飾需求轉強、居家休閒類服飾需求轉弱,紡纖供應鏈也受到衝擊,市場預期,國內紡纖廠第三季營運將呈「上瘦下肥」。 在客戶下單動能降緩、各項原物料成本拉升,福懋(1434)、力麗(1444)、集盛(1455)等上中游紡纖原料廠第三季營運恐會是旺季不旺。而主要以戶外機能服飾為主的儒鴻(1476)、聚陽(1477)、振大環球(4441)等下游成衣族群,營運仍可維持審慎樂觀。 雖然福懋上半年稅後純益25.91億元,年成長131.12%,但在長纖布、輪胎簾布等本業上,因受到全球通膨加劇,各項原物料成本大漲,上半年營業毛利率、營益率雙雙下滑。 在通膨加劇、俄烏戰爭持續等不確定因素仍存在,加上市場庫存增加,市場對福懋第三季營運持保守看待。 市場對上中游紡纖廠第三季營運保守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歐美服飾通路商WALMART、TARGET等,手中服飾庫存量過高,需要二、三個月的時間消化;紡纖廠指出,已看到8、9月客戶下單動能確有降緩的現象。 由於美國和歐盟等主要市場陷入通膨危機,自第二季中旬以來,紡織業者接獲的新訂單呈下降趨勢,包括力麗、集盛等,7月營運狀況還可以,不過對於8、9月的營運則已轉趨保守。 在這一波紡纖廠訂單減少時,國內成衣廠的產品結構多以中高端機能、運動休閒產項為主,加上供應鏈集中、多產地優勢,訂單較不受通膨影響。 高機能成衣代工廠儒鴻、振大環球,今年上半年EPS分別為13.95元及10.88元,都已賺超過一個股本;儒鴻表示,主要客戶NIKE、Lululemon、UA等三大客戶今年訂單量都維持成長。 第三季是儒鴻傳統出貨旺季,且印尼廠第二期建廠計畫在第二季已完工,每月產能約100萬件,對下半年營收及獲利都有加分。儒鴻表示,下半年營運仍持審慎樂觀。 振大環球指出,上半年受惠於營收增加、毛利率提升、生產基地的競爭優勢及客戶結構持續優化,使得公司在整體表現特別的亮眼,展望下半年,市場上雖有部分雜音干擾,但仍審慎樂觀。
7月全球採購經理人指數全大跌,科技股庫存調整恐延續一年,在基本面逆風中,法人篩選旺季續旺五大族群,分別是網通、工業電腦、車用、蘋概及運動休閒,包括啟碁(6285)等16檔,有望輪流嗨起來。 進入拉貨旺季的蘋概股,如台積電、廣達、欣興、致伸,電動車概念的強茂、系統電、廣宇,工業電腦如樺漢、立端、威強電,網通股如啟碁、明泰、建漢、智邦,以及運動休閒概念的儒鴻、明安等個股,法人上周買超,合力按讚。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分析,金管會考慮祭出限空令,財政部國安基金進場,加上央行護住新台幣匯率,三大財經主管機關擔綱多頭總司令,力抗台海危機空軍來龍,台股5日演出報復性反彈,大漲333點,一舉封閉裴洛西缺口,在台股站回萬五關卡之後,空方棄械投降,指數有望續攻季線15,400點。 在個股部分,他建議選擇獲利成長的產業,避開衰退中的產業,靜待庫存去化。目前不受衝擊的產業,電子股包括網通、衛星、車用電子零組件等,傳產包含運動休閒、特化、生技、風電等,可以留意。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分析,台股在國安基金持續進場護盤,並傳出金管會不排除祭出限空令,有效抵擋大陸軍演衝擊,台股重返萬五關卡。 觀察台股未來一周盤勢最大變數,仍在於大陸軍演能否平靜落幕,他預估台股可望回歸與國際股市連動。 目前市場對通膨第三季見高轉折往下有所期待,8月10日美國公布7月份CPI達9.1%,創40年來新高。整體來看,美台企業財報告尾聲,第二季表現符合預期,但第三季基本面將處於清庫存調整階段,預估台股大致上呈現大箱型走勢,台股區間在14,600~15,200點。 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則分析,兩岸緊張氣氛稍緩,5日加權指數開高走高,收在15,036.04,大漲333.84點,連五周收漲。 本周將有大量的財報、法說與7月營收公告,此外,MSCI亦將公布第三季之成分股調整,訊息量極為龐大,個股波動加劇難免,但不致於影響台股多方趨勢。 黃文清認為,經過5日大漲後,電金傳三大族群同步站上月線,其中以電子最有機會挑戰季線反壓,為觀盤重點所在。目前台股本益比處於歷史低檔區,應為進場布局良機。 在產業部分,他分析,網通主晶片缺料狀況轉佳,目前產業訂單無虞,下半年網通產業出貨增溫,多數網通廠訂單皆已排到2023年第二季,產業能見度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