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傳產

的結果
  • 《傳產》央行利率連二凍 房市未鬆綁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考量國內外經濟情勢,國內通膨也有緩步回降趨勢,國內央行利率連兩季凍漲。而據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金額狀況,今年前8月房貸金額為4283億元,年減11%,可以看出房市已出現明顯降溫。 目前房市已經有降溫跡象,整體市場已經呈現較為平穩的自用當道市況。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考量美國升息接近尾聲,國內通膨逐漸受控,景氣呈現外冷內熱,短期內央行並沒有升息的急迫性,房市一二手市場也出現降溫現象,因此也沒有再進一步拉高信用管制的問題,整體房市在政策逐步調控後,已經是較為健全的自用市場。 觀察2022年3月以來5次升息,每次升息造成下個月買賣移轉棟數緊縮,這次不升息也讓房貸族稍微放寬心,另一方面,新青安貸提供1.775%破盤價利率,首購進場意願高,造成8月份八大行庫新增房貸走揚,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表示,政府為避免不動產市場再度熱絡,今年房市管制應該不會鬆綁。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先前五度升息讓國內利率水準來到近15年新高,所幸政府祭出青年安心成家貸款加碼補助,讓下半年房市在平均地權新制和大選等干擾下,交易有復甦跡象。 央行此次不升息,也並未對房市管控政策鬆手,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認為,在央行眼中,房市正在「留校察看」期,加上今日行政院會議通過囤房稅等重大政策,在打房正規軍中,央行將回到板凳位置,讓相關部會透過政策工具進行打房。 從2000年以來,央行總共升息26次、降息27次,最近一波升息潮是去年(2022年)3月開始,央行理監事會連續5季都決議升息,去年3月一次升1碼,當年3月份全國買賣移轉棟數還超過3萬棟,下一個月下跌到2萬8千多棟,買賣移轉棟數月減13.4%,買方擔憂貸款壓力增加,購屋意願走低,造成交易量減少,到2022年12月年底有交屋量挹注,單月移轉超過2萬6千棟,但當月央行宣布再升半碼,隔月恰逢春節為市場淡季,買賣移轉月跌61.8%,2023年1月僅剩16,657棟。 據央行公布資料顯示,今年前八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金額為4283億元,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1%,不過新青安房貸上路,8月的五大銀行新承做金額月增67.8億元,房貸利率則為2.091%則是近4月最低的一次,今年已經連續5個月房貸利率站上2%。

  • 外資大砍339億創今年次高 三大法人賣超近4百億 投信最死忠連36買

    台股今天在電子、金融和傳產類股齊跌下,指數開低走低,半年線16500點失守,終場下跌218.08點,收在16316.67點,成交量2772.4億元。 今天外資賣超339.76億元,為今年第2大,僅次於7月6日的387億。投信今天持續買超1.90億元,自營商賣超59.99億元,合計3大法人賣超397.84億元。投信連續36交易日買超,堪稱台股最死忠支持者。 台積電收在527元,下跌8元。高價股也紛紛走跌,譜瑞-KY跌破1000元大關,收在980元,台股剩「九千金」,為信驊、世芯-KY、大立光、力旺、旭隼、緯穎、創意、祥碩和材料-KY。 電子類股指數下挫1.29%,金融股指數下挫1.43%,傳統產業股的水泥、食品、塑膠、機電、電纜、玻璃、造紙、鋼鐵、橡膠、汽車、航運及觀光類股指數也都下挫逾1%。 法人表示,台股指數先前在季線和半年線區間震盪,今天失守半年線關卡,未來半年線是否成為反壓,值得觀察。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晨間解盤》台股戰季線 成敗全靠它

    【時報-台北電】周四台積電(2330)秒填息,AI反彈領多頭人氣回籠,金融、傳產權值助攻,台股開盤衝高緩步走揚,終場大漲226.05點或1.36%,收當天最高16807.56點,蓄勢上攻季線;成交量微幅放大至2834億元。盤面上主流為航運、AI題材、高速傳輸、光纖網通族群。 周四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買超189.2923億元,投信買超50.9874億元,自營商買超3.0165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43.29億元。外資、自營商回補台股,投信連31買續挺。 群益投顧指出,新台幣彈升引資金回流,激勵指數站上月線,3、12日線待扭轉。並預期指數區間為16600點至17000點。 群益投顧操作建議如下: 1.有挑戰季線機會,成敗關鍵看量能續航,偏低仍須留意拉回。 2.以技術面短多標的,依據短期均線變化,進行汰弱留強因應。 觀察國際金融重要動向,美國8月PPI增1.6%,高於預期的1.2%;但核心PPI年增2.2%,符合預期。 ECB升1碼,上修今明後年通膨預測。 中國人行下調準率0.25個百分點,為今年第2次,估釋約5000億元人民幣流動性。(編輯:廖小蕎)

  • 《傳產》上車潮已過 7月預售揭露腰斬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平均地權條例在7月1日上路,未來新買進的預售案將不能換約狀況下,6月預售市場爆量出現一波上車潮,揭露數量達1.4萬件,不過新制上路後買氣已經提前反應,7月的預售揭露量目前僅剩下約6千件,買氣出現大幅衰退,預售市場投資氛圍下降後,逐漸轉為自用當道的市場。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預售市場已經轉為個案表現的市場,平均地權條例政策從去年開始討論後,交易量就呈現明顯衰退,也可以視為政策已經發生預期效果,現在市場上已經轉變為自用當道,加上少數的長期置產客戶,想要換約的投資退場,平均地權條例的確對於預售市場有降溫效果,現在個案普遍銷售時間都拉長,甚至還有搭配較輕鬆付款方式,希望能夠爭取首購自用族群的目光。 信義房屋統計預售揭露資料顯示,全台6月的預售揭露數量達1.4萬件,創下2021年7月實價登錄2.0(預售揭露更即時)上路後的單月新高,反映在平均地權條例上路之前,市場上出現一波買氣,不過平均地權條例上路後,7月的預售揭露量目前僅剩下5820戶,衰退幅度超過5成,若以區域來看,台北市、台中市月減幅度約7成,新北、台南月減幅度約6成,新竹、高雄月減幅度約5成,桃園市相對穩定衰退約4成。 曾敬德指出,7月預售揭露件數出現明顯衰退,主要還是市場出現政策前提前上車現象,若平均6、7月約一萬件的交易來看,交易表現還算穩定,不過通常政策上路前的趕上車效應,都會影響後面幾個月的表現,短期內預售銷售還是會略顯疲軟。

  • 《晨間解盤》季線關前 多頭續航力待考驗

    【時報-台北電】電金傳產權值偏弱壓抑多頭,AI指標適時回神發揮支撐,周四台股小幅衝高後緩步震盪走低,終場下跌53.45點或0.32%、收16738.16點,成交量增至2729億元。主流類股為AI伺服器、網通光纖。 資金偏愛中小型股,櫃買市場收盤連7紅,成交量861億元。 周四外資(不含外資自營商)賣超80.7407億元、止步連2買,投信買超39.0219億元、連25買,自營商賣超41.9261億元、連5賣,三大法人合計賣超83.64億元。 群益投顧表示,大盤跌破3日線,短多出現降溫,先看技術性修正。季線前追價力道偏保守,類股輪動速度加快,考驗多頭續航。操作上以盤面熱門股為主,參考短期均線變化,汰弱留強換股操作。(編輯:廖小蕎)

  • 台指期 維持區間震盪

     台股5日市場交投清淡,台積電熄火拉回整理,而尾盤在電子股及傳產族群拉抬下由黑翻紅,跌點不斷收斂,終場加權指數以上漲1.92點作收,成交量約2,500億元;台指期下跌24點,收16,754點、跌幅0.14%。  加權指數5日以小跌開出,盤中電子權值股漲跌互見、金融股走勢疲軟,拖累指數一路於盤下震盪,所幸尾盤在部分電子股及傳產族群拉抬下由黑翻紅。  權值股來看,台積電拉回整理、終場下跌0.9%,聯發科則逆勢勁揚近1%,連帶IC設計族群聯詠、瑞昱等表現相對亮眼,而人工智慧(AI)概念股漲跌互見,技嘉下跌1.58%,緯創、光寶科收平盤,在傳產族群逆勢撐盤下,激勵尾盤跌點不斷收斂,終場翻紅上漲0.01%,收16,791.61點。  從籌碼面來看,外資現貨買超12億元,期貨淨空單增加至6,230口。自營商選擇權淨部位,目前仍無明顯多空方向。近月選擇權籌碼,賣權OI大於買權OI之差距為900餘口,買權賣權OI增量皆為不足。周選方面,買權賣權OI增量相去不遠,目前選擇權多空皆無明顯表態。  永豐期貨認為,台股5日收長下影線紅K,顯示下檔支撐強勁,目前短均、月線呈多頭排列,8月中旬以來的墊高走勢不變,惟在量能未有效放大前,預期短線在16,800關卡附近震盪。  元富期貨表示,台指期5日呈現區間震盪格局,指數開低後雖一度下跌回測5日線,但16,700點整數關卡支撐仍強勁,使跌幅收斂以紅K棒留下影線作收。目前指數持續站穩在短期均線及月線之上,在跌破短期均線之前,短線建議偏多看待。

  • 韓股 能源、傳產等類股領軍 大盤漲0.8%

    在能源、石化與鋼鐵類股領軍下,韓股周一上漲,大盤指數Kospi終場收高0.8%到2,584.55點。由於近來多項數據強化美國聯準會將暫停升息的預期,帶動外資持續買超;此外中國當局為提振房市,放寬房貸政策也有助提振市場投資氣氛。

  • 《晨間解盤》3題材助攻16900關 點將2大族群

    【時報-台北電】美股週一因勞動節休市,期貨市場雖正常交易,但變動幅度有限,大致上仍維持上週五收盤水準。台指期夜盤下挫31點(-0.18%)。國票投顧預估,台股今將以平低盤開出,盤中維持16800點附近震盪。 國票投顧指出,台股週一開高後震盪走高,在台積電(2330)領漲半導體股,加上塑膠、鋼鐵及航運等傳產股漲勢配合下,大盤在10點半過後即持穩在16700點上方,呈現高檔震盪走勢,且在最後一盤稍作拉升,促使終場收高144點(+0.87%),以16789點作收。 國票投顧表示,觀察台股自8月下旬以來 ,大致上指數即沿著短均緩步向上墊高,儘管受到國內逾半縣市休颱風假及美股週一休市的影響,台股昨日量能明顯萎縮,所幸現有慣性暫未出現明顯改變,考量本週有月營收公布、半導體展,接著下週的蘋果發表會,在短線題材加持下,推估大盤應有機會持續向季線所在16900點關卡挺進,建議可擇優題材股偏多因應。操作方面,聚焦電源管理IC、光學鏡頭族群,在市場題材加持下,短線股價將有表現空間。(編輯:李慧蘭)

  • 《外資》買超股:華紙、台積電、欣興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824)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和碩(4938) 元大金(2885) 精英(2331) 基泰(2538) 原相(3227) 信昌電(6173) 藥華藥(6446)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亞泥(1102) 誠美材(4960) 金寶(2312) 宏捷科(8086) 華紙(1905) 中磊(5388) 敬鵬(2355) 台星科(3265)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台積電(2330) 鴻海(2317) 亞翔(6139) 金居(8358) 上詮(3363) 振曜(6143) 神達(3706) 東元(1504) 矽格(6257) 華城(1519) 東洋(4105) 合正(5381) 欣興(3037) 力特(3051) 奇鋐(3017)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宏碁(2353) 中鋼(2002) 漢翔(2634) 佳世達(2352) 日月光投控(3711) 大江(8436) 高技(5439) 漢磊(3707) 建漢(3062) 新鉅科(3630) 宏遠證(6015) 毅嘉(2402) 凌陽(2401) 大同(2371) 成霖(9934) 華新(1605) 頎邦(6147) 大亞(1609) 農林(2913) 力麒(5512) 茂迪(6244) 元晶(6443) 聯合再生(3576) 群聯(8299) 新唐(4919) 南亞科(2408) 華邦電(2344) 威剛(3260) 精誠(6214) 瑞智(4532) 訊舟(3047) 至上(8112) 承啟(2425) 千附(8383) 浩鼎(4174) 寬魚國際(6101) 富喬(1815) 健鼎(3044) 正崴(2392) 今皓(3011) 安鈦克(6276) 旺矽(6223) 中環(2323) 能率網通(8071) 優群(3217) 佳邦(6284) 越峰(8121) 力致(3483) 台半(5425) 倉和(6538) 太景*-KY(4157) 合一(4743) 長科*(6548) 驊訊(6237) 聚和(6509) 美琪瑪(4721) 擎邦(6122) 佶優(5452) 長榮航太(2645) 5.轉賣為買的股票: 富邦金(2881) 中租-KY(5871) 上海商銀(5876) 潤泰新(9945) 台泥(1101) 聯電(2303) 精確(3162) 第一金(2892) 亞力(1514) 橘子(6180) 台塑(1301) 遠東新(1402) 華航(2610) 大成鋼(2027) 京元電子(2449) 友訊(2332) 合晶(6182) 明泰(3380) 聯茂(6213) 信音(6126) 台達電(2308) 一詮(2486) 精金(3049) 高僑(6234) 晶采(8049) 元太(8069) 光寶科(2301) 雙鴻(3324) 台康生技(6589) 湧德(3689) 和成(1810) 健喬(4114) 胡連(6279) 寶一(8222) 精剛(1584) 6.買超前20名: 金融股: 元大金(2885) 第一金(2892) 電子股: 欣興(3037) 精英(2331) 鴻海(2317) 台積電(2330) 京元電子(2449) 中環(2323) 光寶科(2301) 聯電(2303) 和碩(4938) 定穎投控(3715) 宏碁(2353) 康舒(6282) 台達電(2308) 日月光投控(3711) 傳產股: 漢翔(2634) 華航(2610) 中興電(1513) 東元(1504)

  • 不跟ESG就掉隊了!這檔沒踩0056陷阱坑 受益人月增1倍+雙月領 最熱台美10大ESG ETF一表看

    極端氣候頻傳,淨零碳排是擋不住的,不減碳就沒有訂單,還要被課高額碳稅,企業也為轉型ESG低碳努力,據統計,低碳排企業年報酬率,比高碳排企業多 17%,台美相關ETF趁勢冒出,比如7月上市的永豐ESG低碳高息(00930),受益人就單月暴增125%至1.8萬人,美股達人「股股知識庫」認為,00930是雙月配,集科技股AI光芒將大成長,又沒有踩到0056高殖利率的陷阱坑,值得投資。 為美股投資新手而生的「股股知識庫」表示,隨氣候變遷加劇,淨零碳排已成全球關注焦點,對ESG(環保、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的關注也升高。今年全球股市漲聲不斷,科技股更挾AI大漲,使兼顧「高成長」與「高股息」的「科技型高股息ETF」異軍突起,永豐ESG低碳高息(00930)擁有高成長、高股息、ESG的三重優勢,甫上市單月受益人便暴增120%,究竟魅力在哪裡?跟台股明星ETF 0050、0056比,誰潛力最高呢? 但轉型低碳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據國外經驗,通常都需業者與政府密切合作,才能順利推動,而為切合產業需求,經濟部工業局在今年6/13委託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簡稱電電公會)辦理「半導體、EMS減碳路徑目標與策略藍圖發展產業座談會」。 經濟部與半導體指標業者共同研商2025年、2030年減碳目標,以及供應鏈減碳策略,並與電電公會合作,依產業需求,協助產業發表低碳轉型白皮書,以及供應鏈和產業明確轉型路徑,讓具體減碳效益落實在電子資訊業,顯示出政府落實低碳政策的具體方案。 若未來實現淨零碳排,將為ESG提供更多投資機會,並促進ESG產業的快速發展,由受益人單月暴增120%的現象來看,除了投資人對ETF本就接受度高,也與近年許多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上,也更在乎公司是否符合ESG原則,00930綜合考量企業碳排放量,以及其對企業營收影響之相對碳排或絕對碳排,結合「台灣永續評鑑」ESG評分結果,選取評等為BBB級以上之公司,確實能稱為高標準的低碳排概念ETF。 00930成分股: ESG低碳成主流 據統計,低碳排企業近1年平均報酬率,較高碳排企業高出 17% ,投資低碳排公司也成為趨勢,往後碳稅上路,低碳將會成為企業標配,也預告必須達標才有訂單,因此台廠積極打造綠色供應鏈,成分股中有訂單能獲利的低碳台股,更是投資大趨勢,觀察00930所持有的成分股,其實就已透露玄機。 由於必須符合ESG認證標準,選出來的成分股,在傳產配置更少,降低鋼鐵、塑化、水泥等碳密度較高企業;而科技股會更多,尤其各大龍頭受惠AI未來大趨勢,也具備資源,能率先進行碳密度低改造計畫,最適合穩健存股與追求碳金投資獲利契機的投資人。 00930基金經理人張怡琳表示,過去高股息ETF主要以殖利率為篩選標準,隨著ESG議題受到重視,相關因子也逐漸納入考量。現今,隨著「碳」議題日益火熱,全球政府推出相關法令,企業積極推動碳轉型,對企業而言,忽視碳排放將可能面臨高額碳排放費或缺乏訂單等風險,這將對長期投資造成潛在衝擊,因此投資方式也應隨趨勢調整。 00930雙月配+平準金=穩定成長 00930號稱高股息,還有 ESG 概念,在挑選企業時會有更嚴苛的條件,ESG 由3個單字組成,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企業分別要對應環境、社會文化關懷和公司治理,白話來說,就是有錢才能做好這塊的標準,原則上不容易出亂子。 相比 0056雖然受過市場驗證,是存在數十年的老牌高股息ETF,但其在選股邏輯上仍有它的毛病,由於 0056選股是依照高殖利率排序選擇,這點導致容易踩到高殖利率的陷阱坑,值得投資人深思。 也就是這樣,00930作為台股最新版的高息ETF:重視穩定的殖利率和配息,同時納入低碳和ESG條件,以跟隨全球市場趨勢。 張怡琳指出,雖然部分人擔心低碳轉型,可能影響企業獲利和配息,然而從追蹤指數2020年迄今的表現來看,該ETF指數股利率持續跑贏台灣高股息指數(0056),並且優於加權指數,顯示加入低碳和ESG因素,反而有助於優化股息率。 股股知識庫表示,台股還有5檔ESG概念股可以投資,如果不想只投資台股ESG概念股,想更進一步靠近全球站在減碳降排放前緣的企業龍頭,也能參考5檔熱門ESG美股ETF ,雖然名稱中沒有提到ESG,但如果出現太陽能(solar)、潔淨能源(clean energy)、低碳(low carbon)等相關主題的話,也會被視為是相關ESG ETF,若投資人對ESG有興趣的話,不妨可從這些題材再去深入研究喔! 延伸閱讀:最新美債ETF 00931:升息末債券夯,低價成存股寵愛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股股知識庫》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傳產股就是「我們的日常」 存股怎麼輸?想要穩又要領息 這類股可以閉眼買

    每天都要用手機,也會去小7覓食逛逛,還喜歡網購直接送到家,出門滿街都是TOYOTA,假日不少人都會騎單車去玩,這些日常都是傳產股適合存股的原因,尤其上半年和泰車暴賺逾2個股本,富邦媒、統一超、巨大都賺逾半個股本,理財達人「存股方程式」建議,想要領息就選電信股,想要穩健又成長的首推統一,想賭轉機的可挑台泥、巨大。 「存股方程式」版主在臉書粉專表示,關注的24檔傳產股,今年上半年EPS終於全數出爐,台泥今年上半年每股賺0.64元,非水泥事業營收占比已增加至35%,水泥本業則是受限於中國房地產與基礎建設放緩,導致獲利不若以往,轉型之路還有一段路要走。 亞泥水泥本業同樣受限於中國低迷的房產與基礎建設,本業獲利差強人意,幸好集團轉投資眾多,業外收入多元,獲利尚稱穩健,上半年每股賺2.07元,但長期爆發力明顯不足。 統一與統一超持續穩健成長,上半年每股各賺1.97元、5.17元,尤其下半年併入家樂福之後,統一集團零售通路王者地位,短期內已無法撼動,待整合完成之後,併購綜效值得期待。 電商龍頭富邦媒因為疫情紅利消失,部分消費者回歸實體通路,導致股價從歷史高點大跌超過1200元,跌幅超過66%,但今年上半年獲利恢復成長,每股賺7.92元,可以持續留意後續發展。 和泰車在汽車產業的布局非常完整,在該產業的地位大致也難以撼動,今年擺脫防疫險的困擾,上半年每股暴賺21.74元,大賺超過2個股本。 巨大則因為全球自行車尚在調整庫存,獲利大幅衰退,上半年每股賺5.15元,還是有賺半個股本;荷蘭電動自行車大廠VanMoof於7月17日宣告破產,可見自行車產業景氣仍處於調整期。 正新、佳格、裕日車上半年每股各賺1.13元、0.49元、1.72元,早年搭上中國高速成長列車,股價與獲利表現不俗,如今則是成也中國、敗也中國,股價與獲利尚無法恢復元氣,。 版主建議,如果只想穩健領息,電信股是好選擇;如果希望穩健與成長兼具,食品龍頭統一是最佳選擇;如果喜歡轉機性強的,可以留意台泥、巨大。 2023上半年傳產股每股獲利如下: 傳產股:EPS(元) 台泥:0.64 亞泥:2.07 台塑:0.56 南亞:0.23 台化:0.16 台塑化:0.34 中華電:2.52 台灣大:2.04 遠傳:1.69 遠東新:0.75 統一:1.97 統一超:5.17 佳格:0.49 富邦媒:7.92 和泰車:21.74 裕日車:1.72 正新:1.13 巨大:5.15 東鋼:3.04 豐興:2.07 大華:0.65 宏全:4.3 台肥:3.17 興農:1.43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 《外資》買超股:宏碁、長榮航、藥華藥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816)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雄獅(2731) 光頡(3624) 伍豐(8076) 安鈦克(6276) 台半(5425) 旭品(3325) 合一(4743) 智擎(4162)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和碩(4938) 宏碁(2353) 曜越(3540) 漢磊(3707) 新鉅科(3630) 金寶(2312) 精英(2331) 大亞(1609) 聯合再生(3576) 原相(3227) 中裕(4147) 敬鵬(2355) 信昌電(6173) 威健(3033) 精剛(1584) 佶優(5452)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華碩(2357) 偉訓(3032) 立端(6245) 高技(5439) 中天(4128) 富驊(5465) 同致(3552) 華新(1605) 華城(1519) 新麥(1580) 瑞智(4532) 泰詠(6266) 幃翔(6185) 久正(6167) 雷科(6207) 太景*-KY(4157) 盛弘(8403) 南緯(1467) 新盛力(4931) 台星科(3265)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卜蜂(1215) 正新(2105) 國泰金(2882) 晟德(4123) 建錩(5014) 宜特(3289) 振曜(6143) 神基(3005) 毅嘉(2402) 三陽工業(2206) 晶華(2707) 台船(2208) 中菲行(5609) 燁輝(2023) 京元電子(2449) 廣積(8050) 基泰(2538) 茂迪(6244) 義隆(2458) 晶豪科(3006) 南亞科(2408) 華邦電(2344) 鈺創(5351) 新美齊(2442) 矽統(2363) 聯合(4129) 中磊(5388) 光罩(2338) 海華(3694) 精成科(6191) 育富(6194) 霖宏(5464) 精星(8183) 樺晟(3202) 中探針(6217) 正崴(2392) 萬泰科(6190) 康舒(6282) 耀勝(3207) 僑威(3078) 力特(3051) 瑞儀(6176) 高僑(6234) 旺矽(6223) 優群(3217) 佳能(2374) 奇鋐(3017) 雙鴻(3324) 普誠(6129) 科風(3043) 長科*(6548) 驊訊(6237) 藥華藥(6446) 建舜電(3322) 鳳凰(5706) 虹堡(5258) 擎邦(6122) 5.轉賣為買的股票: 元大金(2885) 中租-KY(5871) 金居(8358) 上詮(3363) 創惟(6104) 新光金(2888) 宏遠證(6015) 廣達(2382) 緯創(3231) 威盛(2388) 技嘉(2376) 愛之味(1217) 聚陽(1477) 國喬(1312) 萬海(2615) 長榮航(2618) 農林(2913) 冠德(2520) 穩懋(3105) 仲琦(2419) 台玻(1802) 華紙(1905) 永豐餘(1907) 台光電(2383) 盛群(6202) 致伸(4915) 泰博(4736) 千附(8383) 楠梓電(2316) 健鼎(3044) 建榮(5340) 良維(6290) 禾昌(6158) 均豪(5443) 廣運(6125) 廣明(6188) 先進光(3362) 萬潤(6187) 台嘉碩(3221) 晶焱(6411) 廣穎電通(4973) 辛耘(3583) 波若威(3163) 協易機(4533) 6.買超前20名: 金融股: 新光金(2888) 元大金(2885) 電子股: 宏碁(2353) 亞太電(3682) 和碩(4938) 毅嘉(2402) 金寶(2312) 廣積(8050) 啟碁(6285) 華碩(2357) 僑威(3078) 矽統(2363) 敬鵬(2355) 京元電子(2449) 偉訓(3032) 華邦電(2344) 傳產股: 長榮航(2618) 華新(1605) 藥華藥(6446) 農林(2913)

  • 《外資》買超股:緯創、仁寶、光寶科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814) 1.外資連續買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福華(8085) 光寶科(2301) 2.連續買超四日的股票: 神達(3706) 貿聯-KY(3665) 伍豐(8076) 台玻(1802) 安瑞-KY(3664) 寬魚國際(6101) 岳豐(6220) 華鎂鑫(8087) 台半(5425) 合一(4743) 智擎(4162) 合機(1618) 亞航(2630) 3.連續買超三日的股票: 雄獅(2731) 光頡(3624) 華夏(1305) 東和鋼鐵(2006) 世紀鋼(9958) 海韻電(6203) 安鈦克(6276) 達運(6120) 旭品(3325) 4.連續買超二日的股票: 和碩(4938) 宏碁(2353) 宏達電(2498) 華星光(4979) 統振(6170) 曜越(3540) 亞昕(5213) 立積(4968) 漢磊(3707) 台耀(4746) 新鉅科(3630) 仁寶(2324) 金寶(2312) 精英(2331) 和桐(1714) 長榮航(2618) 大亞(1609) 聯合再生(3576) 原相(3227) 榮剛(5009) 精材(3374) 輔信(2405) 合勤控(3704) 中裕(4147) 華泰(2329) 泰博(4736) 敬鵬(2355) 台亞(2340) 信昌電(6173) 越峰(8121) 奇偶(3356) 昇銳(3128) 百德(4563) 威健(3033) 惠特(6706) 寶一(8222) 協易機(4533) 精剛(1584) 佶優(5452) 5.轉賣為買的股票: 華碩(2357) 元大金(2885) 晶宏(3141) 佳世達(2352) 友達(2409) 群創(3481) 泰碩(3338) 永捷(4714) 偉訓(3032) 立端(6245) 高技(5439) 中天(4128) 神盾(6462) 創惟(6104) 宏遠證(6015) 緯創(3231) 英業達(2356) 微星(2377) 愛之味(1217) 華新(1605) 慧洋-KY(2637) 農林(2913) 國產(2504) 冠德(2520) 太極(4934) 正文(4906) 威剛(3260) 穩懋(3105) 新麥(1580) 高力(8996) 永豐餘(1907) 欣銓(3264) 國統(8936) 光環(3234) 智易(3596) 台燿(6274) 泰詠(6266) 欣興(3037) 良維(6290) 禾昌(6158) 久正(6167) 元太(8069) 華容(5328) 萬潤(6187) 協禧(3071) 晶焱(6411) 廣穎電通(4973) 盛弘(8403) 台康生技(6589) 湧德(3689) 波若威(3163) 台星科(3265) 6.買超前20名: 電子股: 群創(3481) 仁寶(2324) 緯創(3231) 台半(5425) 金寶(2312) 和碩(4938) 英業達(2356) 華碩(2357) 光寶科(2301) 正文(4906) 傳產股: 長榮航(2618) 大亞(1609) 台玻(1802) 榮剛(5009) 愛之味(1217) 華新(1605) 華紙(1905) 世紀鋼(9958) 華城(1519) 台汽電(8926)

  • 《外資》賣超股:聯發科、台積電、聯電

    【時報-台北電】經統計,前個交易日(20230814) 1.外資連續賣超五日以上的股票: 可成(2474) 中鋼(2002) 新普(6121) 鈊象(3293) 亞電(4939) 聯詠(3034) 合庫金(5880) 新光金(2888) 裕隆(2201) 旺宏(2337) 百和(9938) 大成(1210) 大成鋼(2027) 中美晶(5483) 群聯(8299) 華邦電(2344) 盛群(6202) 環球晶(6488) 臻鼎-KY(4958) 訊舟(3047) 燿華(2367) 濱川(1569) 磐儀(3594) 和益(1709) 撼訊(6150) 力積電(6770) 富采(3714) 2.連續賣超四日的股票: 誠美材(4960) 彩晶(6116) 精星(8183) 東浦(3290) 精金(3049) 松上(6156) 光洋科(1785) 千如(3236) 雙鴻(3324) 力致(3483) 3.連續賣超三日的股票: 台積電(2330) 鴻海(2317) 上海商銀(5876) 南亞(1303) 金居(8358) 大江(8436) 王道銀行(2897) 彰銀(2801) 永豐金(2890) 兆豐金(2886) 玉山金(2884) 聯邦銀(2838) 中華(2204) 豐泰(9910) 宏全(9939) 聯發科(2454) 東聯(1710) 力麗(1444) 國際中橡(2104) 揚智(3041) 世界(5347) 榮成(1909) 正隆(1904) 東洋(4105) 東隆興(4401) 致伸(4915) 敦泰(3545) 華東(8110) 建榮(5340) 樺晟(3202) 萬泰科(6190) 久元(6261) 艾笛森(3591) 蜜望實(8043) 普誠(6129) 全科(3209) 4.連續賣超二日的股票: 中華電(2412) 富邦金(2881) 國泰金(2882) 中租-KY(5871) 漢翔(2634) 正德(2641) 富強鑫(6603) 開發金(2883) 第一金(2892) 宏捷科(8086) 台塑(1301) 台苯(1310) 亞聚(1308) 興農(1712) 益航(2601) 中鴻(2014) 燁輝(2023) 頎邦(6147) 合晶(6182) 華孚(6235) GIS-KY(6456) 同欣電(6271) 精成科(6191) 楠梓電(2316) 凱崴(5498) 華通(2313) 飛宏(2457) 廣運(6125) 晶采(8049) 廣明(6188) 朋程(8255) 健喬(4114) 5.轉買為賣的股票: 正新(2105) 台灣大(3045) 網家(8044) 中信金(2891) 潤泰全(2915) 潤泰新(9945) 興富發(2542) 亞翔(6139) 東捷(8064) 台泥(1101) 聯電(2303) 晟德(4123) 力山(1515) 上詮(3363) 所羅門(2359) 福邦證(6026) 聯亞(3081) 振曜(6143) 台新金(2887) 三商壽(2867) 廣達(2382) 神基(3005) 毅嘉(2402) 凌陽(2401) 東元(1504) 中興電(1513) 康那香(9919) 龍巖(5530) 台化(1326) 中石化(1314) 國喬(1312) 遠東新(1402) 陽明(2609) 新興(2605) 裕民(2606) 萬海(2615) 華航(2610) 台船(2208) 京元電子(2449) 景碩(3189) 基泰(2538) 茂迪(6244) 智原(3035) 南亞科(2408) 鈺創(5351) 新美齊(2442) 矽統(2363) 啟碁(6285) 聯合(4129) 陽程(3498) 至上(8112) 昇達科(3491) 力旺(3529) 千附(8383) 浩鼎(4174) 美而快(5321) 金像電(2368) 富喬(1815) 霖宏(5464) 萬旭(6134) 常珵(8097) 宣德(5457) 台達電(2308) 博大(8109) 立德(3058) 僑威(3078) 中光電(5371) 瑞儀(6176) 旺矽(6223) 中環(2323) 佳邦(6284) 德晉(3466) 元山(6275) 台嘉碩(3221) 家登(3680) 倉和(6538) 高端疫苗(6547) 長科*(6548) 聚和(6509) 藥華藥(6446) 樂事綠能(1529) 杏輝(1734) 擎邦(6122) 訊映(4155) 定穎投控(3715) 6.賣超前20名: 金融股: 開發金(2883) 新光金(2888) 臺企銀(2834) 永豐金(2890) 玉山金(2884) 彰銀(2801) 中信金(2891) 台新金(2887) 兆豐金(2886) 第一金(2892) 華南金(2880) 王道銀行(2897) 富邦金(2881) 電子股: 中環(2323) 廣達(2382) 華邦電(2344) 台積電(2330) 聯電(2303) 傳產股: 華航(2610) 中鋼(2002)

  • 《台北股市》外資14日賣超股:華航、開發金、新光金

    【時報-台北電】台股14日加權指數收16393.66點,跌207.59點或1.25%,總成交值3295.52億元。三大法人賣超213.82億元,其中外資賣超173.51億元,投信、自營商分別買超60.56億元及賣超101.01億元。  外資賣超前十大個股,依類別分,1檔電子股、7檔金融股及2檔傳產股;依股價分,10檔銅板股;賣超張數方面,8檔賣超上萬張,榜首為華航(2610),賣超2萬7097張,開發金(2883)、新光金(2888)名列二、三名,分別賣超1萬7981張及賣超1萬7302張。第四及第五名為臺企銀(2834)、中鋼(2002),其他依序為永豐金(2890)、中環(2323)、玉山金(2884)、彰銀(2801)及中信金(2891)。 ●外資14日賣超前十名:  1.華航(2610)收24.20元,跌1.10元或4.35%,外資賣超2萬7097張。  2.開發金(2883)收12.15元,跌0.25元或2.02%,外資賣超1萬7981張。  3.新光金(2888)收9.32元,跌0.32元或3.32%,外資賣超1萬7302張。  4.臺企銀(2834)收13.95元,跌0.25元或1.76%,外資賣超1萬5095張。  5.中鋼(2002)收27.20元,跌0.45元或1.63%,外資賣超1萬3057張。  6.永豐金(2890)收17.50元,跌0.50元或2.78%,外資賣超1萬2667張。  7.中環(2323)收12.95元,漲0.25元或1.97%,外資賣超1萬939張。  8.玉山金(2884)收25.35元,跌0.35元或1.36%,外資賣超1萬813張。  9.彰銀(2801)收17.30元,跌0.25元或1.42%,外資賣超9982張。  10.中信金(2891)收24.30元,跌0.60元或2.41%,外資賣超9148張。  ●前三大個股近五日籌碼:  1.華航(2610)三大法人累計買超2萬561張,其中外資買超2萬3597張、投信賣超60張、自營商賣超2975張;融資減1657張、融券增3469張,券資比4.84%。  2.開發金(2883)三大法人累計賣超2萬3449張,其中外資賣超2萬5037張、投信買超2565張、自營商賣超976張;融資減715張、融券增12張,券資比0.32%。  3.新光金(2888)三大法人累計賣超7萬4045張,其中外資賣超5萬1962張、投信買超2101張、自營商賣超2萬4183張;融資增833張、融券增2185張,券資比15.65%。(編輯:財經內容中心)

上市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上櫃Top5

上漲
下跌
漲停
跌停

主要市場指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