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公司近年來一直是媒體界關注焦點,其重點大體上可分為三部分:公司財務、國際投資和被收購動向。

繼2022年營收衰退16%、去年衰退14%,今年8月1日英特爾公布第2季財報,營收續衰退0.9%;而相較去年同期獲利尚有14億美元,今年第2季虧損達16億美元,其中晶片代工部門就虧損28億美元,較上年擴大9億美元。財報公布後,英特爾美股收盤下挫5.5%,盤後更進一步大跌超過20%。

財報公布的同時,公司宣布一系列因應措施,包括裁員15%、第4季起暫停派發股息、縮減營運費用、大砍資本支出等,顯示英特爾正面臨嚴重的營運困境。

國際投資方面,2022年英特爾公布其加強歐洲投資計畫,擬在德國打造半導體尖端製程、在法國設立半導體研發與設計中心,並在愛爾蘭、波蘭、西班牙等地擴大研發、製造與代工服務;未來10年預計將投資800億歐元協助歐洲創建次世代晶片產業生態體系。

但近期英特爾喊停了法、義設廠計畫,德國建廠計畫延期,甚至以色列的晶圓廠也傳出暫停進行。另方面,英特爾將愛爾蘭一座晶圓廠49%的股權出售、賣光手中Arm公司持股等,透露出英特爾正處於資金嚴重短缺。

就在英特爾問題纏身之際,外界傳出了高通公司有意收購英特爾的消息;另外也傳出英特爾有意出售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大廠Altera,及Arm曾洽詢購買英特爾的產品部門。

英特爾於1968年成立以來曾是「矽谷」的代名詞。今年3月美國政府給予英特爾高達445億美元的補貼優惠,商務部長雷蒙多還數次稱英特爾是美國的「冠軍半導體公司」。不到半年,英特爾卻如雪崩式的陷入困境。綜合產業界的分析,除製程技術未能趕上之外,問題出在英特爾至少錯失了3個重要的「策略性轉折點」。

「策略性轉折點」是英特爾前任CEO葛洛夫於1999年提出的概念。他指出,在當今外在環境產生10倍速的變化,企業必須適時體察時勢、確認顛覆產業成敗的關鍵要素、重新定義競爭優勢、研擬最佳策略性變革方案、即時採取行動促使企業轉折向上;否則一旦錯失時機,企業將遭受長期或致命性的損傷。

不幸的是,其後的英特爾連續錯失了幾個策略性轉折點。一是遺誤了產業從個人電腦向手機遷徙的商機,當Apple為了推出iPhone手機前來要求合作時,英特爾放棄,自此喪失了以新增業務驅動成長的機會。

其次是錯失AI晶片爆發性的需求、錯失投資OpenAI開發ChatGPT的機會。當AI研究者專注於圖形處理器(GPU)影像遊戲晶片結構時,英特爾則仍堅持其中央處理器(CPU)方式,資料中心等核心業務被逐步侵蝕、取代。

第三個錯失是拒絕產業走向水平分工的發展模式,不僅未將製造委外給專業代工廠,反而大舉進軍代工服務市場,致使英特爾必須在缺乏大客戶支持的條件下,大舉投資製程研發與新廠擴建,營運雪上加霜。

面對重大挑戰,英特爾仍只是進行一些業務上補洞的措施,缺少策略性的變革,怪不得產業界人士要質疑:這些因應措施就夠了嗎?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葛洛夫提出的「策略性轉折點」及英特爾目前的危機,可以讓我們思索:當政府堅持非核家園,在能源轉型上錯失契機,造成電價上漲、電力短缺、政府千億補助台電時,台灣在科技、產業與經濟發展上長期要付出的代價。(作者為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

#策略性轉折點 #半導體 #英特爾 #爾任CEO葛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