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戰略競爭影響全球供應鏈布局,儘管如此,業內人士分析,供應鏈的轉移相當複雜,勢必導致管理的困難;雖然目前中國大陸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還算穩固,但仍面臨多重挑戰,新興的外國生產基地也拿走很多生產力。
應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邀請,「準時達國際供應鏈」創新產品處總監梁康儀1日以「從全球經濟發展看中國供應鏈變化」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她從業界視角提出前述觀點。
梁康儀表示,大陸於2001年加入WTO之後,製造供應鏈是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從大陸輻射到全球各地。如今,製造供應鏈正在轉為區域製造(中國+N),這是全球第五次供應鏈的轉移。
對於全球供應鏈變化趨勢,梁康儀形容是「從長鏈、短鏈到自足鏈、多鏈」。不過,光是製造一部手機就可能涉及超過3000家供應商,若要轉移供應鏈,將是整個產業從採購、上下游零件到物流都必須轉移。因此,供應鏈轉移所產生的關稅、管理、倉儲等問題變得更加困難。
梁康儀指出,美國全球供應鏈安全韌性策略有三個層次,首先是美國製造,其次是《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中的墨西哥製造,最後是「友岸外包」,包括台灣、東協、印度、中東歐等製造地。
在美國推動之下,大陸在全球供應鏈戰略中的角色產生變化。但是梁康儀指出,大陸在研發投入方面的支出頗多,因此其供應鏈優勢或許不再僅僅基於勞力成本,而是基於製造業生態系統,以及政策驅動的人力資本與技術創新發展得到研究和技術開發投資的支援(新質生產力)。
梁康儀認為,目前大陸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還算穩固。同時,大陸政府透過政策支持,推動資通訊電子產業等技術密集型行業成為大陸供應鏈支柱,但仍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各國貿易保護政策下的關稅與審查制度。
此外,梁康儀提到,新興的外國生產基地也拿走很多生產力,大陸企業也隨這波產業轉移大量出海。但是大陸企業出海面臨挑戰,供應側方面包括供應協同效率低、採購交付困難、供應中斷、供應不確定等;至於需求側困難,如需求波動與不穩定、需求計畫不準確、最後一公里派送等。在此背景之下,企業將面臨更加複雜和多變的供應鏈挑戰。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