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水利會過去多是親國民黨的系統,綠營難以撼動,2020年乾脆收歸國有、納為公務機關,當時有一派說法要讓組織運作透明化,切開水利會與地方派系的勾結,避免淪為金脈。但事實上,農水署雖走入體制,卻出現中央民代權力擴張,即使是小設施、小工程,都要「拜託對人」才管用,嘉義縣民進黨籍議員黃榮利透露,確實有「找立委」的潛規則出現,是否會影響接下來的選舉?就等鍋蓋掀了才知道。

自改制後,農民普遍認知農水署並沒有發揮該有的功能,以至於陳情民意代表的農水路案件增多,變成是縣市政府在幫農水署解決問題。以雲林縣為例,縣政府每年編列2億元執行農路更新改善,也自編預算進行「急要農水路改善」;另一方面,農民向農水署工作站請求灌溉、清疏、農水路改善碰壁次數多了,對此「很有感」,這股不滿可能將反應在地方選舉中。

雲林縣議員李明哲認為,民進黨政府把水利會資產收歸國有的目的之一,是覬覦各水利會豐厚的土地資產,都會型的七星、台中、瑠公圳、桃園都有非常豐厚的土地,將來怎麼處置,應該要嚴格的監督機制。

國民黨台南市議員蔡育輝表示,水利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水利團體,也是緊密的農民網路,在地方選舉中發揮影響力,自然成為政黨覬覦和角力的戰場。

蔡育輝觀察,他選區主要就位於農業地區,以前台南的水利會派系並沒有很明顯,4年前改制升格後,「現在都是他們(執政黨)的人」,包含水利小組長、巡水員或掌水工都是「他們」推薦的人,讓人感覺改制後,水利系統成為綠營或其民代綁樁腳的工具。

#水利會 #農水署 #國民黨 #收歸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