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第七波房貸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央行第七波房貸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

就在聯準會「放鴿」後不到24小時,中央銀行端出第3季理監事會決議,別說沒跟進降息,「美規台不隨」,就調升存準率的角度,甚至還逆勢放鷹,而整場會議聚焦房市管制,力道幾乎比過去6次的總和還強,先不論能否讓房價有效降溫,但對房市的衝擊,絕對比黎巴嫩那支引爆的BB Call有過之而無不及。

時間倒回3個月前,央行總裁楊金龍對於新青安點燃房市熊熊大火,還輕描淡寫地幫財政部緩頰,說這是政府美意,財政部會去處理,不願越俎代庖。然3個月過去,新青安不但沒降溫,房貸水位更猶如水淹金山寺,如果繼續坐視不管,不動產集中度就快改寫新高。

不動產集中度快飆新高,透露兩個警訊:一個是賭運氣,當銀行把多數信用資源集中在不動產,代表風險太高,一旦房市反轉,別說購屋族哇哇叫,更猶如次貸風暴般可怕,這就只能賭台灣房價一路走高、永不回頭,因只要客觀局勢有劇烈變化,銀行就可能垮掉。

二是慢性侵蝕競爭力。猶如楊金龍所言,當信用資源集中在不動產,必會影響生產事業投資,當台灣幾乎只剩下台積電獨撐大局時,若不能適時抑制信用資源傾斜,傳統產業只會更貸不到錢,況且當不動產生意會自動送上門,銀行何需費力找下個潛力股?

當然有人會說,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尚未達到前波高點,不懂央行在操心啥?問題在於,現今房價高不可攀,一年漲幅數成,與薪資所得根本不成正比,顯示房子早從居住工具變成投資工具,風險自然大增,但整體風險承擔能力不若過往,受傷情況就會更嚴重。

於是乎,就當大家預期,央行正因「限貸令」成為房貸戶千夫所指對象,理當明哲保身之際,央行卻反其道而行,祭出過往都不曾想過的「超強」打房組合拳,這只證明一件事,如果今天不打(房)、明天可能就會後悔,甚至得花數倍資源收拾泡沫化後的殘局。

央行不會不清楚,這一拳打下去,勢必掀起排山倒海反對聲浪,尤其是建商。只不過面對不斷飆漲的房價,當隨處可見用新青安炒房的人頭、當居住正義愈離愈遠、當連貸個款都困難重重時,整頓房市勢在必行,如今央行戴上鋼盔向前衝,就看其他政策能否跟上。

#央行 #資源集中 #房市 #不動產 #新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