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在再生醫療雙法的支援下,再生醫學療法已成為治療罕見及棘手疾病的新希望。為了促進再生醫學產業發展並創造商機,寬量國際(QIC)與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的補助下,聯手舉辦了「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小聚」。該活動聚焦於再生醫學,邀請來自產、學、研、醫各界的專家,共同探討從趨勢、科技、臨床到產業的最新發展。此平臺旨在凝聚共識,促成臨床試驗的綠色通道,以加速生醫創新應用與商品化的進度。

工研院副總暨生醫所所長莊曜宇表示,跨域創新合作平台已成為臺灣生醫產業的核心樞紐,透過整合與協作,成功串接23家醫療院所及醫學中心,並與國內外資本公司及中小型企業建立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生醫臨床試驗綠色通道,加速產品開發。該平台專注於技術、人才、資金及市場四大面向,為新創團隊提供全面支援,助力其迅速成長。

寬量國際策略長谷月涵(Peter Kurz)則指出,臺灣的新興生技公司正引領生醫產業進入「第三波浪潮」,推動臺灣生技醫療指數自2020年以來上漲45%,表現遠優於那斯達克和香港的生技指數,使臺灣生技產業成為國內外投資者的焦點。他強調,臺灣生技產業在創新與技術研發方面全球領先,尤其是在細胞治療領域,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高達47%,遠高於產業平均。

此次活動亦邀請多家再生醫學創新企業分享其最新研發突破。「長聖國際生醫」總經理黃文良指出,其公司開發的異體mRNA CAR-T療法,已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臨床試驗許可,預計將為實體腫瘤治療帶來重大突破。「永笙生技」則正進行以臍帶血為基礎的細胞治療研發,其新藥RegeneCyte已進入美國藥證實質審查程式,將有望成為全球首家取得臍帶血藥證的細胞治療公司。

面對新時代的機會與挑戰,工研院持續聚焦市場需求,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並攜手寬量國際等產業夥伴,通過生醫創新跨域合作平台,加速推動生醫創新應用與商品化,為未來產業發展奠定基石。

#再生醫學 #工研院 #寬量國際 #長聖國際生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