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近日撰文分析美台安全夥伴關係,可說是從美國的國家利益角度,對台灣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強調,若台灣在台海主動挑釁引戰,美國未必會保衛台灣,此言論值得台灣深思。

卜睿哲在布魯金斯學會網站的文章,對台美夥伴關係提出7點看法,他的說法較委婉,翻成更直白,他要傳達的包括,台灣投入自我防衛的資源和準備不足,不能全指望美國,並透過讚揚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間接表達對賴清德的隱憂。他還建議台灣應更明確表達不會法理台獨,並為美國協防台灣設但書,強調若台灣主動挑釁,美國不一定會幫忙。

美國很在意台灣挑釁激怒(provoke)北京,那麼就也必須了解北京認為的「挑釁」是什麼。若從今年6月的《懲獨22條》看,不只在政治領域,包括經濟、歷史、文化等層面的去中國化,都是北京所在意的「任何形式的台獨」。

兩岸的根本分歧在於政治,捍衛中華民國是台灣任何政黨都須守護的大原則,而其他在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等領域,則可讓其自然地發展與碰撞。經濟上,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下,正慢慢衍生出一套新的秩序,兩岸經貿就繼續跟著國際政經法則走;社會上,兩岸民間往來頻密,在官方互動受阻下,反而更應該鼓勵兩岸民間各領域多交流,用「由下而上」的力量,慢慢扭轉兩岸氛圍。

歷史文化上,則是兩岸真實存在的連結,當年大陸文革時,台灣還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但如今國安局卻把中華文化也視為要防範的大陸統戰工具,讓人詫異。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指出,台灣的去中國化做法,「只會讓台灣人在統一的過程中感到更痛苦。」

台灣當前反中的政治正確濃厚,只會讓對立的言論更抬頭,無助兩岸緩和。對於民族血緣、歷史文化層面的「中國情」,台灣社會應該要有更大的包容力,這是對每個人生命歷程的尊重,也是台灣該展現的民主精神,還能降低「挑釁感」,讓大陸覺得「和平統一」仍然有望。

海陸兩會官員最近常說要「說好話、存好心、做好事」,當大陸多接收到一點好事好話的善意,兩岸和平發展的路才走得穩。

#挑釁 #北京 #兩岸 #台灣 #卜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