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維珍航空和英國航空先後宣布將暫停從倫敦飛往大陸的航線,地中海(MSC)、皇家加勒比等國際知名郵輪公司也宣布將取消部分從大陸母港出發的航次,引發大陸需求不足導致跨國公司撤離中國的想像。

政治因素 慎選旅遊地

大陸經濟確實面臨下行壓力,今年第2季GDP增速4.7%,為去年第2季以來的低點,上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均處於低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去年同期比較增長3.7%,遠低於去年的8.2%,7月同比增長2.7%,顯示整體消費意願低迷,但進一步分析資料卻可以發現,旅遊、餐飲、醫療、參加課程等服務性消費的增速明顯。

大陸上半年服務零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7.5%,明顯高於商品零售,另一方面,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9.2%,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速高2.4個百分點。在各地方政府積極創新消費場景,打造文娛旅遊等新消費增長模式下,上半年居民飲食服務、交通、教育文化娛樂等各項支出增速都在兩位數,這也意味大陸服務消費潛力極大。

經濟前景不明,消費者錢包看得緊,雖然是事實,但若要說因而導致國際航線的取消,也不盡然。英美的航空公司暫停大陸航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成本考量。由於俄烏戰爭持續進行,從歐洲、美國飛大陸的航線必須繞過俄羅斯領空,飛行時間至少增加1至3個小時,燃油、人工等營運成本大幅上升。陸美之間的航班數雖增至每周雙方各50,但美國的航空公司因成本高昂而不願執飛,甚至指責繼續飛越俄羅斯領空的大陸航空公司「不正當競爭」。

政治緊張造成歐美與大陸民間好感度降低,加上歐洲國家政局不穩,右翼勢力上台,頻頻出現針對移民的示威、暴動。美國國內歧視、傷害華裔的案件也呈上升趨勢,到歐美國家的不安全感,降低了大陸民眾前往旅遊的意願。

政治因素對旅遊意願的影響愈趨明顯。以東南亞為例,最近兩年,菲律賓與大陸因南海爭端關係緊張,今年上半年到菲律賓的大陸遊客不到20萬,相較疫情前2019年的174萬人次,真是天壤之別。與大陸關係穩定的新加坡,今年上半年共接待大陸旅客145萬人次,大陸超過印尼成為新加坡最大的旅遊客源地。特別是今年2月大陸和新加坡互免簽證後,當月入境新加坡的大陸旅客達32.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的3.53萬人次增長約8.3倍。這些數據顯示並非大陸民眾不願出境旅遊,而是對旅遊目的地有所選擇。

國潮興起 台港澳契機

大陸旅遊業疫後加速轉型,地方政府與觀光景區為吸引遊客不遺餘力,奇招迭出,不是境外旅遊去不起,而是境內旅遊CP值更高。例如暑期期間消暑又充電的博物館「夜遊」模式很常見,在元宇宙、AI、AR等新科技加持下,遊客可以在博物館內與真人NPC互動,享受沉浸式的「劇本殺」;天津的張學良故居景區,還能體驗諜戰主題的燒腦解謎遊戲。反觀海外,很多國家和地區旅遊業在疫後未能及時升級,設施老舊、服務業人手不足等,難以滿足遊客的「嘗鮮」需求。

更重要的是,大陸年輕人的旅遊方式與以往已有明顯的差異。以港澳旅遊為例,過去大陸人到香港旅遊,購物是重點,隨著海南免稅島的成熟,大陸遊客到香港更喜歡步行攬勝,或深入街區的深度旅遊。「國潮」興起後,大陸年輕人對中華文化更有自信,更願意探索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遊覽項目。大陸年輕人「國潮風」其實是台灣觀光業的契機,畢竟台灣的中華文化元素對陸客具有天然吸力。

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計,2024年大陸出境旅遊人數將達1.3億人次。本月上旬疫後首個到馬祖旅遊的大陸團已經成行,福建宣布將開放居民到金門旅遊。台灣如果希望陸客來台自由行,政府要與大陸建立互信關係,業界更要趕緊做好觀光產業轉型升級,讓大陸觀光客不虛此行。

#大陸 #新加坡 #遊客 #國潮 #出境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