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頻脈患者因心跳過快,需仰賴心律去顫器的植入,預防猝死。若為靜脈血管通路異常、體重過輕的小孩,都只能自費使用皮下植入式心臟去顫器,今年9月起,健保署將這項醫材納入給付,幫助患者省約95萬。同時,收載了肌張力不全患者所需的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造福藥物治療無效者,可省下逾83萬。這兩項醫材納入給付後,健保署預計將新增7650萬點支出,每年分別將有30、58人受惠。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心律去顫器是預防心因性猝死的重要醫材,健保自2003年起已將靜脈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納入給付。然而,靜脈血管通路異常、小於35公斤的未成年人,則無法裝置,需透過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進行治療,的確有臨床需求。

納入健保給付後,每組支付點數95萬點,每年約有30人受惠,一年健保支出約2850萬點。

另外,肌張力不全的患者,傳統上需採取藥物、肉毒桿菌治療,但一些人用了一年都沒有效果。張惠萍說,肌張力不全患者大多是年輕人,若出現動作障礙,將影響工作,不論是經濟、照顧上,都會對一整個家庭造成負擔。

張惠萍表示,健保署過去已將非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術納入給付,用於巴金森氏症患者。今年9月起,健保署與與神經科臨床專家及各醫材許可證持有者共同合作,將肌張力不全患者所需要的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術納入給付,能提供較大充電量,滿足患者的需要。每組支付點數為83萬4310點,每年約有58名病人受惠,一年健保支出約4800萬點。

#心室頻脈 #肌張力不全 #醫材納健保 #健保署 #張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