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YA BIT創辦人暨執行長彭云嫻(Zoe Peng)在3日的第九屆《WHATs NEXT》未來科技產業高峰會中分享,企業發展ESG的過程常面臨透明度不足、資金流向不透明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其實可以加強ESG行動的可信度,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力量,解決上述發展ESG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美國通過首個比特幣ETF,全球金融市場再次掀起加密貨幣投資熱潮,不僅吸引了金融巨頭的積極參與,更創下最快達到100億美元投資收入的紀錄。這一事件標誌著加密貨幣逐漸從年輕投資者的領域,進入了具備投資實力的資金管理機構與高淨值個人投資者的視野。

彭云嫻指出,「加密貨幣被視為最『乾淨』的金融產品之一,其去中心化和高度透明的特性,使其在ESG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許多企業開始探索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推動ESG,例如建立綠色礦場,並獲得國際認證,以確保其運營對環境的影響最小化。」

彭云嫻表示,ESG行動經常面臨以下兩大挑戰,其一是透明度不足,許多企業和投資者在履行環保和社會責任時,缺乏來自可信第三方機構的認證,導致外界對其行動的真實性產生質疑;其二是資金流向不透明:中心化管理模式下,資金用途和流向不夠公開透明,使得社會影響力(Social ROI)難以評估,進而降低了公眾對這些行動的信任度。

彭云嫻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以通過透明、公開的方式進行驗證,並大幅節省成本,同時提升信任度。目前可觀察到全球幾個成功的應用案例,首先是無邊界線上募款,在戰爭爆發後,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發布了多個加密貨幣捐款地址。這些捐款能夠在幾分鐘內到達需要的人手中,並且金流全程透明公開,避免黑箱作業,確保每一分善款都能得到有效使用。

其次,透明供應鏈,Fishcoin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海鮮供應鏈提供透明度和追溯性保障。通過使用Fishcoin代幣,供應鏈中的每個參與者(從漁民到零售商)都能夠記錄和驗證貨物的移動和來源,確保終端消費者能夠追溯每一份漁獲的來源,從而保證食品安全並打擊非法捕撈行為。

其三塑膠銀行(Plastic Bank),在第三世界國家,塑膠銀行通過鼓勵當地居民收集塑膠垃圾,將這些廢棄物轉換為貨幣或生活必需品。區塊鏈技術使每公斤塑膠的回收過程都能被追蹤,從而提升透明度,並確保這些資源被有效利用,實現環保與脫貧的雙重目標。

其四,NFT種樹,Coorest NFTrees結合區塊鏈技術與衛星監控,推動全球植樹造林和碳減排。每顆樹木的碳吸收數據都被區塊鏈記錄並轉換為碳權憑證,建立了一個透明、可追蹤的碳交易市場。

隨著虛擬通貨VASP公會的成立,台灣在這一領域有了更正式的身份和責任。彭云嫻強調:「永續發展是我們共同的課題,HOYA BIT將利用我們的平台與技術,積極參與台灣的產業交流與非政府組織(NGO)行動,推動區塊鏈技術在ESG領域的廣泛應用,為台灣的可持續未來貢獻力量。」

#ESG #區塊鏈 #加密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