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8日在馬來西亞啟用碳化矽(SiC)晶圓廠,執行長漢尼貝克(Jochen Hanebeck)接受日經亞洲專訪時表示,亞洲對於英飛凌的成長策略「至關重要」,英飛凌正在擴大該地區業務,挖掘AI和汽車需求潛力。

漢尼貝克強調,包括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尼的東南亞,以及印度和台灣的重要性。他說:「亞洲在三個方面極為關鍵,首先當然是市場,再者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東南亞正在補足歐洲的不足,這也與當地的研發(R&D)有關。」

英飛凌全新SiC大廠位於在馬來西亞居林,最大的晶片封裝開發團隊則位於麻六甲,當地員工數量已經超越德國總部。

此外,英飛凌在越南、印度和台灣的研發團隊正在擴編,近期還在印尼設立客戶支援中心,並在當地擁有晶片封裝和測試廠。

整體來看,英飛凌在亞洲(包括印度和中國)擁有超過2.8萬名員工,比歐洲或美國的員工人數還多。

因應全球供應鏈重組,漢尼貝克表示,因為大家對晶片戰略的重要性意識不斷提升,刺激對當地和多元化生產的需求。他說:「如果部分國家和主要市場需要本地製造及本地供應鏈,我們也必須遵循趨勢,像是中國和美國客戶可能會要求在國內建立一定價值的在地化產線。」

漢尼貝克表示,為增強供應鏈彈性採「雙源採購」策略,英飛凌已經與包括天科合達(TanKeBlue)和天岳先進(SICC)等多家中國碳化矽材料供應商合作,並與日本化學工業Resonac和韓國半導體晶圓SK Siltron等多家全球基板廠合作。

英飛凌擴大版圖的同時須「仔細考慮如何實現規模經濟」,漢尼貝克強調:「要記住的是,建造這些晶圓廠的時間是20到30年。」

#英飛凌 #馬來西亞 #供應鏈 #員工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