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日登場,外界原預料將展開核電激辯,但總統府副祕書長張惇涵表示,會中並未實質討論核能存續。而會中副召集人童子賢表示,他主張審慎思考核電對氣候變遷減緩的貢獻,但不應被誤解為反對綠電。另總統賴清德也主動提及核能議題,
各界高度關注,擁反核兩派人士有無針對核電延役問題激盪火花?值得注意的是,張惇涵轉述,和碩董事長、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在會中表達想跟大家談談「理想」跟「現實」感受,雖然他主張請大家審慎思考核電對氣候變遷減緩的貢獻,但不應被誤解為「反對綠電」。童子賢舉綠色和平組織所公布調查報告,說明和碩已採用19%綠電比率,在該組織全球企業調查中,和碩位居台灣製造業第一。
他會這樣講,是因為了解在企業購買綠電上,遇到很多辛苦挑戰。童子賢也重申說,理想跟現實是有差距的,不管氫能、潮汐、燃煤脫碳,都應該要努力,甚至太陽能,只要任何不排碳的發電,每一度他都覺得很珍貴。童子賢有點感慨,在追求2050脫碳的標準之際,他才會呼籲讓核二、核三繼續發電,而台灣土地就這麼小,不應該原地打轉。
而國際半導體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提到,採用綠色能源達成永續目標,是台灣產業發展跟競爭力關鍵,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是全世界重要基礎建設。台灣供應鏈跟世界接軌,很多國際客戶都是RE100的倡議者,台灣產業如果要保持國際競爭力,綠色能源使用就事關重大,希望政府能夠持續綠能建設。
曹世綸認為,持續綠能建設,絕對是半導體留在台灣最重要的因素,能源轉型有必然性,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成長空間。盼綠能發展必須支持產業需求,特別是過去8年「風力跟太陽光電」雙主軸上,確實是面對到一些困難跟挑戰。基於這幾點,曹世綸指出,應該在一個真實、核實的諮詢平台上,才能夠進行社會理性的對話跟討論。
幾位環保團體委員,有人提臨時提案,建議行政院建立資訊平台對話機制,釐清核電相關資訊,作為各界開啓高品質公共討論的基礎。對此,賴總統也做了裁示。反核的派地球公民基金會擔任董事長李根政則說,感謝總統賴清德採納資訊平台的意見,他也願意跟擁核派大老童子賢對話。另一位反核大老、環保聯盟創會長施信民沒提反核,但贊同讓產業多負擔一些綠能的責任。
此外,彭啓明表示,從氣候變遷角度看核能,歐盟有一個永續分類的指南屬於投資,沒有把核能當成綠電,可以去投資核能當成永續分類的指南,但是規定核廢料要處理好、然後要比較新的一代。
彭啓明指出,就他所知,台電核一廠到核四廠都不是,若以歐盟永續分類投資指南的指標來看,台灣舊的核電廠都不是新的技術,不符合現代標準,未來新的核能,SMR或核融合,很多新聞說準備要蓋,蓋成可能是2029或2030年以後。
關於2030碳排減量目標,張惇涵也轉述,環保聯盟創會長施信民表示,雖然環境部長彭啟明的報告,看起來比韓國還要有企圖心,但希望台灣能「著眼國際」,自己的標準要做到;施信民也舉例,產業行有餘力時,是否能夠鼓勵社區型、公民電廠,作為產業的企業責任。
張惇涵指出,今天會中討論多元能源選項,但並未實質討論核能存續。他表示,賴清德會中指出,「非核家園」是寫在「環境基本法」第23條,法定的國家政策目標,而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案通過後,民進黨政府也尊重公投結果,由行政院提案修法,經過立法院三讀,刪除「電業法」關於2025對非核目標的年限規定。
環境在能源政策上,賴清德強調,當前政府的重要工作是,第一,我們要確保穩定供電,第二,要優先努力開發多元綠電,第三,我們也不排除任何有助於淨零的能源方案,包括未來新的、先進的核能技術。
無論是面對新的核能技術,或者現有核電廠存廢問題,都必須先經過社會對話、取得社會共識,來妥善解決核安、核廢料,以及法制面等諸多問題。他說,也有委員提到,日本在311東北大地震後所成立的「原子力規制委員會」,雖然已同意17座核電機組重啟;但在上周「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以無法排除活斷層、不符安全標準為理由,不同意日本敦賀核電廠2號機重啟運轉。
他說,相信大家都可以體認,每個能源選項,在不同層面,都會遭遇到不同的困難,而這正是推動「二次能源轉型」時,台灣社會要共同面對的問題。我們也難以透過一次的會議,就能下一個意見一致的定論。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