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金管會為順應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對於銀行承作信貸、信用卡等無擔保授信,宣布同意可申請透過試辦「財務評估模型」的金融創新方案,取代現行需出示財力證明方式,目前已有銀行依規定提出試辦申請,預期首案最快8月底可獲准試辦。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上任後,於7月中宣布促進金融科技發展五大策略,其中包括「擴大容錯空間,加大創新領域」,採取「輕量監理沙盒」模式大幅放寬銀保證業務試辦範圍,以加大創新實驗範圍與力度。
目前金融機構承作信貸及信用卡等無擔保授信案,對於借款人的月收入評估,多以客戶財力證明文件作為判斷的重要參考。不過,對於領現金薪資及YouTuber、網紅等非典型職業的民眾,多面臨較難提出一般月收入或相關財力證明文件。
隨著金融科技及大數據分析發展,近年來已有銀行建置大數據分析模型,以評估客戶還款能力、或建置財務評估模型以衡量客戶月收入,解決上述客戶不易提供財力證明文件情形。對此,金管會鼓勵銀行以試辦方式提出可取代現行方式的金融創新方案。
銀行局長莊琇媛透露,一家金控旗下銀行曾2度向金管會提議,對於部分不易提供財力證明文件的客戶,希望能以銀行建置的財務評估模型來衡量客戶月收入,並以較「DBR 22倍」更保守的比率,審慎估算給予的無擔保授信總額,並於今年7月正式遞件申請試辦。
台灣於2005年間發生雙卡風暴,許多民眾因無力償還卡債而淪為「卡奴」,金管會當時參酌銀行公會建議,於同年底訂定「DBR 22倍」規定,即金融機構對債務人在全體金融機構無擔保債務,歸戶後總餘額除以平均月收入不宜超過22倍,以避免過度擴張信用。
據了解,上述遞件申請試辦的銀行為玉山銀,據玉山銀過往經驗,約25%民眾在申請無擔保放款時,當下無法或不願意提供財力證明。金管會預估,首件申請案最快可望在8月底獲准試辦,預計試辦半年、無擔保授信總額設定為5億元。
金管會表示,類此月收入評估方式的試辦案件為金融科技試辦案的開始,鼓勵金融業者可以此為例加速創新,持續於各業務面向積極發展金融科技,以提升金融業務效率、並落實普惠金融。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