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遊逆差去年創新高,而交通部觀光署訂下今年要有1000萬旅客來台的目標,7個月過去卻連一半都沒達到,反映入境冷、出國熱的現況。學者指出,在周遭強敵環伺之下,台灣要如何突破,抓住旅客目光,觀光署得要仔細思考國際行銷策略。

儘管正式統計數字還未出爐,但交通部長李孟諺日前坦言,今年1至7月來台旅客約為430萬人次,剩5個月時間拚570萬人次確實要加把勁,不會改變設定的目標,觀光署已推出多項攬客優惠。

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指出,鄰近國家是主要客源國,但台灣周遭有許多強大的競爭對手,例如日本今年外國旅客可能是破紀錄的4000萬人次;越南異軍突起,上半年逾800萬人次,全年預估達1600萬人次、上看2000萬人次;泰國本就是觀光大國,今年預料也能到4000萬人次。

陳家瑜表示,強敵環伺之下,觀光署的國際行銷要更綿密、力道更大。攬客策略上,觀光署有推出些財務上的誘因,例如送票券、購物金、提供補助等,但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

陳認為,撇除政治議題,大陸目前經濟不好,陸客可能捨棄長程線旅遊,改走短途旅遊,台灣在此環境下反而是最好的選擇,呼籲政府循序漸進鬆綁,許多商務、文化、學術交流可以先放。

高雄餐旅大學觀光研究所教授劉喜臨說,入境旅遊有2大市場沒恢復,分別為大陸和日本,疫情前兩者占整體入境市場的4成左右,另新南向市場表現不錯卻彌補不上陸客缺口、港澳市場持平未突破,等4大市場恢復,才有機會再回到千萬旅客榮景。

劉喜臨強調,鄰近國家旅遊市場走的是價格競爭,台灣還是要做深度旅遊,才能吸引人來。

#旅遊 #陳家瑜 #陸客 #鄰近國家 #觀光署 #入境 #旅客 #台灣 #攬客 #強敵環伺 #國際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