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從3天後公布的60條《決定》可見,緊扣「全面深化改革」是這次會議的主旋律,目標是為「中國式現代化」上一新台階。在中共內有經濟困頓、外有美歐環伺狙擊的情勢下,北京堅守「深化改革」路徑大步邁進,確實具備「戰略定力」。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動的意志,令人刮目相看。

新華社21日公布《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乍看這「60條」實在看不出「牛肉在哪?」但如果了解這份文件是由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任組長親擬的,就知其間蘊藏了不少「黑科技」,既是明年「十五五規畫」重點,300多項改革方案更要求在2029年、中共建政80周年時完成,分量之重自可衡量。

然而,5年內要完成300多項改革恐比當年「三峽大壩」工程更浩大、更艱鉅。舉例來說,中財辦副主任韓文秀解讀關鍵指標之一的「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就是「難啃的骨頭」。大陸過去是計畫經濟,安徽重農、東北重工,每省各有各的任務,1990年代中共確定「市場經濟改革」路線後,發展經濟成各省重任,地方保護主義隨之興起,設關卡、抽稅時有耳聞,雖然中央下發無數命令打破省際封鎖,但「統一市場」仍可望不可求。

換言之,大陸每省都像個歐洲小國,要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實現貨物、人互聯互通,難度不亞於一次小型全球化。這次中共下了死命令,若能5年內攻克深水區,經濟爆發力無疑相當驚人。

再談「新質生產力」的8至12條,這些都是「十五五規畫」及未來5年的重點課題,準備為關鍵共性技術、尖端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提供跑道及制度;其次,要求數位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既讓傳統經濟數位化,更涉整體體制改革。

換言之,在習近平要求下,積體電路、工業機床、醫療設備、儀器儀表及先進材料,5年內都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中之重,既建立頂層設計,給予制度供給,且將賦予增長機制,等於是以「新舉國體制」全力攻克科技難關。

習近平強調「兩個百年」,在三中設定了2029年完成「階段性」改革,就是設下考核點,目的都是為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49建政百年成為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總目標邁進。

對台灣來說,三中全會相當關鍵。中國巨人正在蛻變,台商可把握投資機會,台灣更不該等閒視之。(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習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 #中國式現代化 #統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