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金融詐騙案例持續增加,台灣亦不例外,防詐已成為各級政府與金融業的共同課題。由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與台灣金融研訓院芬恩特創新聚落共同舉辦「從金融科技偵查談金融詐欺與犯罪防制」講座中,刑事警察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秘書許忠彥剖析當下台灣金融詐欺趨勢與樣態、詐欺犯罪手法與金流,並分享金融詐欺案例,以期提升國人防詐的意識與技巧。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許忠彥指出,詐騙集團詐騙手法、工具持續與時俱進,若不提高警覺,很容易成為金融詐騙受害者。2004年之前,台灣主流詐騙手法為金光黨、刮刮樂、手機簡訊詐騙,犯罪工具多為郵件、簡訊。為遏止詐騙氾濫,內政部警政署特於2004年設置「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建立民眾諮詢詐騙問題的管道。

到了2004年至2006年,主流詐騙手法轉換為卡片盜刷、假綁架、郵件招領、中獎通知、電話語音催費,犯罪工具為人頭電話、金融帳戶。2007年至2008年,主流詐騙手法變成假冒機構(公務員)、猜猜我是誰、色情援交、假網拍、佯裝親友、銀行信貸,犯罪工具為網拍電話、拍賣網站。

2009年至2010年,主流詐騙手法為解除分期付款、剝皮酒店、假投資、假求職、假冒機構(公務員),犯罪工具為電話。2011年至2013年,主流詐騙手法為MSN詐騙、假冒機構(公務員)、解除分期付款,犯罪工具為網路通訊軟體。

2014年至2015年,主流詐騙手法為LINE詐騙、手機簡訊、惡意網站連結、假交友、假電郵、假冒機構(公務員),犯罪工具為駭客入侵、盜用個資。而2016年到2022年,主流詐騙手法為假網拍、解除分期付款、假投資、假冒機構(公務員)、假博弈,犯罪工具為虛擬貨幣。

「近6年來,台灣詐騙案件數與財物損失金額,仍不斷增加中。」許忠彥說,2018年時,通報詐騙案件數為2萬3,470件、財損金額為新台幣39.7億元,到了2023年,通報詐騙案件數增至3萬7,984件,財損金額增至新台幣88.8億元,「英國、美國、澳洲、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詐欺案件數皆呈上升趨勢。」

受詐騙案件數逐年增加的影響,2014年時,台灣警示帳戶為1萬5,313戶,到了2023年時,已激增至11萬8,356戶,成長率驚人。許忠彥表示,2023年前3大詐騙案類型,依次為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其中,約70%的詐騙案件以金融帳戶為款項交付工具,網路轉帳即占39%。」

詐團騙簿花招百出

除了直接詐財,詐騙集團也以收購、租賃、假求職、假借貸等詐術,取得金融存簿或網路銀行密碼(簡稱騙簿),作為人頭帳戶。當被害人匯入款項後,再派「車手」取款,藉此隱匿金流、躲避警方追查,以達成洗錢的目的。

詐騙集團欺詐手法眾多,如在社群網站,刊登假的求職、借貸、租用帳戶廣告,以「雙證件借款、家庭代工輕鬆借、不須勞力免押免送、待遇高免照會」字眼,吸引被害人,佯稱以金融卡、金融存簿為審核依據,要求被害人以超商交貨便、賣貨便、客運站空軍一號等通路,將金融卡、金融存簿寄送至指定處。

不過,當下詐騙集團騙簿手法已略微轉型,多在臉書等社群軟體刊登收購存摺之廣告,並留下LINEID,期以LINE為聯繫管道。此類詐騙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種類型案件特點為不「控車」(控車為詐騙集團慣用術語,指被害人願意配合居住在旅館等住所),詐騙金額約為7萬元,多與假網拍、解除分期付款案件相關。

此類型詐騙案件,詐騙集團不約被害人見面,但要求被害人將金融卡、金融存簿,以超商店到店方式寄出,或將其放置在指定處所置物櫃,再派遣收簿手至超商或置物櫃領取金融卡、金融存簿,交付「車手」提領遭詐款項。

第二大類型案件詐騙金額多高於20萬元,模式為詐騙集團在臉書上刊登徵才廣告,與應徵者見面後,陪同其到銀行,設定開通約定轉帳帳戶,或申辦網路帳戶,並提高約轉額度,再以給付報酬為由,引導應徵者至特定處所,予以拘禁、控制,藉此詐騙錢財。

「先前,詐騙集團尋覓人頭戶,多鎖定遊民、人頭戶;目前,他們把歪腦筋動到移工身上,尤其是即將約滿離台的移工。」許忠彥說明,詐騙集團取得移工的帳戶後,便以經商、投資等名目,要求銀行開設網路銀行外幣匯款、轉帳功能,再透過這些帳戶,將贓款匯至東南亞國家。

「養套殺」誘使受害人上當

為阻擋詐騙風氣繼續高漲,政府已修訂《洗錢防制法》,並於2024年3月1日生效。根據新版《洗錢防制法》,銀行若評估風險甚高,可針對高風險戶已開立或新開立之帳戶,施予暫停、限制、逕予關閉等處分。

「在眾多詐騙手法中,假投資是最常見的手法之一,標的包括各種金融商品、虛擬貨幣,或靈骨塔。」許忠彥分析,詐騙集團多透過社群網站,對被害人噓寒問暖,或謊稱有高報酬的投資標的,慫恿被害人依其指示投資,再循「養、套、殺」模式詐財。

有些詐騙集團藉提供投資網站,以高獲利誘騙被害人,讓被害人匯款至不認識的個人戶,或戶名為建材行、茶葉行、企業社的人頭帳戶。許忠彥舉例,有被害人經交友軟體結識歹徒,並互加好友,歹徒慫恿被害人投資虛擬貨幣,並讓被害人賺取些微利潤,加深被害人的信任,讓被害人心甘情願「上鉤」,「因此,民眾應慎選投資管道,先前未聽聞的網站、APP應仔細查證,才能降低被詐騙的機率。」

假冒機構(公務員)、解除分期付款,也是國人常遭遇的詐騙手法。詐騙集團最常假冒的機構與公務員,包括健保局、中華電信、警察、檢察官,並編造各種事由,要求被害人交付現金、金融卡、金融存簿。

金融卡勿交給他人

「詐騙集團進行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時,會先盜取銀行、電商業者的客戶資料,再以竄改過的電話號碼,假冒銀行、電商客服人員,主動致電被害人。」許忠彥透露,詐騙集團多謊稱被害人「誤設成分期付款、誤升級為VIP需繳費、訂單設定錯誤、誤設成大量扣款」,要求被害人依其指示,操作ATM、網路銀行,或購買遊戲點數。

許忠彥提醒,無論是ATM轉帳或手機轉帳,都無法解除分期付款,金融機構也不會要求客戶購買點數,「金融卡、金融存簿勿交給他人,才能防杜解除分期付款詐騙。」

猜猜我是誰詐騙、假網拍詐騙、靈骨塔詐騙、釣魚簡訊詐騙,雖已是「老把戲」,但仍有防詐意識薄弱者會上當。採用猜猜我是誰詐術的詐騙犯,先盜用被害人親友帳號,並以急需用錢等話術,誘騙被害人匯款至人頭帳戶;靈骨塔詐騙犯則以高報酬、增值性高等話術,誘騙被害人購買生前契約、高價骨灰罈。

3C產品越普及,釣魚簡訊詐騙越氾濫。詐騙集團或廣發惡意程式、群組簡訊,或假冒物流業者,以「包裹已寄送,請您及時查收」等話術,竊取被害人個資,再竊取被害人的銀行款項。

「詐騙集團總標榜高額獲利、穩賺不賠,民眾應謹記,獲利來源不明或獲利率明顯不合理的管道、商品,應避免投資。」許忠彥奉勸民眾,勿輕信他人介紹的投資管道、商品,「小心求證,是防詐不二法門」,手機應內建阻擋垃圾訊息機制,並即時檢舉可疑訊息、假冒帳號,以降低被騙的機率。

政府組防詐國家隊

「然而,民眾與金融從業人員接洽,仍得處處留心。畢竟,金融從業人員與詐騙集團勾結的案例,仍時有所聞。」許忠彥強調,當金融從業人員建議開設外幣帳戶、調高約轉額度、解除帳戶風控時,應特別注意自身有無確切需求,以防有詐。

為強化識詐、堵詐、阻詐、懲詐力道,政府不僅頒訂《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5版》,並於行政院成立「打擊詐欺辦公室」,集結內政部、NCC、金管會、法務部等部會的力量,組建「打詐國家隊」,期與各縣市政府、金融機構、民間團體通力合作,運用最新的金融科技偵查技術,全面打擊詐騙集團。

防詐是一場永不止息的戰爭,詐騙集團花招百出,但金融科技偵查技術亦日新月異。永豐銀行與芬恩特創新聚落攜手合作,期許同仁們透過此次內部講座,能更深入了解金融詐欺趨勢和型態,提高對防範金融詐欺的意識與技巧。芬恩特創新聚落也將持續協助金融機構辦理相關講座,共同提升數位金融素養。(本文作者陳雅莉為資深媒體人,長期觀察經濟金融,現在為自由撰稿者)

#LINE #打詐 #金融詐騙 #科技辦案 #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