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AI相關人才卻相當稀有,成為世界各國爭搶的對象。欣見賴政府也認識到此問題,並提出吸引「數位牧民」等外籍人才的構想。但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所規畫的大餅卻忽視了產業現實,恐難以期待其效果。
經濟發展委員會18日提出「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計畫以最高標準推動「育才、留才、攬才」策略,並整合相關部會能量,培育20萬名AI領域相關人才,同時也要引進12萬名國外優秀人才,加強國家競爭力。目標是2028年達成外國專業人才包括國際人才6萬、僑外生5萬、數位牧民1萬人。
引進外籍優秀人才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我國已經想盡各種辦法吸引外籍人才來台。根據勞動部的統計資料,自2017年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後,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次從2017年底的2.85萬人次,提升至今年5月底4.9萬人次。其中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從1.8萬人次提升近1倍,但僅有3.3萬人次,這是包含所有行業的人才,估計其中與AI領域有關的人才應該相當有限。若要在2028年達成國際人才6萬人目標,至少還需要吸引4~5萬個AI人才。
目前國際上AI人才奇缺無比,帶動其薪資水準水漲船高。根據「Business Insider」網站7月初的報導,美國AI工程師薪資2022年8月起薪23.1萬美元,2024年3月已逾越30萬美元。即使是全球AI最強的美國都需要加薪搶人,試問台灣有多少企業願意支付此等水準的薪酬吸引AI人才來台工作?
此外,台灣縱然在AI產業鏈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卻過於集中在AI晶片、伺服器與相關零組件等硬體上。攸關AI產業發展的大型語言模型(LLM)進展有限。在我國AI產業「重硬不重軟」的偏食發展下,就算有外籍優秀人才不計較薪資願意來台工作,恐怕也將淪為英雄無用武之地。
國發會或許是看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喜歡造訪台灣的夜市與美食,就動起吸引國際數位牧民的想法,事實上,目前已有不少數位牧民在台,但多數人是看中我國的生活環境,而非AI產業發展。國發會或許應先對在台數位牧民進行調查,有多少人投入我國的AI發展?
我國僅在AI最前段的硬體上表現優異,雖是「造王者」,卻未善用這些硬體開發大型語言模型與軟體應用。建議政府應先調整我國AI發展策略,推動軟硬體均衡發展,接下來再盤點人才需求,擬定攬才方案才是正道。(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