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農曆新年假期後,台灣股市持續吸引外資流入科技股,台積電(2330)一度站上700元之上,帶動大盤股價上漲3%,接近歷史高位。由於台股目前已逼近歷史新高,美系外資從過去十年台灣市場中一些常見的異常現象,來探索未來的市場機會,提供投資人參考。外資指出,在各類異常現象中,(正向的)一月效應、(負向的)五月拋售和(正向的)年底窗飾效應等三大季節性異常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真實會實現的。
除了上述的三大季節性效應在台股表現明顯外,該外資也針對其他的幾個常聽到的市場效應做分析和統計。
一、市值效應(不成立),小市值股票通常與大市值股票交易基本一致,但波動性則是更高。
二、動能效應(成立),高動能股票提供了正向超額收益,特別是3-6個月的動能,在未來7-10個月的股價表現,反轉通常會發生。
三、價值效應(成立),因為價值股票顯示出了持續的正向超額收益,儘管在降息週期中面臨一定壓力。
四、漂移效應(成立),這是指企業公布獲利後的股價走勢,股票在宣佈獲利驚喜後可以持續表現長達3個月。
五、(正向的)股票回購、(負向的)股本發行和(正向的)IPO定價過低通常是有效的,雖然與區域/全球市場相比,台灣的回購活動較為有限,但股票回購對股價有一定的正面效果。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