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系鋰電材料與鋰智財服務商立凱-KY(5227)舉行產品發布會,宣佈推出3款新IP包裹與實體產品,分別是面向電動車市場的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之磷酸鐵鋰(LFP)、磷酸鐵錳鋰(LMFP)與面向半固態電池市場的新型磷酸鐵鋰系列之正極材料。
董事長張聖時指出,新推出的新型磷酸鐵鋰系列材料已有部份完成試產,2024年開始向客戶進行授權,預計最快在2027年開始貢獻業績,同時,立凱電亦透過現有資源朝其他電池材料發展,在其打造之IP平台上幫更多歐美、印度客戶找到更多鋰電池技術,包括已切入的負極材料的量產技術及電解質的改善,這些關鍵材料也將與合作夥伴一同申請專利。
張聖時指出,鋰離子電池過去以高能量的三元材料為各家廠商投入重點,但三元正極材料的主成分如鎳與鈷成本過高、產地過度集中等壓力,加上特斯拉大舉採用LFP作為其電動車Model 3電池為主要材料,使得近年來正極材料供應出現改變,紛紛轉向對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安全性更高的LFP,推升LFP的需求大增。
為滿足不同終端車廠或電池廠客戶之應用與電池工藝需求,推出的磷酸鐵鋰厚電極電池技術專用正極材料,預期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達到增加電動車行駛里程數與同時達到降低原材料成本之目標,而發布的磷酸鐵錳鋰因材料能量密度相較於磷酸鐵鋰可增加10-15%,目前客戶端應用方向可分為單用或與三元材料混用。
張聖時進一步指出,立凱電過去專注在正極材料的發展,電池材料中也以正極材料占電池的成本比重最高,但一顆電池不僅只有正極材料,還有負極材料、電解液、隔離膜及其他材料,這些都是立凱電可以發展的機會。
立凱電發布3款新款IP分別是面向電動車市場的使用於厚電極電池電池高振實密度磷酸鐵鋰、磷酸鐵錳鋰與面向半固態電池市場的新型磷酸鐵鋰,產品即將送交終端客戶驗證,驗證完成後,立凱電向授權俱樂部各授權客戶轉移IP包裹(專利與量產參數),在當地製造,向終端客戶提供實體產品。
張聖時指出,立凱電不僅把現有技術交給客戶認證、再授權給當地公司,同時也積極研發新技術並改善量產技術,而立凱正極材料新產品都可在既有產線上生產,對於授權客戶來說,可以實現在同一產線進行生產,以達到產能優化及降低成本的目標,目前,應用於厚電極電池技術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已完成試產,磷酸鐵錳鋰也會在年底進入試產,2024年將開始向客戶進行授權,並協助被授權客戶量產,預計最快在2027年開始貢獻業績。
隨著各大車廠與電池廠客戶不斷開發更先進的電池工藝,以增加電池能量密度,並降低生產與原料成本,克服磷酸鐵鋰材料先天在能量密度上之缺點,立凱將目前磷酸系正極材料發展的主要方向大致分為提高磷酸鐵鋰極板壓實密度、厚電極電池技術、半固態(黏土型)電池技術、磷酸錳鐵鋰(LMFP)高電壓材料導入。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