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35股價又創新高了,果真是一檔很衝的科技ETF,難怪網友想要用當紅00929的股息,再貼一點養00935,這樣就能兼顧高息和價差了。不敗教主陳重銘也表示,00935就像全球第5大ETF QQQ,都是主打創新科技股,注重高研發費用,而QQQ近10年報酬高達17.4%,00935上市不到1個月,股價就漲逾9%,真的是非常可怕的怪物新人啊!拿來賺價差,比股利多,還不用繳稅。
陳重銘在部落格發文表示,美國QQQ近10年的年化報酬高達17.4%,為什麼00935是台股版的QQQ?
台灣是科技島,科技股也是最有潛力的投資產業,舉凡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半導體、網際網路、5G、電動車等,除了提升人們的生活水準之外,更創造了不少的股王。2023年最夯的人工智慧(AI),也被許多投資人視為下一個最具潛力的投資機會,紛紛搶進布局,但是你買對了嗎?你買貴了嗎?
儘管科技股的成長性高,但是風險也不小,歷代有許多科技股的股王,不斷上演「千金變丫環」的戲碼,也應證了「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金句。科技產業輪動很快、競爭更大,一般散戶投資人不見得有那麼多的專業跟時間來研究,所以建議還是挑選科技產業為主的ETF,靠著指數選股來幫你同時持有一籃子的好企業。
ETF不僅可以分散個股的風險,幫助你打團體戰,更可以節省投資人寶貴的時間,讓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與休閒,投資股票就是要有錢、更要「有閒」。
陳重銘觀察到,台灣投資人都很喜歡領股利,但是股利多寡牽涉到一家企業的資金規劃,科技產業由於要不斷的研發進步,持續創新才能找到新的殺手級應用,並賺進更多的錢。所以大多把賺到的錢繼續投入在「研發」上,EPS成長便會帶動股價上漲,但是股利就不是很迷人了。
QQQ近10年年化報酬高達17.4%,價差不僅比股利賺更多,還不用繳稅
以台積電而言,2022年每股賺進39.2元,但是2023年僅配發11.5元股利,盈餘分配率還不到3成。所以持有台積電的ETF就不能期望是高股息了,重點反而是資本利得。
其實不僅是台灣,美股也是如此,像專門鎖定美國科技股的QQQ(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年度的股利率只有0.56%、近10年的年化報酬卻高達17.4%,價差不僅比股利賺更多,而且價差還不用繳所得稅喔。
QQQ成分股中的蘋果(Apple)股利率只有0.51%,輝達(NVIDIA)、臉書母公司Meta、特斯拉(Tesla)更是不配發股利,這些優秀企業的重點不是發很多股利,而是專注在獲利的成長,因此跟台積電一樣不會被高股息ETF選中。
投資就是賺「股利」跟「價差」這2種錢,但是高獲利成長的通常股利較少,如果投資人想要買市值型ETF賺資本利得,長期投資這種鎖定研發再投入的創新科技股ETF,會是不錯的選擇。
美股QQQ成分股主要都是「美國科技股」,是從那斯達克指數(NASDAQ)市場上挑選市值前100大的公司,那麼有沒有台股版的QQQ?
研發支出占營收較高的公司,股價爆發力及長期上漲的潛力也較高
今天來介紹一下野村臺灣新科技50(00935),它是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FactSet創新科技50指數(簡稱臺灣創新科技50指數)」,成分股以臺灣上市上櫃普通股為母體,篩選出符合營收、流動性、市值規模及ESG資訊揭露等標準,並首度使用「研發創新」為篩選原則之一、搭配股價動能及獲利能力等指標,再挑選出50檔股票。
「創新科技」不能只是光說不練,00935納入獨家指標「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排除最差25%及小於2%」,研發費用比例少或是輸給別人的都會被指數淘汰。創新科技產業必須不斷的投入「研發費用」,才是確保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最具代表性的護國神山台積電,近年來每年不斷投入300億~400億美金的資本支出,不斷領先的製程研發技術,讓EPS跟股價持續上漲,台積電當然是00935的第1大成分股。
野村投信在台股主動式領域有堅實的研究經驗,如今推出被動型的ETF,將00935指數精神著重在「研發創新」,更是直指科技股的核心。因為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收的比重相對較高的公司,更有機會轉化為營收盈餘逐年成長的長期養分,股價爆發力及長期上漲的潛力也較高。在台灣以創新科技為主軸的產業結構下,這類型的公司才能長期吸引資金不斷流入。
觀察00935成分股中,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最高的前3檔分別是:瑞昱(2379)的26.9%、力旺(3529)的26.3%以及祥碩(5269)的21.7%,而這3檔個股過去3年平均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分別是26%、29.7%以及17%,可以看到無論是短期或長期的比重,都遠高於全體上市櫃公司及電子產業。
反映在股價表現,IC設計股瑞昱透過多元化的產品組合,今年股價上漲了49.5%;力旺受惠今年AI熱潮,一躍而升最貴記憶體股,今年股價上漲了85.4%;IC設計股祥碩同樣受惠AI高速傳輸商機,今年股價更是上漲127.6%。可見研發投入愈高的公司,當新一波趨勢來臨時,股價往往也更有表現的機會。
科技股範圍非常廣泛,個股投資說實話也潛藏不小的風險,建議投資人還是專注在「投資一籃子績優股」的ETF上面,風險比個股低很多。只要堅持「定期定額+逢低加碼+股利買回」的投資策略,相信你也可以在科技股中安穩淘金。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不敗教主陳重銘》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