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十月臺灣外銷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4.6%,之前市場預期的數據為下跌7.6%。渣打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師符銘財之分析,十月臺灣外銷訂單指數與九月份的負成長15.6% 相比相對跌幅較小,這也是自2022年九月以來與去年同期相比最小的跌幅。

符銘財分析,十月臺灣外銷訂單顯示,海外科技訂單較上個月成長 7%,這表示年底節日前的季節性需求提振了臺灣當地的科技生產商,渣打銀行認為,中國企業囤積高性能晶片亦有助於支持近幾個月的臺灣科技訂單。臺灣科技訂單很可能於明年第一季首度轉正成長(2022年第三季以來均為負成長)。

除科技業外,十月非科技業訂單整體表現依然未有起色;非科技訂單與九月相比下跌6.5%(九月則與八月相比下跌2.2%)。儘管基數較低(即2022年十月與前年同期相比已下跌了20%),但十月非科技業訂單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0.4%,令人擔憂的是,因為非科技業訂單連續十六個月單月成長下跌,與2018~2019年的下行週期類似,看起來也將與2015~2016年的下行週期雷同,當時非科技業訂單連續二十一個月單月呈現負成長。

按國家、地區劃分,來自美國的外銷訂單則是強有力的助力;雖然較去年同期下跌了1.4%(雖單月成長2.1%),但與九月較去年同期下跌16.1%相比,則是一個顯著的進步。

同樣,來自中國和香港的海外訂單雖然單月下跌6.4%,但在十月轉為正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2%),這是自2022年三月以來的第一次正成長。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的反彈受益於低基數一部分原因是2022年因為閉關,以及美國對高性能晶片的出口管制措施,對臺灣對中國的科技業出口在2022年和2023年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相對來說,來自歐洲的海外訂單與上個月相比下滑3.4%,與去年同期相比下跌45.8%;而日本海外訂單也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7.6%(儘管單月成長8.8%)。

整體而言,就歐洲和日本相對疲乏的訂單數據來看,不排除是在提醒莫對2024年初會有正成長或強勁的反彈抱有太大希望。

#外銷訂單 #科技業 #下跌 #正成長 #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