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受惠於避險情緒緩和、通膨降溫,帶動股市震盪向上,新興亞股上周普遍走揚,以台股上漲3.2%最多,周線連三紅,其次是南韓、印尼的2.5%漲幅;另從資金流向來看,外資上周對亞股買賣金額,其中外資上周買超台股41.6億美元,使得台股成為新興亞股中資金淨流入最多的股市,再者是買超南韓8.2億美元,而僅越南遭賣超0.6億美元。

今年以來最吸金的亞股是印度,獲外資買超金額123.3億美元,接著是南韓的61.8億美元;賣超則以泰國的51.7億元最多,再來則是台股賣超15.7億美元。2023年以來,亞股以台股漲21.56%最強,再來是南韓的11.29%及越南的9.34%,但泰國跌15.15%最弱,其次是菲律賓的5.68%跌幅。

中信成長高股息(00934)經理人張圭慧表示,美國通膨數據放緩,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12月利率會議將按兵不動,美股走勢持續回穩,加上拜習會達成部份共識,台海地緣政治風險緩和,連帶推升台股表現,周線連三紅,且上市櫃第三季財報優於預期,如以企業獲利前景來看,第四季獲利可望迎來成長正循環,目前台股仍維持多方格局。

張圭慧說,隨終端需求回溫,帶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研調中心預計2024年可望達雙位數年增長,科技下游產業如PC、手機預期往正年增長邁進,從庫存指數來看,已進入最終章,人工智慧產業應用持續推出,帶動半導體、AI等族群復甦,建議投資人可透過相關台股ETF分批布局,以參與未來產業的成長潛力。

#台股 #南韓 #新興亞股 #亞股 #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