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大陸外匯管理局前國際收支司長管濤近日表示,大陸國際收支口徑的外來直接投資從順差轉為逆差,究竟是因為關聯企業債務波動還是外商撤資引起的,以及持續的時間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大陸稍早公布,2023年第三季大陸外商直接投資(FDI)為負118億美元,是自1998年有數據後首次出現負值。

第一財經報導,管濤撰文指出,股權投資淨流入驟減是外來直接投資下降的主因,鑑於美債利率續升,不排除該項目第三季轉負的可能性。但用國際收支與其他口徑數據交叉印證的結果顯示,外商撤資和利潤匯出的說法尚難成立。從按月公布的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數據也不支持外商撤資的觀點。如果外商大規模撤資和利潤匯出,應當按照現金收付制反映在銀行代客涉外收付的相關統計科目中,而相關統計並不支持上述觀點。

管濤表示,過去人們通常把直接投資視為穩定的長期資本流動,但現在直接投資受關聯企業債務和利潤再投資的影響,經常性地劇烈波動,幾乎與短期資本流動無異,可能使單獨區分短期資本流動意義大減。

管濤指出,這也進一步印證所有跨境資本流動衝擊都是從流入開始的,只有進一步獲取更充分的資訊後,才可對大陸是否出現產業外遷趨勢做出更準確的判斷,但由此引發的國際收支新動向仍需重視。

#撤資 #大陸 #直接投資 #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