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近來交易量驟降到2000億元上下,呈現盤整走勢,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即使出口等經濟數據欠佳,但台商資金回流撐起股市、房市的半邊天,更從ETF規模以2.91兆元創高,0050、00929等7檔吸金功力一流觀察,指出過去有錢的人把資金拿去買保單,現在轉投ETF,也讓國內投信業者成為大贏家。

謝金河在最新一期《先探》指出,台灣今年經濟數據表現不好,但加權指數卻能穩穩站在1萬6千點以上,距離歷史天價18619並不遠,很重要的原因是過去跑到中國的西進資金正源源不絕匯回台灣。

前不久,在高鐵車廂上,有1位台商跑過來找他聊天,透露過去從大陸匯回的錢,資金成本只有1~2%,後來上升到7~8%,今年一些比較困難的個案,資金成本上升到12%以上,而且資金匯回愈困難,匯回的錢愈多,資金充沛,這是台股欲小不易的主因。

因為錢多,除了股市大漲外,大家也發現政府非常大力打房,各種懲罰措施都用在房地產上面,但高房價一直不墜,近來最熱門的北士科正在大興土木推案,承德路北邊的文林路段,1坪開價都在120萬以上,南邊的洲美段也在110~120萬之間,現在這個漲勢延伸到北投,連光明路的房子開價都在90萬以上,奇岩重劃區已不易找到1坪80萬以下的房子,這也是充沛資金帶動的房地產漲勢。

此外,台灣錢多也反應在ETF的規模,過去有錢的人把資金拿去買保單,現在很多人都投資ETF,台灣ETF規模從2003年的396億元起跳,到今年5月已達2.91兆,占整體共同基金規模5.56兆,比重已上升到52%,ETF發行公司也從1家到16家,笑稱元大投信董事長劉宗聖幾乎變成「ETF先生」。

謝金河表示,台灣幾檔大型ETF吸金的力道都很可觀,到目前為止,規模超過2000億元的有3檔,第1名是元大台灣50(0050),金額是2880億元,第2名是元大高股息(0056),規模也有2188.24億,第3是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達2125億元。

往下有3檔逾千億的債券ETF,包括中信高評級公司債(00772B)1167.63億,元大美債20年(00679B)1062.27億元,到元大AAA至A公司債(00751B)有1099.19億。

投資ETF幾乎已是市場顯學,這也讓ETF市場影響力大增,像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規模有790億,但今年在AI狂潮中大顯身手,很多大漲的AI股都是核心持股,在投信大力加碼下,這些AI概念股發揮驚人漲勢,像廣達、技嘉、光寶科、緯創、勤誠都是ETF買盤堆砌出來的。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謝金河 #ETF #台商 #台股 #劉宗聖 #債券 #AI #勤誠 #光寶科 #光明 #中信高評級公司債 #元大AAA至A公司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