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實施「認房不認貸」不到一個月,新政熱度快速消退,看房量已較初期出現「腰斬」,傳統「金九銀十」中的「銀十」恐怕不樂觀。另一方面,近期大陸多地陸續解除限價措施,經濟學家認為,若引發房價大幅下挫,恐危及金融穩定。
為挽救低迷許多的房市,進一步拯救經濟,大陸狂推房市放鬆政策。8月30日,廣州、深圳率先實施「認房不認貸」,降低民眾購房成本後,上海、北京9月1日跟進。但實施時間還不滿一個月,效果已明顯衰退。
北京商報28日報導,根據當地最新房市數據,「認房不認貸」後的近四周時間,北京新房共成交5,117套,單周最高成交2,473套,新政後周均成交與新政前四周對比,上升39.2%。但隨著前期積壓需求的集中釋放,部分項目從一周賣出上百套,當前項目到訪量已腰斬50%,熱度正快速退去。
此外,新政後多個建案趁機開啟的24小時「不打烊」模式也告一段落,不是房企不願繼續,而是沒有那麼多買家半夜看房。北京業界人士表示,「總結9月的表現,明顯的虎頭蛇尾」。
該人士認為,新政落實後的首周帶來極高的成交潮,主要因為前期積壓的觀望需求開始釋放。然而本輪市場熱度主要由改善客群支撐,但改善客群需求的釋放同樣有受限條件,那就是二手房置換的流通。許多意向買家都被卡在「賣一買一」的路上,所以市場熱度沒能維持住。
對於接下來俗稱「銀十」的10月,多位建案負責人均表示不樂觀,一方面是積壓需求的消耗,另一方面是近幾年「十一」假期期間,售房處到訪量並無大幅增長,即便到訪量增加,但最終還是要看「轉換率」,近期專案「轉換率」已經開始走低,10月成交仍有待觀察。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住建部主管媒體中國房地產報8月底曾發表社論提出,地方決策者取消限價政策,以清理庫存、增加收入後,至少十幾個大陸城市最近在某些情況下鬆綁價格限制。
但報導指出,這可能使大陸的房主面臨房價以更大幅度下跌的風險。澳盛銀行日前發報告稱,若大陸房價進一步大幅下挫,進而引發甩賣,將導致市場進入螺旋式下降,恐危及金融體系穩定。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