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OpenAI於2022年11月30日正式發布名為ChatGPT的自然語言生成式模型,帶來的後續影響堪稱人類史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端,因人工智慧(AI)在經過數十年之研究與發展後,逐漸成熟之技術將在未來數年改變人類社會與經濟活動,相應而生的各種法律層面問題也逐漸浮現,目前,常見的生成式AI技術使用者可能面臨之法律問題如下:
一、著作權法之疑慮
因生成式AI是透過不斷吸收各種投入之大數據進行學習,以產出更多更加正確之內容,主要依賴於深度學習技術,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非常高的機率使用到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著作,因此有相當之機會生成之內容會與原始數據相似的狀況,此時若使用者將該生成式AI生成之內容用於商業用途等非合理使用之範圍時,若未取得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或授權,將可能會有相關之民、刑事責任。
此外,生成式AI所產生作品,是否屬著作權法第3條所指具有原創性、創作性而受著作權法保護之著作,或該著作之著作權歸屬於何人等亦不無疑問,蓋該作品究係AI所創作抑或為利用該AI者所創作恐易生爭議。故對此嶄新領率之發展,值得密切關注。
二、個資法與相關隱私問題
民眾使用生成式AI程式時應注意自身個資安全,因生成式AI係透過不斷吸收各種既有資訊進行學習,當然也包含使用者輸入之各種訊息,若其中有包含使用者之個人資料,甚至他人資訊或公司營業秘密時,會有遭其濫用而洩漏之可能,雖然OpenAI已在今年4月表明使用者可以透過關閉聊天紀錄功能,來避免自己的個人資料用於AI訓練,但新的對話仍會在官方系統裡留存30天。使用者在下載各科技公司開發之生成式AI程式前,建議應詳閱各該使用者協議與隱私權政策。
三、資料正確性與可靠性不足
目前生成式AI程式仍在初期投入市場階段,許多功能尚未完備,生成資料之正確性仍備受質疑,例如今年6月在紐約州發生律師使用ChatGPT撰寫訴狀,其中援引的法庭文件竟包含由AI生成但純屬虛構的法院判例,律師卻未加查詢而當成真實判例拿來使用,遭到法院裁定移送懲戒。民眾在享受生成式AI程式之便利時,應詳加確認內容是否有誤或多方確認,若使用生成式AI程式撰寫重要文件或查詢資訊時,務必對所有生成式AI所提供之相關資訊加以查證,避免造成後續付出更大的金錢與時間成本。
AI相關技術將會改變未來20至30年的科技領域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但對此前所未見的科技發展,不可避免亦會帶來無法遇見之法律議題,對於使用者而言,除就已知的法律風險應戒慎恐懼避免誤蹈法網外,對於難以預見因新科技伴隨而生的法律議題,如能密切保持關注,相信能減少新科技帶來的陣痛,並進一步確保AI之健全發展。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