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9月21日發布「2023年IMD世界人才排名報告」(IMD World Talent Ranking 2023),在64個受評比經濟體中,我國排名第20名,其中在亞洲地區,我國仍保持第3名,僅次於新加坡(第8名)、香港(第16名),優於馬來西亞(第33名)、韓國(第34名)、大陸(第41名)及日本(第43名)。

本次報告指出,COVID-19疫情影響長遠,全球大多數地區人才競爭力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且受到全球景氣下行影響,部分經濟體之商業信心呈現變動,導致本次排名有較大幅度變化,我國亦因經濟景氣趨緩,多項問卷調查指標信心面疲弱,致整體排名較2022年下降1名,其三大類指標「投資與發展人才」、「吸引與留住人才」及「人才準備度」之細項評比概述如下。

「投資與發展人才」全球排名第23名,主要評比各經濟體對於人才的投資程度,共分8細項指標。我國優勢項目包括「衛生與健康環境」及「企業重視員工訓練」2項,排名分別為第2及7名,不僅彰顯我國公共衛生及醫療品質優良,亦展現近年政府積極推動企業投資人力資本之成效。本類指標中「公共教育支出/每名學生」及「中學教育師生比」等2項排名提升,分別進步3名及4名(第31名及第30名)。而我國本類弱勢項目「公共教育支出/GDP」排名第52名(與去年持平),係因近年我國GDP增幅稍高,然政府已立法保障教育經費規模每年均穩定成長,並加大投資人才培育與教育量能。

「吸引與留住人才」全球排名第21名,是評比各經濟體對於人才吸引與留用方面的努力,共分11細項指標,本次整體排名進步4名,其中我國優勢項目為「企業員工士氣」,排名亦提升為第4名,除顯示疫情期間政府各項政策得宜,保持企業運轉動能,亦展現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各項攬才留才措施之成果。

本類指標中「攬才與留才在企業的優先順位」、「對外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細項指標,排名分別較前一年進步2名(第25名),以及微幅退步1名(第44名),惟觀察自2018年政府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起,該2項指標均呈現持續成長趨勢,其中針對國際高階人才核發之就業金卡,截至2023年8月底已達8121張,未來政府亦將建立Talent Taiwan國家層級攬才服務中心,擴大協助國際人才來(留)台之專案專人服務,並持續建構友善外國人工作及生活環境。

「人才準備度」全球排名第19名,「人才準備度」是評比各經濟體人才資源的充足程度,共分12細項指標。我國優勢項目為「科學教育畢業生占比」及「教育評比(PISA國家研究中心)」等2項,排名分別為第7及8名,顯示政府對培育本土人才不遺餘力,除強化引導學生適性學習,培養學生具備核心素養,並持續擴充STEM系所招生名額,開設跨領域數位科技微學程,積極儲備產業發展所需人才。

本類指標中「外籍大專以上學生移入」排名第26名,與去年持平,反映我國強化擴大吸引及留用僑外生政策之努力。而我國本類弱勢項目「勞動力成長率」下降13名(第59名),除短期係受疫情邊境管制影響之國人因學業、就業出境2年以上導致戶籍被遷出,長期則因「少子女化」影響勞動力成長,惟政府持續積極提升勞動參與,去年勞動參與率為59.18%,已較前年2021年呈正成長,同時亦透過「留用外國中階技術工作人力計畫」等措施,推動外籍技術人才之留用,以補足我國產業發展所需勞動力。

另其他指標「經理人國際經驗」、「技術勞工」及「語言人才符合企業需求」等3項退步幅度較大(分別下降13、10及10名),顯示因應全球化與數位轉型發展趨勢,我國人才準備度仍有改進空間,政府除已推動2030雙語政策,穩健推動雙語教育,並鏈結產官學資源,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與建置區域型技術培育基地等措施,以期配合產業發展趨勢,培育本土人才接軌國際提升競爭力。

#IMD #世界人才 #排名報告 #台灣 #亞洲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