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昨(22)日持續提款台股151.16億元,不僅本周天天砍股連5賣,今年迄今的買超金額,也從高峰4345億元降至357億元,加上台幣持續重貶,外資匯出不手軟,若調節動作不歇,9月底前恐改吃「歸零膏」。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東京証交所日前要求股淨比低於1倍的上市公司限期改善,否則2025年3月就得下市,值得台灣主管機關仿效,並點名開發金、TPK等2家估值長期偏低,應可示範打頭陣。
謝金河在臉書以「企業主要重視股價淨值比」為題發文,指出沈睡30年的日本今年终於甦醒,令人最有感的,除了日圓匯率貶值到151.94兌1美元,過去總是敬陪末座的資本市場,日經指數創下33年新高,東証指數則創歷史最高,外資今年持續加碼,最具代表性的是,巴菲特持續加碼5大商社及代表軍工的三菱重工。
今年以來,三菱重工從2181大漲到9292日圓,讓市場驚艷。不過最值得一提的是,沈睡30幾年的日本銀行、証券股紛紛大漲,像大和證券從554.3日圓漲到922日圓,野村證券從464.3到661.7日圓;在泡沫經濟危機破產的銀行,也在房地產復甦下,股價出現生機,三菱UFJ從805到1338.5日圓、三井住友從4997到7757日圓、瑞穗控股從1744到2711日圓⋯。
這些原本乏人問津的失落族群,突然像睡獅般站起來,原來是東京証交所發出聲明,要求日本上市公司經營者必須重視股價淨值比,凡是股價淨值比小於1的公司,經營者必須限期改善,並提出改善報告,如果成效不彰,到2025年3月,將予以下市處分。
東京證交所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日本股市長期不振,股價淨值比低於1的公司超過5成以上,而日本上市公司超過5成帳上淨現金遠超過負債,這也代表日本在泡沫經濟後,個人及企業拼命還錢,如今已經無債一身輕,有實力回頭解決股價長期偏低的問題。
東京證交所發布重大訊息指出:公司應在衡量和管理資本成本的同時,尋求更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ROE。如果1家公司的股價淨值比長期低於一,代表市場對這家公司的盈利和增長潛力缺乏信心,淨值是資產減去負債的數額,上市公司必須提升治理,提振長期被低估的企業價值。
謝金河指出,台灣投資人不太重視股價淨值比,東証交易所的這個行動,也可以給台灣借鏡。台灣上市上櫃公司,股價淨值比低於1的公司近300家,最低的只有0.31,像曾經大漲的TPK,股淨比只有0.34;金融股最低的開發金控只有0.89,也許交易所可以要求這些股價淨值比長期偏低的公司定期提交改善方案。
全球股債淨值比最高的像蘋果45.2倍,Tesla、微軟都超過10倍,台灣今年股價大漲的世芯12.5倍、華城超過15倍,股價淨值比高了,也代表股價貴了。這個股價淨值比概念,值得大家重視。
※免責聲明: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