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初,阿根廷曾經是已開發國家,國民所得數字在歐洲只輸給英國,更曾名列前十大最富有國家。如今,阿根廷面臨國史第十次破產危機,8月通貨膨脹年增率高達124.4%,今年以來披索已經貶值超過5成,外匯儲備嚴重不足,民眾痛苦指數不斷飆升,阿根廷究竟犯了什麼錯,才導致國家如同泡沫破裂般,快速且劇烈的衰敗。
■阿根廷曾經相當富有
百年前的阿根廷靠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以農立國,從1870年代後期到1910年代,阿根廷蓬勃發展,經濟成長率維持至少6%水準,吸引不少來自歐洲的外國移民,然而美好的泡泡卻在短時間內破滅,加上一連串的失誤,阿根廷的經濟摔落無底深淵。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經濟學博士、東華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李同龢曾分析指出,經濟發展的要件需有人、資本及技術,但當時阿根廷國民的教育程度跟其他富有國家相比落後許多,教育系統無法培育綿延不斷的人才,在無法累積人力資本的狀況下,就無法創造就具有競爭力的產業。
不僅如此,當時阿根廷被大地主把持,既得利益者擁有豐富的土地與人力資源進行農事,自然不會想要提升農民的教育水準與生產力。 此外,李同龢提到,當時有一半支撐阿根廷成長的資本是從國外而來,人力資本及資本財的不足造成阿根廷在科技方面的大幅落後其他西方國家。
阿根廷從天堂摔落地獄的另一項關鍵在於,民粹政治主義的崛起以及反對派軍事鬥爭,從1910年代後期開始實施全民退休保險制度、全民健保制度以及大量興建給低收入戶的國民住宅,導致政府入不敷出,從1930年代開始出現多次軍事政變,每發生一次,就對阿根廷造成巨大打擊。
■阿根廷民粹誤國?
此後,前總統裴隆(Juan Peron)的經濟政策更對阿根廷經濟造成深遠的影響,深受義大利法西斯主義的影響,採取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政策,主張慷慨的社會福利,但政府的財政卻跟不上政策撒幣,加上裴隆沒收許多歐美企業的資產,讓外國資本快速外流,經濟成長動力大幅消退,政府負債快速增加。
李同龢指出,阿根廷曾經利用這自然資源成為富庶的國家,可是卻因為政治經濟的不正確選擇,而使得天使掉到貧困的人間,從阿根廷的例子可以發現,經濟好不好跟獨裁與民主沒有太大的關係,關鍵在於執政者的心態,若能以正確及長期的眼光制訂經濟政策,比較能走上一個正常經濟發展的道路。
阿根廷的民粹主義摧毀經濟體系,面對財政缺口不是改善政策方向,而是對包括大宗商品在內的重要產業課關稅,嚴重打擊阿根廷賴以為生的收入,不得不向國際金融機構或其他國家舉債,最後還不出來只能宣告違約,當洞越來越難補齊時,只能宣告破產。
今年8月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執行董事會周三批准了向阿根廷提供75億美元援助的計畫,該75億美元是440億美元再融資計劃的一部分,雙方也針對累積外匯儲備及改善政府財政赤字等政策措施達成協議。目前阿根廷的財務爛攤子依然是燙手山芋,要如何解決?由誰解決?引起全球高度關注。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