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光發電最高已達近800萬瓩,佔比超過32%(指容量,非發電量),對電力系統產生新挑戰,台電去年底與與英國創新能源技術公司(RTL)展開5年「電力系統即時慣量量測計畫」。目前已於北中南10場域佈建即時頻率變化率測量系統,預計明年結合新儲能案場上線開始實測。一旦電力系統即時監測能力提升,將可進一步減少停電機率,即使發生也能縮小影響範圍與時間。
今(22)日經濟部能源局與英國在台辦事處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合辦「第18屆台英再生能源交流會議」,針對離岸風電運維、氫能及碳捕集與封存及智慧電網等議題進行交流,英國對台貿易特使福克納勳爵率領英國10家再生能源企業參與,現場台電由副總經理吳進忠代表與會,與去年底開始合作的RTL公司代表-亞太區業務執行董事David Sterling一同分享合作心得。
台電指出,RTL是國際知名的電網韌性科技公司,於2010年成立,專注電網慣量量測及大數據演算分析,曾獲2022彭博新能源財經先鋒肯定,被評為值得關注的氣候科技新創,合作對象除台電,更涵括英國國家電力公司、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等知名電業,公司自去年12月與其跨國合作「台灣電力系統慣量量測服務」。
我國與英國、日本皆屬海島型獨立電網,不像歐洲有跨國電力支援,當綠能佔比持續提高,間歇發電特性也對系統運轉產生新挑戰,台電現有會從發電機組推估當下的系統應變能力(慣量),作為電力調度策略參考。
電力系統穩定運轉需維持一定頻率(60赫茲),但會因發電、用電或機組跳機停電突發事件而波動,所謂「慣量」,是指能夠抵抗這些頻率變化的因應能力,慣量越高,維持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時間就越長,現在主要由傳統發電機組擔綱提供。
如今台電與RTL合作電網慣量即時量測,涵蓋範圍擴及用電端,大幅提高掌握精準度,有助評估與因應各種電力狀況,除可增加系統的再生能源容納能力,還能進一步減少停電機率,即使遇到突發停電事故,亦可降低影響範圍與時間。
台電表示,透過台英合作,目前已在北中南共10處場域處佈建即時頻率變化率測量系統,後續將結合預計明年上線的台電宜蘭冬山60MW(千瓩)儲能案場,以即時信號導入電網,取得電力系統即時慣量,作為實際調度的重要參考數據。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