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零接觸消費成為主要購物方式,不少電商股價都受惠大漲,如今疫情遠去,曲終人散,電商股價也逐漸回到該有的軌道;理財粉專存股方程式的版主指出,電商龍頭富邦媒在2021年疫情期間一度飆破2,100元天價,但如今股價崩盤式蒸發約77%,已跌逾1,600元;基於3項疑慮,他坦言,富邦媒不會是他長期投資的標的。

版主透露,他日前跟友人討論到富邦媒2021年的榮景,再看看今年;雖然今年上半年獲利相較去年同期是成長的,但股價依舊跌個不停。回顧當時股價走勢,2021年9月13日盤中一度觸及2,000元大關,但當日收在1,995元,但隔日收盤即收在2,010元,到17日盤中一度高達2,190元,之後股價開始緩步修正,至去年10月一度跌到435元低點。

對於「富邦媒」,版主表示,他有3項疑慮,因此不會是版主想長期投資的標的,原因如下:

1.業務單一,營收超過90%來自網路購物,其次則是電視購物;對比全球電子商務龍頭Amazon,最大營收來源雖然同為網路銷售,但其它業務同樣經營的有聲有色,例如第三方賣家服務、AWS雲端業務(市佔率第一)、影音串流...等;其中,AWS雲端業務是推動Amazon高速成長的動力來源,因此不能將Amazon 視為一般的電子商務企業。

版主認為,業務的單一性,限制了「富邦媒」的成長範圍,同時降低了對產業景氣循環的抵抗能力。

2.電子商務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忠誠度不高,哪個電商平台產品售價便宜就往哪裡去,很可能得犧牲毛利補貼消費者,流於殺價競爭。

3.電子商務進入門檻不高,國內外競爭者前仆後繼進入台灣市場;國內有統一、全聯、網家...等大小型電商,來自國外的知名電商有日本的樂天市場、新加坡的蝦皮、南韓的Coupang...等,競爭者多不勝數。

版主以Amazon為對照,Amazon從疫情期間的股價最高點,至今大約跌掉26%,而同為電商概念股的「富邦媒」則是崩跌了超過70%,可見疫情期間,「富邦媒」的股價被市場資金追捧,推升過頭了。

版主分析,台灣電商市場不大,如果「富邦媒」想要擴大網路銷售,勢必得往國外發展,但目前「富邦媒」似乎只想深耕國內市場,又或者可以像Amazon 一樣開展其他業務,善加利用富邦集團的金控與電信(台灣大)資源,也許能開創新局;尤其,「台灣大」的電信、影音串流、網路服務...等,在台灣佔有一席之地,如果「富邦媒」能進一步結合「台灣大」的資源,也許能複製Amazon 的成長模式,只是目前並沒有看到富邦集團有積極的整合。

基於前述諸多疑慮,版主表示,電子商務是個大趨勢,因此仍會持續關注「富邦媒」的發展,但當前的「富邦媒」並不會吸引他進行投資。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存股方程式」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富邦媒 #疫情 #存股 #個股 #電商 #購物 #消費 #龍頭 #疑慮 #長期投資 #亞馬遜 #Amazon #產業 #景氣 #雲端 #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