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低軌衛星商機及太空產業發展,宏碁集團董事施宣輝自掏腰包、於2021年底成立智探太空,投入立方衛星的設計研發製造,近一年間已有2枚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後,今、明年亦分別規畫2枚及4枚立方衛星進入太空,持續朝3年內營運達損平的目標前進。
近日智探號的3U立方衛星(T-1),順利運抵美國加州、裝入火箭彈射艙,預計搭乘SpaceX於11月發射的transporter 9進入太空。施宣輝表示,照既定規畫,今年底前SpaceX兩班次的火箭航班,智探皆早於一年前即訂好共乘艙位,明年也會持續照計畫推進其衛星上太空。
預計到明年底時,智探將有多達8枚自製立方衛星在太空入軌,是國內唯一擁有自製現役衛星入軌執行長期任務的民營製造/維運衛星公司。
施宣輝指出,現在已有很多台廠陸續投入太空產業、聚焦低軌衛星商機,近期也已有學術單位如中央大學和鴻海的合作。而更多的人投入,產業就會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進展。
隨著政府加大力道支持民間投入太空產業發展,去年可說是台灣的「新太空元年」,除國科會去年擴大補助國內自製立方衛星的研發計畫、鼓勵跨校團隊合作外,也有新創追星的扶植計畫,從火箭發射研發到自主通訊衛星製造,希望能構建成星群,達成衛星與衛星、和地端之間的雙向通訊不中斷。
台灣電子產業已有不少業者跨進低軌衛星領域,但仍多集中於網通相關供應鏈,產品則多以地端接收之基站、天線或零件等為主。不過,台灣既有的一線零組件大廠、包括晶片相關業者,迄今沒有動作,施宣輝認為,主要的原因在於「經濟規模」。
看好立方低軌衛星能讓太空衛星計畫任務的執行經費大幅下降,加上立方衛星具高度電子零件化的特性,施宣輝認為是台灣業者的最佳切入點。而這些零組件、模組都必須上太空、取得太空履歷驗證,這就是智探的商模和機會。
施宣輝預期,明年台灣整體發射至太空的衛星數量會有很大的成長,智探也會持續步步為營,同時期待台灣的太空產業發展亦再跨大步。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