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20%,每5人就有1人是年長者的情況,距現在只剩2年多。究竟多少退休金才能支應退休生活?《遠見》日前「台灣迎向超高齡社會大調查」顯示,近6成、58.5%民眾認為,退休金要1千萬元才夠;1000萬元以下就夠的民眾有30.5%;認為500萬元以下就夠者僅8.8%。

國人退休後基本經濟保障,主要為勞保、勞退金、公農保、國民年金等。面對長壽風險及通膨壓力,專家建議,在基本保障之外,透過投資理財方式,建立第2份退休收入來源,讓退休後的生活品質更有保障。

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表示,其實,退休理財金額不需要太多,每月只要3000元,藉由定期定額投資,積少成多也能發揮複利效果。他舉例表示,20歲開始、假設年化報酬率6%,60歲退休時就可累積到575萬元。

假設一位民眾預估退休後每個月生活費需4.5萬元,以勞保每月平均給付約1.8萬、勞退平均月領約6500元(以平均薪資4.5萬、工作30年、年化報酬3%、無自提)估算,勞保加勞退,每個月可領到2.45萬元。距離4.5萬元的生活費目標,缺口還有2.05萬元。

專家研究,退休金的安全提領率,可以用本金的4%計算,如果以「4%法則」回推,每個月2.05萬元的缺口,需要本金為615萬元。

而自行規劃615萬元的退休金,如果從20歲開始存到60歲、投資年化報酬率6%的理財工具,每個月只需投入3210元,即可達陣。

#高齡化 #超高齡社會 #退休 #理財 #勞保 #勞退 #國民年金 #年化報酬率 #複利 #1千萬元 #退休金 #月領 #定期定額 #投資 #安全提領 #4%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