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股族最愛的3大定存股,有大到不會倒的金融股、穩健有現金流的電信股、民以食為天的食品股,都是風險低、波動低,股息又比定存高的地方,連年穩發股息是一大優勢,但財經作家雨果表示,若以長期投資20年來看,無人能保證企業有無敵不倒金身,遇到營運不良股還是得果斷出清,能分散風險的ETF,會是更好的存股選擇。
雨果在臉書粉專「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表示,台灣有些投資人很喜歡存股,特別是能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的股票,長期持續買進,並將所領的股利也繼續投入,以求達到複利效果,而常見的存股標的可分為以下3類:
【第一類型:銀行金融類】
因為金融股「大到不能倒」,當銀行或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時,政府幾乎都會介入,尋找其他銀行或保險公司接手,因為大型金融企業一旦破產倒閉,影響的可是數十萬人的資產。
難道存股就只要公司不會倒閉就好嗎?當然不是,如果只要公司不會倒閉,股票不要變壁紙,那不要買股票就好了。投資股票想賺錢,當然是希望股價上漲,否則現金股息就要配得夠多,而股價漲跌沒人說得準,但高股息配息率卻是有明確的歷史資料可查詢。
有許多公司都可年年配息,配息殖利率5% 以上的公司也不少,但投資個股就是將資產壓在單一公司,如果股價漲跌無法估算,那至少選不會倒的公司較安全,只要現金股息配的穩定、配的高,就可判斷是值得投資的存股標的。
但並非每一家金融股都是適合存股的對象,經營有好有壞,也有官股與民營的區分,投資人還是要比較該公司的獲利情況、逾放比率與呆帳覆蓋率、股利發放率等相關細節。
金融股算是景氣循環股,股本大也不能期待金融股會變成狂飆股
而存金融股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能太期望股價有顯著的獲利,金融股算是景氣循環股,如果景氣不好,股價可能會維持在低檔多年,而股本大也不能期待金融股會變成狂飆股,通常每天的股價波動都不大,這或許是壞處也是好處。
【第二類型:公共事業類】
公共事業類的公司提供的是民生基礎需求的服務,包括電力、瓦斯、水、電信、甚至是有線電視等特許行業。一來企業獲利穩定能夠穩定配息,二來其具有高度重要性,政府不會放任這些公司倒閉,其實特許行業的市場競爭並不高,幾乎都是獲利良好的企業,因為不管景氣如何,民眾就是需要付費使用它們的服務。
例如3大電信公司一直都是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與遠傳電信,中華電信雖為民營企業,前身為國營企業仍有官股色彩,不可能倒閉,加上又是獨占性產業,現成的護城河無法打破,營運獲利與配息相對穩定,跟金融業差不多。
電信類股在過去是優良存股名單,配息穩定,股價波動小,而且在股市不好時還可能成為避險標的,例如2020年3月台股發生股災,中華電信就展現抗跌特性。
可惜隨著智慧型手機與網路吃到飽的普及之後,電信業的一般消費性收費模式限制營業成長。以前電話為主要聯絡管道的時代,打得越多就收的越多;現在進入網路時代,不管你用Line 打了多少語音電話,用了多少網路流量,每月的收費就是固定金額,甚至連國際電話費的收入都大幅降低。
以中華電信為例,其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近年來越來越低,已接近100% 的配息率,每年的現金股利也不如往年,還要繼續投資5G基地台的建設,資本支出也高,影響整體收益。
若只求投資類似定存,每年可穩領股利,電信股仍是可考慮投資的股票
不過,若只求投資類似銀行定存,本金大幅損失的機會低,每年可穩定領現金股利,不期待可以額外賺到更多股價增幅,電信類股仍是可考慮投資的股票。
【第三類型:民生食品類】
民生食品類就是販售基本民生用品的公司,景氣好時,消費者可能會多買;景氣不好時,能夠節省的也不多。舉凡統一(1216)、中華食(4205)、南僑(1702)、聯華(1229)、大統益(1232)、卜蜂(1215)、大成(1210)等食品類股,就算景氣再差,大家都需要吃飯,而且也幾乎不會影響去超商消費的意願,這類型的民生食品股也是很好的存股對象。
雖然這些公司沒有不會倒閉的無敵金身,但因其產業特性,若無莫名其妙的投資或非法行徑,這些食品廠要做到虧損也不容易,原物料的漲價要轉嫁給下游廠商也不是太困難,其獲利算是穩定。
以統一超(2912)為例,從2010年金融海嘯過後的股價75元到2023年9月的股價268元,13年漲幅達248%,公司維持穩定的獲利,唯一缺點是股息殖利率較低,通常只有3%多,但股價增幅足以彌補較低的股息殖利率。
再看中華食(4205),自2008年以來,其毛利率都在30%~45%之間,淨利率從2015年之後也持續增加,同時反應到近4季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從11% 提高到20%,股價也從2015年初的38元來到2023年9月的101元,成長182%,可惜殖利率也從未達到5%以上。
以上提到的三大類型都是許多人認為存股的好對象,但雨果認為,其實ETF會是更好的存股選擇,在《ETF存股》這本書中有解釋原因,雖然這3大類型的公司倒閉風險低,營運成長也都能維持,在遇到景氣低潮時也都有穩定獲利,不至於影響股價太深。
但畢竟都是個別企業,若長期投資20年來看,誰也無法保證能長年維持良好營運,而單一公司也未必能保證長時間的在業界保持領先,投資人還是需要花時間了解各家公司的營運狀況,甚至需要考慮賣出公司營運不善的股票。
想知道更多請見:《ETF存股》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