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經濟連環爆雷,引發台商撤資潮?兩岸投資專家雪球滾滾(雪大)從3張圖表看出玄機,上半年上市櫃投資大陸金額不減反增,高達近3兆元,並狠賺近2千億元,創史上第3高;其匯回投資收益逾7千億元,占投資近3成,主因大陸降息,美台都升息,這3項鐵證,都證明根本沒撤資,而逾7成台股都在大陸賺錢,包括ETF成分股,存股族只要讀懂數據就免驚啦!
雪大在部落格「雪球滾滾-兩岸投資&旅行」指出,今年9月12日金管會公布了第2季台股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數據,咱們先來點客觀中立的數據,然後再評論一下投資人該如何解讀:
◎投資家數
截至今年第2季止,上市公司680家,上櫃公司522家,合計1,202家赴大陸投資,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總家數1,685家之71.34%,較去年底減少8家。
解讀1:
台股超過7成上市櫃公司都有在大陸做生意,換言之除非你買的股票是那少數3成,不然大陸的經濟就和你息息相關。都說買股票就是當股東、做生意,所以你投資這些赴大陸做生意的上市櫃公司,就是在大陸賺錢。
即使你只買ETF,雪大敢打賭成分股,也會包含這7成公司。所以你還敢說大陸經濟和股市跟自己不相干,絲毫不需要不關心大陸的經濟數據和資訊嗎?
◎累計投資金額
截至今年第2季止,上市公司累計投資新台幣(以下同)2兆4,684億元,上櫃公司2,552億元,合計2兆7,236億元,較去年底增加204億元。
主要因應子公司營運資金需求,故增加大陸投資金額。上市、上櫃公司分別以電腦及週邊設備業、電子零組件業投資金額較大。
解讀2:
還有人說台商、台資都從大陸撤退了?看看金管會數據,實際上完全相反,累積投資大陸的資金不減反增。如果客觀事實真的如某些媒體所描繪的那樣,台商正在大撤退,那麼為何金管會公布的金額是增加的呢?
◎投資損益
今年上半年投資損益,上市公司利益1,758億元,上櫃公司利益80億元,合計利益1,838億元,整體較去年上半年減少200億元。惟與歷年同期相較,獲利金額為第3高。
解讀3:
雖然比去年低,但是還是歷史第3高,可見台資、台商仍在大陸賺的盆滿缽滿。
◎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
今年上半年投資收益匯回金額606億元,截至第2季止,上市、上櫃公司投資收益累計匯回金額分別為6,965億元及681億元,合計7,646億元,占累積原始投資金額2兆7,236億元之28.07%。
2023年上半年投資收益匯回,主要是配合集團資金規劃策略,將盈餘、現金股利、出售股權收益匯回所致。
解讀4:
這項數據也是最多人在說嘴的,正好拿來印證台資、台商都在撤出大陸。但雪大覺得,這種解讀還滿搞笑的,人家金管會都寫得很清楚了,是投資收益,不是投資金額。
之所以會把賺的錢匯回,雪大相信理由很簡單:一邊在降息,一邊在升息。以前可以把賺的錢,放在大陸銀行做定存或是買理財,利率還不錯,但現在大陸開始進入降息周期,相對於其他升息地方來比,自然吸引力就不高了。
雪大強調,今年以來外資從大陸加速撤出,背後的底層邏輯其實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台商、台資放棄大陸市場,那麼該減少的應該是投資金額,而不是匯回的投資收益。
結論
最後雪大想說的是,金管會的數據再次打臉了某些媒體,從去年開始就有聲音在傳大陸銀行錢都領不出來,甚至資金都匯不出來......,難道他們現在要說金管會在做假數據?
當初在喊銀行取不出錢、資金匯不出來的人,好像又和這次喊台資、台商加速撤出大陸不敢投資的人,是同一批群體。至於他們背後的居心是啥?我不知道。面對紛紛擾擾的媒體世界,投資人自己要有媒體識讀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獲得《雪球滾滾-兩岸投資觀察》授權,文中所提之個股內容,並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請審慎判斷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