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股上半年相對大盤續創30年來最差表現,卻也創最佳逢低布局機會,投信法人指出,目前醫療股與大盤的漲幅差距仍有約15%,隨著基本面評價回升,在相對低檔下,可望逐漸吸引買盤青睞,迎接第四季傳統旺季行情,醫療股建議逢低承接。
台新醫療保健新趨勢基金經理人黃俊晏表示,回顧美股醫療保健產業過去兩季財報,去年第四季整體優於大盤,今年第一季財報持平但給出展望普遍較差,但在第二季醫療股財報公布後,各子產業普遍有正向反應,除生命科學工具外,券商對醫療股各子產業營收盈餘全面上調,展望趨於正向,歷史經驗顯示,升息終點後半年,以生命科學工具、大型生技、醫療設備表現最佳,可優先留意。
富蘭克林華美生技基金經理人劉翠玲認為,全球經濟下半年仍面對不少挑戰,利空因素主要看經濟表現,因生技企業仍受大環境經濟成長所影響,若是經濟衰退、景氣較差,則研發投入、企業融資與營運狀況也可能受滯。因此,富蘭克林華美投信建議投資人不妨多留意基本面的經濟數據與企業營收等訊息,並定時檢視本身投資狀況,對投資組合適度的汰弱留強。
新加坡大華全球保健基金產品經理何彥樟分析,經濟預期相對保守的前景下,投資人的防禦型資產部位不可少。相對看好醫療保健產業的前景,就資金面觀察,醫療產業第一、二季為傳統淡季,適逢資金自避風港撤出,表現落後大盤。但旺季於第三季來臨,預期先前表現較差、防禦色彩濃厚的大型製藥、生技與健保公司將迎來反彈。
野村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呂丹嵐強調,醫療資源及技術發展由COVID-19疫苗及治療藥物,轉回至更多其他新技術的發展推進,新藥臨床實驗以及相關銷售陸續恢復,長期將為整體產業帶來創新商機。市場將重新聚焦在研發能力強的企業,看好基因療法、基因編輯、細胞療法及免疫腫瘤療法等療法的未來發展,並關注包含阿茲海默症、腫瘤、血液疾病及罕見疾病等藥物的研發進展。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