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新旗艦手機Mate 60 Pro具有5G與衛星電話功能,處理器晶片更是採用中芯7奈米技術,引起全球市場震驚與高度關注,更紛紛出現大陸晶片業已經突破美國制裁的討論,究竟大陸做對了什麼事,而美國是否又漏了什麼呢?
大陸怎麼辦到的?
中芯在無法取得生產先進EUV(極紫外光曝光機)的狀況下,依然生產出7奈米晶片,Asia times報導,分析師柴煥欣表示,「美國要求ASML與東京電子設下限制向大陸發貨,但他們還是可以從二手市場買到設備,這個漏洞讓大陸有足夠的機台來生產7奈米晶片。」
學者Christina Knight提到,大陸其實可以很輕鬆的繞開EDA限制,代表在這部分已經有突破方法,此外,晶片制裁只針對最先進的技術,卻忘了他們可以不斷將成熟製程向上推到極限,因此出口管制措施可能無法實現美國政府的目標,範圍應該擴大。
Asia financial報導,科技網站Tom's Hardware專欄作家Anton Shilov表示,中芯可能已經具備生產5奈米晶片的能力,不惜砸重金達到生產先進晶片的目標,中芯必須使用多重圖案化,是一項相當昂貴的技術,會影響到成本與良率,經濟效益遠低於台積電、三星或英特爾的水準。
梁孟松是美國制裁破口?
Asia times報導,美國針對大陸晶片設下出口管制,並禁止美國公民替晶片製造商提供服務,但大陸依然能在這些限制措施中發現一些漏洞。
首先,曾任台積電和三星高管的梁孟松可以繼續在中芯國際工作,因為他是台灣人,而不是美國人。其次,美國政府沒有對荷蘭施加足夠的壓力,阻止ASML在這三年內向大陸出貨DUV曝光機,或者監控其設備的轉售。
2020年10月,中芯使用FinFET N+1技術生產10奈米晶片,當時梁孟松就提到公司正在開發N+2晶片,可能用於高效處理器,直到2021年7月,TechInsights發現中芯將少量7奈米晶片出貨給美國比特幣挖礦公司MinerVa,如今中芯N+2晶片應用在Mate 60 Pro上,顯示中芯已具備7奈米量產實力。
美國會如何因應?
華為與中芯的突破突顯美國制裁的缺失,許多專家認為,此事將成為美國擴大制裁範圍的導火線。
顧問機構Albright Stonebridge高層Paul Triolo表示,這款手機所帶來的重大地緣政治意義是即便沒有美國技術,大陸依然可以自行設計晶片、製造手機,雖然性能不如西方的頂尖產品,但仍然展現相當不錯的水準。
華為展現令外界震驚的實力,可能迫使美國加嚴出口管制措施,「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也提到,以華為為首的陸企擁有豐沛的創新能量,可能使華盛頓更熱烈討論是否進一步加嚴出口管制。
發表意見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若您是中華民國以外之使用者,並同意遵守所屬國家或地域之法令。
您同意並保證不得利用本留言服務從事侵害本公司或他人權益及相關違法或未經本公司事前同意之行為(以下簡稱禁止行為),否則您除應自負文責外,並同意本公司逕行移除或修訂您的留言內容或限制您的留言權利或封鎖您的帳號,絕無異議。前述禁止之行為,包括但不限於: